《醫學指要》~ 卷四 (10)
卷四 (10)
1. 脈有本脈變脈真藏之要
至於脈象去來之間,或夾二象三象,中含陽氣,沖蓄而溫柔者為靜,名曰有胃氣,症雖危險,不死。若是二、三象全帶陰硬合現,名曰胃少。若只一象獨見,無兼而躁者,名曰無胃,乃真臟死絕之脈。經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陰氣指六陰藏之元神真氣)。飲食自倍(一餐能吃兩餐,除中之症作矣),脾胃乃傷(將絕)。
若脈來純急,如兩指用力轉豆,塊圞堅硬,上戴尖銳,微舂似笠頂者,此心家真臟脈也。如純弦,硬若長木正身,中夾急促而外形粗澀,似刀斫砍,此肝家真臟脈也。如風爍擺燈焰,倏滅倏明,似無似有,往來不耐指按者,此肺家真臟脈也。如純急,若手指彈石,越按越覺楞澀,此左腎真臟脈也。
如慢則似斷似續,動若魚翔蝦游,知其逝而不覺其返,急則勢如迸泉,自井底不流水中湧出,到水面即一圈而散,皆右腎真臟脈也。至於脾家真臟,書云:雀啄屋漏,水流覆杯,猶覺似是而非,形容尚未盡善。經云:乍數乍疏,擬議何其神也。粵稽滑動數脈,名曰三陽開泰,象之甚美者也,胡為竟與死脈並看,要須於乍字深味。
凡脈連來幾至,圓活轉動,形情似數,非本性之善,乃如燈將滅而復明。又來幾至疏離渙散,楞澀舂硬,如鳥之距,如鳥之啄,又若雞之舉足,此乃元陽谷氣垂絕象,脾家之真臟脈也。以上六種真象,無論心、肝、脾、肺、腎,獨現於脾部者為最,心與右腎絕,遇壬癸日時死;肝絕,庚辛日時死;脾絕,甲乙日時死;肺絕,丙丁日時死;左腎絕,戊己日時死。
凡六臟絕脈各現於本位者,心與右腎現丙丁日時死,肝現甲乙日時死,脾見戊己日時死,肺見庚辛日時死,左腎見壬癸日時死。以上如系暴病或為誤醫,胃氣臟真俱為藥邪吞併,以致脈現真象者的准此期。
若於久病則不然,每多應在當令日內,時日亦可如前而定,更須兼察夾護。夾護者,即當迎送之令脈也。假如脾臟真脈或現於本部,或現於別部,春季宜防三月內,別部應戊己日時,本部應甲乙日時。假如肝脈尚未重損而可送,心脈猶未全憊而可迎,此為夾護得力,三月可以無礙。
如心脈雖未大損而可送,肺脈全壞不能迎,此為夾護已傷,的於六月殞命,別部應戊己日時,本部應甲乙日時,九月、十二月之脈理同推。其餘心肝肺腎五臟真脈,理可類推。然必以餘脈雖損未現真象,惟此一臟獨見者方准此斷。若是別有兩部三部兼帶此臟真脈,更屬確而且的。
如或兩臟三臟同絕,數經真脈雜現則難決定期。間有內久因病,形肉盡削,脈雖不現真臟,亦死。其餘暴病,間或夾帶一二縱橫,宜於症治用方舉要說內參究。至於壽夭窮通,無不顯著於脈象,大抵清秀奇特者貴,和緩停勻者富,神氣流通者福,胃氣強旺者壽,斷續不勻者夭,滯澀短促者貧,橫逆帶輕者貧賤,橫逆帶重者貧而且夭,全橫全逆者,必遭凶禍死刑。
白話文:
脈象的變化,在脈搏跳動之間,有時會夾雜兩種或三種不同的脈象,如果其中含有陽氣,脈動充沛而溫和,就屬於平和的脈象,稱為「有胃氣」。即使病情危急,也不會死亡。如果脈象夾雜的兩種或三種脈象都呈現陰硬的狀態,就表示「胃氣衰少」。如果只有一種脈象獨自出現,且沒有急躁的表現,就表示「沒有胃氣」,這是臟腑真氣衰竭的死亡脈象。《黃帝內經》說:「陰氣,靜止則神藏,躁動則消亡。」(陰氣指的是六陰臟腑的元神真氣)。如果飲食量增加一倍(一餐能吃兩餐,表示中氣即將衰竭),脾胃就會受到損傷(將要衰竭)。
如果脈搏跳動急促,像用兩根手指用力轉動豆子,脈體呈現塊狀、堅硬,頂端尖銳,微微隆起像斗笠的頂部,這是心臟的真臟脈。如果脈搏跳動呈現純弦脈,硬得像筆直的木頭,脈體中夾雜急促的跳動,外形粗糙,像刀砍一樣,這是肝臟的真臟脈。如果脈搏跳動像風中搖曳的燈火,忽明忽滅,若有若無,手指按壓時難以感知,這是肺臟的真臟脈。如果脈搏跳動純粹急促,像手指彈擊石頭,越按越感覺棱角分明,這是左腎的真臟脈。
如果脈搏跳動緩慢,像斷斷續續的樣子,動態像魚蝦游動,能感覺到它流逝卻沒有返回的感覺;如果脈搏跳動急促,像泉水噴湧,從井底湧出到水面後立即散開,這是右腎的真臟脈。至於脾臟的真臟脈,古書描述:「像鳥雀啄食,像屋頂漏水,像水倒在杯子上,仍然感覺模稜兩可,難以完全描繪。」《黃帝內經》說:「時快時慢,這種形容真是太傳神了!」仔細考察滑動數脈,被稱為「三陽開泰」,是極好的脈象,為何卻與死亡的脈象相提並論呢?這是因為需要深入體會「時快時慢」的真正含義。
凡是脈搏連續跳動多次,圓潤靈活,像數脈,但並非本性是好的脈象,而是像燈即將熄滅時又重新亮起一樣。如果脈搏跳動多次,但疏散渙散,棱角分明,僵硬有力,像鳥爪、鳥啄,又像雞抬腳一樣,這是元陽谷氣即將衰竭的徵兆,是脾臟的真臟脈。以上六種真臟脈象,無論出現在心、肝、脾、肺、腎的哪一個部位,獨自出現在脾部的最為凶險。心臟和右腎的真臟脈出現,會在壬癸日時死亡;肝臟的真臟脈出現,會在庚辛日時死亡;脾臟的真臟脈出現,會在甲乙日時死亡;肺臟的真臟脈出現,會在丙丁日時死亡;左腎的真臟脈出現,會在戊己日時死亡。
凡是六臟的真臟脈各自出現在本身所屬部位時,心臟和右腎的真臟脈出現,會在丙丁日時死亡;肝臟的真臟脈出現,會在甲乙日時死亡;脾臟的真臟脈出現,會在戊己日時死亡;肺臟的真臟脈出現,會在庚辛日時死亡;左腎的真臟脈出現,會在壬癸日時死亡。以上情況如果屬於突然發病,或是因為誤診,導致胃氣和臟腑真氣都被藥邪吞噬,以致於出現真臟脈象的,就可以按照這個時間來判斷。
如果是久病之人,情況則不同,大多應驗在當令的日期內,時間也可以按前面的方法來推算,更需要同時觀察「夾護」的情況。「夾護」指的是與當令之脈相迎合或相送的脈象。例如,脾臟的真臟脈可能出現在脾臟本身部位,也可能出現在其他部位。在春季,要注意三個月內,出現在其他部位的應驗在戊己日時,出現在本身部位的應驗在甲乙日時。如果肝脈雖然有所損傷但還可以「送」,心脈雖然沒有完全衰竭但還可以「迎」,這表示「夾護」得力,三個月內可能沒有危險。
如果心脈雖然沒有嚴重損傷但還可以「送」,肺脈完全損壞而不能「迎」,這表示「夾護」已經受損,會在六月死亡。出現在其他部位的應驗在戊己日時,出現在本身部位的應驗在甲乙日時,九月和十二月的脈理可以類推。其他心肝肺腎五臟的真臟脈,道理可以類推。但必須是在其他脈象雖然損傷但沒有出現真臟脈象,唯獨這個臟腑出現真臟脈象時才能這樣判斷。如果其他兩三個部位都同時出現這個臟腑的真臟脈象,就更加準確無誤了。
如果兩個或三個臟腑同時衰竭,多種真臟脈象雜亂出現,就難以確定死亡的日期了。有的因為久病,形體消瘦,脈象雖然沒有出現真臟脈象,也仍然會死亡。其餘的暴病,有時會夾雜一兩種橫逆的脈象,應該從疾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中,仔細研究探討。「至於壽命長短、命運好壞,沒有不能在脈象中顯現出來的。大抵脈象清秀奇特的,命貴;和緩均勻的,富有;神氣流通的,有福;胃氣強旺的,長壽;斷斷續續不均勻的,短命;遲滯澀滯短促的,貧窮;橫逆帶輕的,貧賤;橫逆帶重的,又貧窮又短命;完全橫逆的,必定遭遇凶禍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