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卷三 (1)
卷三 (1)
1. 卷三
2. 二十八脈指要
夫脈之體象不同,其名亦因以異。以部位名之者,浮沉是也;以至數名之者,遲數是也;以有力無力名之者,虛實是也。脈之大綱大法在於是矣。凡病之所在,在藏在府,在經在絡,在表在裡,在半表半裡,診脈之浮沉遲數有以辨之也。凡病之見證,或陰或陽,或寒或熱,或虛或實,或不虛不實,診脈之浮沉遲數中有力無力有以明之也。今仿劉立之之法,以浮、沉、遲、數、虛、實六脈條列於前,為診家升堂之道路。
仿仲景法,以緩疾諸脈擇其對待,次第於後,為診家入室之門戶。仿李士材博採前賢諸說,詳貫於下,務求精確,有所依准,以得其要而已,學者宜熟玩之。
浮脈
體象,浮行皮下,如水漂木,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主病,浮陽主表,風淫六氣。左寸浮者,膻中邪氣,右寸浮者,胸中邪氣。中焦受邪,浮見兩關,右胃左膽,分別而觀。左尺浮大,足太陽病,右尺浮長,手陽明病。二便之病,多在兩經,風淫兩寸,便亦不行。
兼證,浮緩風濕,浮數風熱,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散虛竭,浮滑風痰,浮弦風飲,浮遲表冷,浮洪陽盛,浮澀虧陰,浮濡暑侵。
集要,浮脈法天,有輕清在上之象。然浮雖主表而風寒重傷者,脈反不浮,但其緊數而略兼浮象便是表邪,其證必發熱無汗,或身有疼酸,即其候也。若浮而兼緩則非表邪矣。大抵浮而有力為陽有餘,陽有餘則火必隨之,或痰見於中,或氣壅於上,可類推也。若浮而無力空豁者,為陰不足,陰不足則水虧之候,或血不營心,或精不化氣,中虛可知也。若以此等為表證則害莫甚矣。
至有寸關尺俱浮,直上直下,或癲或癇,腰背強痛,不可俯仰,此督脈為病也。又有浮大弦硬之極,甚至四倍以上者,則經謂之關格,此非有神之謂,乃真陰虛極,而陽亢無根,大凶之兆也。且須知浮而盛大為洪,浮而軟大為虛,浮而柔細為濡,浮而弦芤為革,浮而無根為散,浮而中空為芤,毫釐疑似之間不可不細心體認也。
夫肺藏職掌秋金天地之氣,至秋而降,且金性重而下,何以與浮脈相應?蓋肺金雖沉而所主者實陽氣也,況處於至高,為五藏六府之華蓋,輕清之用與乾天合德,故與之相應耳。
沉脈
體象,沉行肉裡,如蟲藏蟄,輕手不見,重取可得。
主病,沉陰主裡,七情氣食。左寸沉者,心病可識,右寸沉者,肺病可測。沉見兩關,病在脾肝。浮為胃膽,同部分看,或為肝鬱,或為脾寒。兩尺見沉,腎藏之厄,左為水涸,右為火熄,水火不盛,心肺亦病。
兼證,沉遲里冷,沉數里熱。無力裡虛,有力裡實。沉緊冷痛,沉伏閉郁。沉澀痹氣,沉滑痰食,沉緩寒濕,沉弦飲疾。
集要,沉脈法地,有淵泉在下之象。然沉雖主裡,要必察其有力無力以辨虛實。沉而實者多滯氣,故曰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氣停積滯者宜消宜攻。沉而虛者,陰陽不達,因氣不舒,陽虛氣陷者宜溫宜補。其有寒邪外感,陽為陰蔽,脈見沉緊而數,及有頭痛身熱等證,正屬表邪,不得以沉為里也。又須知,沉而軟細為弱,沉而弦勁為牢,沉而著骨為伏,剛柔淺深之間宜熟玩而深思也。
白話文:
二十八脈指要
脈象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它們的名稱也因此而異。根據脈搏出現的部位來命名,就有浮脈和沉脈;根據脈搏跳動的快慢來命名,就有遲脈和數脈;根據脈搏的強弱來命名,就有虛脈和實脈。這就是脈象診斷的主要綱領和方法。
凡是疾病發生的部位,無論是在臟腑、經絡、體表、體內,還是在半表半裡的部位,都可以通過診察脈象的浮沉遲數來加以辨別。凡是疾病所表現出的症狀,不管是陰證、陽證,寒證、熱證,虛證、實證,或者是不虛不實的複雜情況,都可以通過診察脈象的浮沉遲數,以及是否有力無力來加以明確判斷。現在我仿效劉立之的方法,將浮、沉、遲、數、虛、實六種脈象條列在前面,作為診斷者入門的道路。
我效法張仲景的診斷方法,將緩脈、疾脈等各種脈象,選擇其相對應的關係,依次排列在後面,作為診斷者深入研究的門戶。我仿效李士材廣泛採納前賢的各種學說,並詳細貫穿於下文,務求精確,有所依據,以掌握診脈的要領,希望學習者能夠仔細研習。
浮脈
- 脈象特徵: 浮脈搏動在皮膚淺表,像是水面漂浮的木頭,輕按就能感覺到,重按反而減弱。
- 主病: 浮脈主要代表體表陽氣的病變,多因風邪等外感因素引起。左手寸脈出現浮脈,代表胸腔上部(膻中)有邪氣;右手寸脈出現浮脈,代表胸部有邪氣。如果中焦(脾胃)感受邪氣,浮脈就會出現在左右兩關(中指處),右關對應胃,左關對應膽,需要仔細區分。左手尺脈浮大,代表足太陽經發生病變;右手尺脈浮長,代表手陽明經發生病變。大小便異常,多與這兩條經脈的病變有關。風邪侵犯兩寸脈,也可能導致大便不通暢。
- 兼證: 浮脈兼緩脈,多為風濕病;浮脈兼數脈,多為風熱病;浮脈無力,多為體表虛弱;浮脈有力,多為體表實證;浮脈兼緊脈,多為風寒病;浮脈散亂,多為虛脫;浮脈兼滑脈,多為風痰病;浮脈兼弦脈,多為風飲病;浮脈兼遲脈,多為體表寒冷;浮脈兼洪脈,多為陽氣過盛;浮脈兼澀脈,多為陰液虧虛;浮脈兼濡脈,多為暑邪侵襲。
- 重點說明: 浮脈象徵天,有輕清向上之意。然而,浮脈雖然主要代表體表的病變,但如果風寒邪氣傷人嚴重,脈象反而不會浮,而是表現為緊數,略帶浮象,這也屬於體表有邪,患者多半會出現發熱無汗,或身體疼痛酸脹等症狀。如果脈象浮而兼緩,則不是體表有邪。總體來說,浮脈有力代表陽氣有餘,陽氣有餘則容易生火,可能導致痰液停留在體內,或氣機壅滯於上,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類推。如果脈象浮而無力,空虛鬆散,則代表陰液不足,陰液不足則容易導致體內津液虧損,或血液不能濡養心臟,或精氣不能化為氣,多為中焦虛弱。如果將這些情況誤認為是體表病證,就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如果寸、關、尺三部脈都呈浮脈,而且脈勢直上直下,可能是癲癇,或腰背僵硬疼痛,不能彎腰和仰頭,這是督脈的病變。如果脈象浮大而且弦硬到極點,甚至比正常脈象大四倍以上,這就是所謂的「關格」,並不是指有神靈作祟,而是指真陰虛損到極點,而陽氣虛亢無根,是非常危險的徵兆。此外,要知道浮脈盛大稱為洪脈,浮脈柔軟而大稱為虛脈,浮脈柔細稱為濡脈,浮脈弦而且中間空虛稱為革脈,浮脈虛浮沒有根底稱為散脈,浮脈中間空虛稱為芤脈。這些細微的差別一定要仔細體會,不可馬虎。
肺臟主管秋季的肅殺之氣,秋季氣機下降,而且肺金屬性重而往下走,為何會與浮脈相應呢?這是因為肺金雖然性質是沉降的,但它所主導的是陽氣,而且肺臟位置最高,是五臟六腑的華蓋,它的輕清作用與天的特性相合,所以與浮脈相應。
沉脈
- 脈象特徵: 沉脈搏動在肌肉深層,像是冬眠的蟲子,輕按摸不到,重按才能感覺到。
- 主病: 沉脈主要代表體內陰氣的病變,多由情志不暢、飲食不節等引起。左手寸脈出現沉脈,代表心臟有病;右手寸脈出現沉脈,代表肺臟有病。如果兩關脈都出現沉脈,代表脾臟和肝臟有病。浮脈對應胃和膽,同樣的部位出現沉脈,可能是肝氣鬱結或脾陽虛寒。兩尺脈都出現沉脈,代表腎臟有問題,左尺沉脈代表腎陰虧虛,右尺沉脈代表腎陽衰微。如果腎陰腎陽不足,心肺也會受到影響。
- 兼證: 沉脈兼遲脈,多為裡寒;沉脈兼數脈,多為裡熱;沉脈無力,多為裡虛;沉脈有力,多為裡實;沉脈兼緊脈,多為體內寒痛;沉脈兼伏脈,多為氣機閉鬱;沉脈兼澀脈,多為氣滯血瘀;沉脈兼滑脈,多為痰食停滯;沉脈兼緩脈,多為寒濕病;沉脈兼弦脈,多為飲邪內停。
- 重點說明: 沉脈象徵地,有深淵在下之意。雖然沉脈主要代表體內的病變,但一定要仔細辨別是否有力無力,以判斷虛實。沉而有力的脈象,多為氣機阻滯,所以說,手下按到沉脈就知道是氣機出了問題。對於氣機停滯不暢的情況,應該採用消導或攻下的方法。沉而無力的脈象,多為陰陽不調,因氣機不舒暢所致,陽虛氣陷者應採用溫補的方法。如果是外感寒邪,導致陽氣被陰邪蒙蔽,脈象表現為沉緊而數,並且伴有頭痛發熱等症狀,這仍然屬於體表的病變,不能因為脈沉就認為是裡證。還需要知道,沉而柔軟細小的稱為弱脈,沉而弦勁的稱為牢脈,沉而且貼近骨頭的稱為伏脈。脈象的剛柔、深淺之間,應該仔細玩味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