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要》~ 幼科扼要總論 (1)
幼科扼要總論 (1)
1. 幼科扼要總論
幼科之病難而易,幼科之疾易而難。夫易者何?蓋乳臭之子無所憂鬱,無所虧損,不過外感風寒、內傷飲食而已。又難者何,痛癢不知寒熱不曉,不過晝夜啼哭而已。矧肌膚之柔脆腸胃之嬌嫩,重寒不能投大暖,重熱難以用清涼,務要細觀其顏色,詳察其證候,其庶幾乎。若欲盡憑關斷,吾恐失之遠矣。
白話文:
小兒的疾病難治也容易,小兒的疾病容易也困難。容易的是什麼?因為吃奶的孩子沒有憂愁煩惱,不會有什麼損傷,不過就是外感風寒、內傷飲食而已。困難的是什麼,因為他們感覺不到疼痛或發癢,也不知道冷熱,只會白天黑夜哭鬧而已。而且他們的皮膚細嫩脆弱,腸胃嬌嫩無力,不能投用太寒的藥,又難以用清涼的藥來治療發熱,必須仔細觀察他們的氣色,詳察他們的症狀,才能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如果只依靠書本上的知識來斷定,恐怕會相差很遠。
何也?風氣命三關,曰病在風關易治,氣關亦要躊躇,若通於命十難救濟。子嘗見幼稚其無病而衝上命關者不知凡幾,業今子復生子何竟無害也,故雖有紫紅赤熱,青驚白寒,黃屬脾積,黑中惡氣之斷,而務要辨其外感內傷,審其寒熱虛實。察眼目黑白之分明,聽聲音輕重之嘹亮,再睹顏色之黑白黃紫,肌膚之肥瘦強弱,尤審大便之緊松,小便之赤白。
白話文:
這是什麼意思?風氣影響三關,也就是頭、胸、腹,頭部只受風的影響,比較容易治療;胸部還會受氣的影響,治療時需要仔細考量;如果影響到腹部命關,那麼治療起來很困難。我曾見過許多健康的孩子突然發作病症,影響到命關,原因不明,但後來症狀又消失了。所以,即使出現紫色、紅色、青色、白色、黃色、黑色的症狀,也要辨別是外感還是內傷,判斷是寒證還是熱證,是虛證還是實證。仔細觀察眼睛黑白分明的程度,傾聽聲音的抑揚頓挫,再查看面色黑白黃紫的變化,以及肌膚的肥瘦強弱,尤其注意大便的鬆緊和尿液的顏色。
啼哭則辨其有淚無淚,睡臥則看其眼閉眼開,頭髮則喜密黑,肌肉最忌肥重,不可綿衣過暖,肥甘恣食。蓋幼稚陽氣既足,陰血未全,若過暖必損真陰,恣食必傷脾胃,此丹溪先生之大戒也。故能辨內傷外感以察其寒熱虛實,則治療之法無餘蘊矣。蓋外感必流涕而咳嗽,發熱翕翕不已,手背熱大手心熱微,外而畏風,內而思食,小便長而大便利者,此外感也。紫黑之體用荊防敗毒散,或參蘇飲去木香,或藿香正氣散。
白話文:
小孩子哭泣時要觀察是否有眼淚,睡覺時要注意眼睛是否閉合,頭髮要濃密有光澤,肌肉不宜肥胖沉重,不要過度保暖,也不要暴飲暴食。這是因為幼兒陽氣較旺,陰血尚未充足,如果過度保暖會損傷真陰,暴飲暴食會損傷脾胃,這是丹溪先生的告誡。
如果能分辨內傷外感,觀察寒熱虛實,那麼治療的方法就能對症下藥了。外感必定流涕咳嗽,發燒不斷,手背發熱,手心微熱,外在畏風,內在想吃東西,小便清長而大便通暢,這些都是外感的表現。
如果身體呈青紫色,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或參蘇飲(去掉木香),或藿香正氣散。
熱大者或柴葛桂枝湯加白苓、淨風。肥白色者,小青龍湯內除北味加白苓,或金沸草散,或半夏溫肺湯,或麻黃附子細辛湯。汗多補中益氣湯、黃耆建中湯。熱久不退者四神湯,或十味人參湯,或柴芍六君湯加粉葛。四肢發厥而泄者名曰寒厥,理中湯加附子白苓或七味白朮散。
白話文:
熱症表現為嚴重高熱時:
- 可使用柴葛桂枝湯,並添加白茯苓和淨風。
- (如果)症狀表現為肥胖、面色蒼白時:小青龍湯中除去北味,加入白茯苓。
- 或者使用金沸草散、半夏溫肺湯、麻黃附子細辛湯。
出汗過多的情況:
- 可使用補中益氣湯、黃耆建中湯。
熱症持續不退時:
- 可使用四神湯、十味人參湯、柴芍六君湯加入葛粉。
四肢發冷並伴有腹瀉:
- 稱為寒厥,可使用理中湯加入附子、白茯苓。
- 或者使用七味白朮散。
內傷飲食者,肚腹脹大,不思飲食,小便混濁,大便溏泄,熱來乍大乍小,手心熱大,面色黃滯,常有瀉泄,不時嘔吐,此內傷也,通用藿香正氣散去腹毛加砂仁,或不換金正氣散。作嘔者,藿香養胃湯去甘草。嘔兼泄者亦用養胃湯除川樸,或附子理中湯加白苓,或七味白朮散,有寒均加桂枝。
白話文:
因飲食不當而引起的內傷,症狀如下:
- 腹部脹大
- 食慾不振
- 小便混濁
- 大便溏瀉
- 體溫時高時低
- 手掌發熱且腫脹
- 臉色發黃暗沉
- 經常拉肚子
- 時常嘔吐
這種情況也被稱為內傷。一般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加上腹毛和砂仁治療,或者直接使用金正氣散。
如果出現嘔吐的症狀,可以使用藿香養胃湯,去掉甘草成分。如果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可以使用養胃湯,去掉川樸,或者使用附子理中湯加上白茯苓,或者七味白朮散。如果有寒氣,則加入桂枝成分。
健脾退熱者用參苓白朮散,或四神湯、四君子湯,或柴芍六君子湯加淮藥,或黃耆六君湯。蛔蟲出者,椒梅理中湯。紫黑之體熱不退者,荊防敗毒散加麥芽、楂肉,或連翹敗毒散。有汗而元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加神麯、白苓、酒芍。肥白之體悉是痰象,一概寒涼勿用,初起桂苓甘術湯,或真武湯加桂枝,重寒加北辛,有熱略加粉葛,有濕防風除濕湯,此乃辨內傷外感之大略耳。
白話文:
健脾退熱:
- 使用參苓白朮散、四神湯、四君子湯
- 或在柴芍六君子湯中加入淮藥,或使用黃耆六君湯
蛔蟲驅出:
- 使用椒梅理中湯
紫黑色體質,熱度不退:
- 使用荊防敗毒散,加入麥芽和楂肉
- 或使用連翹敗毒散
出汗且元氣虛弱:
- 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神麯、白苓和酒芍
肥白體質,有痰象:
- 避免使用寒涼藥物
- 初期可使用桂苓甘術湯或真武湯加上桂枝
- 寒症嚴重可加入北辛
- 有熱症可少量加入粉葛
- 有濕氣可使用防風除濕湯
以上是辨別內傷和外感的大致方法。
至若實證虛證自形於外,一望而知為實證者,小便赤、大便緊、口弦紅眼眵多,口渴甚,飲水不休,眼目純紅,熱大如爐,不欲言語,皆實證也。虛證者,大便常溏,小便帶白,口弦不紅,眼無眵淚,口不渴,即渴飲水亦少,睡則眼開,熱來乍大乍小,面色㿠白,兩眼無神,此虛證也。啼哭無淚者必有痛,發黃面白者盡為痰,皆診治之切要也。
而運用之妙惟存乎一心耳。
幼科用方
白話文:
至於實證虛證的外在表現很明顯,一看就知道是實證的人:小便發紅、大便乾燥、說話不利索、眼睛發紅且有眼屎、口渴得厲害、不停地喝水、眼睛全紅、體熱得像火爐一樣、不願意說話,這些都是實證的表現。虛證的人:大便經常稀溏、小便有白色、說話不利索但不紅、眼睛沒有眼屎、不口渴,即使口渴喝水也不多、睡覺時眼睛睜開、體熱時而大而小、面色蒼白、眼睛沒有神采,這些都是虛證的表現。如果哭泣沒有眼淚,一定是疼痛;皮膚發黃、臉色發白,都是痰多的表現,這些都是診治的關鍵。
荊防敗毒散,桔梗,荊芥,淨風,白苓,川芎,枳殼,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薄葉,姜(引)
白話文:
荊防敗毒散
組成:
- 桔梗
- 荊芥
- 薄荷(淨風)
- 白茯苓
- 川芎
- 枳殼
- 羌活
- 獨活
- 柴胡
- 前胡
- 薄葉
- 生薑(引經藥)
參蘇飲,人參,白朮,半夏,陳皮,前胡,枳殼,桔梗,粉葛,木香,甘草
除木香。
白話文:
參蘇飲
- 人參
- 白朮
- 半夏
- 陳皮
- 前胡
- 枳殼
- 桔梗
- 粉葛
- 木香
- 甘草
藿香正氣散,藿香,蒼朮,白苓,川樸,半夏,陳皮,桔梗,蘇葉,腹毛,白芷,神麯,甘草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
成分:
- 藿香
- 蒼朮
- 白茯苓
- 川芎
- 半夏
- 陳皮
- 桔梗
- 紫蘇葉
- 烏藥
- 白芷
- 神曲
- 甘草
柴胡桂枝湯,桂枝,白芍,柴胡,粉葛,甘草
白話文:
柴胡桂枝湯
- 桂枝
- 白芍藥
- 柴胡
- 葛粉
- 甘草
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白芍,半夏,五味,乾薑,北辛,甘草
除五味,加白苓。
白話文:
小青龍湯
麻黃、桂枝、白芍、半夏、五味子、乾薑、細辛、甘草
半夏溫肺湯,半夏,陳皮,白芍,杏仁,五味,北辛,肉桂,乾薑,甘草
白話文:
半夏溫肺湯
材料:
- 半夏
- 陳皮
- 白芍
- 杏仁
- 五味子
- 北細辛
- 肉桂
- 乾薑
- 甘草
金沸草散,麻黃,白芍,半夏,前胡,荊芥,旋覆花,甘草,姜(引)
麻黃附子細辛湯
白話文:
金沸草散
材料:
- 麻黃
- 白芍
- 半夏
- 前胡
- 荊芥
- 旋覆花
- 甘草
- 生薑(引子)
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升麻,柴胡,甘草,當歸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
組成:
- 人參
- 黃耆
- 白朮
- 陳皮
- 升麻
- 柴胡
- 甘草
- 當歸
黃耆建中湯,白芍,肉桂,黃耆,甘草,姜,棗(引)
四神湯,當歸,川芎,白芍,乾薑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包含白芍、肉桂、黃耆、甘草、生薑、大棗。
四神湯,成分有當歸、川芎、白芍、乾薑。
十味人參湯,人參,白朮,白苓,半夏,陳皮,柴胡,黃芩,粉葛,甘草,姜,棗(引)
白話文:
十味人參湯
材料:
- 人參
- 白朮
- 白茯苓
- 半夏
- 陳皮
- 柴胡
- 黃芩
- 粉葛
- 甘草
- 生薑
- 紅棗(引子)
柴芍六君子湯,人參,白朮,白苓,半夏,陳皮,柴胡,白芍,甘草
加粉葛。
理中湯,白朮,人參,乾薑,甘草
加熟附,白苓。
七味白朮散,人參,白朮,白苓,藿香,木香,粉葛,甘草
如無氣滯吐瀉,則減去木香、藿香。
正氣散,去腹毛,加砂仁。
不換金正氣散,蒼朮,白苓,川樸,半夏,陳皮,藿香,甘草
白話文:
柴胡芍藥六君子湯包含人參、白朮、白茯苓、半夏、陳皮、柴胡、白芍、甘草,再加上粉葛。
理中湯包含白朮、人參、乾薑、甘草,再加上熟附子、白茯苓。
七味白朮散包含人參、白朮、白茯苓、藿香、木香、粉葛、甘草,如果沒有氣滯吐瀉,就減去木香、藿香。
正氣散需要去腹毛,並加入砂仁。
不換金正氣散包含蒼朮、白茯苓、川樸、半夏、陳皮、藿香、甘草。
藿香養胃湯,藿香,蒼朮,川樸,白苓,陳皮,草果,半夏,炙草,烏梅,人參
又名人參養胃湯。
白話文:
藿香養胃湯
材料:
- 藿香
- 蒼朮
- 川樸
- 白茯苓
- 陳皮
- 草果
- 半夏
- 炙草
- 烏梅
- 人參
參苓白朮散,人參,白苓,白朮,淮藥,米仁,蓮肉,砂仁,桔根,扁豆,甘草,姜,棗(引)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
組成:
- 人參
- 白茯苓
- 白朮
- 山藥
- 米仁
- 蓮子肉
- 砂仁
- 橘紅
- 扁豆
- 甘草
- 生薑
- 紅棗(用於引導藥性)
四君子湯,柴芍六君子湯加淮藥。
六君子湯,黃耆六君子湯
椒梅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川椒,烏梅,甘草
荊防敗毒散,加麥芽、山楂。
連翹敗毒散
補中益氣湯,加神麯、白苓、白藥(酒炒)。
桂苓甘術湯,肉桂,白朮,白苓,甘草
真武湯,白芍,白朮,白苓,熟附,甘草,姜(引)
加桂枝。重寒,加細辛;有熱,略加粉葛。
防風除濕湯,白苓,防風,白朮,藿香,陳皮,川樸,半夏,蒼朮,甘草
白話文:
四君子湯,就是柴芍六君子湯再加上淮藥。
六君子湯,就是黃耆六君子湯。
椒梅理中湯,是由人參、白朮、乾薑、川椒、烏梅、甘草組成。
荊防敗毒散,再加上麥芽和山楂。
連翹敗毒散。
補中益氣湯,再加上神麴、白苓、白藥(酒炒)。
桂苓甘術湯,是由肉桂、白朮、白苓、甘草組成。
真武湯,是由白芍、白朮、白苓、熟附、甘草、薑(引)組成,再加入桂枝。如果寒氣重,就再加細辛;如果有熱,就稍微加一點粉葛。
防風除濕湯,是由白苓、防風、白朮、藿香、陳皮、川樸、半夏、蒼朮、甘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