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會元要》~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1)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1)
1.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2. 手三陰三陽歌訣
手太陰肺少陰心,心之包絡為厥陰。太陽小腸三焦少,陽明原是大腸經。
白話文:
手部的經脈分屬六條,其中手太陰經屬於肺部,手少陰經與心臟相連,而手厥陰經則是心包和三焦的通道。在陽經方面,手太陽經連結小腸,手少陽經關聯三焦,而手陽明經實際上是大腸的經脈路線。
3. 足三陰三陽歌訣
足太陰脾少陰腎,厥陰乃以肝經定。太陽膀胱少陽膽,胃為陽明各相應。
白話文:
「足部的三條陰脈分別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以及足厥陰肝經。
而足部的三條陽脈則是: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還有足陽明胃經,這些經脈都是彼此相互對應的。」
4. 手太陰肺脈主病
經曰:肺脈來厭厭聶聶(澀之象也),如落榆莢(毛之象也,言其輕浮和緩也),曰肺平。脈來不上不下(澀之象也),如循鵝羽(浮之象也,毛多胃少),曰肺病。又如毛多胃少曰肺病,毛甚曰今病。但毛無胃曰死。又如風熌擺燈焰,倐滅倐明,似無似有,往來不耐指按者,此肺家真臟脈也,肺絕,丙丁日時死。
又曰:肺脈急甚為癲疾(寒甚故也,所謂重陰則癲),微急為肺寒熱(皮熱寒也,寒在皮毛),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痛,鼻息不通(肺主氣此皆肺氣虛寒之所致也)。緩甚為多汗(熱甚故也),微緩為痿瘻(肺熱葉焦為痿也),偏風(身偏枯不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腠理開也。頭以下者,頭項胸背之間,肺之外部也)。
大甚為勝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大即滿指主多氣少血和血氣盛於下則為胚腫微盛於上則為肺痹引胸背也),起惡日光(陰血少,故惡日光,金畏火也)。小甚為泄(氣血皆虛故也。肺與大腸相表裡,故泄),微小為消癉(肺主津水生之源也)。滑甚為息賁上氣(陽氣盛故如此),微滑為上下出血(血氣隨行者也)。
澀甚為嘔血(血留不行故嘔),微澀為鼠瘻,在頸支腋之間(寒熱病也),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痠矣(痠者,為陰寒痠削而不能行,肺主氣而發原在下,少氣有寒,則下不勝其上矣)。白,肺之色也,好悲,肺之志也。右脅動氣,肺之部位也,咳動肩背,肺之腧也,胸痹而痛,肺之府也。
灑淅惡寒,膚痛汗出,肺主皮毛也。咳嗽唾痰,噴嚏流涕,喘呼氣促,氣短不續,肺氣虛也。
肺之經脈主病,曰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腹脹)而喘咳,缺盆中痛(缺盆胃穴也,肺之陽氣不能通布故痛),甚則交兩手而瞀(音茂,兩手相交,低目俯首),此為臂厥(皆肺之陽氣不能通布也)。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肺氣病也),渴(金不能生水也),煩心(心脈上於肺也),胸滿,臂內前廉痛(肺經脈循此),厥,掌中熱(臂冷厥,肺脈行少陰心主脈之前,故掌中熱也)。
氣盛有餘,則肩背痛(肺腧在肩背,因氣而動俞,所謂氣傷痛也),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不時為數)而欠(氣少為欠),氣虛則肩痛寒(氣虛則畏寒,不能通布則痛),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氣虛不能化也)。肺之絡脈主病,曰實則手銳掌熱(氣盛於外),虛則欠㰦(㰦與呿同,張口也),小便遺數(氣虛於內)。
肺之經筋主病,曰十二經筋秉三陰三陽之氣而生,此經氣逆則為喘急息賁,血隨氣奔,則為吐血(經言是動者氣也,言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也,氣留則寒,血滯則熱也)。
白話文:
[手太陰肺脈主病]
經文說:肺脈來時顯得輕微澀滯,像秋天落葉的榆莢輕輕飄落,這表示肺氣平和。如果脈搏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像撫摸鵝羽般輕浮,這表示肺臟有病。再者,若輕浮脈象多於沉穩脈象,也是肺病的徵兆,若輕浮脈象非常顯著,則表示現正患病。但如果只有輕浮脈象,沒有沉穩脈象,就可能預示死亡。另外,如果脈象如同風中搖曳的燈火,忽明忽滅,似有似無,手指按壓難以感受,這就是肺臟的真髒脈,肺功能完全喪失,會在丙丁日時死亡。
又說:肺脈如果急促嚴重,可能爲癲癇疾病,這是寒氣過盛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重陰則癲。若稍微急促,可能是肺寒熱交替,表現爲怠惰、咳嗽、吐血,牽連腰背胸痛,鼻息不暢,這些都是肺氣虛弱寒冷導致的。若脈搏遲緩過度,可能是出汗過多,這是體內熱度過高的緣故。若稍微遲緩,可能爲痿躄或半身不遂,頭部以下無法控制出汗,這是因爲皮膚毛孔開放。頭部以下指的是頭項胸背間,是肺臟外部區域。
如果脈搏過大,可能爲腫脹,稍微過大可能是肺痹引起胸背疼痛,患者會厭惡日光,因爲體內陰血不足,所以怕光,金屬害怕火。若脈搏過小,可能爲腹瀉,因爲氣血兩虛。肺與大腸相表裏,所以腹瀉。若稍微過小,可能爲消瘦。滑脈嚴重,可能爲呼吸困難,這是因爲陽氣旺盛。稍微滑脈,可能爲上下出血,這是因爲血氣隨行。
澀脈嚴重,可能爲嘔血,這是因爲血液滯留。稍微澀脈,可能爲鼠瘻,發生在頸部腋下之間,這是寒熱病。如果下部無法抗衡上部,就會感到痠痛。白色是肺的顏色,喜好悲傷是肺的情緒。右脅動氣,是肺的部位。咳嗽震動肩背,是肺的穴位。胸痹疼痛,是肺的府庫。
灑淅惡寒,膚痛汗出,是因爲肺主皮毛。咳嗽吐痰,噴嚏流涕,喘呼氣促,氣短不續,是因爲肺氣虛弱。
肺經脈主病,如果出現問題,可能導致肺脹滿膨膨,表現爲腹部脹滿並伴有喘咳,缺盆中痛,這是因爲肺的陽氣不能通布。嚴重時,兩手交叉,低頭閉眼,這稱爲臂厥,都是因爲肺的陽氣不能通布。
主肺所生病者,可能表現爲咳嗽、上氣喘息、口渴、心煩、胸滿,臂內前廉痛,這些都是肺經脈循行的區域。可能會出現手掌熱,這是因爲肺脈行走在少陰心主脈之前。
如果氣盛有餘,可能出現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頻數,打哈欠,氣虛則肩痛寒,少氣不足以息,尿色變化。
肺絡脈主病,如果實證,可能手銳掌熱;如果是虛證,可能打哈欠,小便遺失頻數。
肺經筋主病,十二經筋秉承三陰三陽之氣而生,如果經氣逆亂,可能出現喘急息賁,血隨氣奔,可能導致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