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會元要》~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嘉慶壬申,予在都梁署中集成《醫學指要》,荷蒙陳觀察顧廬先生,暨省垣諸知交醵金慫恿授梓。書原端重脈理,而經絡為脈根原,故首列焉。夫經絡系屬人身五官百骸,內外貫通,雖古聖剖晰詳盡,究亦未易明徹,矧在淺見寡聞,狃於湯頭之歌,藥性之賦,輒以醫道自任?故其臨證施治,未克明其病在何部,發於何經,往往毫釐千里,謬誤不可勝言。因是寸心耿耿,於《醫學指要》外,直將十二經繪圖以告。

白話文:

嘉慶壬申年,我在都梁署中編纂《醫學指要》,承蒙陳觀察顧廬先生,以及省城中諸位同好慷慨解囊,贊助印製。這本書主要闡述脈理,而經絡是脈絡的根本,所以放在第一篇。經絡貫穿人體五臟六腑百骸,內外流通,雖然古聖人已經詳細剖析,但仍然不容易理解透徹,更何況淺薄寡聞之人,只熟悉藥方歌訣、藥性賦詩,就妄自稱醫。因此,他們在診治疾病時,無法明確病所在何處,發於哪條經絡,往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錯誤不勝枚舉。因此,我憂心忡忡,除了《醫學指要》外,又將十二經絡繪製成圖,用來闡述。

即舉《內經》所言脈證,註明於各經條下,並其藥性之補瀉溫涼附載不爽。復於人身自頭至足,指明某部分系某經之筋脈所屬,而外形之本諸藏府者,靡不條分縷析,乃顏之以《醫會元要》。蓋是書雖為淺近說法,而究之提綱挈領,無不明晰,由此而觸類引伸,亦自範圍,不過曲成不遺耳。孔子所謂下學上達,孟子所謂取之左右逢其原,胥在是矣。

白話文:

《內經》中所述的脈象特徵,已於各經絡分類中註明,並附上藥性的溫涼補瀉。此外,從頭到腳的身體各部位,也標示出屬於哪條經絡的筋脈或藏腑本屬的體表特徵,都條理分明地分析列出,因此取名為《醫會元要》。這本書雖然是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敘述,但卻抓到了重點,脈理分明。透過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觸類旁通,擴充自己的知識範圍,也不會遺漏重要的細節。這正符合孔子說的「下學而上達」,以及孟子說的「取之左右逢其原」。

學者熟悉於中,則臨證施治何至茫然莫識其指歸也哉!曩本欲並付剞劂,時值囊澀未果。茲因年老旋里,戚友藍尚、李枝芳等見而心賞,為之樂助授梓,斯愈見予生知遇,多為利濟同心之仁人君子也,何幸如之。

道光三年癸未歲仲夏月夏至前三日蔡貽績乃庵氏自識

白話文:

如果學者熟習中醫博大精深,那麼在臨牀施治時,怎麼會茫然無知,找不到治療方針呢?過去原本打算直接付印,但是當時囊中羞澀,未能實現。現在因為年老返回家鄉,親戚朋友藍尚、李枝芳等人看到後十分欣賞,並樂意出資幫助我刊刻出版。這更彰顯了我人生路上遇到許許多多知遇之恩,許多仁人君子都一心為天下蒼生濟世利民。我何其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