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貽績

《醫會元要》~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3)

回本書目錄

十二經穴脈筋主病圖注(各經藥性並列) (3)

1. 手少陰心脈主病

經曰:心脈來累累如連珠(言滑利如珠連綿相貫),如循琅玕(言溫潤而柔滑也。以其盛滿流行而無太過不及之象也),曰心平。心脈來喘喘連屬(急數之象),其心微曲(尚未至於全曲,鉤多胃少之象也),曰心病。又如鉤多胃少為心病,鉤甚曰今病,但鉤無胃曰死。又如脈來純急,如兩指用力轉豆,塊圞堅硬,上戴尖銳,微舂似笠頂者,此心家真藏脈也,心與右腎絕,壬癸日時死。又脈至如火薪燃,即形如燈焰之閃灼也,是心經之予奪也,草乾而死。

又曰:心脈急甚為瘛瘲(心為火藏寒盛故瘛瘲),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微則薄於宮城之分。食氣入胃,濁氣衝心,心氣逆,故食不下也)。緩甚為狂笑(心氣有餘。心藏神,神有餘故笑不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心下有餘之積),上下行,時唾血(心主血,熱則溢而時唾血)。

大甚為喉吤(心氣盛,故喉中介介有聲),微大為心痹引背(心氣逆於心下),善淚出(心氣行於上,則心精隨氣上湊於目),小甚為善噦(呃逆也。心藏虛則火土之氣弱,故善噦),微小為消癉(三消之症,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腎主下消)。滑甚為善渴(陽氣盛而有熱,氣壅於上故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小腹當有形也)。

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心主言,心氣少故喑,心主血,血多故上溢),維厥(維,四維為四肢。陽氣少,故四肢厥冷),耳鳴癲疾(心開竅於耳,心氣虛故耳鳴癲疾)。赤,心之色也。好喜,心之志也。臍上動氣,心之部位也。胸膻,心之宮城也。舌色紅,心開竅於舌也。

口乾,心煩,心之熱也。驚悸怔忡,心神不安也。發狂昏冒,心實而熱乘之也。悽然好悲,心虛而神怯也。

心之經脈主病,曰是動則病咽乾心痛(心主手厥陰包絡之脈,行手太陰肺脈、手少陰心脈之中間,肺脈行心主脈之前,心脈行心主脈之後。少陰之上,心火主之,故動則病此),渴而欲飲(少陰之氣盛也),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心系上繫於目,心火盛故黃),脅痛,臂內後廉痛,掌中熱痛(心脈所循之部分也)。

心之絡脈主病,曰實則支膈(膈間若有所支而不暢也),虛則不能言(心主言,而言必由舌,心氣虛則舌本不用,故不能言也)。心之筋脈主病,曰其病內急,心承伏梁(如梁之伏於心下而上承於心也,其唾膿血者,病在心藏,故不治)。經筋之病,曰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縱挺不收,陰痿不用。

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俯不能仰。

白話文:

[手少陰心脈主病]

經典裡說,心脈跳動如連串的珍珠,滑順且一顆接著一顆,就像摸到溫潤的美玉一樣,表示心臟功能正常。如果心脈呈現急促且連貫的跳動,心臟有些微彎曲,這顯示心臟出現問題。若心跳類似鉤狀,而且胃脈比心脈弱,也是心臟疾病的徵兆。心跳像鉤子一樣嚴重,代表目前病情較重;如果只有鉤狀跳動,沒有胃脈,預示生命垂危。此外,脈搏緊張且硬如兩指轉豆,形狀尖銳且堅固,像斗笠頂部,這是心臟真正出現異常的脈象,表示心臟和右腎功能喪失,患者可能在壬癸日時去世。如果脈搏像火焰燃燒,閃爍不定,這表示心經機能紊亂,患者可能在草木枯萎時死亡。

心脈過急,會導致抽搐或痙攣,這是因為心臟屬火,若寒氣過盛就會抽搐。輕度的過急,會造成心痛,並向背部放射,導致食慾下降。心脈過緩,會使人發狂大笑,這是因為心氣過剩,心主神志,神志過剩所以會不停大笑。輕度過緩,會在心下形成積聚,稱為「伏梁」,並可能導致吐血。

心脈跳動過大,會造成喉嚨有異物感。輕度過大,會引起心痹,並向背部放射,容易流淚。心脈過小,會使人打嗝。輕度過小,會導致糖尿病。心脈過滑,會使人感到口渴。輕度過滑,會造成心疝,並向肚臍放射,小腹可能有異常感。

心脈過澀,會導致聲音嘶啞。輕度過澀,會使血液外溢,造成四肢厥冷,以及耳鳴和癲癇。紅色是心臟的顏色,喜悅是心臟的情緒。臍上動脈是心臟的位置,胸骨是心臟的保護層,舌頭顏色紅,表示心臟開竅於舌頭。

口乾、心煩,表示心臟過熱。驚恐、心悸,表示心神不安。發狂、昏倒,表示心臟實熱。悲傷、膽怯,表示心臟虛弱。

心臟經脈主導的疾病,若發生變動,會導致咽喉乾燥、心痛,想喝水,這稱為「臂厥」。心臟主管的疾病,包括眼睛黃、肋痛、手臂內側後方痛,手掌熱痛。

心臟絡脈主導的疾病,實證會導致膈肌阻塞,虛證會讓人無法說話。心臟筋脈主導的疾病,實證會導致內部緊張,虛證會形成心下承伏梁。經絡的疾病,寒冷會導致身體反折、筋脈緊繃,熱氣會使筋脈鬆弛,無法收縮,造成陰部痿縮無力。陽氣過盛會使身體反折,陰氣過盛會讓人無法仰望。

2. 手少陰心經用藥

補:當歸,生地,茯神,遠志,棗仁,麥冬,柏子仁,山藥,人參,紅藍花,龍眼,蓮肉

瀉:黃連,枳實,木香,貝母,天竺黃,鬱金,赤苓,元胡索

溫:藿香,沉香,木香,麻黃,桂枝,石菖蒲

涼:連翹,丹參,石蓮子,梔子,石膏,犀角,牛黃,硃砂

引經:獨活,細辛,龍眼,燈心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用藥現代翻譯】

補益類藥物:當歸、生地、茯神、遠志、酸棗仁、麥冬、柏子仁、山藥、人參、紅藍花、龍眼、蓮子。

清瀉類藥物:黃連、枳實、木香、貝母、天竺黃、鬱金、赤苓、延胡索。

溫熱類藥物:藿香、沉香、木香、麻黃、桂枝、石菖蒲。

涼性類藥物:連翹、丹參、石蓮子、梔子、石膏、犀角、牛黃、硃砂。

引導經絡類藥物:獨活、細辛、龍眼、燈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