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卷之五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庾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余皆仿此。
丁曰。經言剛柔者。謂陰井木。陽井金。庚金為剛。乙木為柔。陰滎火。陽滎水。壬水為剛。丁火為柔。陰俞土。陽俞木。甲木為剛。己土為柔。陰經金。陽經火。丙火為剛。辛金為柔。陰合水。陽合土。戊土為剛。癸水為柔。
楊曰。五臟皆為陰。陰井為木。滎為火。俞為土。經為金。合為水。六腑為陽。陽井為金。滎為水。俞為木。經為火。合為土。以陰井木配陽井金。是陰陽夫婦之義。故云乙為庚之柔。庚為乙之剛。余並如此也。虞曰。所克者為妻。謂孤陽不生。孤陰不長。故井滎亦名。夫婦剛柔相因而成也。
六十五難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
楊曰。奈何猶如何也。
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臟。故言所入為合也。
丁曰。人之陽氣。隨四時而出入。故春氣在井。夏在滎。秋在經。冬在合。其所取氣穴。皆隨四時而刺之也。
楊曰。春夏主生養。故陽氣在外。秋冬主收藏。故陽氣在內。人亦法之。
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
丁曰。在右手掌後。魚際下。是脈之大會。故云肺之原。出於太淵。楊曰。穴在掌後是也。虞曰。針經言。五臟有俞無原。原與俞共一穴所出。難經又言。五臟有原所出。乃亦針經中俞穴也。兩義皆通也。
心之原。出於大陵。
丁曰。在掌後兩筋間陷中。此是心包絡之原也。虞曰。在掌後兩骨間。
肝之原。出於太衝。
虞曰。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是。又曰。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是也。
脾之原出於太白。
丁曰。在足內側核骨下。
腎之原。出於太谿。
丁曰。在足內踝後跟骨間是也。
少陰之原。出於兌骨。
丁曰。神門穴是也。此是真心之脈也。楊曰。此皆五臟俞也。所以五臟皆以俞為原。少陰真心脈也。亦有原在掌後兌骨端陷者中。一名神門。一名中都。前云心之原出於大陵者。是心胞絡脈也。凡云心病者。皆在心包絡脈矣。真心不病。故無俞。今有原者。外經之病。不治內臟也。
膽之原出於丘墟。
丁曰。在足外踝下微前是也。楊曰。足內踝後微前也。
胃之原。出於衝陽。
丁曰。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是也。
三焦之原。出於陽池。
丁曰。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是也。楊曰。手表腕上也。
膀胱之原。出於京骨。
丁楊曰。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
白話文:
卷之五
第六十四難提到,經文又說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陰經的滎穴屬火,陽經的滎穴屬水,陰經的俞穴屬土,陽經的俞穴屬木,陰經的經穴屬金,陽經的經穴屬火,陰經的合穴屬水,陽經的合穴屬土,陰陽經的五行屬性都不同,這是什麼道理呢?答案是,這是剛柔的關係。陰經的井穴屬乙木,陽經的井穴屬庚金。陽經井穴屬庚金,庚金是乙木的剛性;陰經井穴屬乙木,乙木是庚金的柔性。乙是木,所以說陰井屬木。庚是金,所以說陽井屬金。其餘的穴位也以此類推。
丁先生說,經文說的剛柔,是指陰經井穴屬木,陽經井穴屬金,庚金是剛,乙木是柔;陰經滎穴屬火,陽經滎穴屬水,壬水是剛,丁火是柔;陰經俞穴屬土,陽經俞穴屬木,甲木是剛,己土是柔;陰經經穴屬金,陽經經穴屬火,丙火是剛,辛金是柔;陰經合穴屬水,陽經合穴屬土,戊土是剛,癸水是柔。
楊先生說,五臟都屬陰,陰經的井穴屬木,滎穴屬火,俞穴屬土,經穴屬金,合穴屬水;六腑都屬陽,陽經的井穴屬金,滎穴屬水,俞穴屬木,經穴屬火,合穴屬土。陰經的井穴屬木配上陽經的井穴屬金,這是陰陽夫婦的道理。所以說乙木是庚金的柔,庚金是乙木的剛,其餘的穴位也是這樣。虞先生說,被剋制的一方為妻,就像孤獨的陽不能生長,孤獨的陰不能成長。因此,井穴和滎穴也像夫婦一樣,剛柔相輔相成。
第六十五難提到,經文說的「所出為井,所入為合」是什麼意思?
楊先生說,「奈何」的意思就是「如何」。
答案是,所出為井,井代表東方和春天,萬物開始生長,所以說「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合代表北方和冬天,陽氣進入臟腑,所以說「所入為合」。
丁先生說,人的陽氣隨著四季變化而出入,所以春天的氣在井穴,夏天的氣在滎穴,秋天的氣在經穴,冬天的氣在合穴。取氣的穴位,都是隨著四季變化而針刺的。
楊先生說,春夏主要負責生長和養育,所以陽氣在體外;秋冬主要負責收藏,所以陽氣在體內。人也要遵循這個規律。
第六十六難提到,經文說肺的原穴是太淵。
丁先生說,太淵穴在右手掌後,魚際下方,是脈氣匯聚的地方,所以說是肺的原穴。楊先生說,穴位在手掌後方是正確的。虞先生說,《針經》說五臟有俞穴而沒有原穴,原穴和俞穴是同一個穴位。但《難經》又說五臟有原穴,並且這個原穴也是《針經》中的俞穴。這兩種說法都說得通。
心臟的原穴是大陵。
丁先生說,大陵穴在手掌後兩條筋之間凹陷的地方,這是心包絡的原穴。虞先生說,大陵穴在手掌後兩塊骨頭之間。
肝臟的原穴是太衝。
虞先生說,太衝穴在腳大拇趾本節後二寸處。還有人說,太衝穴在腳大拇趾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處。
脾臟的原穴是太白。
丁先生說,太白穴在腳內側核骨的下方。
腎臟的原穴是太谿。
丁先生說,太谿穴在腳內踝後方,跟骨之間。
少陰的原穴是兌骨。
丁先生說,兌骨就是神門穴,這是真正的腎脈。楊先生說,這些都是五臟的俞穴。所以五臟都把俞穴當作原穴。少陰是真正的腎脈,也有原穴在手掌後的兌骨端凹陷處,又名神門或中都。前面說的心臟原穴是大陵,指的是心包絡的原穴。凡是說心臟有病,都是指心包絡脈的問題。真正的心臟本身不會生病,所以沒有俞穴。現在有原穴,是指外經的病,而不是內臟的病。
膽的原穴是丘墟。
丁先生說,丘墟穴在腳外踝下方稍微靠前的地方。楊先生說,丘墟穴在腳內踝後方稍微靠前的地方。
胃的原穴是衝陽。
丁先生說,衝陽穴在腳背上五寸,兩骨間動脈處。
三焦的原穴是陽池。
丁先生說,陽池穴在手小指的下一個手指的本節後凹陷處。楊先生說,陽池穴在手腕上。
膀胱的原穴是京骨。
丁先生和楊先生都說,京骨穴在腳外側大骨下方,紅白肉交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