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靈微蘊》~ 卷三 (1)
卷三 (1)
1. 齁喘解
趙彥威,病齁喘,秋冬病作,嚏噴涕流,壅嗽發喘,咽喉閉塞,呼吸不通,腹脹嘔吐,得後泄失氣稍差,脹微則病發略減。少時素患鼻淵。二十餘歲,初秋晚食後偶因驚恐,遂成此病,自是不敢晚飯。嗣後凡夜被風寒,或晝逢陰雨,或日炅飽啖,其病即發,發則二三日,或八九日、二十餘日方愈。病十二年矣。
白話文:
趙彥威患有氣喘病,在秋冬季節發作。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涕、胸悶、氣喘、喉嚨堵塞、呼吸困難、腹部脹氣、嘔吐。腹瀉後症狀會稍微減輕。脹氣較輕時,病情也會略微好轉。
在年輕時,他就患有鼻炎。二十多歲時,初秋的晚上,因為吃飯後受到驚嚇,導致氣喘病發作。從此以後,他就不敢吃晚飯。後來,每當晚上受風寒,或白天遇到陰雨天氣,或天氣炎熱時吃得太飽,他的氣喘病就會發作。發作時會持續兩到三天,或八到九天,甚至二十多天才會好轉。他的病情已經持續了十二年。
此其素稟肺氣不清。肺旺於秋,主皮毛而司收斂,肺氣清降,則皮毛緻密,風寒不傷。肺氣鬱升,皮毛蒸泄,涼風一襲,腠理閉斂,肺氣膹塞,逆沖鼻竅,鼻竅窄狹,奔氣迫促,出之不及,故嚏噴而下,如陽郁陰中,激而為雷。肺氣遏阻,爰生嗽喘。津液堙瘀,乃化痰涕。
白話文:
這個人的本質就是肺氣不正。肺在秋天最旺盛,負責皮毛的調節,收斂功能。肺氣清降,皮毛就會緻密,不受風寒的侵襲。肺氣鬱結上升,皮毛蒸發外泄,遇到涼風,腠理閉合無法收斂,肺氣阻塞,逆衝鼻腔,鼻腔狹窄,呼吸急促,喘不上氣,於是打噴嚏流鼻水,就像陽氣鬱結在陰中,激發出雷聲一樣。肺氣阻塞,就會產生咳嗽喘息。津液積瘀,就會變成痰涕。
此肺氣上逆之病也,而肺逆之原,則在於胃。脾以太陰而主升,胃以陽明而主降,「經脈別論」: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是脾之升也,「逆調論」: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下行,是胃之降也。蓋脾以陰體而抱陽氣,陽動則升,胃以陽體而含陰精,陰靜則降,脾升則肝氣亦升,故乙木不陷,胃降則肺氣亦降,故辛金不逆,胃氣不降,肺無下行之路,是以逆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肺氣上逆的疾病,而肺逆的根源,則在於胃。脾屬太陰,主升;胃屬陽明,主降。《經脈別論》說:「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這是脾的升。而《逆調論》說:「胃是六腑之海,其氣下行」,這是胃的降。脾氣陰柔,卻懷抱著陽氣,陽氣運動則升起;胃氣陽盛,卻含有陰精,陰精靜止則下降。脾氣升,肝氣也升,所以乙木不會往下陷;胃氣降,肺氣也降,所以辛金不會逆行。胃氣不降,肺氣就沒有下降的通路,所以才會逆行。
肺胃不降,病在上焦,而究其根本,則緣中氣之虛。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也。蓋太陰以濕土主令,陽明從燥金化氣,中氣在太陰陽明之間,和平無虧,則陰不偏盛而陽不偏衰,燥不偏虛而濕不偏長,故脾胃轉運,升降無阻。中氣虛損,陰旺濕滋,堙郁不運,則脾不上升而清氣常陷,胃不下降而濁氣常逆,自然之理也。
白話文:
肺和胃氣不下降,病症集中在上半身,但探究其根源,還是因為中間的脾胃之氣虛弱所致。脾胃之氣是陰陽升降運動的軸心。太陰脾臟以濕土為主,陽明胃腑由燥金化氣,脾胃之氣位於太陰和陽明之間,如果調和無損,則陰陽氣不會偏盛偏衰,燥濕二氣也不會偏虛偏盛,因此脾胃運化,升降順暢無礙。如果脾胃之氣虛損,陰氣旺盛、濕邪滋生,阻礙運化,就會導致脾氣不能上升,清氣常常下降,胃氣不能下降,濁氣常常上逆,這是自然規律。
飲食入胃,脾土溫燥,而後能化。陰盛土濕,水穀不消,中焦壅滿,是以作脹。脹則脾氣更陷而胃氣更逆,一遭風寒,閉其皮毛,肺氣鬱遏,內無下達之路,外無升泄之孔,是以沖逆咽喉,而病嗽喘。雨降則濕動,日暮則陰隆,病所以發也。日昃陽衰,陰停不化,中氣一郁,舊證立作,故不敢晚飯也。
白話文:
當食物進入胃部時,脾胃的溫熱乾燥屬性有助於消化。如果陰氣過盛,脾胃濕潤,就會導致食物無法消化,中焦部位氣滿脹塞。這種脹滿會進一步導致脾氣更弱,胃氣更逆。一旦遭受風寒,毛孔閉塞,肺氣鬱滯,內部無法下行,外部無法升發通暢。因此,氣息會衝逆到咽喉,引起咳嗽和喘息。當下雨時,濕氣會增強,傍晚時陰氣旺盛,這些因素都會誘發疾病。下午時分,陽氣衰弱,陰氣停滯無法消散,中氣鬱結,原有的疾病就會復發,所以不宜進食晚飯。
吐泄去其陳宿,中脘沖虛,升降續復,故病差也。是其虛在中氣,而其起病之時,則因木邪,以五情之發,在腎為恐,在膽為驚。膽以甲木而化相火,隨戊土下行而溫癸水,相火蟄於癸水之中,腎水溫暖則不恐,膽木根深則不驚。平日濕旺胃逆,相火之下蟄不秘,一遇非常之事,動其神志,膽木上拔而驚生,腎水下淪而恐作。己土侮於寒水,故脾氣下陷,戊土賊於甲木,故胃氣上逆。
白話文:
嘔吐和腹瀉將體內的垃圾排出去,使得中焦空虛,氣血升降恢復正常,所以疾病就會好轉。這說明疾病的根源在中氣虛弱,而疾病發生的時候,是因為肝氣太旺,由五種情緒激發而起。在腎臟,這種情緒是恐懼;在膽臟,這種情緒是驚嚇。膽臟屬木,化生心火,心火跟隨脾土下行來溫暖腎水。心火潛藏於腎水之中,腎水溫暖就不會恐懼;膽木根基牢固就不會驚嚇。平時如果濕氣過盛,胃氣上逆,潛藏於下的心火就會外露,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就會擾亂神志,膽木上衝而產生驚嚇,腎水上湧而產生恐懼。脾土受寒水侵襲,所以脾氣下陷;胃土受肝木剋制,所以胃氣上逆。
初因驚恐而病成者,其故如是。「奇病論」:驚則氣上,「舉痛論」:恐則氣下,上下反常,故升降倒置,此致病之原委也。
法當治中以培升降之用,燥土而撥轉運之機,所謂發千鉤之彎者,由一寸之機,轉萬斛之舟者,由一樳之木也。
白話文:
最初因受驚恐而生病的患者,其原因如下:「奇病論」說:受到驚嚇會導致氣往上沖;「舉痛論」說:受驚會導致氣往下走。這兩股氣上下逆行,因此造成氣的升降失常,這就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南齊·褚澄有言:上病治下。凡病水火分離,下寒上熱,不清心火,而溫腎水,較之庸工,頗為得矣,而總不如治中。中者,坎陽離陰交媾之媒,此義得之《靈》、《素》,讀唐宋以後書,未易生茲妙悟也。
白話文:
南齊的褚澄說過:治療上半身的疾病,要先治療下半身。凡是發生疾病時,水火失衡,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寒冷,一般醫師會去清除心火,溫暖腎水,這樣的治療方法比庸醫要好一點,但還是不如直接治療中焦。中焦是坎卦的陽氣與離卦的陰氣結合的媒介,這個道理是從《黃帝內經》中悟出來的,讀唐宋以後的醫書,不太容易領悟到這個精妙的道理。
齁證即傷風之重者。感冒之初,內有飲食,外有風寒,法宜理中而兼發表。表解後,溫燥水土,絕其寒濕之根。蓋飲食未消,感襲風寒,濕土堙瘀,肺氣不降,風閉皮毛,內郁莫泄,表裡皆病,故內外兼醫。
白話文:
齁喘是風寒感冒的嚴重形式。感冒初期,體內有飲食未消,體外又受風寒襲擊。這時,治療方法應當既理氣通暢,又發散風寒。風寒解除後,應溫補脾胃,祛除體內的寒濕之氣。由於飲食未消,受風寒襲擊,導致體內濕氣凝滯,肺氣不降,風閉於皮毛之中,內部鬱閉不通,表裡俱病,所以要內外兼治。
彥威病,用燥土疏木、溫中降濁之劑,茯苓、甘草、乾薑、細辛、橘皮、半夏、桂枝、砂仁,十餘劑,不再作。
白話文:
彥威生病了,使用能疏通肺氣、溫暖中焦、降下濁氣的藥物,包括茯苓、甘草、乾薑、細辛、橘皮、半夏、桂枝、砂仁,服用十幾劑後,病情不再發作。
2. 吐血解
錢叔玉,初秋農事過勞,痰嗽唾血,紫黑成塊,一吐數碗,吐之不及,上溢鼻孔,肌膚生麻,頭痛寒熱,渴燥食減,出汗遺精,驚恐善忘,通夜不瞑,胸腹滯痛,氣逆作喘,朝夕倚枕側坐,身欹血遂上湧,天寒風冷,或飲食稍涼,吐血更甚,右腳熱腫作痛,大便溏滑。
白話文:
錢叔玉因為過度勞累而患上咳嗽氣喘,咳出的痰液帶血,呈紫黑色,凝結成塊狀,一次咳出好幾碗。咳得來不及吐,血水甚至溢出鼻孔。皮膚發麻,頭痛,忽冷忽熱,口渴少食。出汗後遺精,容易受驚嚇,記憶力減退,整晚睡不著覺,胸腹疼痛,氣逆喘不過氣,白天晚上只能斜靠著枕頭而坐。一旦身體傾斜,血水就會上湧。遇到天氣寒冷或飲食稍涼,咳血的情況就會加重。右腳發熱腫痛,大便稀溏。
此緣中焦陽敗,水陷火飛。肺主氣,肝主血,而氣根於心,血原於腎。《管子》:南方曰日,其氣為熱,熱生火與氣,北方曰月,其氣為寒,寒生水與血。心火清降,則化肺氣,腎水溫升,則化肝血。血升而化火,故水不下注,氣降而化水,故火不上炎。氣降而不至於陷泄者,血溫而升之也,血升而不至於逆流者,氣清而降之也。
水木不能溫升,則下病遺泄,火金不能清降,則上病吐血,理有固然,不足怪也。
白話文:
這都是因為中焦陽氣衰敗,水氣沉降而火氣上浮所致。肺主管氣,肝主管血,而氣的根源在於心,血的來源在於腎。《管子》一書中說:南方的特點是日,其氣為熱,熱會產生火和氣;北方的特點是月,其氣為寒,寒會產生水和血。心的火氣清涼而下降,就會轉化為肺氣;腎中的水氣溫暖而上升,就會轉化為肝血。血液上升而轉化為火,所以水氣不能向下灌注;氣息下降而轉化為水,所以火氣不能向上升騰。氣息下降而不至於陷於泄瀉,是因為血液溫暖而升發;血液上升而不至於逆流,是因為氣息清涼而下降。
水陷火飛,是謂未濟,而交濟水火,其職在中。中者,四維之樞也,中氣運則脾升而胃降,脾土左升,肝血上行,而化心火,陽氣發生,故精不下走,胃土右降,肺氣下行,而化腎水,陰氣收斂,故血不上溢,《子華子》所謂上水而下火,二氣升降,以相濟也。中氣不運,肝脾下陷而肺胃上逆,水火分離,冰炭不交,此遺精吐血之原也。
白話文:
水氣下陷,火氣上飄,這是未濟的狀態。調和水火之氣,在於人體的中央。中央是身體四方的樞紐,中央之氣運轉暢通,脾氣就會升起,胃氣就會下降。脾屬土,升於左側,肝血就會上行,轉化為心火,陽氣就會產生。因此,精氣不會下泄,胃屬土,降於右側,肺氣就會下降,轉化為腎水,陰氣就會收斂。因此,血液不會上溢。《子華子》中說:「水氣上升,火氣下降」,兩種氣升降相濟。中央之氣運轉不暢,肝脾下垂,肺胃上逆,水火分離,寒熱不調,這是遺精和吐血的原因。
後世庸工,於亡血失精之理,茫乎不解,或用清涼,或事斂澀,陽敗土鬱,中氣不轉,火愈飛而水愈陷,是拯溺而錘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也,不極不止耳。
白話文:
後世的庸醫,對於失血傷精的原理,一竅不通。有的用寒涼藥,有的用收斂固澀藥,導致陽氣受損,脾胃運化失常,中氣不通暢。這樣一來,陰火越旺,陰水越陷,就像救溺水的人卻用重物砸他,救火卻往火裡添柴一樣,最後只能讓情況惡化,難以控制。
氣藏於金,血藏於木,而溯厥由來,總化於土。以水穀入胃,中氣健旺,泌糟粕而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肺氣宣揚而灑布之。剽悍者,化而為陽,行於脈外,命曰衛氣,《靈樞·決氣》: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也。氣者,水之源也。
白話文:
氣藏在肺,血藏在肝,而追溯它們的來源,都是由脾胃消化水穀而轉化來的。水穀進入胃部,中氣強健,過濾糟粕,蒸化津液,將其精華部分向上輸送至肺部。肺氣將這些精華散佈全身。勇悍的部分轉化為陽氣,在脈絡外運行,稱為衛氣。《靈樞·決氣》說:上焦氣化,宣揚五穀味道,燻蒸肌膚,充實身體,滋潤毛髮,就像霧露滋潤萬物一樣,這就是氣。氣是津液的源頭。
精專者,化而為陰,行於脈中,命曰營血,《靈樞·決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也。血者,火之本也。勞苦動其中氣,絡脈傷則血溢,《靈樞·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中氣未敗,一衄即止,中氣虧敗,肺胃常逆,則血之上溢,遂成熟路,是以橫流不已。
白話文:
精純精氣轉化為陰性,在脈絡中循環,稱為營血。《靈樞·決氣》中說:中焦接受氣血,並將其轉化為紅色;這就是血液。血液是火氣的根源。過度勞累會損傷中氣,導致脈絡受傷而發生出血。《靈樞·百病始生》中說:突然暴飲暴食會導致腸胃脹滿,起居不規律,過度勞累會導致脈絡受傷,陰脈受傷會導致內出血,內出血會導致便血;陽脈受傷會導致外出血,外出血會導致鼻血。如果中氣未虛,出血一次就會停止;如果中氣虛弱,肺胃經常逆亂,則出血會反覆發生,形成一個穩定的出血通道,導致出血不止。
衄出於鼻,來自肺臟,吐出於口,來自胃腑,血之別道上溢者,來歷不同,而其由於肺胃之不降一也。其一溢而即吐者,血色紅鮮,其離經瘀停,陳宿腐敗,而後吐者,則成塊而紫黑也。
白話文:
鼻子出血來自肺部,嘴巴吐血來自胃。它們是血液從不同的途徑溢出,雖然來源不同,但原因都是肺胃無法下氣。如果一開始就吐出血,血色鮮紅,說明是新鮮的出血。如果血已經停留很長時間,變成瘀血腐敗,吐出來時會呈現塊狀且顏色偏紫黑色。
肺氣下降,而生腎水,而腎水之中,又含肺氣,越人八難所謂腎間動氣,呼吸之門也。平人呼則氣升於肺金,吸則氣降於腎水,息息歸根,故嗽喘不作。胃土上逆,肺失收降之令,氣不歸水,而胸膈壅遏,故沖激而生嗽喘也。肺胃不降,則膽火不得下行,金火燔蒸,故發熱汗出,而風寒外束,衛氣不達,是以惡寒。
白話文:
肺部氣息向下運降,滋生腎中之水,而腎水之中又包含肺氣。越人八難中所說的腎間動氣,就是呼吸的通道。健康的人呼氣時氣息上升到肺部,吸氣時氣息下降到腎中,呼吸不斷循環往復,因此不會出現咳嗽和喘息。而當胃氣逆行向上,肺部失去收斂和下降的命令,氣息不歸腎水,導致胸腔和橫膈堵塞,於是會衝擊激發而產生咳嗽和喘息。肺和胃氣息不下降,膽火無法下行,金氣和火氣互相灼蒸,所以發熱出汗。而外邪風寒束縛,衛氣不能通行,因此感到惡寒。
陽衰土濕,水穀不消,而食寒飲冷,愈難腐化,中焦壅滿,肺胃更逆,故血來倍多。風閉皮毛,肺腑郁閼,故嗽喘增加而血來益甚。肺氣堙瘀,津液凝結,故痰涎淫生。陽氣靜藏則為寐,肺胃不降,陽氣升泄,蟄藏失政,故夜不成寐。膽火虛浮,不根於水,心神浮散,不藏於精,故善驚而善忘。
白話文:
身體陽氣虛弱,脾胃濕熱,食物難以消化,加上經常吃生冷食物,更難以分解吸收。中焦(也就是脾胃)堵塞,肺胃更加不能容納,所以出血量增多。風邪阻滯皮膚毛孔,肺腑鬱積,所以咳嗽喘息加重,出血量更多。肺氣瘀積,津液凝結,所以痰液增多。陽氣應該收斂,讓人入睡,但是肺胃不正常,陽氣上升外泄,收斂失調,所以整夜無法入睡。膽火虛浮,不以腎水為根基,心神浮躁,不以精氣為藏匿之處,所以容易受驚嚇和善忘。
君相皆升,寒水獨沉,腎志淪陷,是以恐也。脾胃凝滯,中氣不能四達,故經絡閉塞而為麻,緣衛氣壅塞,郁衝於汗孔之中,不得暢行,故籟籟麻生,如萬針錯雜而攢簇也。陽氣下降,先至右足,陽氣不降,經脈淤滯,故右腳腫痛,營衛梗阻,故鬱而生熱。不降於足,而逆沖頭上,故頭痛也。
總之,中氣不運,則升降之源塞,故火炎於上,水流於下,木陷於左,金逆於右,而四維皆病。
白話文:
脾胃虛弱、停滯,導致運送氣血的中氣無法暢通無阻,所以經絡不通,出現麻痺。這是因為防衛氣血運行不暢,鬱積在汗孔中,無法宣發流通,因此產生細微的麻痺感,好像無數針扎混雜在一起一樣。陽氣下降時,會先到達右腳,如果陽氣下降不順暢,經脈就會淤塞,導致右腳腫痛。營氣和衛氣運行不暢,就會鬱積發熱。如果陽氣不下降到腳部,而是逆行衝上頭部,就會引起頭痛。
法宜補中而燥土,升陷而降逆,陽回濕去,穀神來蘇,中樞已運,四維自旋,隨推而轉,因蕩而還,水火金木,皆得其處,而安其常。然後陰營其臟,陽固其腑,氣充而不盈,血滿而不溢,鱗飛羽伏,各復其太和之天已。
白話文:
治療方法宜補益脾胃,緩解腹脹,改善脫肛,並促進消化系統向上運動,驅散濕氣,恢復身體機能。脾胃功能正常後,全身各個部分就會自然運轉,配合推拿手法,就能讓氣血循環順暢,恢復平衡。接著,陰氣滋養內臟,陽氣固守體表,氣血充盈但不過度,氣血充足但不外溢,各種生理功能恢復正常,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理想狀態。
叔玉病失血年餘,已數十日不臥。自來醫方,失血、遺精、驚悸、嗽喘,皆用清潤之法,未有知其陽虧濕旺者,百不一生,千秋不悟,既非徹識,安能洞詳。用燥土降逆、溫中清上之品,茯苓、甘草、半夏、乾薑、丹皮、牡蠣、桂枝、白芍,月餘病愈。
庸工誤解本草,謂血證最忌半夏,由其不知醫理也。
白話文:
叔玉因失血而病,病已長達一年多,好幾十天都無法入睡。歷經許多醫方治療失血、遺精、驚悸、咳嗽喘息等症,都採用寒涼滋潤的方法,卻無人知曉他是陽氣不足且濕氣過盛。這些醫者一萬個中找不到一個明白的,即使過了一千年也無法領悟。他們既然不能透徹理解,又怎能深入瞭解病情?而叔玉使用補益脾胃,溫暖身體,清熱化痰的藥材,包括茯苓、甘草、半夏、乾薑、丹皮、牡蠣、桂枝、白芍等,一個月後病症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