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靈微蘊》~ 卷一 (9)
卷一 (9)
1. 經脈解
奇經者,督、任、沖、帶、陽蹺、陰蹺、陽維、陰維也。二十八難: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絡舌。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挾臍而上,至胸中而散。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陽蹺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陰蹺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喉嚨,交貫衝脈。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陽維起於諸陽會,陰維起於諸陰交也。凡此八脈者,經脈之絡也。經盛則入絡,絡脈滿溢,不拘於經,內溉臟腑,外濡腠理。
譬之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天雨降下,溝渠滿溢,霶霈妄行,流於深湖,聖人不能復圖也,經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八脈溢蓄,別道自行諸經,不能復拘也。任、督、沖三脈一源,同起於會陰,督則循背而行身後,為諸陽之綱,任則循腹而行身前,為諸陰之領,沖則挾臍上行,為諸經之海。
督行於後,而亦行於前,「骨空論」: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纂間,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自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是督脈之前行也,蓋任督本一脈,以前後而異名耳。
沖行於上,而亦行於下,《靈樞·動輸》:衝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斜入膕中,循京骨內廉,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斜入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以溫足脛,是衝脈之下行也。
陽蹺、陽維者,足太陽之別,陰蹺、陰維者,足少陰之別。陽蹺主左右之陽,陰蹺主左右之陰,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裡。帶則橫束一身之脈者也。
別絡者,諸經別出之大絡也。《靈樞·經別》: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並太陰經,直入掌,散入於魚際。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別而上行,循經入於心中,系舌本,屬目系。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之間,循經以上,繫於心,包絡心系。
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其別者,上走肘,絡肩髃。手陽明之別,名曰偏歷,去腕三寸,別入太陰,其別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頰,遍齒,其別者,入耳,合於宗脈。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胸中,合心主。足太陽之別,名曰飛揚,去踝七寸,別走少陰。
白話文:
《經脈解》
奇經八脈包括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陰維脈。《難經·二十八難》記載:督脈起始於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內上行至風府穴,進入腦部。任脈起於小腹下方的會陰部,向上經過陰毛處,沿腹部正中線上行經過關元穴至咽喉,再上行環繞口唇,經過面部進入眼區,聯繫舌體。衝脈起於腹股溝的氣衝穴,伴隨足陽明胃經的路線,夾臍兩側上行到胸中後散開。
帶脈起於側腹季脅部,橫向環繞腰部一周。陽蹺脈起於足跟,沿外踝上行至風池穴。陰蹺脈同樣起於足跟,沿內踝上行至咽喉部,與衝脈相交貫通。陽維脈維繫全身陽經,起於各陽經交會處;陰維脈維繫全身陰經,起於各陰經交匯處。這八條經脈是正經的支絡,當十二正經氣血充盛時,便流入奇經;當奇經氣血滿溢時則不受正經約束,向內灌溉臟腑,向外滋養肌表。
比喻而言,就像聖人規劃溝渠疏導水流,當暴雨降下,溝渠滿溢後水流會漫溢至深湖,此時無法再靠溝渠規範。經脈氣血旺盛時進入奇經而不循環,因此奇經蓄積滿溢後,會自行另尋路徑流注各經,不再受正經約束。任脈、督脈、衝脈三脈同源,均起於會陰部:督脈沿後背正中線上行總督諸陽;任脈沿腹部正中線上行統領諸陰;衝脈夾臍上行成為十二經之海。
督脈雖主要行於後背但也有前行的分支。《骨空論》描述:督脈從小腹起始,向下抵達盆腔中央,聯繫尿道口,其絡脈環繞陰器,在會陰部分支繞臀部與足少陰經交會,沿大腿內側後緣上行貫穿脊柱連接腎臟。另一支從內眼角出發,上行至額頭交會頭頂入腦,再下行經過頸項部,沿脊柱兩側抵達腰部,貫穿脊柱旁肌肉聯絡腎臟。還有從少腹直上的分支貫穿肚臍中央、心臟、咽喉,環繞口唇後連接兩眼下方中央,這就是督脈的前行路線。其實任督二脈本屬同源,因前後位置不同而名稱各異。
衝脈除了上行支也有下行分支。《靈樞·動輸》指出:衝脈是十二經氣血之海,與足少陰腎經的大絡同起於腎下,經腹股溝沿大腿內側斜入膝窩,再沿小腿內側與腎經並行,穿過內踝後方進入足底。另有分支斜穿足踝,分布於足背進入大趾間灌注諸絡,以溫養下肢。
陽蹺脈與陽維脈屬於足太陽經的別支,陰蹺脈與陰維脈屬於足少陰經的別支。陽蹺脈主管身體兩側的陽經氣血,陰蹺脈主管兩側陰經氣血;陽維脈維繫全身表淺陽氣,陰維脈維繫體內深層陰氣。帶脈則橫向約束所有縱行經脈。
關於十五別絡(主要大絡)的描述:《靈樞·經別》記載:手太陰肺經的別絡名為列缺,從腕上分出與肺經並行進入手掌散於大魚際。手少陰心經的別絡名為通里,距腕橫紋一寸半處分離上行沿心經進入心中,聯繫舌根連接目系。手厥陰心包經的別絡名為內關,在腕上二寸從兩筋間分出,沿心包經上行聯繫心系。
手太陽小腸經的別絡名為支正,從腕上五寸處分出向內注入心經,其支脈上行經過肘部聯絡肩髃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別絡名為偏歷,距腕三寸處另出走入肺經,其分支沿臂部上行至肩髃穴,再至下頜環繞牙齒,另有分支入耳會合其它經脈。手少陽三焦經的別絡名為外關,距腕二寸向外繞行臂部注入胸中與心包經相合。足太陽膀胱經的別絡名為飛揚,在外踝上七寸處分支走向足少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