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靈微蘊》~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診法解

《素問·脈要精微論》: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

白話文:

《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診脈的最佳時間通常是在清晨。此時,陰氣尚未活動,陽氣尚未消散,飲食尚未進食,經絡尚未旺盛,絡脈運行順暢,氣血平和。因此,此時診脈可以診察到超出常規脈象的病變。

上古診有三法,一則三部九候,以診周身,一則氣口人迎,以候陰陽,一則但診氣口,後世之所宗也。「三部九候論」: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上部天,兩額之動脈,足少陽之頷厭。上部地,兩頰之動脈,足陽明之地倉、大迎。上部人,耳前之動脈。

白話文:

古代診脈有三種方法,一是「三部九候」,用來診斷全身;二是「氣口人迎」,用來觀察陰陽;三是隻診「氣口」,這是後世沿用至今的方法。「三部九候論」的內容如下:

人體分為三部,每部分有三個部位,這三個部位分別代表天、地和人。上部代表天,包括兩額上的動脈(足少陽的頷厭穴);上部的地,包括兩頰上的動脈(足陽明的氣倉穴、大迎穴);上部的「人」,指的是耳前的動脈。

手少陽之和髎。中部天,手太陰也,太淵、經渠,即寸口之動脈。中部地,手陽明也,合谷,在大指次指歧骨之間。中部人,手少陰也。神門,在臂內後廉,掌後銳骨之間。下部天,足厥陰也,五里,在毛際外,羊矢下一寸陷中。女子取太衝,在大指本節後二寸陷中。下部地,足少陰也,太谿,在內踝後,跟骨上陷中。

白話文:

手少陽經(三焦經)的和髎穴:

位於手背中央,屬手太陰肺經,對應脈搏的「寸口脈」。

手少陽經的經渠穴:

位於手背中央,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拇指和食指分叉處的骨間。

手少陽經的神門穴:

位於手臂內側後緣,手腕後方銳骨之間。

手少陰經(心經)的五里穴:

位於腳後跟外緣,腳踝骨下一寸的凹陷處。

  • 女性取太衝穴:在腳大拇指第一節的後面,二寸的凹陷處。

手少陰經的太谿穴:

位於腳內踝後方,跟骨上方凹陷處。

下部人,足太陰也。箕門,在五里下,魚腹上。胃氣則候於陽明之衝陽,在足跗上,即仲景所謂趺陽也。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所謂七診也。七診雖見,九候不從者不死。

白話文:

下部

  • 足太陰經
  • 箕門穴:位於足內踝尖下方五寸,魚腹穴上方。

胃氣

  • 足陽明經衝陽穴相對應,位於足背上,又稱「趺陽」。
  • 天部:觀察反映肝氣的病候。
  • 地部:觀察反映腎氣的病候。
  • 人部:觀察反映脾胃之氣的病候。

中部

  • 天部:觀察反映肺氣的病候。
  • 地部:觀察反映胸中之氣的病候。
  • 人部:觀察反映心氣的病候。

上部

  • 天部:觀察反映頭角之氣的病候。
  • 地部:觀察反映口齒之氣的病候。
  • 人部:觀察反映耳目之氣的病候。

九候診病

  • 觀察九個部位的病候,如果獨獨一個部位有異常,表示病變。
  • 異常包括:過小、過大、過快、過慢、過熱、過寒、下陷。
  • 稱為「七診」。

七診與九候

  • 雖然七診可見,但如果九候不出現異常,則不會致命。

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中部乍數乍疏者死。九候之脈,皆沉細弦絕者為陰,以夜半死,躁盛喘數者為陽,以日中死。「氣交變論」: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衝陽絕,死不治。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太淵絕,死不治。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太谿絕,死不治。

白話文:

如果出現七種診斷症狀,且脈象也很衰弱的,會死亡。三部九種脈象都異常混亂的,會死亡。中部脈搏忽快忽慢的,會死亡。九種脈象都沉細如弦,且微弱無力的,屬於陰脈,會在半夜死亡;脈象浮躁快速,呼吸急促的,屬於陽脈,會在中午死亡。「氣交變論」:春木太旺,風邪流行,脾土受邪,衝陽脈絕,無法治癒,會死亡。夏火太旺,暑熱流行,肺金受邪,太淵脈絕,無法治癒,會死亡。秋土太旺,雨濕流行,腎水受邪,太谿脈絕,無法治癒,會死亡。

歲金大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太衝絕,死不治。歲水太過,寒氣流行,心火受邪,神門絕,死不治。是皆三部九候之法也。

白話文:

金屬性過盛的年份,乾燥之氣流行,肝臟受邪氣侵襲,太衝穴被堵塞,患者會死亡。水屬性過盛的年份,寒冷之氣流行,心臟火氣受邪氣侵襲,神門穴被堵塞,患者會死亡。這些都是三部九候針法中的定律。

氣口者,手太陰之經,魚際下之動脈,人迎者,足陽明之經,結喉旁之動脈。氣口,臟脈,臟陰盛則氣口大於人迎,虛則小於人迎,人迎,腑脈,腑陽盛則人迎大於寸口,虛則小於寸口。《靈樞·九針十二原》:氣口候陰,人迎候陽,陽明行氣於三陽,故以之候表,太陰行氣於三陰,故以之候里。

白話文:

手太陰經上的魚際下動脈稱為氣口,足陽明經上的結喉旁動脈稱為人迎。氣口代表臟脈,當陰氣盛時,氣口脈搏會比人迎脈搏大;陰氣虛時,氣口脈搏會比人迎脈搏小。人迎代表腑脈,當陽氣盛時,人迎脈搏會比寸口脈搏大;陽氣虛時,人迎脈搏會比寸口脈搏小。氣口用來觀察陰氣,人迎用來觀察陽氣。陽明經氣行於三陽,因此用人迎脈搏來觀察表證;太陰經氣行於三陰,因此用氣口脈搏來觀察裡證。

《靈樞·禁服》:寸口主中,人迎主外,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人迎大一倍於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在手陽明。盛則為熱,虛則為寒,緊則痛痹,代則乍甚乍間。

白話文:

《靈樞經·禁服篇》:

  • 寸口脈主導身體內部狀況,人迎脈主導身體外部狀況。
  • 春夏季節,人迎脈會略微大一些,秋冬季節,寸口脈會略微大一些。如果是這樣,說明是身體健康的人。
  • 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一倍,說明疾病在足少陽經。如果大一倍而且浮躁,說明疾病在手少陽經。
  • 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兩倍,說明疾病在足太陽經。如果大兩倍而且浮躁,說明疾病在手太陽經。
  • 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三倍,說明疾病在足陽明經。如果大三倍而且浮躁,說明疾病在手陽明經。
  • 如果脈搏強盛,說明是熱證;如果脈搏虛弱,說明是寒證。
  • 如果脈搏緊張,說明會有疼痛和麻痺感;如果脈搏時有時無,說明病情忽好忽壞。

人迎四倍,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死不治。寸口大一倍於人迎,病在足厥陰,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陰,二倍而躁,在手少陰。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陰,三倍而躁,在手太陰。盛則脹滿寒中食不化,虛則熱中出麋少氣溺色變,緊則痛痹,代則乍痛乍止。

白話文:

人迎脈搏比正常脈搏大四倍,而且脈搏強而有力,且頻率快,稱為「溢陽」。溢陽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脈象,代表著病情很危重,無法治癒。

寸口脈比人迎脈大一倍,表示疾病在足厥陰經;兩倍,表示煩躁不安,在手心主經。

寸口脈比人迎脈大兩倍,表示疾病在足少陰經;三倍,表示煩躁不安,在手少陰經。

寸口脈比人迎脈大三倍,表示疾病在足太陰經;四倍,表示煩躁不安,在手太陰經。

脈搏過於旺盛,會導致脹滿、寒中(體內有寒邪)、食積難以消化;脈搏過於虛弱,會導致熱中(體內有熱邪),出現膿血、氣虛、水腫和麪色改變;脈搏緊促,會導致疼痛和麻木;脈搏時有時無,則會出現忽痛忽止的症狀。

寸口四倍,且大且數,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死不治。《靈樞·經脈》:人迎與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關格,關格者,與之短期。《靈樞·五色》: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盛堅者,傷於食,以傷食則臟鬱於里,故氣口盛堅,傷寒則經鬱於表,故人迎盛堅也。

白話文:

寸口脈象異常:

如果寸口脈寬且跳動快,比正常大四倍以上,稱為「溢陰」。溢陰代表內臟功能衰弱,預後不佳。

《靈樞·經脈》:

如果人迎穴和脈搏都比正常大四倍以上,稱為「關格」。關格表示預後較差,壽命較短。

《靈樞·五色》:

如果人迎穴飽滿而堅硬,表示受了寒氣的損傷。

如果氣口穴飽滿而堅硬,表示因飲食不節而導致內臟受損。

飲食不節會導致臟腑氣滯,所以氣口穴會飽滿堅硬。

受寒會導致經絡氣血不通,所以人迎穴會飽滿堅硬。

但診氣口者,《靈樞·經脈》: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緣肺朝百脈,十二經之脈氣,皆朝宗於肺脈。寸口者,脈之大會,一日一夜,脈行五十度,平旦而復會於寸口。肺主氣,經脈之動者,肺氣鼓之也。肺氣行於十二經中,故十二經之盛衰,悉見於寸口,此氣口所以獨為五臟主也。

白話文:

對於診斷氣口,根據《靈樞·經脈》記載:經脈通常是看不見的,它的虛實可以通過氣口來得知。因為肺臟主導全身經脈,十二條經脈的氣血都會匯聚於肺臟的經脈中。寸口是脈搏的匯合點,一天一夜之中,脈搏會運行五十次,天亮後再次匯聚於寸口。肺臟主導氣,經脈的運作是由肺氣推動的。而肺氣會行於十二經脈之中,因此十二經脈的盛衰都能反映在寸口上。因此,氣口成為五臟中唯一的脈診主體。

寸口在魚際之分,關上在太淵之分,尺中在經渠之分,即三部九候論所謂中部天也。「脈要精微論」: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兩關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兩寸部也。

白話文:

寸口脈位於拇指掌根橫紋與生命線之間的分界處,關脈位於手腕內側橈骨動脈處的分界處,尺脈位於手掌尺側手腕橫紋的分界處,這與「三部九候論」中所說的「中部天」相符。

在「脈要精微論」中提到:尺脈內側兩旁反映季肋的情況,尺脈外側反映腎臟,尺脈內側反映腹部。中附上脈(寸關兩脈之間),左脈外側反映肝臟,內側反映膈肌,右脈外側反映胃,內側反映脾臟,這兩處反映手關節兩側的情況。上附上脈(關尺兩脈之間),右脈外側反映肺臟,內側反映胸中,左脈外側反映心臟,內側反映膻中,這兩處反映手腕兩側的情況。

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者主上,陰者主下。凡脈氣上行者,病見於上,脈氣下行者,病見於下。手之三陽,自手走頭,大小腸位居至下而脈則行於至上,故與心肺同候於兩寸。庸醫乃欲候大小腸於兩尺,不通之至!越人十難一脈十變之義,十八難尺寸三部之法,氣口脈法之祖也,下士不解,是以妄作如此。

白話文:

以前者候前面的病情,以後者候後面的病情。上肢的脈象徵兆胸喉中的情況,下肢的脈象徵兆少腹、腰、膝、腿、足中的情況。關脈前面為陽脈,後面為陰脈,陽脈主上肢,陰脈主下肢。凡是脈氣向上走的,病情反映在上肢;脈氣向下走的,病情反映在下肢。手三陽經的脈絡從手走向上部頭面,但大腸和小腸位於下腹部,然而脈絡卻走行至最上部,所以和心肺一樣在寸口處候脈。庸醫卻想在尺脈處候大小腸,真是不通透到了極點!扁鵲提出的「十難」中,講述脈象十變的道理,「十八難」中講述尺寸三部的法則,是氣口脈法的鼻祖,水平低的人不理解,所以才會胡亂地這樣做。

氣口之中,又有但診尺脈之法,《靈樞》垂「論疾診尺」之篇,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蓋觀上可以知下,察下可以知上,所謂善調寸者,不待於尺,善調尺者,不待於寸也。

白話文:

在醫學診斷中,除了舌診,還有察看脈象的方法。在《靈樞》一書中,有一個專門的篇章「論疾診尺」,說明瞭通過檢查脈象,即可確定病情的所在。

具體而言,通過觀察脈象的緩急、大小、滑澀、肉質的軟硬,就可以推斷出疾病的類型。這是因為上下相通,通過觀察上面(脈象)可以瞭解下面(臟腑),反之亦然。所謂擅長把脈的醫生,不論寸脈還是尺脈,都能夠熟練掌握,不用互相驗證。

人與天地相參也,天地之氣,四時迭運,人之脈氣,與之息息相應,毫髮不爽,故春之脈升,夏之脈浮,秋之脈降,冬之脈沉。「宣明五氣」: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脈要精微論」: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

白話文:

人與天地之間相互依存。天地的氣運隨著四季輪轉,人體的脈絡氣血也與之息息相關,絲毫不差。因此,春天的脈象上升,夏天的脈象浮動,秋天的脈象下降,冬天的脈象沉伏。

《宣明五氣》中記載:肝脈像琴絃,心脈像魚鉤,脾脈像豆莖,肺脈像細毛,腎脈像石頭。

《脈要精微論》中說:天地氣候的變化,反映了陰陽的交替。春天的溫暖轉化為夏天的酷暑,秋天的肅殺轉化為冬天的凜冽。這四種氣候變化,脈象也隨之上下浮動。春天脈象中規中矩,夏天脈象方正有力,秋天脈象平穩適中,冬天脈象沉穩有力。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白話文:

因此,冬至四十五天後,陽氣微升,陰氣微降;夏至四十五天後,陰氣微升,陽氣微降。陰陽交替,與人體脈搏相呼應,相交會又相分離。掌握脈搏的變化規律,就能預知生死時刻。脈搏的微妙變化不可忽視,探測脈搏的規律,應從陰陽開始,陰陽的變化遵循五行相生的規律,每種脈搏的變化幅度,應適應四季的變化。春天脈搏浮於表層,像魚遊在水面上;夏天脈搏在皮膚之下,浩浩蕩蕩如萬物茂盛;秋天脈搏在皮膚之下,蟲類將要冬眠;冬天脈搏深藏在骨中,蟲類周身包裹,君子居住在房屋中。

「玉機真臟論」:春脈如弦,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顛疾,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

白話文:

「玉機真臟論」中說:春天脈象如弦,這種脈象屬於肝臟,肝臟五行屬木,代表著萬物的萌發。它的脈氣運行柔和虛弱、輕盈而順滑,且直而長,因此稱為弦脈。如果出現與弦脈相反的脈象,就表示身體有病。如果脈氣過於實在強勁,屬於太過,主外感疾病;如果脈氣虛弱微弱,屬於不及,主內臟疾病。太過容易使人發怒、頭暈眩冒而癲癇,不及容易使人胸痛牽連背部,向下擴散則會導致兩脅脹滿。

夏脈如鉤,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秋脈如浮,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

白話文:

夏季的脈象像魚鉤一樣。夏季主心,南方屬火,是萬物生長繁盛的季節。心脈來得盛,去得弱,就像魚鉤一樣。如果脈象相反,來得盛,去得也盛,說明心脈過盛,病在外。如果來得弱,去得反而盛,說明心脈不及,病在內。心脈過盛會導致身體發熱,皮膚疼痛,形成浸淫體質。心脈不及會讓人心煩意亂,上出現咳嗽、流涎,下出現氣虛。

秋季的脈象像浮在水面一樣。秋季主肺,西方屬金,是萬物收穫成熟的季節。肺脈來得很輕盈空虛,浮在表面,來得快,去得散,所以說是浮脈。

反此者病,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冬脈如營,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白話文:

反過來,如果出現這種病症,氣會上至毛髮,但身體中央堅實,兩側虛弱,這就是過度,病症在外;氣上至毛髮,卻很微弱,這就是不足,病症在內。過度會讓人逆氣背痛,悶悶不樂,不足則讓人喘息、呼吸短促、咳嗽,上氣時會吐血,下氣時會聽到病音。冬天脈象如營脈,冬天是腎經旺盛的季節,腎屬北方,五行屬水,萬物皆收斂藏於其中,氣會沉降而搏動,所以稱為營脈。反過來,如果出現這種病症,氣上至毛髮,如同彈石般有力,這就是過度,病症在外;氣下降時,如同數數般微弱,這就是不足,病症在內。

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見,惡者可見。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烏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白話文:

太過:

過度會導致肌肉無力、脊椎疼痛、呼吸急促、不想說話。

不及:

不足會引發心慌像飢餓感一樣,胸口清冷,脊椎疼痛,小腹脹滿,小便異常。

脾脈屬土,是孤立的臟腑,負責滋養周圍。好的脾脈看不見,壞的脾脈可見。

脾脈像水流一樣來勢洶洶的是「太過」,病症在體外;像烏鴉喙一樣的是「不及」,病症在體內。

太過會導致四肢不能舉起;不及會導致九竅不通,稱為「重強」。

「平人氣象論」: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臟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白話文:

平人事象論

一般人的氣息來源於胃,胃是人正常氣息的來源,沒有胃氣的人會出現逆氣的症狀,逆氣會導致死亡。

春季: 胃氣微微發緊是正常的,如果發緊的程度很大,胃氣很弱,表示肝臟有問題。如果只有發緊而沒有胃氣,表示會死亡。如果胃氣中有毛,表示秋天的病變。毛越濃重,表示病變越嚴重,髒腑之氣發散到肝臟,肝臟儲藏筋脈之氣。

夏季: 胃氣微微彎曲是正常的,如果彎曲的程度很大,胃氣很弱,表示心臟有問題。如果只有彎曲而沒有胃氣,表示會死亡。如果胃氣中有石頭,表示冬天的病變。石頭越多,表示病變越嚴重,髒腑之氣通達心臟,心臟儲藏血脈之氣。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代乃脾之平脈,言隨四時更代,與代止不同也。軟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臟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

白話文:

在漫長的夏季,胃部稍感虛弱叫做「平和」,如果虛弱明顯,胃氣不足就叫做「脾病」,但如果完全沒有胃氣,那就會死亡,「代」是脾臟調理陰陽的一條經脈,是指隨著四時交替而變化,與「代止」不同。胃部虛弱如果伴有硬塊,就叫做「冬病」,硬塊明顯的就叫做「今病」,臟腑之氣濕潤歸屬於脾,脾能藏納肌肉之氣。

在秋季,胃部略有緊縮叫做「平和」,如果緊縮明顯,胃氣不足就叫做「肺病」,但如果完全沒有胃氣,那就會死亡,如果緊縮同時伴有弦脈,就叫做「春病」,弦脈明顯的就叫做「今病」,臟腑之氣高亢歸屬於肺,用來運行陰陽之氣。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為本。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鈞,曰心死。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英,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

白話文:

冬季胃中有少量胃石,稱為「平」;胃石較多,胃部較少,稱為「腎病」;但是完全沒有胃石的,會死;有胃石但呈鉤狀的,稱為「夏病」;鉤狀明顯的,稱為「今病」;內臟功能真實地落到了腎臟上,腎臟儲藏骨髓之氣。

正常心臟脈象: 來勢平穩,像連串的珠子,或像滑過玉器,稱為「心平」;夏季以胃氣為本。

病理性心臟脈象: 來勢急促連續,其中間稍有彎曲,稱為「心病」。

垂危心臟脈象: 脈象前半段彎曲,後半段平穩,像用繩子釣魚,稱為「心死」。

正常肺臟脈象: 來勢緩慢,像榆樹落葉,稱為「肺平」;秋季以胃氣為本。

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

白話文:

  • 健康的肺脈:脈搏不快不慢,就像滑過雞毛一樣,表示肺部健康。
  • 肺病的脈搏:脈搏忽快忽慢,就像風吹過羽毛一樣,表示肺部有病。
  • 肺衰竭的脈搏:脈搏緊促無力,就像拉開弓弦一樣,表示肺部衰竭。

  • 健康的肝脈:脈搏柔和舒緩,就像輕舉長竿的末端一樣,表示肝部健康。
  • 肝病的脈搏:脈搏有力而滑,就像滑過長竿一樣,表示肝部有病。
  • 肝衰竭的脈搏:脈搏急促有力,就像新張開的弓弦一樣,表示肝部衰竭。

  • 健康的脾脈:脈搏柔和而有間隔,就像雞踩在地上的腳步一樣,表示脾部健康。
  • 春季護脾:以胃氣為調理基礎。

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死脾脈來,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諸死脈,皆真臟也。

白話文:

脾臟病脈:

脈象又實又快,就像雞走路一樣,表示脾臟有病。

脾臟衰竭死脈:

脈象尖細堅硬,像烏鴉的喙,像是鳥爪,像是屋子漏水,像是水流動,表示脾臟已經衰竭死亡。

腎臟正常脈:

脈象沉著有力,像鉤子一樣,按壓時覺得堅硬,表示腎臟健康,在冬天以胃氣為根本。

腎臟病脈:

脈象像拉扯葛藤,按壓時更加堅硬,表示腎臟有病。

腎臟衰竭死脈:

脈象突然消失或變細,好像彈射而出的石頭,表示腎臟已經衰竭死亡。

所有死脈都表示臟腑已經衰竭。

「玉機真臟論」: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與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與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㿉,真臟見,十日之內死。

白話文:

骨頭枯瘦,肉也凹陷下去,胸中氣悶,呼吸困難,這是氣血運行失常,預計六個月內會死亡。如果看到真臟脈象,就可以確定死亡日期。

骨頭枯瘦,肉也凹陷下去,胸中氣悶,呼吸困難,並且內臟疼痛牽連到肩膀和脖子,預計一個月內會死亡。如果看到真臟脈象,就可以確定死亡日期。

骨頭枯瘦,肉也凹陷下去,胸中氣悶,呼吸困難,並且內臟疼痛牽連到肩膀和脖子,身體發熱,皮肉潰爛,如果看到真臟脈象,預計十天之內會死亡。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並衰,真臟未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與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心中不便,腹內痛引肩項,身熱,破㿉脫肉,目匡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其脈絕不來,若人一呼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

所謂不勝之時者,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謂真臟見皆死。

白話文:

骨頭極度消瘦,肌肉極度凹陷,肩胛骨內的骨髓耗盡,動作非常衰弱,真正的內臟器官看不出來,預期一年後會死亡。如果可以看見真正的內臟器官,就可以確定死亡時間。

骨頭極度消瘦,肌肉極度凹陷,胸中充滿氣體,心中不適,腹中疼痛蔓延到肩頸,身體發熱,皮膚潰爛脫落,眼眶凹陷,真正的內臟器官顯露出來,眼睛看不到人,馬上死亡。如果還能看到人,會在無法承受的時候死亡。

脈搏完全消失,像是人一呼氣五到六次,身體和肌肉沒有脫落,真正的內臟器官雖然看不見,還是會死亡。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見胃氣也。所謂真臟脈者,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

白話文:

食物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所需,所以人如果不進食就會死亡。脈搏中沒有胃氣的存在也代表會死亡。所謂「沒有胃氣」,是指只能觸摸到臟腑的脈搏,而沒有胃的脈氣。

所謂「臟腑脈搏」是指:

  • 真肝脈:脈搏快速有力,好像在刀刃上行走,又像彈奏琴絃,顏色青白沒有光澤,指甲彎曲,表示死亡。
  • 真心脈:脈搏強而有力,好像按壓薏苡子一樣,顏色赤黑沒有光澤,指甲彎曲,表示死亡。
  • 真肺脈:脈搏大而無力,好像用羽毛輕刷皮膚,顏色白赤沒有光澤,指甲彎曲,表示死亡。

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諸真臟脈見者,皆死不治也。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各以其時自胃而至於手太陰。邪氣勝者,精氣衰也,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

白話文:

真正的脾臟脈搏,虛弱而不規則,時而數跳時而稀疏,面色發黃發青,毛髮乾枯,預示生命垂危。真正的腎臟脈搏,強而有力但跳躍不規則,就像手指彈石發出的「霹靂」聲,面色黑黃,毛髮乾枯,也預示生命垂危。所有真正的臟腑脈象出現,都預示著死亡無法挽救。

五臟都從胃裡得到氣血,胃是五臟的根本。臟腑之氣不能自行到達手太陰經脈,而是在特定的時間從胃輸送至手太陰經脈。邪氣過盛,則精氣衰弱;病情嚴重時,胃氣無法將精氣輸送至手太陰經脈,導致真正的臟腑之氣獨自出現,這說明病邪已勝過臟腑,所以才會死亡。

遲速者,陰陽自然之性也。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脈六動,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陽性急,陰性緩,陽泄則脈數,陰凝則脈遲,數則為熱,遲則為寒。十四難:一呼三至曰離經,一呼四至曰奪精,一呼五至曰死,一呼六至曰命經,此至之脈也。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

白話文:

脈搏的快慢快慢,是陰陽自然運行的規律。人一呼氣脈搏動兩次,一吸氣脈搏動兩次,呼吸停止後,脈搏繼續跳動五次,加上一個大大的嘆息,脈搏再跳一次,六次,這就是健康人的脈象,健康人是不會生病的。陽氣性質急,陰氣性質緩。陽氣外泄,脈搏就會變快;陰氣鬱結,脈搏就會變慢。脈搏快,表示體內有熱;脈搏慢,表示體內有寒。

《十四難》中的脈象:

  • 一呼三跳:偏離正常
  • 一呼四跳:精氣耗損
  • 一呼五跳:危及生命
  • 一呼六跳:生命終結

損傷脈象:

  • 一呼一跳:偏離正常
  • 兩呼一跳:精氣耗損
  • 三呼一跳:危及生命
  • 四呼一跳:生命終結

浮沉者,陰陽自然之體也。心肺俱浮,腎肝俱沉,浮而大數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沉而實堅者,腎也,沉而牢長者,肝也。五難: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陽主外,陰主內,陽泄則脈浮,陰凝則脈沉,浮為在表,沉為在裡。

白話文:

浮沉脈象,是陰陽平衡的自然表現。

心和肺的脈象都浮,腎和肝的脈象都沉。浮而跳動有力的,是心脈;浮而短促澀滯的,是肺脈;沉而實大堅硬的,是腎脈;沉而緩長有力的,是肝脈。

判斷脈象的五個難點:

  1. 初次診脈,脈象像三粒豆子那麼重,與皮膚相呼應,這是肺脈。

  2. 脈象像六粒豆子那麼重,與血脈相呼應,這是心脈。

  3. 脈象像九粒豆子那麼重,與肌肉相呼應,這是脾脈。

  4. 脈象像十二粒豆子那麼重,與筋腱相平,這是肝脈。

  5. 按壓脈象直到骨頭,鬆開手指後脈搏跳動迅速的,這是腎脈。

陽氣主外,陰氣主內。陽氣外泄,脈象就會浮;陰氣凝滯,脈象就會沉。浮脈表示病在體表,沉脈表示病在體內。

病甚者,沉細夜加,浮大晝加,沉細夜死,浮大晝死。陰陽之理,彼此互根,陽位於上而根於下,陰位於下而根於上,陽盛者,下侵陰位,而見沉數,不可以為陰旺,陰盛者,上侵陽位,而見浮數,不可以為陽旺,是當參伍而盡變也。

白話文:

病情嚴重時,脈象沉細在晚上加重,脈象浮大在白天加重。脈象沉細在晚上死亡,脈象浮大在白天死亡。陰陽的原理,是相互依存的。陽氣位於上方,但根源於下方;陰氣位於下方,但根源於上方。陽氣旺盛時,會侵犯陰氣的位置,出現脈象沉數,不能認為是陰氣旺盛。陰氣旺盛時,會侵犯陽氣的位置,出現脈象浮數,不能認為是陽氣旺盛。因此,要參照多種脈象的變化,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代者,數疏之不調也。《靈樞·根結》: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臟之精,不應數者,名曰狂生。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臟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臟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臟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臟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與之短期,與之短期者,乍疏乍數也。乍疏乍數者,代更之象,與「宣明五氣」之言代不同也。

白話文:

「代」的意思是指脈搏的疏密失常。《靈樞·根結》記載,脈搏一晝夜跳動五十次,以促進五臟精氣的運行。如果脈搏跳動的次數不符合這個規律,就稱之為「狂生」。五十次跳動而沒有替脈的,表示五臟都能得到氣血供養;四十次跳動一次替脈的,表示有一臟得不到氣血供養;三十次跳動一次替脈的,表示二臟得不到氣血供養;二十次跳動一次替脈的,表示三臟得不到氣血供養;十次跳動一次替脈的,表示四臟得不到氣血供養;十次以下跳動一次替脈的,表示五臟都得不到氣血供養。而「短期」,是指脈搏忽疏忽數。忽疏忽數的脈象,表示脈搏在不斷地變化,與《宣明五氣》中提到的「代」不同。

呼吸者,氣之所以升降也。四難: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呼則氣升於心肺,吸則氣降於腎肝,一呼一吸,經脈五動之間,即可以候五臟,氣不至於一臟,則脈必代矣。十一難: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知一臟無氣者,腎氣先盡也。由腎而肝,由肝而脾,由脾而心,由心而肺,可類推也。

氣盡則死,其死期之遲速不應者,倉公所謂安穀者,則過期,不安穀者,不及期也。

白話文:

呼吸是氣上行下行的途徑。在呼吸過程中,有四個關鍵點:呼氣時,氣出於心肺;吸氣時,氣入於腎肝;呼吸之間,脾胃吸收食物的精華;其中,脈絡運行於中間部位。

呼氣時,氣從心肺上升;吸氣時,氣從腎肝下降。一呼一吸之間,脈絡運行於五臟之間,可以觀察五臟的健康狀況。如果氣不能流註到某一個臟腑,那麼這個臟腑對應的脈象就會出現異常。

在呼吸過程中,有十一個關鍵點:吸氣時,氣順著陰氣的走勢進入身體;呼氣時,氣順著陽氣的走勢排出體外。如果吸氣不能到達腎臟,而只到達肝臟後就返回,那麼就可以判斷腎臟沒有氣了。

氣從腎臟流向肝臟,從肝臟流向脾胃,從脾胃流向心臟,從心臟流向肺臟,以此類推。

尺寸者,陰陽之定位也。男女殊稟,陰陽不同,受氣既別,診法亦異。十九難: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男子尺脈恆弱,寸脈恆盛,女子尺脈恆盛,寸脈恆弱,是其常也。故有男子之平脈,女得之而病作,女子之病脈,男得之而疾瘳,此秉賦之定數也。

白話文:

尺寸,指的是陰陽的固有部位。男女體質不同,陰陽也不同,接受氣的部位也不同,診斷的方法也有所差異。

《難經》中說:男子的脈搏在關上部,女子的脈搏在關下部。男子的尺脈通常是弱的,寸脈通常是強的;女子的尺脈通常是強的,寸脈通常是弱的,這是正常的現象。

所以,有時候男子的正常脈搏,女子得了會生病;女子的病脈,男子得了反而會好。這是由男女體質不同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