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靈微蘊》~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經脈解

六臟六腑,是生十二經。經氣內根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行於經者,為營氣。《靈樞·決氣》: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臟脈為陰,腑脈為陽。脾、腎、肝、膽、胃、膀胱經行於足,是謂足之三陰三陽,肺、心、心包、三焦、大腸、小腸經行於手,是謂手之三陰三陽。

脾肺之經,太陰,心腎之經,少陰,肝與心包之經,厥陰,膽與三焦之經,少陽,胃與大腸之經,陽明,膀胱小腸之經,太陽。太陽與少陰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手經與手配,足經與足配。經絡迴環,運行不息也。

《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行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循次指內廉,出其端。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間,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頰鼻孔。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從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髕中,下循脛外廉,入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骨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白話文:

《經脈解》:

人體有六臟六腑,由此生成十二條經脈。經脈之氣向內根源於臟腑,向外聯絡四肢關節。其中浮散不循行經脈的氣稱為「衛氣」,精微之氣在經脈中運行的則稱為「營氣」。《靈樞·決氣》記載:約束營氣使其在脈中運行而不外散,就形成了「脈」。臟的經脈屬陰,腑的經脈屬陽。脾、腎、肝、膽、胃、膀胱的經脈分布在足部,稱為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肺、心、心包、三焦、大腸、小腸的經脈分布在手部,稱為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

經脈分類如下:

  • 脾經與肺經屬「太陰」
  • 心經與腎經屬「少陰」
  • 肝經與心包經屬「厥陰」
  • 膽經與三焦經屬「少陽」
  • 胃經與大腸經屬「陽明」
  • 膀胱經與小腸經屬「太陽」

經脈表裡配屬關係:

  • 太陽經與少陰經互為表裡
  • 陽明經與太陰經互為表裡
  • 少陽經與厥陰經互為表裡 手部經脈與手部相配,足部經脈與足部相配。經絡循環往復,運行不止。

各經脈具體循行路線:

手太陰肺經: 從中腹部(中焦)起始,向下聯絡大腸,返迴沿胃上口,穿過橫膈,歸屬於肺。從氣管橫向延伸至腋下,沿上臂內側下行,經過心經與心包經前方,至肘窩,沿前臂內側至腕部橈側,進入寸口,經過大魚際,止於拇指尖端。分支從腕後方沿食指內側延伸至指尖。

手陽明大腸經: 始於食指指尖,沿食指外側上行,經合谷穴至前臂,上行至肘外側,沿上臂外前側至肩部,經過肩峰前緣,向上至頸椎處,再向下進入鎖骨上窩(缺盆),聯絡肺臟,穿過橫膈,歸屬大腸。分支從缺盆上行至頸部,穿過臉頰,進入下齒齦,迴繞至嘴唇,交叉於人中,左脈向右、右脈向左,上至鼻孔旁。

足陽明胃經: 起始於鼻旁(迎香穴),與足太陽經交會,向下沿鼻外側,進入上齒齦,迴繞至口唇,交會於顎下(承漿穴),再沿下頜角(大迎穴)上行至耳前,經過髮際到前額。主幹從大迎穴下行至喉嚨,進入缺盆,穿過橫膈,歸屬胃,聯絡脾。直行脈從缺盆向下經乳房內側,夾臍旁至腹股溝。下肢支脈從胃下口沿腹內下行至腹股溝會合,再經大腿前側(髀關),過膝蓋,沿小腿外側至足背,進入第二趾內側。另有分支從膝下分出至中趾外側;足背分支延伸至大趾尖端。

足太陰脾經: 始於大趾內側端,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經足內踝前,沿小腿內側,交會於肝經前方,上行至膝內側,進入腹腔,歸屬脾臟,聯絡胃,穿過橫膈,夾咽喉,連接舌根,散佈舌下。分支從胃分出,穿過橫膈,注入心中。

手少陰心經: 起於心臟,分出聯繫心臟的組織(心系),下行穿過橫膈,聯絡小腸。上行支從心系夾咽喉,連接眼部組織。主幹從心系上行至肺,再向下出腋窩,沿上臂內後側下行,經過肺經與心包經後方,至肘窩,沿前臂內後側至掌後豌豆骨處,進入掌內,沿小指內側至指尖。

手太陽小腸經: 始於小指外側端,沿手掌外側至腕部,上行沿前臂外後側至肘內側,沿上臂外後側至肩後,繞行肩胛部,交會於肩上,進入缺盆,聯絡心臟,沿咽喉下行穿過橫膈至胃,歸屬小腸。分支從缺盆沿頸部上行至臉頰,至外眼角,再返回耳中。另一分支從臉頰分出,上行至鼻旁,至內眼角,斜行聯絡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