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靈微蘊》~ 卷四 (6)
卷四 (6)
1. 反胃解
悲哀動中,肝液上湧,營血感應,宗脈開張,木火升泄,而金水不能斂藏,是以血淚俱下也。肝脾郁陷,下焦堵塞,故少腹結硬,喘息不通。肝屬木,其色青,其志怒,其竅為目。《靈樞·五閱五使》:肝病者,眥青,肝病則鬱怒而克脾土,故青色見於目眥,目眶青則病重者,木賊而土敗也。木鬱則生蟲,肝鬱則生蛔,故《傷寒·厥陰》有吐蛔之條,亦由土濕而木遏也。
脾主肌肉,四肢之本,濕旺脾郁,肌肉壅滯,而四肢失秉,故生腫脹,經後血脫,溫氣亡泄,脾陽愈敗,故腫脹愈加也。土虧陽敗,病重邪深,幸以下竅結澀,陽根未斷,是以久病長危而不死也。
林氏久病,幾於絕粒。用燥土暖水、溫胃降逆、疏木行郁之法,川椒、附子、乾薑、茯苓、甘草、桂枝、白芍、丹皮、半夏、蓯蓉,半月愈。
白話文:
反胃解
情緒過度悲傷會擾動體內氣血,導致肝臟津液上湧,影響血液循環,使經脈擴張。肝火上升發散時,若肺腎無法收斂固攝,便會引發流血與流淚的症狀。當肝脾之氣郁結下沈,下腹部氣血阻塞,會造成小腹堅硬脹滿、呼吸不暢。肝臟屬木,對應青色,與憤怒相關,開竅於眼睛。《靈樞》中提到,肝病患者眼白泛青,是因肝郁憤怒傷及脾臟,若眼眶發青則病情加重,代表肝木過盛損傷脾土。肝氣郁滯易生寄生蟲,如蛔蟲,因此《傷寒論》提到厥陰病會出現吐蛔現象,也是因脾濕導致肝氣受阻。
脾臟掌管肌肉與四肢,若濕氣過盛使脾功能失調,會引發肌肉腫脹、四肢無力。女性經期後失血過多,體內陽氣流失,會加劇脾虛腫脹。若脾土虛弱至極、陽氣衰敗,但所幸下腹尚未完全閉塞,元氣仍存,即便病情拖延也不至於立刻致命。
林氏長期患病,幾乎無法進食。治療採用健脾祛濕、溫腎暖胃、疏肝理氣法,使用川椒、附子、乾姜、茯苓、甘草、桂枝、白芍、丹皮、半夏、肉蓯蓉等藥材,半個月後痊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