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靈微蘊》~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五色解

診寒熱瘰癧,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四時氣」曰:觀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蓋色者,臟腑經絡之外榮,一病見則一色應。《素問·評熱病論》:諸有水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靈樞·水脹》: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論疾診尺」:目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靈樞·五色》: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女子色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

赤色見於顴,大如拇指,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大要》以浮澤為生,沉夭為死。「五臟生成論」: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豚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青如草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凡精神之舒慘,氣血之通塞,無不徵之於色,病色一見,則上工一望而知。

子長謂越人飲上池而見五臟,非解者之言矣。

白話文:

《五色解》

診斷寒熱瘰癧時,若觀察到紅色血脈從上下延伸至瞳孔,出現一條血脈,預示一年內死亡;出現一條半血脈,一年半內死亡;出現兩條血脈,兩年內死亡;出現兩條半血脈,兩年半內死亡;出現三條血脈,三年內死亡。《四時氣》中提到:透過觀察患者的面色與眼睛,可判斷病氣的消散或復發;從眼睛的色澤變化,能推知疾病的存亡。

色澤是臟腑經絡氣血的外在表現,疾病一旦產生,相應的色澤便會顯現。《素問·評熱病論》指出:水腫患者,初期眼瞼會微微腫起。《靈樞·水脹》提到:水腫初期,眼窩上方輕微腫脹,如同剛睡醒的狀態,伴隨腹脹、全身腫大,與膚腫相似。《論疾診尺》記載:眼睛疼痛且色澤偏黃、牙齒與指甲泛黃,即為黃疸。《靈樞·五色》闡述:男子若面色異常出現在鼻尖(面王),代表小腹疼痛,向下延伸至睪丸疼痛;若色澤呈現圓直狀,象徵陰莖疼痛,高處為根部,低處為頭部。女子若面色異常出現在鼻尖,則為膀胱或子宮疾病,色澤分散表示疼痛,聚集則代表氣血瘀滯。

顴骨出現拇指大小的赤色斑塊,即使病情暫時好轉,仍可能猝死。額頭(庭)出現拇指大小的黑色斑塊,即便無明顯疾病,也可能突然死亡。《大要》認為,色澤浮現光潤者生機尚存,沈暗枯槁者預後不良。《五臟生成論》提到:青色如翠鳥羽毛、紅色似雞冠、黃色如蟹腹、白色若豬脂、黑色像烏鴉羽毛,皆為生機之色;反之,青色如枯草、紅色如凝血、黃色如枳實、黑色如煤灰、白色如枯骨,則為死徵。凡精神狀態的優劣、氣血的通暢與否,無不透過色澤反映,高明醫者一望便知。

司馬遷曾言扁鵲飲用「上池之水」而能透視五臟,此說恐非確切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