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 八卷 (4)
八卷 (4)
1. 風寒殊異篇
風后問於岐伯曰:冬傷於寒與春傷於寒,有異乎?岐伯曰:春傷於寒者,風也,非寒也。風后曰:風即寒也,何異乎?岐伯曰:冬日之風則寒,春日之風則溫。寒傷深,溫傷淺。傷深者入少陽而傳裡,傷淺者入少陽而出表,故異也。風后曰:傳經乎?岐伯曰:傷冬日之風則傳,傷春日之風則不傳也。
風后曰:其不傳何也?岐伯曰:傷淺者,傷在皮毛也。皮毛屬肺,故肺受之,不若傷深者,入於營衛也。風后曰:春傷於風,頭痛鼻塞,身亦發熱,與冬傷於寒者何無異也。岐伯曰:風入於肺,鼻為之不利,以鼻主肺也。肺既受邪,肺氣不宣,失清肅之令,必移邪而入於太陽矣。
膀胱畏邪,堅閉其經,水道失行,水不下泄,火乃炎上,頭即痛矣。夫頭乃陽之首也,既為邪火所據,則一身之真氣皆與邪爭,而身乃熱矣。風后曰:肺為胃之子,肺受邪,宜胃來援,何以邪入肺而惡熱口渴之症生,豈生肺者轉來刑肺乎?岐伯曰:胃為肺之母,見肺子之寒,必以熱救之。
夫胃之熱,心火生之也,胃得心火之生,則胃土過旺,然助胃必克肺矣,火能刑金,故因益而反損也。風后曰:嘔吐者何也?岐伯曰:此風傷於太陰也。風在地中,土必震動,水泉上溢則嘔吐矣。散風而土自安也。風后曰:風邪入太陽頭痛,何以有痛不痛之殊也。岐伯曰:肺不移風於太陽則不痛耳。
風后曰:風不入於太陽,頭即不痛乎?岐伯曰:肺通於鼻,鼻通於腦,風入於肺,自能引風入腦而作頭痛。肺氣旺,則風入於肺而不上走於腦,故不痛也。風后曰:春傷於風,往來寒熱,熱結於裡,何也?岐伯曰:冬寒入於太陽,久則變寒;春風入於太陽,久則變熱。寒則動,傳於臟;熱則靜,結於腑。
寒在臟,則陰與陽戰而發熱,熱在腑,則陽與陰戰而發寒,隨臟腑之衰旺,分寒熱之往來也。風后曰:傷風自汗何也?岐伯曰:傷寒之邪,寒邪也;傷風之邪,風邪也。寒邪入胃,胃惡寒而變熱;風邪入胃,胃喜風而變溫,溫則不大熱也。得風以揚之,火必外泄,故汗出矣。
風后曰:春傷於風,下血譫語,一似冬傷於寒之病,何也?岐伯曰:此熱入血室,非狂也。傷於寒者,熱自入於血室之中,其熱重;傷於風者,風祛熱入於血室之內,其熱輕也。風后曰:譫語而潮熱者何也?岐伯曰:其脈必滑者也。風后曰:何也?岐伯曰:風邪入胃,胃中無痰,則發大熱,而譫語之聲高;胃中有痰,則發潮熱而譫語之聲低。潮熱發譫語,此痰也,滑者痰之應也。
風后曰:春傷於風,發厥,心下悸,何也?岐伯曰:傷於寒者邪下行,傷於風者邪上衝也。寒乃陰邪,陰則走下:風乃陽邪,陽則升上。治寒邪先定厥,後定悸;治風邪先定悸,後定厥,不可誤也。風后曰:傷於風而發熱,如見鬼者,非狂乎?岐伯曰:狂乃實邪,此乃虛邪也。
白話文:
在[風寒殊異篇]中,風後向岐伯提問:冬天受寒和春天受寒,有什麼不同嗎?岐伯回答:春天受寒,實際上是受風,不是真正的寒。風後疑惑:風就是寒,有何不同呢?岐伯解釋:冬天的風夾帶寒意,春天的風則帶溫暖。寒氣傷人深入,風則傷人淺層。傷深的人,寒氣進入少陽經,進一步影響內臟;傷淺的人,風氣進入少陽經,但隻影響表面,所以兩者不同。
風後追問:那風寒會不會沿經絡傳播呢?岐伯答:受冬天風寒會傳播,受春天風寒則不會。
風後再問:為何不傳播?岐伯解釋:受風淺層,隻影響皮毛。皮毛歸肺管理,所以肺會受影響,但不像受深層寒氣,會影響營衛系統。
風後質疑:春天受風,頭痛鼻塞,身體發熱,和冬天受寒有何不同?岐伯解釋:風進入肺部,影響鼻子功能,因為鼻子反映肺的健康。肺受邪氣影響,肺氣不能正常運行,失去清肅的特性,邪氣必然影響太陽經。
膀胱畏邪,封閉其經絡,水液運行失常,水分無法排出,火氣上炎,頭就會痛。頭部是陽氣的集中處,一旦被邪火佔據,全身正氣都會與邪氣抗爭,導致身體發熱。
風後又問:肺是胃的子,肺受邪,胃應該支援,為什麼肺受風,反而出現惡熱口渴的症狀,難道生肺的反而來傷害肺嗎?岐伯回答:胃是肺的母,看到肺子受寒,必然用熱來救助。
胃的熱是由心火產生,胃得到心火的支持,胃的功能過強,但這同時也會抑制肺。火剋金,因此過度的幫助反而造成損傷。
風後再問:為何會有嘔吐的症狀?岐伯回答:這是風邪影響太陰經。風在地下,土壤震動,水氣上升,就導致嘔吐。去除風邪,身體自然平穩。
風後問:風邪進入太陽經導致頭痛,為何有的人頭痛,有的卻沒有?岐伯回答:如果肺不將風邪引入太陽經,就不會頭痛。
風後又問:如果風不進入太陽經,頭就不會痛嗎?岐伯回答:肺連接鼻,鼻又連接腦,風進入肺,會引風進入腦,導致頭痛。如果肺氣旺盛,即使風進入肺,也不會往上進入腦部,所以不會頭痛。
風後問:春天受風,會有寒熱交錯的症狀,熱氣在裡,這是為什麼?岐伯解釋:冬天的寒氣進入太陽經,久而久之變成寒;春天的風進入太陽經,久而久之變成熱。寒氣會讓身體活動,傳到臟器;熱氣則讓身體靜止,聚集在腑。
寒氣在臟器,陰陽交戰,導致發熱;熱氣在腑,陽陰交戰,導致發寒。根據臟腑的強弱,決定寒熱的交替。
風後問:受風後自汗,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受寒的邪氣,是寒邪;受風的邪氣,是風邪。寒邪進入胃,胃怕寒而變熱;風邪進入胃,胃喜歡風而變溫,溫度不會太高。得到風的吹拂,火氣就會外泄,所以會出汗。
風後問:春天受風,下血胡言,看起來像冬天受寒的病症,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這是熱氣進入血室,並非精神失常。受寒的人,熱氣自己進入血室,熱度較重;受風的人,風驅使熱氣進入血室,熱度較輕。
風後問:胡言且潮熱,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脈象一定滑。風後再問:為什麼?岐伯解釋:風邪進入胃,如果胃中無痰,就會發高燒,胡言聲音高亢;如果胃中有痰,就會發潮熱,胡言聲音低沉。潮熱伴隨胡言,這是痰造成的,滑的脈象反映痰的存在。
風後問:春天受風,發生厥逆,心悸,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受寒的人,邪氣往下走;受風的人,邪氣往上沖。寒是陰邪,陰邪向下;風是陽邪,陽邪向上。治療寒邪,先控制厥逆,再控制心悸;治療風邪,先控制心悸,再控制厥逆,不可弄錯。
風後問:受風發熱,好像見鬼,這是精神失常嗎?岐伯回答:精神失常是實邪造成,這是虛邪。實邪從太陽經來,邪氣旺盛難以抑制;虛邪從少陰經來,邪氣旺盛但將要衰退。實邪,火氣逼迫心神往外,神智不能留在心中;虛邪,火氣引導肝魂往外,魄不能留在肺中。
陳士鐸總結:風和寒不同,所以討論也要區別對待,人們應該細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