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 五卷 (3)
五卷 (3)
1. 小心真主篇
為當問於岐伯曰:物之生也,生於陽;物之成也,成於陰。陽,火也;陰,水也。二者在身,藏於何物乎?岐伯曰:大哉問也。陰陽有先後天之殊也。後天之陰陽藏於各臟腑,先天之陰陽藏於命門。為當曰:命門何物也?岐伯曰:命門者,水火之源。水者,陰中之水也;火者陰中之火也。
為當曰:水火均屬陰,是命門藏陰不藏陽也,其藏陽又何所乎?岐伯曰:命門藏陰,即藏陽也。為當曰:其藏陰即藏陽之義何居?岐伯曰:陰中之水者,真水也;陰中之火者,真火也。真火者,真水之所生;真水者,真火之所生也。水生於火者,火中有陽也;火生於水者,水中有陽也。
故命門之火謂之原氣,命門之水謂之原精,精旺則體強,氣旺則形壯。命門水火,實藏陰陽,所以為十二經之主也,主者,即十二官之化源也。命門之精氣盡則水火兩亡,陰陽間隔,真息不調,人病輒死矣。為當曰:陰陽有偏勝何也?岐伯曰:陰勝者,非陰盛也,命門火微也;陽勝者,非陽盛也,命門水竭也。
為當曰:陰勝在下,陽勝在上者何也?岐伯曰:陰勝於下者,水竭其源則陰不歸陽矣;陽勝於上者,火衰其本則陽不歸陰矣。陽不歸陰則火炎於上而不降,陰不歸陽則水沉於下而不升。可見命門為水火之府也,陰陽之宅也,精氣之根也,死生之竇也。為當曰:命門為十二官之主,寄於何臟?岐伯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即命門也。
為當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非小心之謂歟?岐伯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者,言三焦包絡也,非言小心也,小心在心之下,腎之中。
陳士鐸曰:小心在心腎之中,乃陰陽之中也。陰無陽氣則火不生,陽無陰氣則水不長,世人錯認小心在鬲肓之上,此命門真主不明也,誰知小心即命門哉。
白話文:
在一次探討中,岐伯被問道:萬物初生時,是由陽氣孕育而生;而萬物成熟時,卻是在陰氣的作用下完成。陽氣如火,陰氣似水。那麼,這兩種氣在我們人體內,分別儲存在哪裡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個深奧的問題。陰陽在人體內分為後天和先天。後天的陰陽存在於各個臟腑中,而先天的陰陽則藏於命門。
接著問道:那命門是什麼呢?岐伯解釋說:命門是水火的根源。其中的水,指的是陰中的水;其中的火,指的是陰中的火。
又問道:既然水火都屬於陰,那麼是不是說命門只藏陰,不藏陽呢?那它又把陽藏在哪裡了呢?岐伯回答:其實,命門藏陰,就是藏陽。
再問道:那藏陰即藏陽的意思又是什麼呢?岐伯解釋:陰中的水,指的是真水;陰中的火,指的是真火。真火是由真水產生的,而真水也是由真火產生的。水從火中誕生,因為火中藏有陽;火從水中誕生,因為水中藏有陽。
因此,命門中的火被稱為原氣,命門中的水被稱為原精。精旺盛,身體就強壯;氣旺盛,形體就壯健。命門的水火,實際上藏著陰陽,所以它是十二經脈的主宰。主宰,也就是十二臟腑的能量來源。如果命門的精氣耗盡,水火就會消失,陰陽就會分離,呼吸也會失調,人就會生病甚至死亡。
又問道:為什麼陰陽會有一方過盛的情況呢?岐伯回答:陰氣過盛,並不是因為陰氣太多,而是因為命門中的火太弱;陽氣過盛,並不是因為陽氣太多,而是因為命門中的水已經枯竭。
再問道:為什麼陰氣過盛會在下方,陽氣過盛會在上方呢?岐伯回答:下方陰氣過盛,是因為水的源頭枯竭,陰氣無法回歸到陽氣;上方陽氣過盛,是因為火的根基衰弱,陽氣無法回歸到陰氣。陽氣無法回歸陰氣,就會導致火勢在上方燃燒而不下降;陰氣無法回歸陽氣,就會導致水沉在下方而不上升。由此可見,命門是水火的家園,是陰陽的住所,是精氣的根,是生死的關鍵。
最後問道:既然命門是十二臟腑的主宰,那它寄存於哪個臟器呢?岐伯回答:在第七節脊椎旁邊,有一個小小的器官,那就是命門。
再問道:膈肌上方,有一個被稱為“父母”的器官,難道那不就是命門嗎?岐伯回答:膈肌上方,被稱為“父母”的器官,指的是三焦包絡,並不是命門。命門實際上位於心臟之下,腎臟之中。
陳士鐸進一步解釋說:命門位於心臟和腎臟之間,正是陰陽交匯之地。如果陰氣中沒有陽氣,火就不能生起;如果陽氣中沒有陰氣,水就不能增長。許多人誤以為命門位於膈肌上方,這其實是對命門真正位置的誤解。要知道,這個小小的命門,正是生命的源泉啊。
2. 水不剋火篇
大封司馬問於岐伯曰:水剋火者也,人有飲水而火不解者,豈水不能制火乎?岐伯曰:人生於火,養於水。水養火者,先天之真水也。水剋火者,後天之邪水也。飲水而火熱不解者,外水不能救內火也。大封司馬曰:余終不解其義,幸明示之。岐伯曰: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寅實有火也。
天地以陽氣為生,以陰氣為殺。陽即火,陰即水也。然而火不同,有形之火,離火也;無形之火,乾火也。有形之火,水之所克;無形之火,水之所生。飲水而火不解者,無形之火得有形之水而不相入也,豈惟不能解,且有激之而火熾者。大封司馬曰:然則水不可飲乎?岐伯曰:水可少飲以解燥,不可暢飲以解氛。
大封司馬曰:此何故乎?岐伯曰:無形之火旺則有形之火微,無形之火衰則有形之火盛,火得水反熾,必多飲水也,水多則無形之火因之益微矣,無形之火微而有形之火愈增酷烈之勢,此外水之所以不能救內火,非水之不剋火也。大封司馬曰:何以治之?岐伯曰:補先天無形之水,則無形之火自息矣。
不可見其火熱,飲水不解,勸多飲以速亡也。
陳士鐸曰:水分有形無形,何疑於水哉。水克有形之火,難克無形之火,故水不可飲也。說得端然實理,非泛然而論也。
白話文:
司馬大封向岐伯請教說:水本來能剋制火,但有人喝水卻無法滅火,這是否表示水無法控制火呢?岐伯回答:人的生命起源自火,靠水滋養。能養火的水是先天的純淨之水,能剋火的水則是後天的病態之水。喝水而火熱不消,是因為外面的水無法撲滅內在的火。
司馬大封說:我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你能清楚地解釋。岐伯說:宇宙從子時開始,大地在醜時形成,人類在寅時誕生,寅時實際上就代表著火。
天地間,陽氣給予生命,陰氣則帶來死亡。陽即是火,陰即是水。但是火有兩種,一種是有形的火,屬離卦;另一種是無形的火,屬乾卦。有形的火,水可以剋制;無形的火,卻是由水所生。喝水而火熱不消,是因為無形的火遇到有形的水,二者無法融合,不僅不能滅火,反而可能使火更熾烈。司馬大封問:那麼我們就不能喝水嗎?岐伯說:可以少量喝水以解渴,但不能大量喝水以消暑。
司馬大封問: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解釋:當無形的火旺盛時,有形的火就會減弱;反之,當無形的火衰弱時,有形的火就會強烈。火遇到水反而更熾烈,那可能是因為喝水太多,使得無形的火更加衰弱。無形的火衰弱,有形的火就會更猛烈,這就是外在的水無法撲滅內在的火的原因,並不是水不能剋火。司馬大封再問:那該如何治療呢?岐伯回答:補充先天的無形之水,無形的火自然就會熄滅。
不能看到火熱,喝了水又沒效果,就鼓勵多喝水,這樣會加速病情惡化。
陳士鐸評論:水分有形和無形,對水的疑惑由此產生。水可以剋制有形的火,但難以剋制無形的火,所以不能隨便喝水。這個理論非常確實,並非泛泛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