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易覽》~ 序 (2)
序 (2)
1. 序
)運與在泉合者,名曰同歲會,(辛丑辛未之類。)司天與運及年支三位相符者,名曰太乙天符(戊午、乙酉、己未、己丑之類是也。)蓋午為火氣司天,戊為火運,而午支又屬火,故號太乙,尊稱之號也。五者之中,天符為執法,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歲會為行令,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太乙天符為貴人,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聖人詳著於經,蓋將使人知有所謹,而勿為其所□也。
縱使或為所中,亦知其病之因。不至於亂投□□□惠天下後世,何其切哉!雖然運氣一書,古人啟其端,□□□機之士,豈可徒泥其法,而不求其法外之遺耶?如曰冬有非時之溫,夏有非時之寒,春有非時之燥,秋有非時之熱,此四時不正之氣,亦能病人也。如曰春氣西行,秋氣東行,夏氣北行,冬氣南行。
卑下之地,春氣常存;高阜之境,冬氣常在。天不足西北而多風,地不滿東南而多濕。又況百里之內,晴雨不同;千里之邦,寒暖各異,此方土之候,各有不齊,所生之病,多隨土著,烏可皆以運氣相比例哉?務須隨機達變,因時識宜,庶得古人未發之旨,而能盡其不言之妙也。
奈何程德齋、馬宗素等妄謂某生人於某日,病於某經,用某藥,某日當汗瘥,某日當危殆,悖亂經旨,愚惑醫流,莫此為甚。後人因視為經繁文,置之而弗用者有也。又有讀其書,玩其理。茫然無入首處,遂乃棄去而莫之省者有也。是以世醫罕有能解其意者焉。
予今搜輯纂為此編,名曰《運氣易覽》,論以明其理,圖以揭其要,歌括以便於記誦,其於初學未必無補於萬一,然予老年心志昏瞀,未免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改而正之,尚有望於後之君子云。
嘉靖七年歲次戊子祁門樸墅汪機省之序
白話文:
運氣與在泉相合的,稱為「同歲會」(例如辛丑年與辛未年)。司天之氣、運氣以及年支三者相符的,稱為「太乙天符」(例如戊午年、乙酉年、己未年、己丑年)。因為午年是火氣司天,戊年是火運,午年地支又屬火,所以稱之為太乙天符,這是尊貴的稱號。在這五種情況中,「天符」如同執法者,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病情來得快且危險;「歲會」如同執行命令者,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病情會慢慢持續;「太乙天符」如同貴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病情會突然惡化而死亡。聖人在經典中詳細說明這些,是希望人們知道要謹慎,不要被這些情況所影響。
即使真的遇到這些情況,也能知道病因,不會胡亂投藥,這樣才能造福天下後代,這有多麼重要啊!雖然運氣這本書,是古人開創的,但是聰明的人,怎能只拘泥於書上的方法,而不去探求書本以外的道理呢?例如冬天出現不合時節的溫暖,夏天出現不合時節的寒冷,春天出現不合時節的乾燥,秋天出現不合時節的炎熱,這些不正常的四時之氣,也都能使人生病。又如春天的氣向西行,秋天的氣向東行,夏天的氣向北行,冬天的氣向南行。
低窪的地方,春天氣息常在;高地,冬天氣息常在。西北方天空不足而多風,東南方地面不足而多濕。更何況在百里之內,晴天雨天都不同;在千里之外,寒冷溫暖也各異,這些地方的氣候條件各有不同,所產生的疾病,大多隨著當地的氣候而產生,又怎麼能都用運氣的理論來比擬呢?務必隨著情況變化,因時制宜,這樣才能領悟古人沒有說出來的含義,並能理解他們沒有言明的奧妙之處。
可是程德齋、馬宗素等人,竟然妄言某人出生於某日,在某條經脈生病,用某種藥,某日會流汗痊癒,某日會危險,這樣實在是違背經典的宗旨,愚弄醫學界,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後人因此認為這本書太過繁瑣,就把它擱置不用,這是有的。也有讀了這本書,研究它的理論,卻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於是就放棄不再理會,這也是有的。因此世上的醫生很少有能理解它含義的。
我現在收集整理編寫了這本書,命名為《運氣易覽》,用論述來闡明它的道理,用圖解來揭示它的要點,用歌訣來方便記憶背誦,對於初學者或許能有些許幫助。但是,我年紀大了,心智昏亂,難免書寫不能完全表達我的意思,言語也未能完全表達我的想法,希望後來的賢人君子能夠加以修改匡正。
嘉靖七年歲次戊子祁門樸墅汪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