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心得》~ 卷上 (3)
卷上 (3)
1. 本神
天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
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㿉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藏不安。必審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
白話文:
[本神]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中醫對於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慮、智的理解,以及它們與健康、疾病間的關係。
人的生命源於天地之氣,氣質淳厚,從而孕育出生命。生命的初始稱為「精」,當兩個生命的精華相遇結合,就產生了「神」,也就是靈魂。跟隨神靈活動的稱為「魂」,與精密切相關,一同出入的稱為「魄」。用以應對事物的稱為「心」,心中所記憶的稱為「意」,意念所專注的稱為「志」,由志願引發的持續思考稱為「思」,由深思而延伸的遠見稱為「慮」,運用這些智慧應對事物的能力稱為「智」。
聰明人養生的方式,必定會順應四季的變化,適應冷熱的交替,保持情緒平穩,安居於穩定的環境中,調節陰陽平衡,控制剛柔相濟,這樣就可以避免邪氣的侵擾,達到長壽的目的。
然而,過度的驚嚇和思慮會傷害神靈,導致恐懼感蔓延,無法停止。過度的悲傷會使人精疲力盡,失去生命活力;過度的喜悅會使神靈散漫,無法內斂;過度的憂鬱會使氣血阻塞,無法流通;過度的憤怒會使人陷入迷惑,無法自拔;過度的恐懼會使神靈震盪,無法收斂。
心臟受到驚嚇和思慮的影響,也會傷害到神靈,進而導致恐懼感,自我失控,身體瘦弱,皮膚枯槁,面色憔悴,冬季容易死亡。脾臟受到持續憂鬱的影響,會傷害到意志,進而導致悶亂,四肢乏力,皮膚枯槁,面色憔悴,春季容易死亡。肝臟受到持續悲傷的影響,會傷害到魂魄,進而導致記憶力下降,行為失常,陰部縮小,肌肉緊繃,兩側肋骨下陷,皮膚枯槁,面色憔悴,秋季容易死亡。肺臟受到過度喜悅的影響,會傷害到魄力,進而導致精神失常,失去對人的認知,皮膚乾燥,皮膚枯槁,面色憔悴,夏季容易死亡。
腎臟受到持續憤怒的影響,會傷害到意志,進而導致健忘,腰部和脊椎無法彎曲或伸展,皮膚枯槁,面色憔悴,季節交替之際容易死亡。如果持續的恐懼感無法消除,就會傷害到精華,進而導致骨骼痠痛,肢體無力,精華會自行流失。
因此,五臟的主要功能就是儲存精華,不能受傷害。一旦受傷,就會失去對精華的控制,導致陰虛,陰虛就會失去生命力,最終導致死亡。肝臟儲存血液,血液中藏有魂魄,肝氣虛弱就會產生恐懼感,肝氣旺盛就會產生憤怒。脾臟儲存營養,營養中藏有意志,脾氣虛弱就會四肢無力,五臟不安,脾氣旺盛就會腹部脹滿,排尿不暢。
心臟儲存脈絡,脈絡中藏有神靈,心氣虛弱就會產生悲傷,心氣旺盛就會不停笑。肺臟儲存氣息,氣息中藏有魄力,肺氣虛弱就會鼻塞不通,呼吸短促,肺氣旺盛就會呼吸急促,胸部脹滿,仰頭呼吸。腎臟儲存精華,精華中藏有意志,腎氣虛弱就會手腳冰冷,腎氣旺盛就會腹部脹滿,五臟不安。
在診斷五臟疾病時,必須仔細觀察其外在表現,以判斷氣的虛實情況,並謹慎地進行調理。
2. 終結
平人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上下相應而俱往來也,六經之脈不結動也,本末之寒溫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氣必相稱也。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尺寸也。如是者,則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可將以甘藥,不愈,可飲以至劑。不已者,因而瀉之,則五藏氣壞矣。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
白話文:
身體健康的人不會生病,是因為手腕內側的脈搏(脈口)和頸部的脈搏(人迎)與四季節律相應,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脈搏相互呼應且均勻流動,六條主要經絡的脈搏沒有異常跳動,體溫在四肢末梢和身體中心保持平衡,身體的外形、肌肉、血液和氣息必須相互協調。
如果一個人的氣力不足,其脈口和人迎脈搏都會變得微弱,而且與手腕其他部位的脈搏不成比例。這樣的情況表示陰陽兩種能量都處於不足的狀態,單純補充陽性能量會導致陰性能量耗盡,反之亦然。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甜味的藥物來調理,若無效,可以嘗試使用強烈的藥物。如果仍然無法改善,強行進行瀉法治療,可能會損壞五臟的功能。
春天的能量主要影響皮毛,夏天的能量主要影響皮膚,秋天的能量主要影響肌肉組織,冬天的能量主要影響筋骨系統。
3. 凡刺之禁
新內勿刺,新刺勿內;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勞勿刺,已刺勿勞;已飽勿刺,已刺勿飽;已飢勿刺,已刺勿飢;已渴勿刺,已刺勿渴。
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絕皮乃絕汗,絕汗則終矣。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盡縱,目系絕,目系絕一日半則死矣,其死也,色青白乃死。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喜驚,妄言,色黃,其上下之經盛而不行,則終矣。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塞,上下不通而終矣。
厥陰終者,中熱咽乾,喜尿,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太陰終者,腹脹悶,不得息,氣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
白話文:
[針刺禁忌]
凡是新近有內傷的人不要進行針刺,剛針刺完也不要立即做內傷活動;喝酒後不要針刺,針刺後也不宜立即喝酒;剛生氣過後不宜針刺,針刺後也不要立即生氣;剛勞累過後不要針刺,針刺後也不要立即勞累;剛吃飽時不要針刺,針刺後也不應立即吃飽;剛餓著時不要針刺,針刺後也不應立即進食;剛口渴時不要針刺,針刺後也不要立即喝水。
當太陽脈衰竭時,會出現眼睛向上翻,手腳彎曲,肌肉抽搐,面色蒼白,皮膚失去知覺,接著就會大汗淋漓,一旦汗出不止,生命也就終結了。少陽脈衰竭時,會出現耳聾,全身關節無力,視神經斷裂,視神經斷裂一天半後,人就會死亡,死時面色青白。陽明脈衰竭時,會出現口角和眼睛抽搐,容易驚嚇,胡言亂語,面色發黃,如果上下肢的經絡過於充盈卻不能正常運行,那麼生命也就結束了。少陰脈衰竭時,會出現面色發黑,牙齒變長且有污垢,腹部脹滿且不通暢,上下不通暢,最終導致死亡。
厥陰脈衰竭時,會感到身體內部發熱,喉嚨乾燥,頻繁小便,心情煩躁,嚴重時舌頭捲起,生殖器上縮,最終導致死亡。太陰脈衰竭時,會感到腹部脹滿悶痛,呼吸困難,打嗝,易嘔吐,嘔吐時會感到逆氣,逆氣時會臉紅,不逆氣時會上下不通暢,上下不通暢會導致面色發黑,皮膚毛髮枯焦,最終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