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靈樞心得》~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2. 本輸

肺出於少商,手大指端內側也。心出於中衝,手中指之端也。肝出於大敦,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脾出於隱白,足大指之端內側也。腎出於湧泉,足心也。膀胱出於至陰,足小指之端也。膽出於竅陰,足小指次指之端也。胃出於厲兌,足大指內次指之端也。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手小指次指之端也。

三焦下腧,在於足大指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是太陽絡也。手少陽經也。小腸者,上合於太陽,出於少澤,小指之端也。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腑;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肝合膽,膽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穀之腑;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藏。

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

白話文:

肺臟的經脈起始於少商穴,位於手的大拇指內側尖端。心臟的經脈起始於中衝穴,位於手的中指尖端。肝臟的經脈起始於大敦穴,位於腳的大拇指尖端,以及在三毛區中間。脾臟的經脈起始於隱白穴,位於腳的大拇指內側尖端。腎臟的經脈起始於湧泉穴,位於腳掌中心。膀胱的經脈起始於至陰穴,位於腳的小拇指尖端。膽的經脈起始於竅陰穴,位於腳的小拇指旁邊的第二個趾尖端。胃的經脈起始於厲兌穴,位於腳的大拇指旁邊的第二個趾尖端。

三焦,其上部與手少陽三焦經相合,起始於關衝穴,位於手的小拇指旁邊的第二個指尖端。

三焦的下部腧穴,位於腳大拇指前方,少陽經後方,出現在膕中外側邊緣,這是太陽絡脈。手少陽經脈也是由此而出。

小腸的經脈,其上部與太陽經相合,起始於少澤穴,位於小指尖端。大腸的經脈,其上部與手陽明經相合,起始於商陽穴,位於大拇指旁邊的第二個指尖端。

肺臟與大腸相合,大腸是負責傳導的腑臟;心臟與小腸相合,小腸是負責接收和盛裝的腑臟;肝臟與膽相合,膽是負責中精的腑臟;脾臟與胃相合,胃是負責消化五穀的腑臟;腎臟與膀胱相合,膀胱是負責津液的腑臟。

少陽經脈屬於腎臟,腎臟向上連接肺臟,因此它們被視為兩個相互影響的臟器。

三焦,它是中瀆的腑臟,水道從此而出,與膀胱相聯,是獨立的腑臟。

3. 邪氣臟腑病形

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僕,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

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夫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桴鼓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色青者,其脈弦也;赤者,其脈鉤也;黃者,其脈代也;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

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心脈急甚者為瘛瘲,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大甚為喉吤;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出。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

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顛疾。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瘻,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日光;小甚為泄,微小為消癉。

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瘻,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酸矣。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也。大甚為內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疝;微滑為遺溺。

澀甚為溢飲;微澀為瘛攣筋痹。脾脈急甚為瘛瘲;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樸;微大為痞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癃;微滑為蟲毒蛔蠍腹熱。澀甚為腸㿉。

微澀為內㿉,多下膿血。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為洞泄;微小為消癉。滑甚為癃㿉,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

澀甚為大癰;微澀為不月沉痔。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跗之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

白話文:

標題:[邪氣臟腑病形]

憂愁恐懼會傷害心臟,身體受寒和飲冷會傷害肺部,因爲內外的寒氣相互影響,使體內體外都受到傷害,所以氣會上逆而行。如果遭受墜落,惡血會留在體內,若非常憤怒,氣向上衝而不下降,積聚在脅下,則會傷到肝臟。如果遭受撞擊或醉酒後進行性行爲,汗出時吹風,則會傷害脾臟。如果過度用力舉重,或者性生活過度,汗出後立即洗澡,則會傷害腎臟。看到病人的面色,就知道他的病情,這叫做明察。按壓病人的脈搏,知道他的病情,這叫做神斷。

詢問病人的病情,知道病源所在,這叫做工巧。面色和脈象與尺膚的反應,就像敲鼓和擊鐘一樣,反應應當一致,不能有偏差,這也是根與葉、本與末相互反映的表徵。因此,根死了,葉子自然就枯萎了。面色、脈象和形肉之間也不能有偏差,所以能瞭解一點的是工巧,能瞭解兩點的是神醫,能瞭解三點的則是明醫兼神醫。面色青的人,他的脈象是弦狀;面色紅的人,他的脈象是鉤狀;面色黃的人,他的脈象是緩代狀;面色白的人,他的脈象是毛狀;面色黑的人,他的脈象是石狀。

看見病人的面色卻得不到相應的脈象,反而得到與面色相剋的脈象,病人就會死亡;得到與面色相生的脈象,病就會痊癒。首先確定五色與五脈的對應關係,才能區別不同的疾病。心脈過急的人可能患痙攣性疾病,輕微過急可能是心痛,引起背部疼痛,食不下咽。脈緩過甚可能爲精神異常,輕微過緩可能爲胃腸道腫瘤,位於心下,上下移動,有時吐血。脈象過大過甚可能爲喉嚨問題;輕微過大可能爲心痹,引起背部疼痛,容易流淚。脈象過小過甚可能爲呃逆,輕微過小可能爲消瘦症。

脈滑過甚可能爲口渴;輕微過滑可能爲心疝,引起臍部疼痛,小腹鳴響。脈澀過甚可能爲聲音嘶啞;輕微過澀可能爲血溢,表現爲耳鳴、顛頂病。肺脈過急可能爲癲狂;輕微過急可能爲肺寒熱,怠惰,咳嗽帶血,引起腰背胸部不適,或鼻息肉不通。脈緩過甚可能爲多汗;輕微過緩可能爲肌肉萎縮,半身不遂,頭部以下出汗不止。脈象過大過甚可能爲小腿腫脹;輕微過大可能爲肺痹,引起胸背不適,對日光敏感;脈象過小過甚可能爲腹瀉,輕微過小可能爲消瘦症。

脈滑過甚可能爲呼吸困難,輕微過滑可能爲上下出血。脈澀過甚可能爲嘔血;輕微過澀可能爲淋巴結腫大,位於頸部腋下之間,下半身不如上半身強壯,應伴有痠痛。肝脈過急可能爲言語混亂;輕微過急可能爲脂肪肝,位於脅下,像覆蓋的杯子。脈緩過甚可能爲嘔吐;輕微過緩可能爲水瘤。脈象過大過甚可能爲內癰,容易嘔吐出血;輕微過大可能爲肝痹,陰部收縮,咳嗽引起小腹不適。脈象過小過甚可能爲多飲;輕微過小可能爲消瘦症。

脈滑過甚可能爲疝氣;輕微過滑可能爲尿失禁。脈澀過甚可能爲溢飲;輕微過澀可能爲抽搐,筋骨麻痹。脾脈過急可能爲痙攣性疾病;輕微過急可能爲膈肌問題,進食後食物反流,後有泡沫。脈緩過甚可能爲四肢無力;輕微過緩可能爲風痹,四肢無法使用,但心神清醒如同無病。脈象過大過甚可能爲打擊傷;輕微過大可能爲痞氣;腹部內有大量膿血,位於腸胃外。脈象過小過甚可能爲寒熱交替;輕微過小可能爲消瘦症。

脈滑過甚可能爲尿頻;輕微過滑可能爲蟲毒,腹部發熱。脈澀過甚可能爲腸癰;輕微過澀可能爲內痔,常有膿血排出。腎脈過急可能爲骨質疏鬆;輕微過急可能爲深部疼痛,奔豚,足部活動受限,排尿困難。脈緩過甚可能爲脊椎骨折;輕微過緩可能爲腹瀉,進食後不消化,從食道返回。脈象過大過甚可能爲陽痿;輕微過大可能爲石水,起於肚臍以下至小腹區域,上至胃脘,無法治療。脈象過小過甚可能爲腹瀉;輕微過小可能爲消瘦症。

脈滑過甚可能爲尿瀦留;輕微過滑可能爲骨質疏鬆,坐着無法起身,起身則視力模糊。脈澀過甚可能爲癰腫;輕微過澀可能爲月經不調,肛門下垂。各種急症多因寒冷;緩症多因熱;脈象過大者多氣少血;脈象過小者血氣皆少;脈滑者陽氣旺盛,微有熱度;脈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冷。面色發紅者,可能是足陽明經病變;魚際絡血者,可能是手陽明經病變;兩腳踝上方脈象豎陷者,可能是足陽明經病變,這是胃經脈象。大腸病變者,腸中劇痛,有響聲,冬季遇寒則腹瀉,肚臍周圍疼痛,無法長時間站立,與胃經脈象相同。

小腸病變者,小腹疼痛,腰脊牽扯睾丸疼痛,排尿困難,耳前發熱,或極度寒冷,或僅肩上熱度過高,以及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熱感,這些都是手太陽經病變的跡象。三焦病變者,腹部脹滿,小腹尤其堅硬,無法排尿,感到緊迫,尿液滯留則爲水腫,停留在腹部則爲脹滿,症狀出現在足太陽經的大絡脈,大絡脈位於太陽經與少陽經之間,也可從脈象中觀察到。膀胱病變者,小腹一側腫脹並疼痛,用手按壓時想排尿卻無法排尿,肩上熱度過高,如果脈象下沉,以及足小趾外側和脛踝後方都發熱。膽病變者,經常嘆息,口苦,嘔吐隔夜食物,心下不安,擔心被逮捕,喉嚨有異物感,頻繁咳嗽,在足少陽經的起點和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