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六 (14)
卷六 (14)
1. 壽夭剛柔(五十一)
黃帝問於伯高曰:何以知皮肉血氣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黃帝曰:病形何如?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百病變化,不可勝數,然皮有部,肉有柱,血氣有輸,骨有屬。黃帝曰:願聞其故。
伯高曰:皮之部,輸於四末。肉之柱,在臂脛諸陽分肉之間與足少陰分間。血氣之輸,輸於諸絡,氣血留居,則盛而起。筋部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所在。骨之屬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腦髓者也。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
病間者淺之,甚者深之,間者少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故曰上工。
兩眉,闕中,其應在肺,肺主皮,故應在皮。脾竅於口,其主肌肉,口唇者,肌肉之本,故唇見五色,病在肌肉。營氣濡然者,竅開汗泄,此緣血氣鬱蒸,故病在血氣。肝竅於目,其主筋,故目現五色,病在筋。腎竅於耳,其主骨,故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皮之部,在陽分,陽受氣於四末,故皮之部,輸於四末。
肉之柱,肉䐃之堅厚者,皆在手足三陽分肉之間與足少陰之分間,如肘膝上下肌肉豐滿之處。脾主肌肉,又主四肢,故大肉皆在臂脛。而骽上肉䐃,如腨,如股,如臀,皆足少陰之所經歷。分間者,其分部。血氣之傳輸,輸於諸絡,氣血留居不行,則諸絡盛滿而起也。筋部無陰陽左右,候其病之所在而調之,以十二經筋無處不在也。
骨之屬者,谷入氣滿,而化津液,淖澤注於骨空,骨空之所以受益,而補益腦髓者也,骨之屬者,骨節連屬之處也。
黃帝問於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溫,有老壯少小,別之奈何?伯高對曰:人年五十以上為老,三十以上為壯,十八以上為少,六歲以上為小。黃帝曰:何以度知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黃帝曰:別此奈何?伯高曰:䐃肉堅,皮滿者,肥。䐃肉不堅,皮緩者,膏。
皮肉不相離者,肉。黃帝曰:身之寒溫奈何?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粗理者寒。黃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黃帝曰:三者之氣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肉者多血,則充形,充形則平,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此別於眾人者也。
黃帝曰:眾人奈何?伯高曰:眾人皮肉脂膏不相加也,血與氣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稱其形,命曰眾人。黃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別其三形,血之多少,氣之清濁,而後調之,治無失常經。是故膏人者,縱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雖脂不能大也。
白話文:
【壽夭剛柔(五十一)】
黃帝問伯高:「如何辨別皮、肉、血氣、筋、骨的疾病?」伯高回答:「兩眉間色澤淺淡,病在皮膚;唇色呈現青、黃、赤、白、黑等異常,病在肌肉;營氣濕潤外洩(如多汗),病在血氣;眼睛出現五色異常,病在筋;耳廓乾枯如蒙塵垢,病在骨。」黃帝追問:「這些病症的表現和治療方法為何?」伯高解釋:「疾病變化多端,但皮有分部,肉有支柱,血氣有輸注之處,骨有相連部位。」黃帝希望進一步瞭解。
伯高說明:「皮膚的病變反映在四肢末端;肌肉的支柱分佈於手臂、小腿的陽經肌肉豐厚處及足少陰經循行區域;血氣輸注於經絡,若氣血滯留,經絡會脹起;筋的病變無分陰陽左右,需根據發病部位判斷;骨的關聯處是骨節交接位置,其精華可滋養腦髓。」黃帝問如何治療,伯高強調需依據病情深淺調整治法:輕症淺刺、重症深刺,輕症少針、重症多針,順應病機調理氣機,才是高明醫者。
補充解析:
- 皮膚病變:兩眉(闕中)對應肺,肺主皮毛,故色變在皮。
- 肌肉病變:脾主肌肉,開竅於口,唇色異常反映肌肉問題。
- 血氣病變:營氣外洩(如汗多)因血氣鬱滯所致。
- 筋的病變:肝主筋,開竅於目,目現五色異常與筋相關。
- 骨的病變:腎主骨,開竅於耳,耳枯如垢提示骨病。
體質辨析:
黃帝問如何區分年齡與體質,伯高將年齡劃分為:五十以上為老,三十以上為壯,十八以上為少,六以上為小。體質則分為:
- 肥(脂)型:肌肉堅實、皮膚飽滿。
- 膏型:肌肉鬆軟、皮膚鬆弛。
- 肉型:皮肉緊密相連,體格壯碩。
寒熱特徵:
- 膏型者肌肉柔軟,紋理粗則體寒,細則體熱。
- 脂型者肌肉堅實,紋理細則熱,粗則寒。
氣血差異:
- 膏型者氣多耐寒(陽盛),肉型者血多形體充實(平和),脂型者血清氣少(體型較小)。
一般人體質:氣血均衡,身形適中。治療時須先辨明體型、氣血多寡及清濁,再調理以符合常規:
- 膏型者腹部鬆垂,肉型者全身壯大,脂型者雖豐滿但體型不顯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