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靈樞懸解》~ 卷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3)

1. 天年(五十)

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黃帝曰: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

岐伯曰: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基,址也。楯,干也。

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里,起高骨肉滿,百歲乃得終。

使道,七竅也,隧,地道也,隧以長,言孔竅之深長也。基牆,面部之骨肉也(骨骼為基,蕃蔽為牆)。三部,人上中下三部。三里,穴名,手陽明三里在肘下,足陽明三里在膝下。起,豐起也(肘膝臂脛之間,關節之大者,故欲其豐起也)。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膚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

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其氣在下,陽盛於下也。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又卑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石,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

空外以張,空竅外露也。其肉不石,不堅也。亂而相引,邪氣逆亂而相牽引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我想知道人剛出生的時候,是靠什麼氣來奠定基礎?又靠什麼來做防禦?什麼原因會導致死亡?又什麼原因可以存活?」

岐伯回答:「以母親為基礎,以父親為屏障,失去精神就死亡,得到精神就存活。」

黃帝問:「什麼是精神?」

岐伯回答:「當血氣調和,營氣衛氣暢通,五臟都已發育完成,精神寄託於心,魂魄都具備,這才成為一個人。」

黃帝問:「人的壽命長短各不相同,有的短命早夭,有的突然死亡,有的久病纏身,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五臟堅固,血脈調和,肌肉舒展靈活,皮膚緊密,營衛之氣運行正常,呼吸均勻緩慢,氣息有規律的運行,六腑消化食物,津液正常散布全身,各項機能都運作正常,就能長壽。」

「基」指的是地基,「楯」指的是盾牌。

黃帝問:「人活到一百歲才死,要怎麼樣才能達到呢?」

岐伯回答:「使七竅的通道深長,面部的骨肉豐厚飽滿,疏通調和營衛之氣,人體的上中下三部和肘下、膝下這些重要部位的肌肉要豐滿隆起,這樣就能活到一百歲。」

七竅是臉部的孔竅,「隧」指的是深長的通道。「基牆」指的是面部的骨肉,骨骼為基礎,肌肉皮膚像牆一樣有遮蔽作用。三部指的是人體的上、中、下三部分。三里指的是穴位,手陽明三里在肘下,足陽明三里在膝下。「起」指的是豐滿隆起,肘、膝等關節是肢體的重要部位,所以要使這些地方肌肉豐滿。

黃帝問:「人從氣血旺盛到衰敗,直到死亡的過程,可以告訴我嗎?」

岐伯回答:「人十歲時,五臟開始定型,血氣暢通,氣在下半身,所以喜歡跑動。二十歲時,血氣開始旺盛,肌肉開始生長,所以喜歡快走。三十歲時,五臟完全定型,肌肉堅實,血脈充盈,所以喜歡穩步行走。四十歲時,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達到鼎盛狀態,然後開始平穩,皮膚紋理開始鬆疏,容貌開始衰退,頭髮開始斑白,身體雖然穩定但不像以前一樣能活動自如,所以喜歡坐著。五十歲時,肝氣開始衰退,肝臟的葉片開始變薄,膽汁開始減少,眼睛開始看不清楚。

六十歲時,心氣開始衰退,容易憂愁悲傷,血氣懈怠,所以喜歡躺臥。七十歲時,脾氣虛弱,皮膚乾燥。八十歲時,肺氣衰弱,魂魄開始離開身體,所以說話容易出錯。九十歲時,腎氣衰竭,四臟經脈空虛。一百歲時,五臟都虛弱,精神也散去,只剩下形骸,然後就死亡了。」

「其氣在下」是指年輕時陽氣旺盛在下半身。

黃帝問:「那些不能活到天年就死亡的人,又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他們的五臟不夠堅固,七竅的通道不夠深長,孔竅外露,呼吸急促,基礎不夠穩固,血脈虛薄,肌肉不夠堅實,經常感受風寒,血氣虛弱,脈絡不暢通,正氣和邪氣互相攻擊,導致身體紊亂,互相牽引,所以活不到天年就死亡了。」

「空外以張」指的是孔竅外露,「其肉不石」指的是肌肉不夠堅實,「亂而相引」指的是邪氣逆亂互相牽引。

2. 壽夭剛柔(五十一)

黃帝問於少師曰: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長有短,有陰有陽,願聞其方。少師答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臟六腑,外合於筋骨皮膚。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

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俞,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故曰病在陽者命曰風,病在陰者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

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不表不里,陰陽俱敗,難分表裡也,故其形不久。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聞形氣病之先後外內之應奈何?伯高答曰: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寒傷形,乃病形,風傷筋脈,筋脈乃應,此形氣外內之相應也。黃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遠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

黃帝曰:外內之應,難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臟者,刺之半其日,臟先病而形乃應者,刺之倍其日,此外內難易之應也。

形病易治,故刺之半其日,臟病難治,故刺之倍其日。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伯高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黃帝曰:何謂形之緩急?伯高曰: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

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形充而大肉䐃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人,決生死。黃帝曰:余聞壽夭,無以度之。

伯高曰: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及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黃帝曰:形氣之相勝,以立壽夭奈何?伯高曰: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盛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任者,形氣相敵也。果者,皮肉堅固也。顴者,骨之本也,故顴小則骨小。大肉,臀肉。䐃者,肉所結聚之處也。堅而有分者,有分理也。牆基,面部之骨也。地者,面部之肉也。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喘息肩搖而身動也。

白話文:

黃帝問少師說:「我聽說人出生時,有剛強有柔弱,有虛弱有強壯,有長壽有短命,有陰有陽,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少師回答說:「陰中有陰,陽中有陽,仔細了解陰陽的道理,針刺才能有效果。找到疾病的起因,針刺才能有依據,謹慎判斷病症的變化,與時令相應,對內要與五臟六腑相合,對外要與筋骨皮膚相合。所以體內有陰陽,體外也有陰陽,在體內的,五臟屬陰,六腑屬陽;在體外的,筋骨屬陰,皮膚屬陽。

因此,病在陰中之陰的,針刺陰經的滎穴和俞穴;病在陽中之陽的,針刺陽經的合穴;病在陽中之陰的,針刺陰經的經穴;病在陰中之陽的,針刺絡脈。所以說,病在陽的叫做風,病在陰的叫做痹,陰陽同時生病的叫做風痹。病有形體但沒有疼痛的,屬於陽性的病;沒有形體卻疼痛的,屬於陰性的病。

沒有形體卻疼痛的,是陽氣完好但陰氣受損,要趕快治療陰氣,不要攻伐陽氣;有形體卻不疼痛的,是陰氣完好但陽氣受損,要趕快治療陽氣,不要攻伐陰氣。陰陽都出現異常,時而有形體,時而無形體,加上心煩,這叫做陰氣勝過陽氣,這叫做不在表也不在裡,病情不會長久。

不在表也不在裡,陰陽都衰敗,難以區分表裡,所以病情不會長久。

黃帝問伯高說:「我聽說形體氣血疾病的先後以及內外的關係,是怎樣的?」

伯高回答說:「風寒傷到形體,憂愁恐懼憤怒傷到氣,氣傷到臟腑,就會生臟腑的病;寒氣傷到形體,就會生形體的病;風傷到筋脈,筋脈就會出現問題,這是形氣內外相互影響的關係。」

黃帝問:「那要怎麼針刺治療?」

伯高回答說:「病九天的,針刺三次就好了;病一個月的,針刺十次就好了,針刺的次數、遠近,按照這個原則遞減。長久以來麻痹不能去除的,觀察他的血絡,把裡面的血都放出來。」

黃帝問:「內外關係的難易治療,要怎麼判斷?」

伯高回答說:「形體先病,還沒有傳入臟腑的,針刺治療的時間,只要平常的一半;臟腑先病,形體才出現症狀的,針刺治療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倍,這是內外疾病難易治療的原則。」

形體的病容易治療,所以針刺的時間只要平常的一半;臟腑的病難以治療,所以針刺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倍。

黃帝問伯高說:「我聽說形體有緩急,氣血有盛衰,骨頭有大小,肌肉有堅實有鬆軟,皮膚有厚薄,這些與判斷壽命長短有什麼關係?」

伯高說:「形體與氣血相合的就長壽,不相合的就短命;皮膚與肌肉緊密結合的就長壽,不緊密結合的就短命;血氣經絡勝過形體的就長壽,不能勝過形體的就短命。」

黃帝問:「什麼是形體的緩急?」

伯高說:「形體飽滿而皮膚鬆弛的就長壽,形體飽滿而皮膚緊繃的就短命。

形體飽滿而脈搏有力粗大的,是正常的表現;形體飽滿而脈搏細小無力的,是氣血衰弱,氣血衰弱就危險了。如果形體飽滿而顴骨不明顯的,代表骨頭小,骨頭小就短命了。形體飽滿而臀部肌肉堅實且有分界的,是肌肉堅實,肌肉堅實就長壽;形體飽滿而臀部肌肉沒有分界又不堅實的,是肌肉鬆軟,肌肉鬆軟就短命。這是上天賜予的生命,所以要根據形體和氣血來判斷壽命長短,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才能觀察病人,判斷生死。

黃帝說:「我聽說壽命長短,沒辦法判斷嗎?」

伯高說:「臉頰骨的根基低矮,高度不及臉頰肌肉的,活不過三十歲,如果加上其他疾病的,活不過二十歲。」

黃帝問:「形體氣血的相勝,要怎麼判斷壽命長短?」

伯高說:「正常人氣血勝過形體的就長壽,生病時形體消瘦,但氣血仍然旺盛的會死,形體勝過氣血的就很危險了。」

所謂「相任」,是說形體與氣血相稱;所謂「相果」,是說皮膚肌肉緊密牢固;顴骨是骨頭的根本,所以顴骨小代表骨頭小;大肉是指臀部的肌肉;䐃是指肌肉結聚的地方,堅實而且有分界,代表肌肉紋理清晰;牆基是指面部的骨頭,地是指面部的肌肉。生病時形體消瘦,但氣血仍然旺盛的,會有喘息、聳肩、身體搖動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