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一 (7)
卷一 (7)
1. 九針論(三)
黃帝曰:余聞九針於夫子,眾多博大矣,徐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於一而終於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奈何?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臟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圓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致其氣,令邪氣獨出。
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痼病者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未如劍鋒,可以取大膿。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大如犛,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關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於身,如風水之狀,而溜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挺,其鋒微圓,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
骨解,骨節也。
黃帝曰:針之長短有數乎?岐伯曰:一曰鑱針者,取法於巾針,去末寸半,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主熱在頭身也。二曰員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卵其鋒,長一寸六分,主治分間氣。三曰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主按脈取氣,令邪出。四曰鋒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鋒其末,長三寸六分,主癰熱出血。
五曰鈹針,取法於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大癰膿,兩熱爭者也。六曰員利針,取法於犛針,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入內也,長一寸六分,主取癰痹者也。七曰毫針,取法於毫毛,長三寸六分,主寒熱痛痹在絡者也。八曰長針,取法於綦針,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也。
九曰大針,取法於鋒針,其鋒微圓,長四寸,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也。針形畢矣。此九針大小長短法也。九者,經巽之理,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
白話文:
九針論(三)
黃帝說:我聽您講解九針的理論,內容豐富深奧,但我仍未能完全明白。請問九針是如何產生的?為何會有這些名稱?
岐伯回答:九針的數理源自天地的大道,從一開始,到九為終。因此:
- 第一針取法於天,
- 第二針取法於地,
- 第三針取法於人,
- 第四針取法於四時,
- 第五針取法於五音,
- 第六針取法於六律,
- 第七針取法於星辰,
- 第八針取法於風,
- 第九針取法於九野。
黃帝問:針具如何對應九這個數理?
岐伯說:聖人建立天地的數理,從一到九,因此劃分九野;再以九乘九,得八十一,對應黃鐘之數。針具的設計也呼應此數理。
各針的功用與形制:
- 鑱針(法天):
- 對應肺(五臟之蓋),因肺主皮毛,屬陽。
- 針頭大,末端尖銳,避免深入,使陽氣外洩。
- 長一寸六分,主治頭身熱症。
- 員針(法地):
- 對應肌肉(人應土)。
- 針身圓柱狀,末端圓鈍,避免傷及肌肉而耗氣。
- 長一寸六分,主治分肉間的氣滯。
- 鍉針(法人):
- 對應血脈(生命之源)。
- 針身粗大,末端圓鈍,可按壓脈絡不使其下陷,引導正氣、驅散邪氣。
- 長三寸半,用於按脈導氣。
- 鋒針(法時):
- 對應四時八風侵襲經絡所致的頑固病症。
- 針身圓柱,末端鋒利,可刺血瀉熱,消除痼疾。
- 長三寸六分,主治癰腫熱毒出血。
- 鈹針(法音):
- 對應冬夏陰陽相爭形成的癰膿。
- 末端如劍鋒,寬二分半,長四寸,用於切開大膿瘍。
- 員利針(法律):
- 對應十二經脈失調導致的急性痹症。
- 末端稍大如犛毛尖,針身細小,可深入。
- 長一寸六分,主治癰疽痹症。
- 毫針(法星):
- 對應七竅邪客經絡所致的痛痹。
- 針尖如蚊喙,輕緩刺入,久留以引正氣驅邪。
- 長三寸六分,主治經絡寒熱痛痹。
- 長針(法風):
- 對應八節虛風侵襲筋骨關節的深痹。
- 針身長,末端鋒利,長七寸,用於深部邪氣與久痹。
- 大針(法野):
- 對應淫邪瀰漫關節水腫。
- 末端略圓如杖,長四寸,用於關節積氣不通之症。
總結:
九針的長短大小皆依循法度,對應經脈陰陽病理,調和十二經絡與天地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