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五 (10)
卷五 (10)
1. 神氣
2. 本神(三十八)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臟,則精神散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歟?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精、神、魂、魄、意,是謂五神。本於神者,本於五神也。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摶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謀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人秉天地之中氣而生,天之在我者,五行之德也,地之在我者,五行之氣也。五神者,德流於上,氣薄於下而生者也。精者,生化之始基也,故生之方來謂之精,人身形象之根源,神氣之室宅也。而陰陽之理,本自互生,其所以化精者,以其中有神也。此神之來,不在精後,當其男女交時,兩精相摶,凝此一段祖氣,清虛靈妙,是謂之神。
神者,陽氣之靈者也,而究其由來,實化於魂。魂以半陽而化純陽,則神發焉,故隨神往來者謂之魂。精者,陰液之粹者也,而究其根本,實生於魄。魄以半陰而生純陰,則精盈焉,故並精出入者謂之魄。神藏於心,眾理皆備,所以載任萬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念謂之意。意之所存注謂之志。
因志而存其變化謂之思。因思而加以遠謀謂之慮。因慮而善於處物謂之智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涇溲不利。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
肝藏血,血舍魂(魂以血為宅舍也)。魂者,血中之溫氣所化,神之母也。肝木主怒,生於腎水,腎水主恐,肝氣虛則生意不遂,陷於腎水而為恐,實則生氣勃發而為怒,怒者,生氣雖旺而未能茂長也。心藏脈,脈舍神,神者,脈中之陽靈,魂之子也。肺金主悲,克於心火,心火主笑,心氣虛則長令不遂,侮於肺金而為悲,實則長令暢茂而笑不休,笑者,陽氣升達而心神酣適也。脾藏營,營舍意,營血雖藏於肝,而實化於脾。
腎水溫升,則生肝血,而非脾土左旋,則水不溫升,故脾主藏營(營者,脈中之血)。神藏於心,志藏於腎,意者,神志之中氣也。以水火交濟,全賴二土,水升火降,會於中宮,神志相感,則化而為意。脾主四肢,四肢之動轉者,意使之也,脾氣虛則中氣不運,四肢失秉,故廢而不用。
白話文:
本神(三十八)
黃帝問岐伯:「針刺的治療方法,必以『神』為根本。血、脈、營、氣、精神,這五者為五臟所藏。若它們過度耗散離開臟腑,就會導致精神渙失、魂魄飄蕩、意志恍惚、智慧思慮喪失。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天的過錯,還是人的過失?另外,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解釋其中的道理。」
「精、神、魂、魄、意,稱為『五神』。所謂『本於神』,就是指以這五神為根基。」
岐伯回答:「天賦予人的是『德』,地賦予人的是『氣』,德與氣交融流動而生出生命。生命的本源稱為『精』,陰陽兩精結合而產生『神』。依附神而往來變化的稱為『魂』,伴隨精出入運作的稱為『魄』。主宰萬物感知的是『心』,心有所記憶稱為『意』,意念積存形成『志』,因志向而思考變化稱為『思』,因思考而深謀遠慮稱為『慮』,因思慮而妥善處理事務的能力稱為『智』。」
人是受天地之氣而生,天的德運化為五行的規律,地的氣凝聚為五行的物質。五神便是德在上流布、氣在下凝聚而產生的。「精」是生命形成的基礎,故稱為生命的根源,也是身體形貌與神氣的寄託之處。陰陽互相生成,精之所以能化生,是因其中蘊含神。神的產生不在精之後,當男女交合,兩精結合凝結先天之氣,清虛靈動的能量就是「神」。
「神」是陽氣的靈動表現,追溯其本源,實由魂轉化而來。魂屬半陽,演化為純陽時,神便展現。因此,依附神而活動的稱為「魂」。「精」是陰液的純粹,但根本是由魄所生。魄屬半陰,化生出純陰的精,因此伴隨精作用的稱為「魄」。神藏於心,心統管一切,故稱心為「任物」之主。心產生回憶稱為「意」,意念積存形成「志」。
因志向而思考變化為「思」,因深思而謀劃未來為「慮」,因思慮而處理事務的智慧為「智」。
肝藏血,血涵養魂。肝氣虛則易恐懼,氣盛則易怒。心藏脈,脈涵養神。心氣虛則易悲傷,氣盛則大笑不止。脾藏營氣,營氣涵養意。脾氣虛則四肢無力、五臟失調,氣盛則腹脹、小便不利。肺藏氣,氣涵養魄。肺氣虛則鼻塞氣短,氣盛則喘息胸悶。腎藏精,精涵養志。腎氣虛則四肢冰冷,氣盛則腹脹、五臟不安。必須審察五臟病症,明瞭氣機虛實,謹慎調治。
肝藏血,血為魂之居所。魂是血中溫煦之氣所化,也是神的源頭。肝屬木主怒,根源於腎水,腎水主恐。肝氣虛則生發之氣不順,下陷於腎水而恐懼;氣盛則生氣勃發而憤怒——怒是生機旺盛卻未完全舒展的表現。心藏脈,脈為神之居所,神是脈中陽氣之靈,為魂的延伸。肺金主悲,克制心火,心火主笑。心氣虛則受肺金壓制而悲傷,氣盛則心火暢旺而笑不止——笑是陽氣通達、心神愉悅的表現。脾藏營氣,營氣涵養意。營血雖藏於肝,但實由脾所化生。
腎水溫升則化生肝血,但若脾土不運轉,水氣便無法溫升,故脾主藏營(營即脈中之血)。神藏於心,志藏於腎,意則是神與志的中介。因水升火降需賴脾胃調和,神志交融才化為意。脾主四肢,四肢活動由意驅使。脾氣虛則中氣不運,四肢失養,因而無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