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四 (9)
卷四 (9)
1. 動腧(二十八)
陰病而陰脈大者為逆,陰過於陽也。陰陽俱靜俱動,若引繩相傾者病,反其陰靜陽動之常也。
黃帝曰:足少陰何因而動?岐伯曰:衝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邪入膕中,循脛骨內廉,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邪入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以溫足脛,此脈之常動者也。
衝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俱起於腎下,出於陽明之氣街,循陰股內廉(內之下廉),邪入膕中,循脛骨內廉(膝下骽骨),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邪入內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交厥陰肝經),灌注諸絡,以溫足脛(血富於沖,沖為八奇經之一。八奇經,皆脈絡也)。少陰與衝脈並行,此亦脈之常動者也。
白話文:
主題:【動腧(二十八)】
內容:
陰經有病但陰脈反而粗大的屬於逆症,這是陰氣過度壓制陽氣的表現。如果陰脈與陽脈同時沈靜或同時躁動,像拉緊的繩子互相傾斜拉扯一樣不協調,就是病態,違背了陰靜陽動的正常規律。
黃帝問:足少陰腎經為何會搏動?岐伯回答:衝脈是十二經脈匯聚的海,與足少陰腎經的大絡脈一同起始於腎臟下方,從氣街穴穿出,沿著大腿內側向下,斜行進入膝膕窩,再沿小腿內側的脛骨邊緣,與足少陰腎經並行,向下進入內踝後方,直達腳底。它的分支則斜入內踝,附著於腳背,進入大腳趾之間,注入各條絡脈,以溫養小腿和腳部。這就是衝脈始終搏動的原因。
衝脈作為十二經脈之海,與足少陰腎經的大絡脈共同起始於腎下,從足陽明胃經的氣街穴穿出,沿大腿內側(靠近內側下方)下行,斜入膝膕窩,再循脛骨內側(膝蓋下方腿骨)與足少陰經並行,向下進入內踝後方,直達腳底。其分支斜穿內踝,附著腳背,進入大腳趾間(與足厥陰肝經交接),灌注各絡脈,以溫潤小腿與足部(因衝脈血氣旺盛,屬奇經八脈之一。奇經八脈皆為聯絡全身的脈絡)。足少陰腎經與衝脈並行走行,這也是它們持續搏動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