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靈樞懸解》~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5)

1. 天年(五十)

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黃帝曰: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我想知道人的生命開始時,是哪種氣質作為基礎?為什麼能站立而不倒?失去什麼會死亡?得到什麼會存活?」

岐伯回答說:「以母親為基礎,以父親為護盾,失去精氣的人會死亡,得到精氣的人會存活。」

黃帝問:「什麼是精氣?」

岐伯回答說:「血液和氣息已經調和,營氣和衛氣已經流通,五臟已經形成,精氣寄居於心臟,魂魄具全,人才能成形。」

黃帝說:「人的壽命長短各不相同,有人早夭,有人突然死亡,有人久病纏身,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岐伯曰: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基,址也。楯,干也。

白話文:

岐伯說:當五臟堅實強健,血脈通暢調和,肌肉柔軟舒展,皮膚緻密細膩,氣血運行正常,呼吸緩慢細微,氣息運行通暢,六腑消化食物,津液滋潤身體,各項機能都正常運作,這樣就能長壽健康。

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里,起高骨肉滿,百歲乃得終。

白話文:

黃帝說:人到了百歲才會死去,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要讓體內氣血的通道寬敞而暢通,氣血的基礎穩固而平衡。讓氣血在體內運行通暢,使三部(胸腹、腰胯、四肢)的氣血充足。這樣,才能使肌肉飽滿,骨骼堅實。只有這樣,才能活到百歲。

使道,七竅也,隧,地道也,隧以長,言孔竅之深長也。基牆,面部之骨肉也(骨骼為基,蕃蔽為牆)。三部,人上中下三部。三里,穴名,手陽明三里在肘下,足陽明三里在膝下。起,豐起也(肘膝臂脛之間,關節之大者,故欲其豐起也)。

白話文:

將道:指七孔,隧:指地道,隧的形狀很長,說明孔竅又深又長。基牆:指面部骨肉(骨骼是基,肌肉是牆)。三部:人的上、中、下三部分。三里:穴位名,手陽明三里穴位於肘部下方,足陽明三里穴位於膝部下方。起:指隆起(肘膝臂脛之間的關節比較大,因此需要使其豐滿隆起)。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膚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

白話文:

黃帝問:人的元氣盛衰,直至死亡,這些情況可以知道嗎?

岐伯答:人生十歲時,五臟發育完成,氣血開始暢通,元氣旺盛,所以喜歡走路。二十歲時,氣血旺盛,肌肉開始發達,所以喜歡奔跑。三十歲時,五臟穩固,肌肉堅實,氣血充足,所以喜歡散步。四十歲時,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都達到旺盛且平衡的狀態,皮膚開始鬆弛,容貌開始衰退,頭髮開始變白,身體狀態平穩且不會輕易動搖,所以喜歡坐著。五十歲時,肝氣開始衰退,肝葉開始變薄,膽汁開始減少,視力開始下降。

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其氣在下,陽盛於下也。

白話文:

六十歲,心氣開始衰弱,容易憂愁悲傷,血氣萎靡,因此喜歡睡覺。七十歲,脾氣虛弱,皮膚乾燥。八十歲,肺氣衰退,精神散亂,因此說話容易出錯。九十歲,腎氣枯竭,五臟六腑空虛。一百歲,五臟皆虛,神氣散失,只剩軀體獨自存在而逝世。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又卑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石,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

空外以張,空竅外露也。其肉不石,不堅也。亂而相引,邪氣逆亂而相牽引也。

白話文:

黃帝說:那些無法長壽而死亡的人是什麼情況?

岐伯說:他們的五臟都很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通,身體表面浮腫,呼吸急促,且體質虛弱,脈搏微弱,血氣不足,肌肉鬆弛,經常受風寒侵襲,血氣虛弱,氣血運行不通暢,正氣和邪氣相互攻擊,互相牽引,所以他們只能活到中年。

2. 壽夭剛柔(五十一)

黃帝問於少師曰: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長有短,有陰有陽,願聞其方。少師答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臟六腑,外合於筋骨皮膚。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

白話文:

黃帝問少師說:「我聽說人的體質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長有短、有陰有陽,希望聽你解釋一下。」

少師回答說:「陰中有陰,陽中有陽,仔細瞭解陰陽,下針纔有準則。掌握疾病的起因,下針纔有道理,仔細衡量病情的輕重,與時令相符合,內部配合五臟六腑,外部配合筋骨皮膚。因此,內部有陰陽,外部也有陰陽。在內部,五臟屬陰,六腑屬陽;在外,筋骨屬陰,皮膚屬陽。」

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俞,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故曰病在陽者命曰風,病在陰者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

白話文:

因此,如果疾病在陰中的陰,就針刺陰經的滎穴和俞穴;如果疾病在陽中的陽,就針刺陽經的合穴;如果疾病在陽中的陰,就針刺陰經的經穴;如果疾病在陰中的陽,就針刺絡脈。因此,如果疾病在陽,就叫做「風」;如果疾病在陰,就叫做「痹」;如果陰陽都出現疾病,就叫做「風痹」。疾病有形狀但沒有疼痛的,是陽病的種類;沒有形狀但有疼痛的,是陰病的種類。

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不表不里,陰陽俱敗,難分表裡也,故其形不久。

白話文:

如果疼痛,卻沒有具體症狀,這是陽氣盛而陰氣虛損造成的,應急治陰虛,不要攻伐陽氣。如果沒有疼痛,但有具體症狀,這是陰氣盛而陽氣虛損造成的,應急治陽虛,不要攻伐陰氣。如果陰陽氣血同時發生異常,時而有具體症狀,時而沒有,還伴有心煩,說明陰氣旺盛壓制陽氣,這種情況既非外寒、也非內熱,症狀持續時間不會太久。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聞形氣病之先後外內之應奈何?伯高答曰: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寒傷形,乃病形,風傷筋脈,筋脈乃應,此形氣外內之相應也。黃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遠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

白話文:

黃帝問伯高說:「我聽說身體形態和氣血的病變有先後次序,內外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伯高回答說:「風寒之邪會損傷身體形態,憂愁恐懼憤怒等情緒會損傷氣血。氣血受傷,就會影響臟腑,導致臟腑疾病。寒氣會損傷身體形態,引起肢體疼痛或麻木。風邪會損傷筋脈,從而導致筋脈疼痛等症狀。這就是形態和氣血之間的外內相互影響。」

黃帝問:「如何用針灸治療這些疾病?」

伯高回答說:「患病九天的,只需要針刺三次即可;患病一個月的,只需要針刺十次。針刺的次數和部位要根據病情遠近進行調整,這樣才能讓疾病衰退。」

「如果久治不愈的痹症,可以觀察病人的血脈,將淤血全部放出。」

黃帝曰:外內之應,難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臟者,刺之半其日,臟先病而形乃應者,刺之倍其日,此外內難易之應也。

形病易治,故刺之半其日,臟病難治,故刺之倍其日。

白話文:

黃帝問:「身體內外症狀互相影響,如何衡量治療難度?」

伯高回答:「如果身體先出現病症,但尚未蔓延到內臟,針灸治療時間為患者身體狀況的一半。如果內臟先出現病症,然後才表現在身體上,針灸治療時間為患者身體狀況的兩倍。這就是身體內外症狀互相影響時的治療難度區別。」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伯高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黃帝曰:何謂形之緩急?伯高曰: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

白話文:

黃帝問伯高:「我聽說身體有強健或虛弱,氣息有盛衰,骨骼有大或小,肌肉有堅韌或脆弱,皮膚有厚或薄。這些特徵和壽命長短有什麼關係?」

伯高回答:「身體強健,氣息充盈,則壽命長;身體虛弱,氣息衰微,則壽命短。皮膚光滑,肌肉豐滿,則壽命長;皮膚粗糙,肌肉消瘦,則壽命短。氣血流暢,脈絡通暢,勝於身體的強弱,則壽命長;氣血虛弱,脈絡不通,敵不過身體的強弱,則壽命短。」

黃帝問:「什麼叫身體的強弱呢?」

伯高回答:「身體豐滿,皮膚鬆弛,則壽命長;身體豐滿,皮膚緊繃,則壽命短。」

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形充而大肉䐃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人,決生死。黃帝曰:余聞壽夭,無以度之。

白話文:

身材豐滿、脈搏有力的人,是身體健康、順暢的徵兆。身材豐滿但脈搏細弱無力,說明氣血衰弱,衰弱就會有危險了。如果身材豐滿,但顴骨不突出,是因為骨骼小,骨骼小的人會早夭。身材豐滿、肌肉發達、堅實、有層次感,表明肌肉強健,肌肉強健的人會長壽。身材豐滿、肌肉發達,但沒有層次感,且不堅實,表明肌肉脆弱,肌肉脆弱的人會早夭。這都是天生的生命力,決定著一個人的體型、氣血,以及壽命長短。必須明白這些規律,才能面對病人,判斷生死。黃帝說:「我聽說過人的壽命長短,但沒有辦法衡量。」

伯高曰: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及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黃帝曰:形氣之相勝,以立壽夭奈何?伯高曰: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盛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白話文:

伯高說:根基矮小,高度不足以匹配自己的土地,這樣的人活不過三十歲。如果再有疾病加重,活不過二十歲。黃帝說:形氣互相勝過,以此來決定壽命長短,這是怎麼回事?伯高說:健康的人,氣勝過形體,就會長壽。而生病時,形體與肌肉脫落了,氣依然旺盛的人會死亡。形體勝過氣的人,生命就危險了。

任者,形氣相敵也。果者,皮肉堅固也。顴者,骨之本也,故顴小則骨小。大肉,臀肉。䐃者,肉所結聚之處也。堅而有分者,有分理也。牆基,面部之骨也。地者,面部之肉也。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喘息肩搖而身動也。

白話文:

**任者:**形容氣和形體相互對抗。

果者: 指皮膚和肌肉堅固。

顴者: 指骨骼的根基,因此顴骨小則骨骼也小。

大肉: 指臀部的肌肉。

䐃者: 指肌肉聚集的地方。

堅而有分者: 指肌肉堅實且有分界線。

牆基: 指面部的骨骼。

地者: 指面部的肌肉。

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 形容病重,身體虛弱,肌肉鬆弛,氣息勝過形體,因此喘息時肩膀晃動,身體也跟著顫動。

黃帝問於伯高曰:何以知皮肉血氣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黃帝曰:病形何如?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百病變化,不可勝數,然皮有部,肉有柱,血氣有輸,骨有屬。黃帝曰:願聞其故。

白話文:

黃帝問伯高說:「如何知道皮肉、血氣、筋骨的疾病呢?」伯高回答說:「如果是眉毛之間顏色變淡發白,那麼疾病就存在於皮膚上。嘴脣顏色青黃赤白黑,那麼疾病就存在於肌肉上。營氣潤澤,那麼疾病就存在於血氣上。眼睛顏色青黃赤白黑,那麼疾病就存在於筋上。耳朵焦枯,沾染塵垢,那麼疾病就存在於骨上。」

黃帝說:「疾病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樣的?用什麼方法診斷呢?」伯高回答說:「各種疾病變化繁多,無法一一列舉,但皮膚有區域,肌肉有支柱,血氣有通路,骨骼有附屬物。」黃帝說:「希望能聽聽原因。」

伯高曰:皮之部,輸於四末。肉之柱,在臂脛諸陽分肉之間與足少陰分間。血氣之輸,輸於諸絡,氣血留居,則盛而起。筋部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所在。骨之屬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腦髓者也。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

病間者淺之,甚者深之,間者少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故曰上工。

白話文:

伯高說:皮膚組織的氣血輸布到四肢末端。肌肉組織的「柱體」,位於手臂、小腿等陽經分佈的肌肉之間,以及足少陰經分佈的肌肉之間。氣血的輸布,通過各條經脈進行,如果氣血停滯聚集,就會鼓脹而隆起。筋組織沒有陰陽之分,也沒有左右之別,看病時要根據症狀所在部位來判斷。骨組織屬於骨髓,骨髓空腔是骨頭接受營養的地方,而營養物質會滋養腦髓。黃帝問:這該如何操作呢?伯高說:疾病的變化多端,浮沉深淺,種類繁多,不可勝數,每種疾病都有其特定的部位。

兩眉,闕中,其應在肺,肺主皮,故應在皮。脾竅於口,其主肌肉,口唇者,肌肉之本,故唇見五色,病在肌肉。營氣濡然者,竅開汗泄,此緣血氣鬱蒸,故病在血氣。肝竅於目,其主筋,故目現五色,病在筋。腎竅於耳,其主骨,故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皮之部,在陽分,陽受氣於四末,故皮之部,輸於四末。

白話文:

眉毛之間的印堂穴,其反應在肺上。肺主皮毛,所以印堂穴的變化反映在皮膚上。脾的竅在嘴巴上,脾主肌肉。口脣是肌肉的根本,所以當脣上有不同的顏色,表示肌肉有病變。氣血運行順暢時,毛孔會打開,汗液會排出。如果氣血鬱結,會蒸熱化血,因此印堂穴發生病變反映的是氣血。肝的竅在眼睛上,肝主筋。因此,當眼睛有不同的顏色,表示筋有病變。腎的竅在耳朵上,腎主骨。因此,當耳朵焦枯、覆蓋灰塵時,表示骨頭有病變。皮膚屬於陽性,陽氣通過四肢末端吸收。因此,皮膚的病變會反映在四肢末端。

肉之柱,肉䐃之堅厚者,皆在手足三陽分肉之間與足少陰之分間,如肘膝上下肌肉豐滿之處。脾主肌肉,又主四肢,故大肉皆在臂脛。而骽上肉䐃,如腨,如股,如臀,皆足少陰之所經歷。分間者,其分部。血氣之傳輸,輸於諸絡,氣血留居不行,則諸絡盛滿而起也。筋部無陰陽左右,候其病之所在而調之,以十二經筋無處不在也。

白話文:

肉的柱子和肌肉羣,都是位於手足三陽經分的肉之間,以及足少陰經分的肉之間,例如肘部、膝部以上肌肉豐滿的地方。脾主管肌肉,又主管四肢,所以大的肌肉都分佈在手臂和腿上。而大腿上方的肌肉羣,例如大腿內側、臀部和臀部外側的肌肉,都是足少陰經所經過的地方。分間是指經絡分佈的部分。血氣輸送給各條脈絡,如果氣血滯留不暢通,就會導致脈絡充盈腫脹而出現筋結。筋部沒有陰陽左右之分,治療時要根據病症所在部位進行調整,因為十二經筋分佈在全身各處。

骨之屬者,谷入氣滿,而化津液,淖澤注於骨空,骨空之所以受益,而補益腦髓者也,骨之屬者,骨節連屬之處也。

白話文:

骨頭的組成是這樣的:穀物進入人體,化生氣血津液,這些津液滋潤骨骼空腔,使得骨頭得到營養,進而滋養腦髓。骨頭的部位指骨骼間相互連接的地方。

黃帝問於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溫,有老壯少小,別之奈何?伯高對曰:人年五十以上為老,三十以上為壯,十八以上為少,六歲以上為小。黃帝曰:何以度知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黃帝曰:別此奈何?伯高曰:䐃肉堅,皮滿者,肥。䐃肉不堅,皮緩者,膏。

白話文:

黃帝問伯高:「人的肥胖瘦弱、高矮寒溫,以及老壯少小,如何區分?」伯高回答:「五十歲以上為老年,三十歲以上為壯年,十八歲以上為青年,六歲以上為童年。」黃帝說:「如何判斷肥胖瘦弱?」伯高回答:「人有肥胖、有脂肪、有肌肉。肥胖的人,肌肉結實,皮膚飽滿。脂肪多的人,肌肉不結實,皮膚鬆弛。」

皮肉不相離者,肉。黃帝曰:身之寒溫奈何?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粗理者寒。黃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黃帝曰:三者之氣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肉者多血,則充形,充形則平,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此別於眾人者也。

白話文:

皮肉相連的地方,就是肌肉。

黃帝問:身體的寒熱怎麼分辨?

伯高答:脂肪多的肌肉鬆軟,粗糙的肌肉身體發寒,細緻的肌肉身體發熱。油脂多的肌肉結實,細緻的油脂身體發熱,粗糙的油脂身體發寒。

黃帝問:身體的肥瘦大小怎樣區分?

伯高答:脂肪多的人元氣充沛,皮膚鬆弛,所以容易長大肚子。肌肉多的人身體魁梧。油脂多的人身體瘦小。

黃帝問:三者的氣血多少如何?

伯高答:脂肪多的人元氣充足,元氣充足的人身體發熱,耐得住寒冷。肌肉多的人氣血充盈,氣血充盈則身體勻稱。油脂多的人氣血稀薄,元氣少,所以體型瘦小。這些都是與常人不同的特徵。

黃帝曰:眾人奈何?伯高曰:眾人皮肉脂膏不相加也,血與氣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稱其形,命曰眾人。黃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別其三形,血之多少,氣之清濁,而後調之,治無失常經。是故膏人者,縱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雖脂不能大也。

以上二段,舊誤在「衛氣失常」。

白話文:

黃帝問:「一般人為什麼會長成現在這樣?」

伯高答:「一般人皮膚、肌肉和脂肪的厚度沒有太大差別,血液和氣血量也不相上下,所以身體大小正常,各自分佈得恰到好處,因此稱為『一般人』。」

黃帝說:「好。那該如何治療一般人呢?」

伯高答:「必須先分辨出『三型人』,具體區分其血量多寡、氣血清濁,然後再進行調治,這樣治療纔不會偏離正規。一般來說,『膏型人』腹部鬆弛、脂肪豐厚;『肉型人』上下容貌寬大;『脂型人』雖然有脂肪,但身材不會太胖。」

人之肥瘦大小寒溫,有老壯少小,其肥瘦大小寒溫,有老壯少小之殊也。縱腹垂腴,其腹皮豐腴,縱緩而下垂也。身體容大,容者,從容舒泰之象也。

白話文:

人的胖瘦、大小、冷熱體質,會隨著年齡、體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像那些肚子很肥滿的人,他們的肚子皮鬆軟,而且會下垂。而身體比較壯碩的人,看起來比較從容自在,身體也比較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