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二 (13)
卷二 (13)
1. 禁服(十九)
必審察其本末之寒溫,以驗其臟腑之病,通其營輸,乃可傳於大數。大數曰盛則使瀉之,虛則徒補之,緊則灸刺且飲藥,陷下則徒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所謂經治者,飲藥,亦曰灸刺。脈急則引,脈大以弱,則欲安靜,用力無勞也。
溢陰為內關,陽盛於內,陰氣絕根而關閉於外也,故死不治。以經取之,以經常之法取之,謂之經治。脈急則引,以導引之法,通達而鬆緩之也。脈大以弱,則欲安靜,用力無勞苦也。
白話文:
[禁服(十九)]
必須仔細觀察病症的根本與細節,分辨其屬寒或屬溫,以驗證臟腑的病灶。同時疏通營氣與輸布的通道,才能掌握治療的大原則。
治療的大原則如下:
- 若脈象盛實,則用瀉法;
- 若脈象虛弱,則僅用補法;
- 若脈象緊,則結合針灸與藥物;
- 若脈象沈陷不振,則單用灸法;
- 若脈象不盛不虛,則按經脈常法治療(即所謂「經治」),可配合藥物或針灸。
針對不同脈象的調理方式:
- 脈搏急促時,以導引法舒緩使其通達;
- 脈搏寬大但微弱時,需保持安靜,避免過度耗力。
「溢陰為內關」指陽氣過盛於體內,陰氣衰竭而外閉,此症多屬不治。所謂「以經取之」,即按經脈的常規法則治療,稱為「經治」。
- 脈急用導引法使其通達鬆緩;
- 脈大而弱者須靜養,切忌勞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