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六 (1)
卷六 (1)
1. 海論(四十一)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刺法於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衛血氣。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夫子乃合之於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經水者,皆注於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穀之海,凡此四者,以應四海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我聽聞您說的針灸方法,您所說的內容都與營衛血氣有關。十二條經脈與內臟相通,與四肢關節相連,您能將它們與四海聯繫起來嗎?」
岐伯回答說:「人體也有四海,就是十二條經脈的水液。這些經脈的水液都流入海中,海分為東西南北,稱為四海。」
黃帝說:「如何將它們與人體聯繫起來?」
岐伯說:「人體有髓海、血海、氣海、水穀之海。這四個海,可以對應四海。」
黃帝曰:遠乎哉,夫子之合人於天地四海也,願聞應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陰陽表裡滎俞所在,四海定矣。黃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其腧上在氣街,下至三里。衝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其腧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腧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
腦為髓之海,其腧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
白話文:
黃帝說:「先生您把人體比喻成天地四海,這樣的說法真是太深刻了。請問您是如何應用的?」岐伯回答:「必須先了解陰陽表裡的分佈,以及滎俞穴的位置,這樣才能確定四海的所在。」黃帝問:「怎麼確定?」岐伯說:「胃,是水穀之海,它的穴位(俞穴)在上氣連於氣管,在下連於三里穴。衝脈,是十二經絡之海,它的穴位在上面連於大杼穴,在下面連於巨虛穴的上、下緣。膻中,是氣之海,它的穴位在上連於柱骨的上下,在前連於人迎穴。」
氣街,即氣衝。三里,足陽明經穴。大杼,足太陽經穴。巨虛上下廉,足陽明經穴。膻中者,心主之宮城,宗氣之所在也。柱骨,項後天柱骨,柱骨上下,即督脈之喑門、大椎也。人迎,足陽明經穴。蓋,腦蓋骨,督脈之囟會。風府,督脈穴。
白話文:
氣街: 即氣衝穴,位於足陽明經。
三里: 足陽明經穴。
大杼: 足太陽經穴。
巨虛上下廉: 足陽明經穴。
膻中: 心經的宮宮穴,宗氣所在。
柱骨: 後頸的天柱骨,柱骨上下即督脈的啞門穴和大椎穴。
人迎: 足陽明經穴。
蓋: 腦蓋骨,督脈的囟會穴。
風府: 督脈穴。
黃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敗?岐伯曰: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黃帝曰:四海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白話文:
**黃帝問:**這天下四海,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和壞處?什麼會導致生病和死亡?
岐伯答: 順應自然規律就能生,違背自然規律就會敗;懂得調養就能受益,不懂得調養就會受損。
黃帝問: 什麼是四海的順逆?
岐伯答:
- 氣海充盈:氣息滿滿,胸中飽滿,呼吸急促,臉色發紅。
- 氣海不足:氣息虛弱,無法正常說話。
- 血海充盈:總覺得身體很大,精神恍惚,不知自己生病。
- 血海不足:總覺得身體很小,心胸狹窄,不知自己生病。
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黃帝曰:余已聞逆順,調之奈何?岐伯曰:審守其腧而調其虛實,無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黃帝曰:善。
怫然,大貌。狹然。小貌。
白話文:
當胃腸中的食物充足時,就會感到腹脹;當胃腸中的食物不足時,就會感到飢餓而無法進食。當骨髓充足時,就會感到輕盈有力,甚至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當骨髓不足時,就會感到頭暈耳鳴,小腿痠痛,頭暈目眩,看不清楚東西,精神疲倦,只想躺著休息。黃帝說:我已經明白寒熱的變化,那麼該如何調養呢?岐伯說:仔細觀察身體的穴位,調節其虛實,不要過度損害身體。順應自然規律的調養,身體就能恢復健康;違反自然規律的調養,身體一定會受到損害。黃帝說:好。
2. 腸胃(四十二)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願聞六腑傳谷者,腸胃之大小長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請盡言之谷所從出入淺深遠近長短之度。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一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白話文:
黃帝問伯高說:我想知道六腑傳輸食物的情況,腸胃的長短大小,以及能夠容納的食物量是多少?伯高回答說:我可以詳細告訴你食物從進入到排出的深度、遠近、長短等情況。從嘴脣到牙齒,長度為九分;口腔寬為二寸半。從牙齒向後到會厭,深度為三寸半,容積約為五合。舌頭重十兩,長七寸,寬二寸半。咽喉重十兩,寬一寸半。到胃部長一尺六寸,胃部曲折彎曲,伸直後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直徑五寸,容積約為三鬥五升。
小腸後附脊,左環回周疊積,回運環反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三尺,其注於迴腸者,外附於臍上。迴腸當臍,左環回周葉積而下,回運環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廣腸傳脊,以受迴腸,左環葉積,上下闢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
腸胃所入至所出,長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環反三十二曲也。
白話文:
小腸在脊椎的後面,向左環繞盤旋,共折疊十六個彎,直徑約 0.64 公分,長度約 3.3 公尺。小腸連接迴腸的部分,附著在肚臍上方。
迴腸位於肚臍處,向左環繞盤旋,共折疊十六個彎,直徑約 1 公分,長度約 2.1 公尺。
廣腸連接脊椎,承接迴腸,向左環繞盤旋,直徑約 2.5 公分,長度約 2.8 公尺。
會厭,在咽喉上,分別氣食二管之開闔者也。迴腸,大腸。廣腸,直腸。葉積,即疊積也。闢大,寬大也(闢與闢同)
白話文:
會厭:位於咽喉上部,具有開閉氣管和食道的功能。
迴腸:即大腸。
廣腸:即直腸。
葉積:指食物在腸道內堆積重疊。
闢大:寬大(闢與闢同義)。
3. 平人絕谷(四十三)
黃帝曰:願聞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請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之谷長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迴腸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白話文:
黃帝說:我想知道人為什麼七天不進食就會死亡?伯高回答:我來解釋其中原因。
胃的大小是一個長方體,長一尺五寸,寬五寸,高二尺六寸,呈橫向彎曲狀。胃可以容納三鬥五升的水和穀物,其中穀物常留兩鬥,水一斗五升時就會裝滿。
小腸的大約是一個長方體,長二寸半,寬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小腸可以容納二斗四升的穀物,六升三合合之大半的水。
迴腸的大小大約是一個長方體,長四寸,寬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迴腸可以容納一斗的穀物,七升半的水。
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腸胃之長,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穀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腸胃所受水穀之數也。
通計腸胃受谷之數如此。
白話文:
廣腸的周長為八寸,直徑為兩寸又半,長度為二尺八寸,能容納九升三合八分之一的水穀。
整個腸胃的總長度大約為五丈八尺四寸,可以容納九鬥二升一合又半的水穀。這些數字便是腸胃所能容納水穀的總量。
平人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腸胃之中,長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上焦泄氣,出其精微,剽悍滑疾,下焦下溉諸腸。平人日再後,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穀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白話文: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胃脹滿則腸道就會空虛,腸道脹滿則胃就會空虛,脹滿和空虛交替出現,因此氣在上下運行,五臟安定,氣血通暢,精神才能安居。神氣是食物和水的精華。在腸胃中,食物和水通常會停留:食物兩鬥,水一斗五升。上焦會排出氣,帶走精華,輕快順暢。下焦則將水向下潤澤腸道。健康的人一天排便兩次,每次約二升半,一天總共排五升。七天之後,三鬥五升的食物和水就會排盡。因此,健康的人如果七天不進食,就會死亡,因為身體的水分、精氣和津液都已耗盡。
平人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無所壅礙,故氣得上下,升降莫阻,清濁當位,則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然後精神乃居,不至飛走,神者,水穀精氣之所化也。腸胃之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水穀之氣,歸於上焦,上焦輸泄此氣,出其精微,剽悍滑疾,傳之下焦,以溉諸腸(六腑皆曰腸,義見《難經》),腸胃得精氣充養,所以不死。平人一日再後,大便二行。
白話文:
健康人胃滿時腸會空虛,腸滿時胃會空虛。輪流虛滿,沒有阻塞,所以氣能上下運行,升降沒有阻礙。清氣和濁氣各安其位,則五臟平穩,血脈通暢。精神因此安定,不會胡思亂想。精神是水穀精氣轉化的結果。
腸胃中通常會留有兩鬥穀物和一斗五升的水。水穀之氣上升到上焦,上焦輸布這些氣,提煉出精微的部分,迅速傳遞到下焦,以滋養各個腸道(內臟都稱為腸,詳見《難經》)。腸胃得到精氣滋養,所以不會生病。
健康人每天排便兩次。
一後二升半,一日中共去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所留之水穀盡去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穀之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白話文:
第一天服用一後二升半(約 3.5 公斤)水穀,一天共排出五升(約 1.5 公斤)。七天後,共排出的水穀為五七三鬥五升(約 105 公斤),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全部消耗殆盡。因此,健康的人如果七天不進食,就會死亡,原因是身體中的精氣、津液都耗盡了。
4. 五味(四十四)
黃帝曰:願聞谷有五味,其入五臟,分別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穀味酸,先走肝,穀味苦,先走心,穀味甘,先走脾,穀味辛,先走肺,穀味咸,先走腎。穀氣津液以行,營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
穀氣化津,津液以行,灌注營衛,營衛大通。清者已化精氣,濁者乃化糟粕,以次傳下。
白話文:
黃帝問:想了解穀物有五種味道,它們進入五臟後的分別情況。伯高回答:胃部是五臟六腑的中心,水和穀物都進入胃部,五臟六腑都從胃部獲得氣。五種味道會各自流向它們喜歡的臟器:穀物的酸味首先進入肝臟,穀物的苦味首先進入心臟,穀物的甘味首先進入脾臟,穀物的辛味首先進入肺臟,穀物的鹹味首先進入腎臟。穀物的氣和津液循環運行,使營氣和衛氣暢通無阻,然後轉化為糟粕,依次向下傳遞。
黃帝曰:營衛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白話文:
黃帝問:營氣和衛氣的運作方式是怎樣的?
伯高回答:食物進入胃後,較精微的部分會先從胃的兩邊(即焦)運出,滋養五臟,再分別進入營氣和衛氣的運作管道。
而較粗大的氣團無法運轉,會積聚在胸中,稱為「氣海」。這些氣從肺部散發出來,沿著喉嚨和咽部運行,因此呼氣時會排出,吸氣時會吸入。
天地間的精氣,其運作規律通常是三呼一吸。因此,如果停止進食,半天後氣息就會衰弱,一日後氣息就會很微弱了。
谷入於胃,消化之後,其精微者,先糟粕而出於胃腑,之於上下兩焦,以溉五臟,之,至也。然後分別而出,兩行營衛之道,精專者,行於脈中,剽悍者,行於脈外,異道別出,此營衛之所以行也。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不行於經絡。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部,循喉咽而行呼吸,故呼則氣出,吸則氣入。
白話文:
食物進入胃部後被消化,其中精華部分會先於糟粕排出胃部,流向上下兩焦,滋潤五臟。然後精華會分流而行,其中純淨精華流於脈中,精銳精華流於脈外,各自流向不同的部位,這就是營氣和衛氣流動的原因。而那些無法流動的雄厚氣體,就會積聚在胸中,被稱為「氣海」。它從肺部發出,沿著喉嚨和食道進行呼吸,所以呼氣時氣體排出,吸氣時氣體進入。
此氣雖積於胸中,不行經絡,而經絡之氣,實與此通,呼則無經而不升,吸則無經而不降,即下降之經,呼亦小升,上升之經,吸亦小降。經脈之動,全因於此,不動則不行也。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多而入少,出者三分,伐泄之途,隨處皆是,入者一分,惟賴水穀滋養而已,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白話文:
這種氣雖然積聚在胸腔,但不會運行在經絡中,但是經絡中的氣息實則與它相通。呼氣時,所有的經絡都會稍微升起;吸氣時,所有的經絡都會稍微下降。即使是下行的經絡,呼氣時也會稍稍升起;即使是上行的經絡,吸氣時也會稍稍下降。經脈的活動完全是靠這種氣息,如果氣息不活動,經絡也不會活動。天地間的精氣,它們的總數經常是流失得多,而輸入的少。流失的部分有三分之二,排出體外的途徑到處都是。輸入的部分只有三分之一,只能依賴水和穀物來滋潤。因此,如果不吃東西,半天之後元氣就會衰弱,一天之後元氣就會減少。
黃帝曰:谷之五味,可得聞乎?伯高曰:請盡言之。五穀,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慄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咸,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
白話文:
黃帝問道:「各種穀物的五味是什麼?」
伯高回答:「請讓我詳細說明。五穀中,粳米是甜的,大麻是酸的,大豆是鹹的,小麥是苦的,黃黍是辣的。五果中,棗子是甜的,李子是酸的,栗子是鹹的,杏仁是苦的,桃子是辣的。五畜中,牛是甜的,狗是酸的,豬是鹹的,羊是苦的,雞是辣的。五菜中,葵菜是甜的,韭菜是酸的,藿菜是鹹的,薤菜是苦的,蔥是辣的。五色中,黃色適合搭配甜味,青色適合搭配酸味,黑色適合搭配鹹味,紅色適合搭配苦味,白色適合搭配辣味。」
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豆黃卷、豬肉、慄、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白話文:
這五類食物,各有不同的適用對象。所謂的「五宜」,指的是針對五行屬性的調理。
脾胃虛弱的人:宜吃粳米飯、牛肉、棗子、葵花籽。
心臟虛弱的人:宜吃小麥、羊肉、杏子、薤白。
腎氣虛弱的人:宜吃豆黃卷、豬肉、栗子、藿香。
肝氣鬱結的人:宜吃麻子、狗肉、李子、韭菜。
肺氣不足的人:宜吃黃黍、雞肉、桃子、蔥。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飯、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豬肉、慄、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麥、杏、羊肉、薤皆苦,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粳,音庚。
白話文:
肝臟呈現青色時,適合食用甘味食物,如粳米飯、牛肉、紅棗、葵菜等。
心臟呈現紅色時,適合食用酸味食物,如狗肉、芝麻、李子、韭菜等。
脾臟呈現黃色時,適合食用鹹味食物,如大豆、豬肉、栗子、藿香等。
肺臟呈現白色時,適合食用苦味食物,如麥子、杏子、羊肉、薤白等。
腎臟呈現黑色時,適合食用辛味食物,如黃小米、雞肉、桃子、蔥等。
以下為五種禁食原則:
- 肝病患者禁食辛辣食物。
- 心臟病患者禁食鹹味食物。
- 脾臟病患者禁食酸味食物。
- 腎臟病患者禁食甘味食物。
- 肺臟病患者禁食苦味食物。
五宜者,合其所宜也。五禁者,犯其所禁也。大豆黃卷,大豆芽也(芽生一寸,干為黃卷)。
白話文:
五宜指的是遵循適合自己的原則。五禁指的是違反不適合自己的禁忌。大豆黃卷,就是大豆芽(發芽一寸,乾燥後即稱為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