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五 (5)
卷五 (5)
1. 決氣(三十九)
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辨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兩神相摶,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男女交感,兩神相持,合而成形,化生一滴神水,常先此身而生,以立官骸之基,是謂精。陰者,陽之宅也。胎之初生,先結祖氣,祖氣在中,含抱陰陽。陽升則化火,陰降則化水,火旺則神發,水旺則精凝。神根於精,故精暖而不馳走,精根於神,故神清而不飛揚。精神俱先身生,實陽倡而陰隨,非陰先而陽後也。
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脾肺同經而共氣(脾肺皆為太陰,是謂同經。肺以辛金而化濕土,是謂同氣)。水穀消化,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居上焦,宗氣統之。上焦開發,宣五穀之味,熏於皮膚,充於周身,澤於毛髮,若霧露之滋溉,是謂氣。脾主五味,肺主五氣,五氣者,五味之所化,所謂土生金也。
物之潤澤,莫過於氣,氣如霧露,氤氳灑揚,化而為水,故熏澤皮肉,充灌筋骨,不病枯槁。所謂上焦如霧者,是下焦如瀆之上源也。
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泄,汗出溱溱,是謂津。
溱溱,渙然流漓之象。
何謂液?岐伯曰: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滑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氣降則生水,谷入氣滿,化為淖澤,注於骨節,骨節聯屬之處,屈伸滑澤,因以補益腦髓,潤澤皮膚,是謂液。津屬陽在外者,液屬陰在內者也。
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中焦脾土,受穀氣而化陰汁,是謂脾精。取此陰汁,輸之於肝經,木中火胎,溫養熏蒸,變化而赤,是謂血也。
何謂脈?岐伯曰: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血行脈中,故不流溢。
黃帝曰:六氣者,有餘不足,精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脈脫者其脈空虛,此其候也。痠,音酸。
腎竅於耳,精脫則陽根下拔,濁氣升塞,是以耳聾。氣化於金,其性收斂,氣脫則收斂失政,陽光散亂,故目不明。
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然五穀與胃為大海也。
當令為貴,退氣為賤,守正則善,化邪則惡,雖有貴賤善惡,實皆可為常主,經常之主氣。各當其部,不可少也。然六氣皆化於土,五穀與胃,為其大海,六氣者,大海之支流耳。
白話文:
黃帝問:我聽說人有精、氣、津、液、血、脈,我原以為它們都是同一種氣,現在卻分成了六個名稱,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岐伯回答:陰陽二氣互相結合,形成身體,通常在身體出生之前就存在,這稱為「精」。男女交合,陰陽二氣相互吸引,結合而形成身體,並化生一滴神水,這通常也在身體出生之前就存在,用來奠定骨骼的基礎,這也稱為「精」。陰氣是陽氣的居所。胎兒剛開始形成時,先凝聚祖先的氣,祖先的氣在體內,包含著陰陽二氣。陽氣上升就化為火,陰氣下降就化為水,火旺盛則精神煥發,水旺盛則精氣凝聚。精神根源於精,所以精溫暖而不散失;精根源於精神,所以精神清明而不飄散。精神都在身體出生之前就存在,實際上是陽氣先動而陰氣隨後,並非陰氣先動而陽氣後動。
黃帝問:什麼是氣?
岐伯回答:上焦打開,宣散五穀的味道,薰蒸皮膚,充實身體,滋潤毛髮,就像霧露灌溉一樣,這稱為「氣」。脾和肺屬於同一經脈而共享氣(脾和肺都屬於太陰,所以稱為同一經脈。肺以辛金來化解濕土,所以稱為共享氣)。水穀經過消化,脾的氣散發精微物質,向上歸於肺。肺居於上焦,由宗氣統領。上焦打開,宣散五穀的味道,薰蒸皮膚,充實全身,滋潤毛髮,就像霧露滋養灌溉一樣,這稱為「氣」。脾主管五味,肺主管五氣,五氣是五味所化生的,這就是所謂「土生金」。
物質的潤澤,沒有比氣更重要的,氣就像霧露,瀰漫散布,變化成為水,所以薰蒸潤澤皮肉,充灌筋骨,使人不枯槁。所謂上焦像霧一樣,是下焦像溝渠一樣的源頭。
黃帝問:什麼是津?
岐伯回答:皮膚紋理開泄,汗水大量流出,這稱為「津」。津水是散開流動的樣子。
黃帝問:什麼是液?
岐伯回答:穀物進入體內,氣充滿,使身體組織柔軟而潤澤,並注入到骨骼,使骨骼屈伸滑潤,補益腦髓,潤澤皮膚,這稱為「液」。氣下降則產生水,穀物進入體內,氣充滿,化為柔潤的物質,注入骨節,使骨節連接處屈伸滑潤,並以此補益腦髓,潤澤皮膚,這稱為「液」。津屬於陽,在體表;液屬於陰,在體內。
黃帝問:什麼是血?
岐伯回答:中焦接受氣並提取精華,變化為紅色,這稱為「血」。中焦的脾土,接受穀氣而化生陰液,這就是所謂脾的精華。提取這些陰液,輸送到肝經,在肝經中,因木的特性與火氣溫養,將其變化為紅色,這就是「血」。
黃帝問:什麼是脈?
岐伯回答:脈是阻礙營氣流動,使其無法散失的管道,這稱為「脈」。血液在脈中運行,所以不會溢出。
黃帝問:六氣(精、氣、津、液、血、脈)如果有多餘或不足的情況,精氣的多少,腦髓的虛實,血脈的清濁,要如何知道呢?
岐伯回答:精脫失的人會耳聾,氣脫失的人會眼睛看不清楚,津液脫失的人皮膚紋理開泄,汗水大量流出,液脫失的人骨骼關節屈伸不利,臉色憔悴,腦髓消減,小腿酸痛,耳朵經常鳴叫,血脫失的人臉色蒼白,枯槁沒有光澤,脈脫失的人脈象空虛,這些都是脫失的徵兆。
腎臟的竅孔在耳朵,精脫失則陽氣之根下拔,濁氣上塞,因此會耳聾。氣的性質屬於金,有收斂的作用,氣脫失則收斂的功能失調,陽光散亂,所以眼睛看不清楚。
黃帝問:六氣有貴賤之分嗎?
岐伯回答:六氣各有其主管的部位,它們的貴賤善惡,可以作為判斷的標準,但五穀和胃是像大海一樣重要的存在。當令的時氣為貴,退氣則為賤,堅守正道則為善,變化為邪則為惡。雖然有貴賤善惡之分,但六氣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它們各自在自己的部位發揮作用。然而,六氣都是從土所化生,五穀和胃,是它們的根本,六氣只是大海的支流而已。
2. 津液五別
(四十舊本訛作,「五癃津液別」,取本篇此津液五別語正之)
黃帝問於岐伯曰:水穀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願聞其道。岐伯曰: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津,其留而不行者,為液。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
寒留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氣。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故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心悲氣並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常舉,乍上乍下,故咳而位出矣。
中熱則胃中消穀,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痠。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穀並行腸胃之中,別於迴腸,留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溺、汗、泣、唾、水,是為五液。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隨氣化而流行者,則為津,其留而不行者則為液。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液泄而為汗。寒閉皮毛,液不得泄,留於分肉之間,聚而為沫則為痛。天寒表閉,氣濕不得外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心悲氣並,系急肺舉,液上溢於目則為泣。
中熱消穀,胃緩氣逆則為唾。水之下行,有精有粗,精者化而為精液,粗者化而為溲溺,精液宜藏而水溺宜泄。精液者,滲骨空而益腦髓,下流陰股,以注膝腔,陰陽不和,精液溢泄,下流陰竅,髓液皆減,下甚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膝脛痠,此精液之不藏者也。溲溺者,滲膀胱,以成川瀆,下流溺孔,以泄水濕,陰陽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流下焦,而不滲膀胱,則為鼓脹,水溢經絡,則為水脹,此水溺之不瀉者也。此津液五別之或逆或順也。
脾為之衛,脾主肌肉,以為護衛也。腎為之主外,腎主骨骼,以為外堅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水穀食物從口進入,輸送到腸胃後,其中的液體會分成五種不同的形式。天氣冷、衣服穿得少,就會變成尿液和氣體;天氣熱、衣服穿得多,就會變成汗液;悲傷時,氣機鬱結就會變成眼淚;身體內部熱、腸胃鬆弛,就會變成唾液;邪氣侵入體內,使氣機阻塞不通,阻塞不通就會形成腹部脹滿,我知道這些現象是這樣,但不知道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希望能夠了解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水穀食物從口進入,其中有五種味道,各自注入到所屬的臟腑。津液各自按照其通道運行,所以三焦會產生氣,用來溫暖肌肉,充養皮膚,這就是「津」。那些停留在體內不運行的,就稱為「液」。天氣炎熱、衣服穿得多,毛孔就會打開,所以會流汗。寒氣停留在肌肉間的縫隙中,聚集形成泡沫就會產生疼痛。天氣寒冷,毛孔閉合,水濕之氣無法排出,水液向下流到膀胱,就形成了尿液和氣體。五臟六腑之中,心臟主管一切,耳朵負責聽聲音,眼睛負責觀察,肺臟輔助心臟,肝臟像將軍一樣,脾臟負責守衛,腎臟則主導身體外部。因此五臟六腑的津液都會向上滲入到眼睛。當心臟悲傷、氣機鬱結時,心脈就會收緊,心脈收緊則肺氣向上升提,肺氣上提,津液就會向上溢出。心脈和肺臟不能一直保持上提的狀態,而是一會兒上,一會兒下,所以會咳嗽,並有液體排出。
當身體內部熱時,胃會消化食物,消化食物後體內會產生蟲,它們會上下活動。腸胃內部被充塞,因此胃就會鬆弛,胃鬆弛就會導致氣逆,所以會流出唾液。五穀的津液,和合後形成膏狀物質,會向內滲入到骨骼的空隙中,用來補益腦髓,然後向下流到陰股部位。陰陽不調和,就會使液體外溢,向下流到陰部,髓液減少並且向下流失,流失過多就會導致虛弱,虛弱則會引起腰背疼痛和腿腳痠軟。如果陰陽氣機通道不通暢,四海(指人體內部的各種空間)閉塞,三焦功能失調,津液無法正常轉化,水穀食物直接在腸胃中運行,在迴腸處分離,停留在下焦,無法滲入膀胱,就會導致下焦脹滿,水液溢出就會形成腹部水腫。這就是津液五種不同形式的產生及其順逆變化。
尿液、汗液、眼淚、唾液、水液,這就是五種不同的液體。三焦產生的氣,用來溫暖肌肉,充養皮膚,隨著氣機的運行而流動的,就稱為「津」,而那些停留在體內不運行的,就稱為「液」。天氣炎熱,衣服穿得多,毛孔就會打開,所以液體外洩形成汗液。寒氣閉塞皮毛,液體無法排出,停留在肌肉的縫隙間,聚集形成泡沫就會產生疼痛。天氣寒冷,皮膚表層閉塞,濕氣無法向外發散,水液向下流到膀胱就形成了尿液。心臟悲傷,氣機鬱結,心脈收緊,肺氣上提,液體向上溢出到眼睛就形成了眼淚。
身體內部發熱,消化食物,胃鬆弛導致氣逆,就會流出唾液。水液的下行,有精微的和粗濁的兩種,精微的轉化成精液,粗濁的則轉化成尿液。精液應該儲藏在體內,而尿液應該排出體外。精液滲入骨骼空隙,用來補益腦髓,向下流到陰股,注入膝關節腔。如果陰陽不調和,精液就會外溢,向下流到陰部,髓液也跟著減少,流失嚴重就會導致虛弱,虛弱就會引起腰背疼痛和膝蓋腿腳痠軟,這就是精液不能藏匿的表現。而尿液則滲入膀胱,形成像河道一樣的水流,從尿道排出,用來排洩水濕。如果陰陽氣機不通暢,四海閉塞,三焦失調,津液不能正常轉化,水液向下流到下焦,無法滲入膀胱,就會形成腹部鼓脹。水液溢出到經絡中,就會形成水腫,這就是尿液不能正常排洩的表現。以上就是津液五種不同形式的產生,有順暢的時候,也有不順暢的時候。
脾臟負責守衛,脾主管肌肉,用來保護身體。腎臟負責主導身體外部,腎臟主管骨骼,用來使身體外部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