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二 (6)
卷二 (6)
1. 論勇(十一)
黃帝問於少俞曰:夫人之忍痛與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見難則前,見痛則止,夫怯士之忍痛者,聞難則恐,遇痛則動,夫勇士之忍痛者,見難不恐,遇痛不動,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見難與痛,面轉目盻,恐不能言,失氣驚悸,顏色變化,乍死乍生。余見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
少俞曰:夫忍痛與不忍痛者,皮膚之薄厚,肌肉之堅脆緩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謂也。黃帝曰:願聞勇怯之所由然。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長衡直揚,三焦理橫,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堅,其膽滿以旁,怒則氣盛而胸張,肝舉而膽橫,眥裂而目揚,毛起而面蒼,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長衡直揚,「五變」則作長沖直揚,言其目突而眉直也。
黃帝曰:願聞怯士之所由然。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減,陰陽相失,三焦理縱,𩩲𩨗短而小,肝系緩,其膽不滿而縱,腸胃梃,脅下空,雖方大怒,氣不能滿其胸,肝肺雖舉,氣衰復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𩩲,音揭。藇,音於。
減與緘通,收也。𩩲𩨗,蔽心骨也。梃,長也(松長不收)。
黃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臟使然?少俞曰:酒者,水穀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氣剽悍,其入於胃中,則胃脹,氣上逆,滿於胸中,肝浮膽橫,當是之時,故比於勇士,與勇士同類,不知避之,氣衰則悔,名曰酒悖也。
悖,亂也。
白話文:
論勇(十一)
黃帝向少俞問道:「人能否忍受疼痛,並非區分勇敢與怯懦的標準。有的勇敢者無法忍痛,遇到困難敢於前進,但遭遇疼痛就會退縮;而怯懦者能忍痛,聽到困難就恐懼,碰到疼痛卻能忍耐。真正勇敢且能忍痛的人,面對困難不畏懼,遭遇疼痛也不動搖;至於怯懦且無法忍痛的人,一遇困難或疼痛,便臉色發白、眼神慌亂,恐懼得說不出話,氣息紊亂、驚慌失措,面色忽變,徬彿在生死間掙扎。我見過這些現象,卻不明白原因,希望能聽聽其中的道理。」
少俞回答:「能否忍痛,取決於皮膚的厚薄、肌肉的堅實或鬆弛,並非勇敢或怯懦的問題。」
黃帝接著問:「請說明勇敢和怯懦的形成原因。」
少俞解釋:「勇敢者目光深邃而堅定,眉宇挺拔,肌肉紋理橫向分佈,心性正直,肝臟大而堅實,膽囊飽滿。發怒時氣勢旺盛,胸膛擴張,肝臟上提,膽氣橫溢,眼角睜裂,目光銳利,毛髮豎起,面色發青,這就是勇敢者的特質。」
黃帝又問:「那麼怯懦者的特徵為何?」
少俞說:「怯懦者眼睛大卻不內斂,陰陽不協調,肌肉紋理鬆散,胸骨短小,肝臟繫膜鬆弛,膽囊不夠充盈而鬆垮,腸胃鬆弛下垂,肋骨下側空虛。即使大怒,氣血也無法充滿胸膛,肝肺雖短暫上提,但因氣弱很快又下沈,因此無法持續發怒,這就是怯懦者的表現。」
黃帝追問:「為何怯懦者喝酒後,會變得像勇士一樣無所畏懼?是哪個臟腑的作用?」
少俞回答:「酒是水穀精華釀造的烈性液體,進入胃部使胃脹,氣血上衝充滿胸腔,使肝臟上浮、膽氣橫溢,此時便與勇敢者相似,行為無所顧忌。但酒勁消退後,氣血衰弱便恢復原狀,稱為『酒悖』,即酒後心智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