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三 (3)
卷三 (3)
1. 經筋(二十二)
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其支者,別走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伏兔之上,後者結於尻。其直者,上乘䏚季脅,上走腋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上結於頄。
白話文:
足少陽經的筋脈,從小指和次指開始,向上連接外腳踝,沿著小腿外側向上,連接膝蓋外側。筋脈的分支,分別通往腳踝外側骨,向上走至大腿,前面連接伏兔穴上方,後面連接臀部。經脈的主幹,向上經過肋骨下緣,再向上走至腋窩前緣,連接乳部,連接鎖骨下方凹陷處。
經脈的主幹,從腋窩向上出去,穿過鎖骨下方凹陷處,從太陽經前面出來,沿著耳後向上,到達額角,交叉於頭頂上,向下走至下巴,向上連接嘴角後方的凹陷處。
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轉筋,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䏚季脅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開,上過右角,並蹺脈而行,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維筋相交,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孟春痹也。
白話文:
「支」病,形成在眼瞼邊緣,是外傷造成的。它的症狀是小指和食指痙攣伸縮,牽引膝外側的筋,無法屈伸;小腿後面的筋緊張,前面牽引大腿,後面牽引臀部;進而影響到季脅(肋骨下緣)疼痛,向上牽引缺盆(鎖骨下)和乳房及脖子;韌帶緊張,從左手到右手,右眼無法睜開,向上超過右角,並沿著蹺脈運行,從左手連接到右手;因此傷到左角,右腳無法使用,稱為「維筋相交」。治療方法是用燔針和劫刺的方法,根據病情確定針灸的數量,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灸的穴位,稱為「孟春痹」。
伏兔,膝上六寸股外高肉。尻,尾,尾骶骨。䏚肋,季脅盡處軟肋骨。頄,顴頰間骨。維筋,維絡頭項胸膺之筋。少陽甲木從左右行,故右目不開,右足不用,以其維筋自左而右交也,故命曰維筋相交。以知為數,知,覺也。以痛為腧,痛者,是其腧穴也。孟春痹者,足少陽應正月之氣也,義見「陰陽系日月」中。
白話文:
**伏兔:**膝蓋上方六寸,大腿外側隆起的肌肉。
尻: 尾骨。
䏚肋: 肋骨末端的軟骨。
頄: 顴骨和臉頰之間的骨頭。
維筋: 連接頭、頸、胸、腹部的筋。
少陽甲木: 五行之中的甲木屬性,運行於人體的左右兩側。
右目不開,右足不用: 因為維筋從左到右交錯,導致右側眼睛無法睜開,右腳無法運用。
維筋相交: 維筋在左右之間交錯。
以知為數: 以覺知為穴位的定位。
以痛為腧: 有疼痛感的地方,就是該穴位。
孟春痹者,足少陽應正月之氣也: 春天出現的痹症,是因為足少陽膽經應合正月之氣。相關詳細內容請參考「陰陽系日月」論述。
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指,上結於踝,邪上結於膝,其下循足外踝,結於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於踹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並,上結於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支者,為目上網,下結於頄。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絡:
-
從小腳趾開始,向上連結到腳踝,沿著外側踝骨向上,連結到膝蓋後方,再向上經過腳後跟,連結到小腿肚後側。
-
它的分支從小腿外側分出,向上沿著大腿內側後緣延伸,與大腿內側肌腱並行,向上連結到臀部,再沿著脊椎向上,到達頸部。
-
它的支脈從臀部分出,連結到舌頭根部。
-
它的一條主脈從頸部向上連結到枕骨,再向上至頭頂,向下經過臉部,連結到鼻部。
-
它的支脈從主脈分出,形成眼瞼上方的網狀組織,向下連結到喉嚨。
-
它的另一支脈從腋下後外側分出,連結到肩胛骨窩。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於頄。其病小指支跟腫痛,膕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仲春痹也。
白話文:
疼痛的支脈:從腋下進入,向上穿出肩胛骨凹處,在上部連接到肩胛骨的上沿。另一條疼痛的支脈:從肩胛骨凹處穿出,沿著頸側歪斜向上,跑到頭頸結合處。這種病症會導致小指和腳跟腫痛,腿後側肌肉痙攣,脊椎骨彎曲,頸部肌肉緊繃,肩膀抬不起來,腋下和肩胛骨凹處的肌腱疼痛,左右轉動困難。治療方法是使用灸針炙刺,以疼痛感達到適度的程度,用疼痛點作為針灸的穴位,這種疾病叫做仲春痹。
顏,額上也。完骨,耳後骨。小指支跟腫痛,痛連腳跟也。腋支缺盆中紐痛,紐折作痛,如物支拄也。仲春痹,足太陽應二月之氣也。
白話文:
顏:指的是額頭。
完骨:指的是耳後骨頭。
小指支跟腫痛:小指支撐腳跟的地方腫痛,連帶腳跟也痛。
腋支缺盆中紐痛:腋下連接肩胛骨的中間部位疼痛,就像有東西支撐著一樣。
仲春痹:春天發生的痺症,足太陽經絡與二月之氣相應。
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邪外上加於輔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脅,屬脊。其直者,上循骭,結於膝。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上頸,上頰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
白話文:
足陽明經的筋脈:
- 起始:腳趾的中間三根腳趾甲
- 附着:腳背上外側的骨頭
- 向上沿着腳背外側延伸,連接到膝蓋外側
- 再向上延伸,連接到大腿根部外側的旋轉點
- 再向上沿着身體側面延伸,連接到脊椎
直行支脈:
- 向上沿着小腿外側延伸,連接到膝蓋
- 直行向上連接到大腿外側
分支出支脈:
- 連接到腳背外側的骨頭
- 與足少陽經相連
分支出支脈的直行部分:
- 向上沿着大腿外側延伸,連接到大腿根部
- 再向上延伸,散佈在陰部
- 再向上延伸,散佈到腹部
- 最後連接到肚臍附近,並向上延伸
- 再向上延伸到頸部、臉頰和嘴部,與足太陽經相連
- 再向上延伸到鼻子,與足太陽經相連,並與足太陽經一起分佈於眼睛的上方
分支出支脈的分支出支脈:
- 從臉頰連接到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
白話文:
他的病症是:
- 足部中指支撐小腿,導致小腿肌肉痙攣。
- 腳部跳動,僵硬。
- 小腿肚肌肉痙攣。
- 大腿前側腫脹。
- 陰囊疝氣。
- 腹部的肌肉緊繃,延伸到腰部和臉頰。
- 口部突然歪斜。
- 急性的症狀是眼睛無法閉合。
- 發熱時,肌肉會放鬆,眼睛睜不開。
- 臉頰的肌肉受寒時會緊繃,導致臉頰肌肉拉扯嘴巴。
- 受熱時,臉頰肌肉會鬆弛,導致緩慢無力,無法恢復正常位置,因此出現歪斜。
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啖美炙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季春痹也。
白話文:
用馬膏治療,對於發病較急的地方,用白酒調和肉桂塗抹;對於發病較緩的地方,用桑樹枝鉤取,然後在挖好的坑中放入生的桑樹灰,調整坑的深度至恰好能坐的地方,用膏藥敷在疼痛的部位,同時飲用美酒,食用美味的烤肉。不飲酒的人,則自求多福。只進行三次按摩而已。用火針灼燒、針刺放血治療,以感覺到疼痛為數,以疼痛的地方為穴位。這種疾病叫做「季春痹」。
骭,脛骨也。伏兔,股外豐肉,足陽明經脈所行,故穴名伏兔。聚於陰器,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也(《素問·痿論》語)。腳跳堅,腳筋跳動而堅硬也。桑鉤鉤之,使口正而不僻也。高下以坐等,令坎中高下與人坐相等也。三拊而已.熨後拊摩病上,三次而愈也。季春痹,足陽明應三月之氣也。
白話文:
骭穴 :位於小腿骨上。
伏兔穴 :在下肢的外側,股骨外側豐滿的肌肉上,屬於足陽明經脈循行經過的地方,因此穴位名為伏兔。
陰器 :指男性的生殖器。陰器是陰經和陽經相交會的地方,所有筋脈都彙集於此,而氣街會貫穿筋脈集合的地方,其中陽明經脈為主要的經脈(《素問·痿論》中記載)。
腳跳堅 :指腳筋跳動而硬直。
桑鉤鉤之 :用桑木鉤的方法,按壓穴位,使穴位正好,不偏斜。
高下以坐等 :調整穴位的深淺,使之與人的坐姿相等。
三拊而已 :按摩穴位後撫摩病竈,三次即可見效。
季春痹 :春季末因受寒而引起的痹證,足陽明經脈對應三月之氣。
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臑,結於髃。其支者,繞肩胛,挾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其支者,上頰,結於頄。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孟夏痹也。
白話文:
手陽明經的筋脈,起於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在手腕處連接,然後沿著手臂向上,在肘部外側連接,再沿著上臂,在髃穴處連接。
它的支脈,繞過肩胛骨,緊接著脊椎。正脈,從肩髃向上頸部。支脈,向上經過臉頰,在頄穴處連接。正脈,從手太陽經之前向上,經過左角,連接頭部,向下經過右下巴。
患有這種病的人,會在筋脈所經過的地方感到疼痛和抽筋,無法舉起肩膀,脖子無法左右轉動。治療方法是用燔針或劫刺,根據針刺的知覺來判斷針灸的次數,根據疼痛的位置來確定穴位,稱為「孟夏痹」。
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左手之筋也,右手之筋,上右角,絡頭,下左頷,陽明之脈,左之右,右之左,筋亦如是。孟夏痹,手陽明應四月之氣也。
白話文:
上左角,針灸時沿著經絡按摩頭皮,下達右下顎,是左手經絡。右手經絡,上達右上角,針灸時沿著經絡按摩頭皮,下達左下顎,屬於陽明經脈。左右經絡相交於頭頂,左右經絡相交於脖子,肌肉筋絡也是這樣。孟夏季節(四月)易患痹症,因為手陽明經脈與四月的氣候相應。
手太陽之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於腋下。其支者,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走太陽之前,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
白話文:
手太陽經的經脈,從小指上開始,經過手腕,沿著手臂內側延伸,連接到肘關節內側尖銳的骨頭後方,按壓此處,會對小指上方產生應答,再深入延伸,連接到腋下。
經脈的分支,向後經過腋窩的後側,向上環繞肩胛骨,再沿著頸部往上延伸,穿過正面的陽明經,連接到耳後完骨。分支再向內延伸,進入耳中。經脈的正支,從耳上出來,向下連接到下巴,向上連接到眼睛的外眼角。
其病小指支肘內銳骨後廉痛,循臂陰,入腋下,腋下痛,腋後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良久乃得視,頸筋急則為筋瘻頸腫,寒熱在頸,其為腫者,復而銳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頷,結於角,其痛當所過者支轉筋,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仲夏痹也。
白話文:
這種疾病會出現小指頂住肘內銳利骨頭後緣疼痛的情況。疼痛沿著手臂內側向上,進入腋窩,腋窩疼痛,腋窩後緣疼痛,繞過肩胛骨、拉扯著脖子疼痛,同時伴有耳朵中鳴響疼痛,拉扯頷骨,眼睛閉合,好一會兒才恢復視力。脖子筋脈緊張則會導致筋瘻頸腫,寒熱之感也在脖子部位。如果是腫脹的情況,反覆發作並加重。涉及身體部位包括:上曲牙(面部穴位,位於嘴角兩側),沿著耳前向上,連接到眼睛外眼角、上頷,並在太陽穴處會合。疼痛會出現在這些部位經過的地方,以及肌肉筋膜拉扯處。治療方法是用燔針劫刺,以發病次數作為針刺範圍,以疼痛部位作為針刺穴位。這種疾病稱為仲夏痹。
彈之應小指之上,彈之痠麻,應於小指之上也。頸筋急,則為筋瘻頸腫,瘰癧病也。復而銳之,復刺而用銳針,即小針也。仲夏痹,手太陽應五月之氣也。
白話文:
彈之應小指之上,彈之痠麻,應於小指之上也。
刺彈穴會產生疼痛麻木的感覺,疼痛麻木的感覺也會應於小指。
頸筋急,則為筋瘻頸腫,瘰癧病也。
頸部的筋縮緊,就會出現筋脈閉塞、頸部腫大,以及瘰癧病。
復而銳之,復刺而用銳針,即小針也。
再次刺血,使用鋒利的針,即小針。
仲夏痹,手太陽應五月之氣也。
仲夏時節會出現痹症,因為手太陽經與五月的氣候相應。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季夏痹也。
季夏痹,手少陽應六月之氣也。
白話文:
手少陽經的筋,起源於小指和無名指的指尖,在手腕處相連,沿著手臂向上,在肘部相連,然後繞過上臂外側,到肩膀,再沿著脖子,與手太陽經相會。
它的分支,分佈在兩頰的彎曲處,進入舌根。另一條分支,向上繞過牙齒,沿著耳朵前側,連接到眼角外側,向上經過下巴,在兩邊的嘴角相連。
如果這條經絡出現問題,經過部位會出現筋攣、舌頭捲曲。治療方法是用燔針刺灸、劫刺放血,刺到有知覺為度、刺到疼痛為輸穴。這種病叫做「季夏痹」。
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者,絡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臍,循腹裡,結於肋,散於胸中。其內者,著於脊。其病足大指支內踝痛,轉筋痛,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而痛,陰器紐痛,上引臍,兩脅痛,引膺中脊內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孟秋痹也。
孟秋痹,足太陰應七月之氣也。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的筋脈,起源於大腳趾內側,向上連結到內踝骨。它的直行脈絡,分佈在膝蓋內側的輔骨上,往上沿著大腿內側,連結到髖關節,會聚於生殖器部位,再向上進入腹腔,連結到肚臍,沿著腹部的內側,連結到肋骨,散佈於胸腔內。它的內行脈絡,則附著於脊椎上。
如果這條經脈有問題,會導致大腳趾疼痛、內踝疼痛、轉筋疼痛、膝蓋內側輔骨疼痛、大腿內側疼痛並延伸到髖關節、生殖器疼痛並向上延伸到肚臍、兩脅疼痛、引發胸腔內與脊椎內側疼痛。治療方法是使用燔針或劫刺,以刺的深度為準則,以疼痛點為腧穴,這種病症稱作「孟秋痹」。
足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
白話文:
腎經的筋脈從小指下方開始,與脾經的筋脈並行,經過內踝下方,在腳後跟處與膀胱經的筋脈會合,然後向上連結到內膝蓋下方,與脾經的筋脈並行向上沿著股內側,連結到生殖器官,再沿著脊椎內側,夾著腹腔兩側的肌肉,向上至頸部,連結到枕骨,與膀胱經的筋脈會合。
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癇瘛及痙,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在內者,熨引飲藥,此筋折紐,紐發數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白話文:
此人腳底經常抽筋,經過的地方也會疼痛抽筋。患此病的主要原因是癲癇和痙攣。如果病在體外,就不能彎腰;如果病在體內,就不能仰頭。因此,陽性疾病的患者,腰部會向後彎曲,無法彎腰;陰性疾病的患者,無法仰頭。治療方法是用灸針和針灸的方法,以疼痛部位為施針點,在體內者,用熱敷和服藥的方法來治療。這種抽筋是因為筋折斷了,如果抽筋發作得很嚴重,就無法治療了。這種病叫做仲秋痹。
癇,驚也。瘛,筋急而抽引也。痙,筋短而身勁也。筋脈短急,其在外者,即不能俯(外,身後也),其在內者,即不能仰,故太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其經行身之後也,少陰病者,身傴僂,不能仰,其經行身之前也(少陰自前而行於後)。此筋折紐,折其樞紐也。紐發數甚,折紐數發而數甚也。仲秋痹,足少陰應八月之氣也。
白話文:
癇,就是驚嚇。瘛,就是筋急縮,抽搐。痙,就是筋短,身體僵硬。筋脈短急,在外面的,就會出現無法彎腰的現象(外,指背部);在裡面的,就會出現無法仰頭的現象,所以太陽病的患者,腰部會彎曲,無法彎腰,因為太陽經循行於背部;少陰病的患者,身體會傾斜,無法仰頭,因為少陰經循行於腹前,再轉而循行於背部。這是筋骨關節疼痛,影響了它們的樞紐。紐發頻繁嚴重,就是疼痛關節頻繁發作,而且很嚴重。仲秋痹,是指少陰足經應於八月之氣而發生的痹證。
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季秋痹也。
白話文:
足厥陰經的筋脈,從大拇指的末端開始,上升至內踝的前方,然後沿著小腿上行,到達內輔骨下方再上升,經過大腿內側,連接生殖器部位,與多種筋脈相繫。當這條經脈出現問題時,會表現為大拇指、內踝前部、內輔骨、大腿內側以及生殖器部位的疼痛,筋脈抽搐。若傷害來自內部,可能導致無法站立;若因寒冷而傷害,則會使生殖器縮小;若因熱傷害,則生殖器可能變得鬆弛無力。治療的方法需通過調節體液,清淨陰部的氣血。對於筋脈抽搐的情況,治療則需使用燒灼針灸和強烈刺激的方法,根據症狀的頻率和疼痛感來決定治療次數和點位。這種病症被稱為秋季的筋脈阻塞。
結於陰器,肝主筋,前陰者,宗筋之所聚也。絡諸筋,前陰皆聯絡於諸筋也。傷於內則不起,縱欲傷精,則陰痿也。傷於寒則陰縮入,寒則筋急也。傷於熱則縱挺不收,熱則筋松也。治在行水清陰氣,熱則補腎水,以清陰分之熱也。季秋痹,足厥陰應九月之氣也。
白話文:
手厥陰經的筋脈,起源於中指,與手太陰經的筋脈並列行進,在肘內側聚集,沿著上臂內側,在腋下聚集,往下分佈在胸腔前後,環繞在脅部。
手厥陰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孟冬痹也。
其分支進入腋窩,散佈於胸中,在脅部聚集。如果此經筋發生病變,會在筋脈經過的地方產生抽筋轉筋,前面會引發胸痛、氣喘,治療方法是用燒紅的針刺破,以疼痛的感覺作為取穴位置,稱為「孟冬痹」。
息賁,喘息賁逆。孟冬痹,手厥陰應十月之氣也。
白話文:
這條經脈的分支會進入腋窩,然後在胸腔內擴散,並在脅肋部位匯集。如果這條經脈出現問題,就會在經脈經過的地方發生抽筋或轉筋的症狀。此外,還會引發胸痛和呼吸困難。治療方法是使用燒紅的針刺破患處,以疼痛感作為取穴的位置,這種病症稱為「孟冬痹」。
「息賁」指的是喘息和呼吸急促。「孟冬痹」屬於手厥陰經,它在十月氣候轉變的時候容易發病。
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里,結於胸中,循胸,下繫於臍。其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其成伏梁,唾膿血者,死不治,名曰仲冬痹也。
銳骨,掌後銳骨。肘網,肘如網羅牽引。仲冬痹,手少陰應十一月之氣也。
白話文:
手少陰經的經筋,從小指內側開始,連接到銳利的骨頭上,向上連接到肘部內側,再向上進入腋窩,與太陰經相交,經過乳房內側,連接到胸腔內,沿著胸部,向下連接到肚臍。
這條經筋的疾病包括內急、心臟疼痛,向下影響肘部,經過的地方會導致肌肉抽筋、疼痛。治療方法是使用火針灼燒和刺血,以止痛為準,以疼痛的位置為穴位。如果形成心包積液,咳出膿血,則不治,稱為「仲冬痹」。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吐血。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季冬痹也。
賁,賁門,《難經》:胃為賁門(胃之上口)。季冬痹,手太陰應十二月之氣也。
白話文:
肺經的筋絡,從大拇指上面開始,沿著手指向上走行,連結在魚際穴後,行經寸口的外側,向上沿著手臂走行,連結在肘窩中心,向上沿著上臂內緣走行,進入腋窩,從缺盆穴出去,連結在肩胛骨前方的髃穴,向上連結在缺盆穴,向下連結在胸部內側,分散貫通於賁門,會合於賁門下方,到達季脅。其病症會在筋絡所經過的地方出現支轉攣痛,疼痛劇烈時會導致氣息喘促,胸脅急促,吐血。治療方法是用燔針或劫刺法,以疼痛感作為施針的部位和次數。這種病症被稱為「季冬痹」。
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俯不伸。淬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弛不收,無用燔針。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僻,眥急不能卒視,治皆如右方也。
焠針即燔針,以火燒其針也。燔針治寒而筋急者,熱而筋縱者,不可用也。
白話文:
經絡筋脈的疾病:
- 寒邪:筋脈反折彎曲,筋緊張僵硬。
- 熱邪:筋脈鬆弛擴張,無法收縮,導致陽痿不能使用。
- 陽氣亢盛:筋脈反折彎曲。
- 陰氣亢盛:身體無法彎曲伸展。
針刺療法:
- 寒性筋急:使用針刺,以溫散寒邪。
- 熱性筋弛:熱邪會導致筋脈鬆弛,因此不適用燔針(灼燒針灸)。
足陽明經(腿部)、手太陽經(手臂)的筋急:
- 口眼歪斜。
- 眼睛張不開,無法迅速轉動。
治療方法同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