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1)

1. 病本(六十六)

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大小便利,治其本。

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先大小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人有客氣,有同氣,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

此與《素問·標本病傳論》同。

白話文:

治療的根本原則(六十六)

若是先患病而後出現氣血逆亂的症狀,應當治療疾病本身。若先出現氣血逆亂而後患病的,也治療疾病本身。若是先受寒邪而後生病的,治療寒邪(根本)。若先患病而後產生寒證的,治療疾病本身。若先患病而後出現腹瀉的,治療疾病本身。若先腹瀉而後引發其他病症的,則先調理腹瀉(根本),之後再治療其他病症。

若是先發熱而後生病的,治療發熱(根本)。若先患病而後出現脘腹脹滿的,應當先治療脹滿(標症)。若先有脘腹脹滿而後出現心煩的,則治療脹滿(根本)。大小便通暢的疾病,治療其根本;大小便不通的,先治療標症。若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後引發其他病症的,則治療大小便問題(根本)。

人體疾病可分為外邪(客氣)與內在氣血(同氣)兩類。病症發作時若邪氣盛(有餘),先治根本,後治標症;若正氣虛弱(不足),則先治標症,後治根本。需仔細觀察病情的輕重緩急,靈活調整治療。輕症可標本兼治,重症則需集中力量單獨處理。

本段內容與《素問·標本病傳論》所述相同。

2. 病傳(六十七)

黃帝曰:余受《九針》於夫子,而私覽於諸方,或有導引行氣、喬摩、灸、熨、刺、焫、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岐伯曰:諸方者,眾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盡行也。黃帝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今余已聞陰陽之要,虛實之理,傾移之過,可治之屬,願聞病之變化,淫傳絕敗,而不可治者,可得聞乎?喬、蹺同。焫,音銳。

眾人之方,非一人之所盡行,言眾人各有所長,非一人之所能盡用也。守一勿失,則殊途同歸,故萬物畢。

岐伯曰:要乎哉問!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與俱成,畢將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黃帝曰:何謂日醒?岐伯曰: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黃帝曰:何謂夜瞑?岐伯曰:喑乎其無聲,漠乎其無形,折毛髮理,正氣橫傾,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臟,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道之光明,昭乎其如日醒,道之幽微,窘乎其如夜瞑。畢,終也,服,習也,服習之久,故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言淫傳絕敗之義,至顯而至晦也。日醒者,哲人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也。夜瞑者,不知陰陽,失於保護,邪之中人,喑而無聲,漠而無形,折毫毛而發腠理,正氣橫傾(傾,敗也)。淫邪泮渙遊衍,血脈傳溜不停,大氣入臟,腹痛下淫(淫泆),可以致死,不可致生也。

黃帝曰:大氣入臟奈何?岐伯曰:病先發於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冬夜半,水旺火敗也。夏日中,火勝無制也。

病先發於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冬日入,金旺水生也。夏日出,木旺生火也。

病先發於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至胃,三日而至腎,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冬日入,金旺木刑也。夏早食,火旺木虛也。

病先發於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夾脊之肉曰膂,膀胱之經所行也。冬人定,水旺侮土也。夏晏食,金旺土虛也。

病先發於胃,五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昳,音迭。

冬夜半,水旺侮土也。夏日昳,土旺濕生也(日昃曰昳)。

病先發於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腸,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冬大晨,火生水死也。夏晏晡,土旺水刑也(申時曰晡)。

病先發於膀胱,五日而之腎,一日而之小腸,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冬雞鳴,水旺無制也。夏下晡,土旺水刑也(下晡,申後)。

白話文:

病傳(六十七)

黃帝說:「我從夫子那裡學得《九針》之術,私下也研讀各類醫方,發現方法眾多,如導引行氣、按摩、灸療、熱熨、針刺、火灸、服用藥物等。這些方法是可以只專精一種,還是需要全部掌握呢?」

岐伯回答:「這些醫方是眾人所用的方法,並非一個人能完全掌握所有。」

黃帝說:「這就是所謂的『守一勿失,萬物畢也』吧!如今我已明白陰陽的關鍵、虛實的道理、失調的過錯,以及可治之症的類別。但我想瞭解疾病的傳變過程,以及邪氣蔓延、正氣衰竭而無法治療的情況,可以詳細說明嗎?」

(註解:「喬」與「蹺」同義。「焫」讀音為「銳」。)

岐伯說:「這問題很重要!『道』的光明,如同白日清醒;『道』的晦暗,如同黑夜昏沈。若能遵循並實踐,心神自然與道合一。若能堅持修習,便能領悟其中真諦。生機的道理可以記載於竹帛,卻未必能傳承給子孫。」

黃帝問:「什麼是『日醒』?」
岐伯答:「就是通曉陰陽之理,如同解開疑惑,或如酒醉清醒。」

黃帝問:「什麼是『夜瞑』?」
岐伯答:「就像黑暗無聲、混沌無形,邪氣侵襲時,毫毛斷裂、腠理鬆散,正氣潰敗,邪氣擴散,血脈流竄不暢,重邪深入臟腑,導致腹痛下洩,最終可能致命,而無回生之機。」

黃帝問:「重邪入臟會如何發展?」
岐伯回答:

  1. 病先發於心:一日傳至肺,三日傳至肝,五日傳至脾。若三日不癒則死,冬季死於半夜,夏季死於正午。(冬季半夜水剋火,夏季正午火過旺。)

  2. 病先發於肺:三日傳至肝,一日傳至脾,五日傳至胃。若十日不癒則死,冬季死於日落,夏季死於日出。(冬季日落金生水,夏季日出木生火。)

  3. 病先發於肝:三日傳至脾,五日傳至胃,三日傳至腎。若三日不癒則死,冬季死於日落,夏季死於早餐時分。(冬季日落金剋木,夏季早餐時分火耗木。)

  4. 病先發於脾:一日傳至胃,二日傳至腎,三日傳至脊背膀胱經。若十日不癒則死,冬季死於人定時(夜間),夏季死於晏食時(傍晚)。(冬季水剋土,夏季金耗土。)

  5. 病先發於胃:五日傳至腎,三日傳至脊背膀胱經,五日傳至心。若二日不癒則死,冬季死於半夜,夏季死於日昳(午後)。(冬季水剋土,夏季土濕過盛。)

  6. 病先發於腎:三日傳至脊背膀胱經,三日傳至心,三日傳至小腸。若三日不癒則死,冬季死於清晨,夏季死於晏晡(申時)。(冬季火剋水,夏季土剋水。)

  7. 病先發於膀胱:五日傳至腎,一日傳至小腸,一日傳至心。若二日不癒則死,冬季死於雞鳴時,夏季死於下晡(申時後)。(冬季水無制,夏季土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