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懸解》~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賊風(六十二)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有八虛,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臟。黃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病攣也。

八虛皆身之大關節,邪氣伏留之所也。(此段舊誤在「邪客」)

黃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黃帝曰:今夫子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摶,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黃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

舊有濕氣,或有惡血,阻其經脈,梗而不流,偶因喜怒飲食乖常失度,傷其臟腑,邇時適逢寒溫不時,感其皮毛,寒則腠理閉而不通,溫則孔竅開而遇風寒,風寒閉束,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濕氣、惡血),則為寒痹。其開而遇風寒,以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也。此雖不遇賊風邪氣,亦必有所因加而發焉,所以病也。

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以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邪客於風府,病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於脊背也,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益晏也。衛氣之行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骶,二十二日入脊內,注於伏沖之脈,其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作稍益早。其內薄於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積而作焉。

黃帝曰: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入焉,其衛氣日下一節,則不當風府,奈何?岐伯曰:風府無常,衛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氣之所舍,則其府也。黃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與同類,而風常在,而瘧特以時休,何也?岐伯曰: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絡,沉以內薄,故衛氣應乃作也。黃帝曰:善。

白話文:

賊風(六十二)

黃帝問岐伯:「人體有八個虛弱之處,分別可以觀察什麼?」岐伯回答:「用來觀察五臟的狀況。」黃帝問:「該如何觀察?」岐伯說:「肺和心有邪氣,邪氣會滯留在兩肘;肝有邪氣,邪氣會滯留在兩腋;脾有邪氣,邪氣會滯留在兩大腿;腎有邪氣,邪氣會滯留在兩膝後窩。這八個虛弱之處,都是關節活動的要道,真氣經過的地方,血脈流動的區域。邪氣和惡血原本就不該停留,若停留就會損傷筋絡骨節,導致關節無法屈伸,引發筋攣等病症。」

這八虛都是身體的大關節,也是邪氣潛藏停留的地方。

黃帝又問:「老師說賊風邪氣會傷害人,使人患病,但有些人即使不離開遮蔽處,也未外出,卻突然生病,並非接觸賊風邪氣,這是什麼原因?」岐伯回答:「這是因為他們曾經被濕氣所傷,濕氣潛藏在血脈和肌肉之間,久久不散;或者有跌墜損傷,惡血積聚體內未除。此時若突然情緒失控、飲食不當、寒熱調攝失宜,皮膚腠理閉塞不通,或毛孔開張時遭遇風寒,血氣凝結,與原本的邪氣(濕氣、惡血)相結合,就會形成寒痹。若身體有熱出汗,汗出後受風,即使沒遇到賊風邪氣,也會因這些內在因素而發病。」

黃帝再問:「老師說的這些,病人自己都知道,但有些人並未遭遇邪氣,也沒有驚嚇等情緒波動,卻突然生病,難道是因為鬼神作祟嗎?」岐伯回答:「這也是體內原有邪氣潛伏未發,加上情緒上有厭惡或渴望,導致血氣內亂,新舊邪氣互相搏結。這些病因隱微細小,看不見、聽不到,所以像是鬼神所致。」黃帝問:「為何用祝由術就能治癒?」岐伯說:「古代的巫師,懂得各種疾病的剋制之道,先瞭解病因,就能透過祝由治癒。」

若體內原有濕氣或惡血阻塞經脈,阻礙氣血運行,再加上情緒、飲食失常傷害臟腑,此時若遇寒熱不調影響皮膚毛孔——寒則腠理閉塞,熱則毛孔開張遇風寒,風寒束縛,血氣凝結,與原有邪氣結合,就會形成寒痹。毛孔開張遇風寒,因體內有熱而出汗,汗出後受風,即使未遇賊風邪氣,也會因這些因素而發病。

黃帝問岐伯:「醫經說夏季傷暑,秋季會患瘧疾,瘧疾發作有規律時間,這是為何?」岐伯回答:「邪氣侵入風府後,病氣沿脊椎向下行。衛氣一天一夜在風府會合一次,次日病氣下移一節,所以發作時間逐漸延後。因邪氣先侵犯脊背,每到風府時,腠理開張,邪氣趁機入侵而發病,因此發作時間一天比一天晚。衛氣在風府運行,每日下移一節,二十一日後到達尾骶,二十二日進入脊椎內,注入伏沖脈,再經過九天,從缺盆上行,因此發作時間逐漸提前。若病邪深入五臟,橫連募原,因距離遠、病氣深、運行慢,無法每日發作,需隔日積聚才能發病。」

黃帝問:「衛氣每次到達風府,腠理便開張,邪氣趁機入侵。但衛氣每日下移一節,未必對應風府,為何仍會發病?」岐伯解釋:「風府的位置並不固定,衛氣所到之處,腠理開張,邪氣停留的地方就是風府。」黃帝說:「有道理。風病和瘧疾類似,但風病持續存在,瘧疾卻有間歇,為何?」岐伯回答:「風邪停留固定處,瘧邪則隨經絡深入內在,與衛氣相應才會發作。」黃帝說:「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