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素問心得》~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靈蘭秘典論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白話文:

心臟是身體的主宰,負責產生精神意識。 肺臟像是輔佐君王的宰相,管理呼吸節奏與調節氣血。 肝臟有如一位勇猛的將軍,負責策劃與思考。 膽臟是公正不阿的法官,負責判斷與決定。 心包絡(膻中)是忠實的使者,負責傳遞喜悅與快樂。 脾胃如同糧倉管理者,負責儲存和消化食物。 大腸是負責傳輸的官員,負責食物殘渣的轉換。 小腸是盛放食物的容器,負責分解食物並吸收營養。 腎臟是強壯身體的官員,負責技巧與智慧。 三焦像是疏通水道的官員,負責水分的代謝。 膀胱像是城池的管理者,負責儲存與排泄尿液,當氣血順暢時,就能正常運作。

這十二個器官,彼此間必須協調一致,不能相互脫節。因此,當主導者(心臟)健康時,其他部位也就跟著安定;反之,若主導者出現問題,那麼其他十一個器官也會陷入危機。

2. 六節藏象論

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上為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白話文:

【六節藏象論】

五種氣味通過鼻子進入,被心肺儲存,使得臉色鮮明有光澤,聲音也能夠清晰宏亮。五種味道的食物經由口進入,被腸胃吸收,味道被儲存用以滋養五臟之氣,當氣息調和,就會產生津液,相互協同作用,精神自然就充沛。

心是生命的根源,也是精神的所在;它的榮華表現在臉部,充實在血脈中,屬於陽氣中的太陽,與夏季的氣候相通。肺是氣息的根本,也是魄的居所;它的榮華表現在皮毛,充實在皮膚,屬於陽氣中的太陰,與秋季的氣候相通。

腎主掌封閉收藏,是生命能量的本源,精氣的所在;它的榮華表現在頭髮,充實在骨髓,屬於陰氣中的少陰,與冬季的氣候相通。肝是勞力的本源,也是魂的居所;它的榮華表現在指甲,充實在筋絡,能生成血氣,它的味道是酸的,顏色是青色的,屬於陽氣中的少陽,與春季的氣候相通。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身體儲存食物的地方,也是營養的所在,被稱為器,能夠消化食物,轉換味道,進而完成吸收和排泄的過程;它的榮華表現在嘴脣四周,充實在肌肉,味道是甜的,顏色是黃色的,屬於極陰的一類,與大地的氣候相通。所有的十一個臟腑,都由膽來決策。

因此,如果人迎脈一盛,表示疾病在少陽;二盛,表示疾病在太陽;三盛,表示疾病在陽明;四盛以上,表示陽氣過剩。寸口脈一盛,表示疾病在厥陰;二盛,表示疾病在少陰;三盛,表示疾病在太陰;四盛以上,表示陰氣過剩。人迎脈和寸口脈都盛到四倍以上,表示關格,關格的脈象衰弱,無法承受天地之間的精氣,這樣的人,就會死亡。

3. 五臟生成篇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五臟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音苔)者死,赤如衃(音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樓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諸脈者,皆屬於目;諸髓者,皆屬於腦;諸筋者,皆屬於節;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胃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當風。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來自[五臟生成篇],主要講述了五臟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關聯,以及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內容如下:

心與脈相應,心的健康反映在面色上,而腎是心的主要對應臟器。肺與皮膚相應,肺的健康反映在毛髮上,而心是肺的主要對應臟器。肝與筋相應,肝的健康反映在指甲上,而肺是肝的主要對應臟器。脾與肌肉相應,脾的健康反映在嘴脣上,而肝是脾的主要對應臟器。腎與骨骼相應,腎的健康反映在頭髮上,而脾是腎的主要對應臟器。

過量食用鹹味食物會導致脈絡凝滯,面色改變;過量食用苦味食物會導致皮膚乾燥,毛髮脫落;過量食用辛辣食物會導致筋骨緊繃,指甲枯萎;過量食用酸味食物會導致肌膚皺紋,嘴脣乾裂;過量食用甜味食物會導致骨頭疼痛,頭髮掉落。這些都是五味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心喜愛苦味,肺喜愛辣味,肝喜愛酸味,脾喜愛甜味,腎喜愛鹹味。這些是五臟與五味的對應關係。

五臟之氣的外在表現:面色如草木之青,表示生命垂危;面色如枳實之黃,表示生命垂危;面色如苔蘚之黑,表示生命垂危;面色如凝固血液之紅,表示生命垂危;面色如枯骨之白,表示生命垂危。這些都是顏色顯示死亡的跡象。面色如翠鳥之青,表示生命力旺盛;面色如雞冠之紅,表示生命力旺盛;面色如蟹腹之黃,表示生命力旺盛;面色如豬脂之白,表示生命力旺盛;面色如烏鴉羽毛之黑,表示生命力旺盛。這些都是顏色顯示生命力旺盛的跡象。

心臟健康的人,面色如同白色布匹包裹著硃砂;肺部健康的人,面色如同白色布匹包裹著紅色;肝臟健康的人,面色如同白色布匹包裹著深藍色;脾臟健康的人,面色如同白色布匹包裹著栝樓實;腎臟健康的人,面色如同白色布匹包裹著紫色。這些是五臟健康時的外在表現。

顏色與味道對應五臟:白色對應肺和辣味;紅色對應心和苦味;青色對應肝和酸味;黃色對應脾和甜味;黑色對應腎和鹹味。因此,白色對應皮膚;紅色對應脈絡;青色對應筋骨;黃色對應肌肉;黑色對應骨骼。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相關;所有的骨髓都與大腦相關;所有的筋骨都與關節相關;所有的血液都與心臟相關;所有的氣息都與肺部相關。這是四肢和八大經絡的運作規律。

當人睡覺時,血液會迴流到肝臟。肝臟接受血液後,可以保持視力;雙腳接受血液後,可以行走;手掌接受血液後,可以抓握;手指接受血液後,可以活動自如。如果睡覺時被風吹,血液會在皮膚表面凝結,導致風濕病;如果血液在脈絡中凝結,會導致脈絡不通;如果血液在腳部凝結,會導致腳部冰冷。這三種情況都會影響血液的正常循環,導致風濕或腳部冰冷等問題。面色紅潤,脈搏急促且堅韌,診斷結果是有氣積聚在腹部,偶爾會影響進食,這種情況被稱為心痹,通常是由外部疾病或心理壓力導致心臟虛弱,使邪氣趁虛而入。

面色蒼白,脈搏急促且浮動,上半身虛弱,下半身實在,容易受到驚嚇,有氣積聚在胃部,呼吸困難且虛弱,這種情況被稱為肺痹,伴有寒熱交替的症狀,通常是由醉酒後進行性行為引起。

面色青綠,脈搏長而有力,左右跳動,有氣積聚在心臟下方,胸部不適,這種情況被稱為肝痹,通常是由寒濕引起,與疝氣的治療方法相同,會導致腰部疼痛,腳部冰涼,頭痛。

面色黃色,脈搏粗大但虛弱,有氣積聚在腹部,伴有抽搐,這種情況被稱為厥疝,女性同樣適用,通常是由過度使用四肢,出汗後吹風引起。

面色黑色,脈搏上部堅韌且粗大,有氣積聚在小腹部和生殖器官,這種情況被稱為腎痹,通常是由洗澡後在冷水中浸泡,然後立即躺下引起。

總之,通過觀察五臟顏色和脈象的變化,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例如,面色黃色,眼睛青色;面色黃色,眼睛紅色;面色黃色,眼睛白色;面色黃色,眼睛黑色的人,都不會死亡。然而,面色青色,眼睛紅色;面色紅色,眼睛白色;面色青色,眼睛黑色;面色黑色,眼睛白色;面色紅色,眼睛青色的人,都可能面臨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