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素問心得》~ 卷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1)

1. 六元正紀大論

其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二之氣,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趨雨府,風不勝濕,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熱鬱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音會)膿瘡。三之氣,天政布,炎暑至,少陽臨上,雨乃涯。民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氣,涼乃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和氣平,其病滿,身重。五之氣,陽乃去,寒乃來,雨乃降,氣門乃閉,剛木早調,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終之氣,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霧露以行,其病開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抑其運氣,替所不勝,必折其鬱氣,乃取化源,暴過不生,苛疾不起。

故歲宜鹹辛,宜酸,滲之泄之,漬之發之,觀氣寒溫用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太陰之政,丑未之紀也。

太陰、少角、太陽,清熱勝復同,同正宮。丁丑、丁未,其運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太陰、少徵、太陽,寒雨勝復同。癸丑、癸未,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太陰、少宮、太陽,風清勝復同,同正宮。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運雨風清。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太陰、少商、太陽,熱寒勝復同。乙丑、乙未,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太陰、少羽、太陽、雨風勝復同,同正宮。辛丑(同歲會)、辛未(同歲會),其運寒風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凡此太陰司天之正,氣化運行後天,陰專其政,陽氣退闢,太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原野昏霧,白埃四起,云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芒夏。民病寒濕腹滿,身䐜憤,膾腫痞逆,寒厥拘急,濕寒合德,黃黑埃昏,流行氣交,上應鎮星、辰星。其政肅,其令寂,其谷黅玄。

故陰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陽光不治,殺氣乃行。故有餘宜高,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民氣亦從之,間谷命其太也。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相薄,雨乃後。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

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大行,遠近咸若,濕蒸相薄,雨乃時降。三之氣,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薄,草木凝煙,濕化不流,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虛、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

第一種氣候的疾病,症狀是氣鬱於上,出血,眼睛紅腫,咳嗽、嘔逆、頭痛,崩漏,脅肋脹滿,皮膚及皮下組織長瘡。第二種氣候,火氣鬱結反常,塵埃四起,雲氣趨向雨部,風力不勝濕氣,於是下雨,百姓就安康了。第三種氣候的疾病,熱氣鬱結在上,咳嗽、嘔逆、嘔吐,瘡瘍長在身體中間部位,胸膈咽喉不暢,頭痛、全身發熱,昏迷,膿瘡。第三種氣候,天氣正常運行,炎熱季節來臨,少陽主氣在上位,雨水充足。百姓患熱病,症狀有耳聾、眼盲、出血、膿瘡、咳嗽、嘔吐、鼻衄、口渴、打噴嚏、欠伸、喉嚨阻塞、眼睛紅腫,容易暴亡。

第四種氣候,天氣轉涼,炎熱與涼爽交替,白露降臨。百姓氣和體平,疾病表現為腹部脹滿,身體沉重。第五種氣候,陽氣消退,寒氣來臨,下雨,氣門閉塞,堅硬的樹木也早早地收斂了生機,百姓躲避寒邪,賢明的人們則做好周密的防護。最後一種氣候,地氣平和,風氣盛行,萬物重新生長,霧露瀰漫,疾病表現為開闔失常,心痛,陽氣不能收藏而咳嗽。抑制其氣運的失常,取代它所不能勝任的,必須消除其鬱結之氣,才能取得轉化的根本,暴病不會發生,頑疾也不會產生。

因此,一年之中應該多食用鹹辛和酸味的食物,以利於滲透、泄瀉、浸漬、發散,觀察氣候的寒熱,以此調節過度的方面。與風熱同氣的疾病多寒化,與風熱異氣的疾病少寒化。使用溫熱之法要遠離溫熱之氣,使用溫和之法要遠離溫和之氣,使用寒涼之法要遠離寒涼之氣,飲食也要遵循同樣的原則,這就是它的道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則反其道而行之,違反這個原則就會成為疾病的階梯。太陰主氣的時期,在丑月和未月。

太陰、少角、太陽三種氣候,清熱勝復的氣候相同,都是正宮。丁丑年和丁未年,其氣候運行是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太陰、少徵、太陽,寒雨勝復的氣候相同。癸丑年和癸未年,其氣候運行是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太陰、少宮、太陽,風清勝復的氣候相同,都是正宮。己丑年和己未年,都是太一天符,其氣候運行是雨風清。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太陰、少商、太陽,熱寒勝復的氣候相同。乙丑年和乙未年,其氣候運行是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太陰、少羽、太陽,雨風勝復的氣候相同,都是正宮。辛丑年(與歲首相同)和辛未年(與歲首相同),其氣候運行是寒風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凡此都是太陰司天之正,氣化運行在後天,陰氣專其政,陽氣退避,大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原野昏暗多霧,塵埃四起,雲氣奔向南極,寒雨多次降臨,萬物在芒種時節成熟。百姓患寒濕病,症狀是腹部脹滿,身體沉重而疼痛,肌肉腫脹,嘔逆,寒邪作祟,手足拘急,濕寒相合,黃黑色塵埃昏暗,流行之氣交感,上應鎮星、辰星。其政令嚴肅,其號令寂靜,其穀物顏色黑褐。

因此,陰氣凝結在上,寒邪積聚在下,寒水勝過火氣,則會形成冰雹,陽光不能治療,殺氣就會流行。所以,有餘者宜高,不足者宜下;有餘者宜晚,不足者宜早。土地的效用,是氣化的結果,百姓的氣運也隨之而變化,間隔的谷物決定了它的盛衰。第一種氣候,地氣移動,寒氣消退,春氣正旺,風氣盛行,萬物生長繁榮,百姓氣順體舒,風濕相互影響,雨水則稍後降臨。百姓患病,症狀是出血,筋絡拘緊強硬,關節不靈活,身體沉重,筋脈萎縮。

第二種氣候,大火之氣正盛,萬物承受它的化育,百姓身體康健。疾病表現為溫熱之邪盛行,遠近皆受其害,濕熱相互影響,雨水按時降臨。第三種氣候,天氣正常運行,濕氣下降,地氣上升,雨水按時降臨,寒氣隨之而來,感受寒濕之邪,則百姓患病,症狀為身體沉重,腫塊,胸腹脹滿。第四種氣候,暑熱之氣來臨,濕熱蒸騰,地氣上升,天氣閉塞,寒風吹拂於早晨和傍晚,濕熱相互影響,草木冒煙,濕氣不能流動,則白露陰氣瀰漫,形成秋季的氣候。百姓患病,症狀是腠理發熱,出血,虛弱,心腹脹滿發熱,腹部膨脹,嚴重則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