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心得》~ 卷下 (10)
卷下 (10)
1. 六元正紀大論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太宮、大商,凡此陽明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天氣急,地氣明,陽專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堅,淳風乃治。風燥橫運,流於氣交,多陽少陰,云趨雨府,濕化乃敷,燥極而澤,其谷白丹,間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應太白熒惑,其政切,其令暴,蟄蟲乃見,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熱發暴,振慄癃閉,清先而勁,毛蟲乃死,熱後而暴,介蟲乃殃。其發躁,勝復之作,擾而大亂,清熱之氣,持於氣交。
初之氣,地氣遷,陰始凝,氣始肅,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鼽衄,嚏欠,嘔,小便黃赤,甚則淋。二之氣,陽乃布,民乃舒,物乃生榮。厲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氣,天政布,涼乃行,燥熱交合,燥極而澤,民病寒熱。四之氣,寒雨降,病暴僕,振慄譫妄,少氣咽乾引飲,及為痛,癰腫瘡瘍瘧寒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氣,春令反行,草乃生榮,民氣和。
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故食歲谷以安其氣,食間谷以去其邪,歲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氣,無使受邪,折其鬱氣,資其化源。以寒熱輕重、少多其制,同熱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涼遠涼,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用溫遠溫,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亂天地之經,擾陰陽之紀也。
少陽之政,寅申之紀也。
少陽、太角、厥陰、壬寅、壬申,其運風鼓,其化鳴紊啟坼,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脅,驚駭。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少陽、太徵、厥陰、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運暑,其化暄囂鬱燠。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少陽、太宮、厥陰、甲寅、甲申,其運陰雨,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飄驟,其病體重,胕腫,痞飲。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少陽、太商、厥陰、庚寅、庚申、同正商,其運涼,其化霧露清切,其變肅殺凋零,其病肩背胸中。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少陽、太羽、厥陰、丙寅、丙申、其運寒肅,其化疑慘慄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腫。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凡此少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正,地氣擾,風乃暴舉,木偃沙飛,炎火乃流,陰行陽化,雨乃時應,火木同德,上應熒惑歲星。其谷丹蒼,其政嚴,其令擾,故風熱參布,雲物沸騰,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涼雨並起,民病寒中,外發瘡瘍,內為泄滿,故聖人遇之,和而不爭,往復之作,民病寒熱,虛,泄,聾,瞑,嘔吐,上怫,腫色變。初之氣,地氣遷,風勝乃搖,寒乃去,候乃大溫,草木早榮,寒來不殺,溫病乃起。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
陽明主宰的時期,包含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太宮、大商等節氣,氣候運行遵循後天之理。天氣急促,地氣明朗,陽氣獨盛,炎熱酷暑盛行,萬物乾燥而堅實,和煦的風則能帶來好天氣。但若風燥之氣橫行,導致氣候交替失衡,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則會引發雨水,濕氣滋生,乾燥轉為潮濕,穀物成熟,但間隔年份收成欠佳,金火相合,天象上則對應太白星和熒惑星,政令嚴厲,氣候驟變,蟄伏的蟲子出現,流水不結冰,百姓容易患咳嗽、咽喉阻塞,寒熱交替發作,伴隨顫抖、小便閉塞等症狀。初期氣候強勁,毛蟲死亡;後期氣候驟變,介殼蟲受災。這種急躁的氣候變化,反覆無常,導致大亂,唯有清熱之氣才能維持氣候平衡。
初期的氣候,地氣轉變,陰氣開始凝結,氣候轉趨肅殺,水開始結冰,寒雨轉化。此時的疾病表現為:身體發熱脹滿,面部浮腫,嗜睡,流鼻血,打噴嚏、哈欠、嘔吐,小便黃赤,嚴重者會出現尿淋瀝。第二個時期,陽氣開始佈散,人們感到舒適,萬物生機勃勃。但疾病也隨之加重,容易暴亡。第三個時期,天時運轉,天氣轉涼,燥熱交替,乾燥轉為潮濕,百姓容易患寒熱病。第四個時期,寒雨下降,疾病突然爆發,伴隨顫抖、神志不清、氣短、咽喉乾燥、口渴,甚至疼痛、癰腫瘡瘍、瘧疾、骨痿、便血等症狀。第五個時期,春天反常,草木茂盛,人民氣候和順。
最後一個時期,陽氣佈散,氣候反常回暖,蟄伏的蟲子出現,流水不結冰,百姓安康,但容易患溫病。因此,應該食用當季穀物以調節氣血,食用間隔年份的穀物以去除邪氣。一年四季應該攝取鹹、苦、辛三種味道的食物,通過出汗、清熱、散邪的方式,保持氣血運行順暢,避免感受邪氣,疏通鬱結之氣,滋養人體機能。針對寒熱輕重,少多的情況進行調節,熱盛則多屬天之變化,寒盛則多屬地之變化。治療時,寒者用寒,熱者用熱,遠離寒熱的極端,飲食也要遵循此法。
但如有特殊情況則應反其道而行,這就是治療的規律。違背此道,就會擾亂天地秩序,破壞陰陽平衡。
少陽主宰的時期,在寅申兩個時辰。
少陽、太角、厥陰,以及壬寅、壬申這幾個時期,氣候變化如同風鼓,變化如同鳴叫、裂開,病症表現為頭暈目眩、脅肋疼痛、驚恐。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少陽、太徵、厥陰,以及戊寅、戊申這幾個時期,氣候炎熱,變化如同暄囂、鬱悶。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少陽、太宮、厥陰,以及甲寅、甲申這幾個時期,氣候陰雨,變化如同柔潤、潮濕,病症表現為身體沉重、腫脹、痞塊、水腫。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少陽、太商、厥陰,以及庚寅、庚申這幾個時期,氣候涼爽,變化如同霧露、清冷,病症表現為肩背胸痛。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少陽、太羽、厥陰,以及丙寅、丙申這幾個時期,氣候寒冷肅殺,變化如同冰雪霜雹,病症表現為畏寒、浮腫。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少陽主宰的時期,氣候運行遵循先天之理,天氣平和,地氣紊亂,狂風暴起,沙塵飛揚,烈火蔓延,陰陽交替,雨水及時,火木相生,天象上對應熒惑星和歲星。穀物收成較好,政令嚴厲,但氣候變化無常,風熱交加,雲霧翻滾,太陰之氣橫行,寒氣來襲,涼雨齊下,百姓容易患內外兼症的疾病,例如外發瘡瘍,內臟滿悶。因此,聖人處之泰然,順應自然變化,百姓容易患寒熱病,虛弱、泄瀉、耳聾、目盲、嘔吐、胸悶、腫脹、面色改變等症狀。初期的氣候,地氣轉變,風盛則搖動,寒氣消退,氣候回暖,草木茂盛,寒氣來臨也不致於使草木死亡,溫病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