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心得》~ 卷上 (26)
卷上 (26)
1. 六微旨大論
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
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
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巳酉醜歲氣會同。
終而復始其用也。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何謂初中?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初中何也?所以分天地也。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
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白話文:
六微旨大論
丙寅年,第一個節氣開始於51刻,結束於37.5刻;第二個節氣開始於37.6刻,結束於25刻;第三個節氣開始於26刻,結束於12.5刻;第四個節氣開始於12.6刻,結束於負100刻(水下百刻);第五個節氣開始於1刻,結束於87.5刻;第六個節氣開始於87.6刻,結束於75刻。這就是所謂的六三,是天的數目。
丁卯年,第一個節氣開始於76刻,結束於62.5刻;第二個節氣開始於62.6刻,結束於50刻;第三個節氣開始於51刻,結束於37.5刻;第四個節氣開始於37.6刻,結束於25刻;第五個節氣開始於26刻,結束於12.5刻;第六個節氣開始於12.6刻,結束於負100刻(水下百刻)。這就是所謂的六四,是天的數目。
接下來戊辰年,第一個節氣又開始於1刻,以此類推,循環往復,永無止境。太陽運行一周,天氣從1刻開始;運行兩周,天氣從26刻開始;運行三周,天氣從51刻開始;運行四周,天氣從76刻開始;運行五周,天氣又從1刻開始,這就叫做一個周期。所以寅午戌三年的氣息相合,卯未亥三年的氣息相合,辰申子三年的氣息相合,巳酉醜三年的氣息相合。
終結又開始,這是它的運作方式。談論天,就要探究其根本;談論地,就要探究其位置;談論人,就要探究氣息的交合。天地的位置,氣息交合之處,就是人的所處之位。所以說:天樞之上,天氣主宰;天樞之下,地氣主宰;氣息交合之處,人氣依附,萬物由此而生。什麼是初氣和中氣?初氣大約三十度,略有不同,中氣的計算方法相同。初氣和中氣是什麼?這是用來區分天地之氣的。初氣是地氣,中氣是天氣。
氣的升降,是天地運作的更迭。氣上升之後下降,下降的是天;氣下降之後上升,上升的是地。天氣下降,氣流向大地;地氣上升,氣騰向天空。所以高下互相感召,升降互相依存,從而產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