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素問心得》~ 卷上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8)

1. 刺志論

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氣虛身熱,此謂反也;谷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谷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脈盛血少,此謂反也;脈少血多,此謂反也。氣盛身寒,得之傷寒。

氣虛身熱,得之傷暑。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入實者,左手開針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

白話文:

[刺志論]

氣力充沛,身體狀況就強健,氣力衰弱,身體狀況就虛弱,這是正常的情況,如果反過來就是生病了。飲食豐富,氣力就旺盛,飲食不足,氣力就虛弱,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情況相反就是生病了。脈搏有力,血液充盈,脈搏微弱,血液不足,這同樣是正常的情況,如果反過來就是生病了。

氣力虛弱但身體發熱,這是反常的現象;食物攝入多但氣力卻少,這也是反常的;食物攝入少但氣力卻多,這更是反常的;脈搏強烈但血液卻少,這也是反常的;脈搏微弱但血液卻多,這同樣是反常的。

氣力旺盛但身體寒冷,這可能是因為受了寒。氣力虛弱但身體發熱,這可能是因為受了暑。食物攝入多但氣力卻少,這可能是因為失血過多,或濕氣滯留在下部。食物攝入少但氣力卻多,這可能是因為胃或肺有異常。脈搏微弱但血液卻多,這可能是因為喝了過熱的飲料。脈搏強烈但血液卻少,這可能是因為脈絡中有風氣,水分和養分無法進入,這就是所說的反常。

氣力旺盛,氣就進入體內,氣力虛弱,氣就從體內散出;氣力旺盛,身體就發熱,氣力虛弱,身體就寒冷。對於氣力旺盛的,針刺時左手要打開針孔,讓氣能散出;對於氣力虛弱的,針刺時左手要關閉針孔,防止氣散出。

2. 針解篇

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時,人聲應音,人陰陽合氣應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謂各有所生也。

人心意應八風,人氣應天,人發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人陰陽脈血氣應地,人肝目應之九。

白話文:

在這[針灸解釋篇]中,提到:宇宙間有一個天、兩個地、三種人、四季、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而人的身體也相應著這些自然界的現象,針灸治療也因此有其適當的方式,所以我們稱為九針。

人的皮膚對應天空,肌肉對應大地,脈搏對應人類本身,筋骨對應時間,聲音對應音樂,陰陽和諧之氣對應音律,牙齒和麪部對應星辰,呼吸對應風,九竅及三百六十五條經絡對應野外景物。因此,第一針針對皮膚,第二針針對肌肉,第三針針對脈搏,第四針針對筋骨,第五針針對骨骼,第六針用於調節陰陽,第七針用於增強精氣,第八針用於驅除風邪,第九針用於打通九竅,排除三百六十五節氣的影響,這就是針灸的生成原理。

人的思想情感與八風相應,人的氣息與天空相應,人的頭髮、牙齒、耳朵和眼睛等五官所發出的五種聲音與五音六律相應,人的陰陽脈絡和血液氣息與大地相應,人的眼睛和肝臟與九個方向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