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心得》~ 卷上 (17)
卷上 (17)
1. 奇病論
有病口甘者,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有病口苦者,名曰膽癉。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
白話文:
[奇病討論]
有個病症是口中常有甜味,這是五臟之氣過剩的表現,這種情況被稱為脾癉。當我們攝入的各種味道的食物進入身體後,會先存放在胃裡,然後由脾臟來運送食物中的精華與營養。若脾臟功能異常,使得津液積聚在脾臟,就會讓人感覺到口中有甜味。這通常是由於食用了太多美味且高油脂的食物所引起的。食用高油脂的食物容易使人體內產生熱氣,而甜食則易導致腹部脹滿。當這些氣上湧時,就可能轉變成糖尿病。治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蘭草,它能幫助清除體內的舊氣。
另一種病症是口中常有苦味,這種情況被稱為膽癉。肝臟就像是身體中的軍師,而膽就像肝的助手,負責決策。當一個人經常思慮過多,無法做決定時,可能會導致膽汁分泌不足,氣往上溢,進而使口中產生苦味。對於這種情況,治療方式是刺激膽的募穴和俞穴。
以上就是對文中提到的兩種奇病的現代解讀。
2. 大奇論
心脈滿大,癇瘛筋攣。肝脈小急,癇瘛筋攣。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瘖,不治自已。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驚。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已。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瘖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瘖瘖,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熟,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白話文:
[大奇論]內容如下:
如果心臟的脈象顯示過大,可能會出現癲癇、抽搐或肌肉痙攣等症狀。肝臟的脈象如果細小且緊急,也可能導致相同的症狀。若是肝脈突然變得強烈,可能是因為受到了驚嚇。如果脈象消失或出現聲音嘶啞,但不需治療,身體會自行恢復。腎、肝、心三臟的脈象如果都細小且緊急,不跳動,通常是由於腹部有包塊。腎和肝兩臟的脈象同時顯示沉,代表可能有石水病;如果兩臟的脈象同時顯示浮,則可能有風水病。若兩臟的脈象同時顯示虛弱,病情可能非常嚴重。若同時顯示細小且帶有弦象,則病人可能易受驚嚇。腎、肝兩臟的脈象如果大且緊急且沉,可能是疝氣。心臟的脈象如果跳動且滑且急,可能是心疝;肺臟的脈象如果沉且有力,可能是肺疝。
三陽脈象如果緊急,可能有腹部包塊;三陰脈象如果緊急,可能是疝氣;二陰脈象如果緊急,可能有癲癇或厥逆;二陽脈象如果緊急,可能易受驚嚇。脾臟的脈象如果外鼓且沉,可能是腸澼(一種慢性腸道疾病),但時間長了,自己會好。肝臟的脈象如果細小且緩慢,也是腸澼,但比較容易治療。腎臟的脈象如果細小且有力且沉,也是腸澼,可能伴隨便血,如果血溫且身體發熱,病情可能很嚴重。心臟和肝臟的腸澼也可能便血,如果兩臟同時患病,還可以治療。如果脈象細小且沉且澀,可能是腸澼,如果身體發熱,病情可能很嚴重,一般在發熱後七天死亡。胃臟的脈象如果沉且鼓且澀,或者胃臟的脈象外鼓且大,或者心臟的脈象小且堅且急,都可能是膈偏枯。
如果是男性,病發在左側;如果是女性,病發在右側。如果沒有聲音嘶啞,舌頭能正常轉動,可以治療,大約三十天後康復。如果跟隨這種情況,聲音嘶啞,大約三年後康復;如果年齡不到二十歲,三年後死亡。脈象如果突然變得有力,且伴有鼻血和發熱,病情可能很嚴重。脈象如果懸掛且輕浮,是正常的脈象。脈象如果像喘息一樣,稱為暴厥,暴厥的人可能無法與人正常交談。脈象如果快速,使人突然受到驚嚇,大約三四天後自行恢復。
脈象如果浮且相合,浮且相合如同數脈,每分鐘超過十次跳動,代表經絡的氣血不足,稍微顯示出這種脈象,大約九十天後死亡。脈象如果像燃燒的木柴,代表心臟的精氣可能耗盡,待到草木枯萎時死亡。脈象如果像散開的葉子,代表肝臟的氣血可能不足,待到樹葉落下時死亡。脈象如果像來訪的客人,來訪的客人脈象阻塞且鼓動,代表腎臟的氣血可能不足,待到棗花凋謝時死亡。脈象如果像丸泥,代表胃臟的精氣可能不足,待到榆莢落下時死亡。脈象如果像橫格,代表膽囊的氣血可能不足,待到稻穀成熟時死亡。脈象如果像弦線,代表胞宮的精氣可能不足,如果病人能說話,待到霜降時死亡;如果不能說話,還可以治療。脈象如果像交錯的漆,交錯的漆代表脈象左右旁邊都有,稍微顯示出這種脈象,大約三十天後死亡。脈象如果像湧泉,浮且鼓動在肌肉中,代表太陽的氣血可能不足,待到韭菜花開放時死亡。
脈象如果像崩潰的泥土,按下時感覺不到,代表肌肉的氣血可能不足,皮膚先顯示出黑色,待到白壘(一種植物)開花時死亡。脈象如果像懸掛的喉嚨,懸掛的喉嚨代表脈象浮且揣測,越按越大,代表十二俞穴的氣血可能不足,待到水結冰時死亡。脈象如果像倒下的刀,倒下的刀代表脈象輕浮且略急,用力按下去會覺得堅硬且急促,代表五臟功能衰竭,寒熱之氣獨聚於腎臟,這樣的人可能無法坐著,待到春天開始時死亡。脈象如果像圓滑的丸子,無法用手直接感受,代表大腸的氣血可能不足,待到棗葉生長時死亡。脈象如果像花朵,讓人容易感到恐懼,不想坐臥,經常站立或行走,傾聽四周,代表小腸的氣血可能不足,待到秋季末期死亡。
3. 刺禁論
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部,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傍,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瘖。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脫色。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僕。
刺脊間,中髓為傴。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咳逆。刺手魚腹內陷,為腫。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膝(音牝)髕,出液為跛。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刺腨腸內陷,為腫。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白話文:
[刺禁論]的內容翻譯爲現代漢語如下:
人體內藏有關鍵部位,不可不謹慎對待!肝臟位於身體左側,肺臟則藏於右側,心臟在體表之下,腎臟則治理體內,脾臟作爲它們的使者,胃則爲它們的部門,膈膜與盲腸之上,藏着生命的根源—父母遺傳的精氣,脊椎旁側,有小小心臟的存在。遵循這些原則將帶來福祉,違背則可能招致禍害。如果誤傷了心臟,一天之內會死亡,其症狀爲打嗝;誤傷肝臟,五天內會死亡,其症狀爲言語不清;誤傷腎臟,六天內會死亡,其症狀爲打噴嚏;誤傷肺臟,三天內會死亡,其症狀爲咳嗽。
誤傷脾臟,十天內會死亡,其症狀爲吞嚥困難;誤傷膽囊,一天半內會死亡,其症狀爲嘔吐;在腳踝上刺到大血管,血液持續流出不止,會導致死亡;在面部刺到滑脈,可能會導致失明;在頭部刺到腦戶穴,進入大腦即刻死亡;在舌下刺到脈絡過度,血液持續流出不止,會使人失聲;在足底的絡脈刺到,若未出血,則可能引起腫脹;在郄穴中的大脈刺到,會使人昏厥,面色蒼白;在氣街處刺到脈絡,若未出血,則可能引發腫脹和鼠瘡。
在脊椎間刺到骨髓,會引發駝背;在乳房上方刺到,會引發乳房腫脹並侵蝕;在鎖骨下刺入過深,氣泄,會讓人咳嗽;在手掌魚際部位刺入過深,會引發腫脹。不要在大醉時針刺,這會讓人氣血紊亂;不要在大怒時針刺,這會讓人氣血逆行;不要在極度勞累或剛剛飽食、極度飢餓、極度口渴、極度驚恐時進行鍼刺。在大腿內側刺到大血管,血流不止,會致死;在眼周穴位刺入過深,刺到脈絡,會引發內部出血,導致耳聾。
在膝蓋髕骨處刺到,導致液體滲出,會引發跛行;在手臂太陰經脈處刺到,出血過多,會立即死亡;在足部少陰經脈處刺到,虛弱出血,會讓人說話困難;在胸部凹陷處刺到肺臟,會引發喘息;在肘部內側刺入過深,氣會聚於此,導致關節無法屈伸;在大腿內側下方三寸處刺入過深,會讓人尿失禁;在腋下肋骨間刺入過深,會讓人咳嗽;在下腹部刺入過深,若刺到膀胱,尿液外溢,會讓人下腹脹滿;在小腿肚處刺入過深,會引發腫脹。
在眼眶上方凹骨處刺到脈絡,會引發漏症和失明;在關節處刺入過深,導致液體滲出,關節無法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