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素問心得》~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示從容論

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腎氣內著也;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咳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一人之氣,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今夫脈浮大虛者,是脾氣之外絕,去胃外歸陽明也。夫二火不勝三水,是以脈氣而無常也。四肢解墮,此脾精之不行也。

白話文:

如果脈象浮滑而緊繃,這是因為腎氣不足。如果脈象沉重而按之如石,這是因為腎氣內停。如果脈象虛弱而氣短,這是因為水液代謝不暢,身體和氣血都衰弱了。如果咳嗽頻繁而感到胸悶,這是因為腎氣逆亂。一個人體內氣機的失衡只會集中在一處臟腑,如果說三臟都出現問題,不合乎中醫原則。

現在,如果脈象浮大而空虛,這是因為脾氣已經完全耗盡,離開了胃部,回歸了陽明經。由於陽火和陰火無法勝過陽水、陰水和陰土,所以脈氣呈現出不穩定的狀態。如果四肢乏力痠軟,這是因為脾氣的精華運行不暢所致。

喘咳者,是水氣並陽明也。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若夫以為傷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此類,是知不明也。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為使,真藏壞決,經脈傍絕,五臟漏泄,不衄則嘔,此二者不相類也。譬如天之無形,地之無理,白與黑相去遠矣。

白話文:

咳嗽喘鳴,是因為水氣和陽明經的氣不足。大出血,是因為脈搏快速,血液無法流動。如果認為這些症狀都是肺部受傷造成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症狀不屬於這些類型,說明醫生知識不足。真正肺部受傷的人會出現脾氣不固,胃氣不清,經氣不受控制,內臟受損,經脈閉塞,五臟漏泄,不流鼻血就會嘔吐。這兩種情況完全不同。就好像天沒有形體,地沒有道理,白色和黑色差了十萬八千里一樣。

2. 疏五過論

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流連,病有所並。醫士診之,不在藏府,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洒洒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

白話文:

經歷過富貴後變得貧賤,即使沒有遭到外邪侵襲,也會生出內在的疾病,這叫做「脫營」。經歷過富足後變得貧困,這叫做「失精」。五臟精氣流動不暢,就會產生各種疾病。醫者診治時,發現患者的內臟和形體沒有異常,因此診斷猶豫不決,不知道病名。患者的身體日漸虛弱,氣血不足,最終病情加重,氣息衰微,身體輕飄飄的,時常驚恐不安。病情嚴重的,是因為身體外部的抵抗力受損,體內的血氣衰敗。高明的醫者也會診斷錯誤,不知曉病情。這也是導致治療失敗的原因之一。凡是想要診斷疾病的,必須詢問患者的飲食起居、突發的喜樂苦惱,以及先前的喜樂後來的苦惱,這些都會損傷精氣,精氣耗盡,身體便會衰敗毀壞。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愚醫治之,不知補瀉,不知病情,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此治之二過也。善為脈者,必以比類奇恆,從容知之。為工而不知道,此診之不足貴。此治之三過也。診有二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

白話文:

過度憤怒會損傷陰液,過度喜悅會損傷陽氣,這樣就會導致元氣上升,脈象失去常態。愚昧的醫生治療時,不懂得補益或瀉下的方法,也不瞭解病情。這樣就會導致精氣日漸衰竭,邪氣乘虛而入。這是治療中的兩個過錯。

善於診脈的人,一定會根據各種脈象特徵來綜合判斷,從容地瞭解病情。只注重技巧而不通曉道理,這樣的診斷是不值得珍視的。這是治療中的第三個過錯。

診斷有兩個常規,第一是要詢問患者的社會地位,如果是帝王將相或身處高位的人,出現身體不適,必定是精神內傷所致,即使沒有邪氣外侵,也會導致身體衰竭。

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則醫事不行。此治之四過也。凡診者,必知終始,有知餘緒,切脈問名,當合男女。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臟空虛,血氣離守,工不能知,何術之語。嘗富大傷,斬筋絕脈,身體復行,令澤不息,故傷敗結,留薄歸陽,膿積寒炅。

白話文:

原本富裕的人後來變窮,雖然沒有受到外邪的侵襲,但皮膚枯焦、筋骨拘縮,導致癱瘓和抽搐。醫生如果不能嚴謹地診斷,不能激發身體的神氣,就會在外在表現出柔弱,導致身體機能紊亂異常,疾病無法得到改善,醫生的治療也就無法進行。這是治病的四種過錯。凡是診斷疾病的人,必須瞭解疾病的起因和發展過程,察覺殘餘的病症,切脈問名,根據男女不同進行診斷。如果不能從整體上了解身體狀況,不能分辨憂慮恐懼、喜怒變化,不能診斷五臟虛弱,不能知道血氣離散的規律,那麼醫生就無法洞悉病情的本質,也就無法用什麼方法治療。

曾經富裕的人遭受了嚴重的創傷,筋脈斷裂,但身體又能恢復行走,而且體液分泌不止。這是因為傷口沒有癒合,瘀血積聚,寒邪和熱邪交織。

粗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四肢轉筋,死日有期,醫不能明,不問所發,唯言死日,亦為粗工。此治之五過也。凡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臟六腑,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白話文:

粗劣的醫生治病,急著針灸陰陽穴位,導致身體虛弱、四肢抽筋,死亡日期將近。這樣的醫生不明白病因,只說死期,也屬於粗劣之輩。這是治病的五種過錯之一。上面所說的五種過錯,都是由於醫術不通,對人體的情況不瞭解造成的。所以說:聖明之醫治病,一定了解天地陰陽、四時運轉、五臟六腑、陰陽表裡,精通針灸砭石、藥毒的作用。從容瞭解病人情況,明瞭病情的經脈,無論貴賤貧富,都要按不同情況處理。詢問年齡、體質、性格,分析疾病的部位,瞭解病情的源頭和發展,根據八正九候,診斷一定正確無誤。

治病之道,氣內為寶,循求其理,求之不得,過在表裡,守數據治,無失俞理。能行此術,終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臟菀熟,癰發六腑。診病不審,是謂失常,謹守此治,與經相明。《上經》、《下經》,揆度陰陽,奇怕五中,決以《明堂》,審於終始,可以橫行。

白話文:

治療疾病的關鍵,在於內部氣的調理。仔細探究其原理,卻不能得其要領。問題出在表裡失衡,拘泥於數據化治療,難以契合病理實質。掌握此法,終身受益。否則,臟腑受損,癰疽遍佈六腑。診病不精確,就是失常。謹守此法,與經絡理論相符。《上經》、《下經》探討陰陽變化,奇經八脈貫通臟腑五臟,以《明堂》理論為決策依據,審察疾病的始末,就能靈活應變。

3. 徵四失論

夫經脈十二,絡脈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專,志意不理,外內相失,故時疑殆。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此治之一失矣。受師不卒,妄作雜術,謬言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後遺身咎,此治之二失也。不適貧富貴賤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溫,不適飲食之宜,不別人之勇怯,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白話文:

人體有十二條經脈,三百六十五條絡脈,這些都是眾人所知,醫生常根據這些脈絡來診斷和治療。但如果診斷和治療不全面的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精神不集中,意志不堅定,內外不協調,所以有時會產生疑惑和疑慮。對於陰陽逆從的原理不瞭解,這是治療上的失誤。

  2. 沒有學成醫術就開始亂用雜法,胡言亂語自稱是道法,用假名自誇,亂用針灸砭石,最終造成身體的傷害,這是治療上的第二個失誤。

  3. 不適應貧富貴賤的住所,坐的地方軟硬不適,身體感受寒暖不適,飲食不適合,不區別病人的強弱,不能類比病情,導致自己不能清晰地認識病情,這是治療上的第三個失誤。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白話文:

看病不瞭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只擔心飲食失調、生活過度,或者中毒等因素,不先了解這些,就先把脈,判斷出什麼病,胡亂命名,完全依靠推測,這是治病的四個錯誤。

4. 陰陽類論

所謂三陽者,太陽為經,三陽脈至手太陰,弦浮而不沉,決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論。所謂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於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白話文:

所謂的三陽,指太陽經脈(手足陽明、少陽),它們到達手太陰經脈(肺經)時,應當是弦浮而並不沉降。通過切脈的力度和心的察覺,結合陰陽理論進行判斷。

所謂的二陽,指陽明經脈(手足陽明),到達手太陰經脈時,應當是弦而沉急,但不會鼓動。如果出現發熱的症狀,會導致死亡。

而一陽,指少陽經脈(手足少陽),到達手太陰經脈時,會上連人迎穴,脈象弦急懸而不斷。這是少陽經脈的病症,如果只出現陰脈的症狀,也會導致死亡。

所謂的三陰,是指六經(手三陰、足三陰)的主脈,交會於太陰經脈(肺經)時,會伏鼓而不浮,手摸上去感覺空洞,而且不會影響心神。

二陰至肺,其氣歸膀胱,外連脾胃。一陰獨至,經絕氣浮,不鼓,鉤而滑。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併,繆通五臟,合於陰陽,先至為主,後至為客。雷公曰:一陽為紀;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軟而動,九竅皆沉;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肢。

白話文:

兩個陰脈通往肺部,其氣歸屬於膀胱,並與脾胃相連。一個陰脈單獨到達,脈象斷絕,浮而不脈,彎曲而滑利。這六條脈絡,時而陰時而陽,交錯相連,溝通五臟,調和陰陽,先到的為主要脈象,後到的為客氣。雷公說:一個陽脈為經紀;三個陰脈為根本,兩個陰脈為雌性,一個陰脈為單獨的主導。兩個陽脈和一個陰脈,陽明脈主導疾病,如果不能勝過一個陰脈,就會虛軟而動,九竅都會阻塞;三個陽脈和一個陰脈,太陽脈勝過陰脈,陰脈不能抑制,會內亂五臟,外則驚駭。兩個陰脈和兩個陽脈,疾病在肺部,少陰脈沉弱,肺氣勝過脾氣,會外傷四肢。

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巔疾為狂。二陰一陽,病出於腎,陰氣客遊於心,腕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肢別離。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咽乾燥,病在土脾。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氣不能止陰,陰陽並絕,浮為血瘕,沉為膿胕;陰陽皆壯,下至陰陽。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診決死生之期,遂合歲首。

白話文:

當腎臟中的陰氣和陽氣都過剩時,患者會出現罵人和胡亂行動的症狀,嚴重時會瘋狂癲癇。

當腎臟中的陰氣過剩,陽氣不足時,患者會出現陰氣上升到心臟,導致前臂的脈絡不通暢,四肢無法協調活動。

當腎臟中的陰氣和陽氣交替衰退時,陰氣會上升到心臟,導致患者神智不清、進食異常,喉嚨和食道乾燥,這主要是脾胃出問題。

當腎臟中的陽氣過剩,陰氣不足時,陰氣會被陽氣壓制,導致陰陽失調,產生血塊,如果沉積在體內就會形成膿腫;如果陰陽都過於旺盛,會導致陽氣下降到陰氣的位置。

當上焦的陽氣旺盛而下焦的陰氣充盈,可以判斷患者的生死期,並與新的一年的開始相呼應。

黃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於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徵,皆歸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春陰陽皆絕,期在孟春。春三月之病,日陽殺。陰陽皆絕,期在草乾。夏三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己。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

三陽獨至,期在石水。二陰獨至,期在盛水。

白話文:

黃帝說:冬季三個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的疾病,病症與陽氣相合。到了春季正月,脈象會出現死亡徵兆,這些病症都會在春天發作。冬季三個月,草木凋零,陰陽已盡,等待草木萌發的仲春。

春季三個月(二月、三月、四月)的疾病,陽氣旺盛。陰陽已絕,等待草木枯萎的孟夏。夏季三個月(五月、六月、七月)的疾病,陰氣最盛時不超過十天。陰陽交替,等待水蒸氣上升的仲夏。

秋季三個月(八月、九月、十月)的疾病,三陽氣盡數升起,不需治療就會自行痊癒。陰陽交會,起身不能坐,坐下不能起。

5. 方盛衰論

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多少逆皆為厥。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徵,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綿綿乎屬不滿日。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

白話文:

陽氣向上,陰氣向下。年長者居上,年少者居下。因此,春天和夏天屬於陽氣生長,秋天和冬天屬於陽氣收藏。相反,秋天和冬天屬於陽氣生長,春天和夏天屬於陽氣收藏。

因此,氣血順暢才能維持生命,逆亂則會導致死亡(厥)。如果氣血不升,寒邪直達膝蓋,年少者會在秋冬死亡,年長者則會在秋冬生長。如果氣血不升,會導致頭痛和癲疾,因為求取不到陽氣,求取不到陰氣。身體五臟隔絕,沒有正常反應,就像身處荒野或空屋,虛弱無力,日夜不得安寧。

因此,氣血不足導致的厥症,會讓人產生幻覺,嚴重時會導致迷亂。

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秋三月也)。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冬三月也)。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春三月也)。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

白話文:

陽氣過度衰竭,陰氣微弱,稱為「少氣」。

  • **肺氣虛:**會夢見白色物體,看到有人被砍出血噴濺,在秋季時會夢見戰爭。
  • **腎氣虛:**會夢見船隻載人溺水,在冬季時會夢見藏身水中,感到恐懼。
  • **肝氣虛:**會夢見蘑菇香氣從草坪中冒出,在春季時會夢見藏在樹下不敢動彈。
  • **心氣虛:**會夢見救火或明媚的太陽,在夏季時會夢見火災或焚燒。

(夏三月也)。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辰戌、醜末之月也。此皆五臟氣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是以形弱氣虛,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白話文:

(夏季的三個月)。脾氣虛弱的人會夢見飲食不足,天氣回暖時會夢見在蓋房子圍牆。辰戌、醜未的月份。這些都是五臟氣虛,陽氣過剩,陰氣不足的表現。因此,身體虛弱氣虛的人會死亡;身體氣血充足,脈象虛弱的人會死亡;脈象充足,身體氣血不足的人會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