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心得》~ 卷下 (4)
卷下 (4)
1. 至真要大論
厥陰司天為風化(己亥之歲),在泉為酸化(寅申之歲),司氣為蒼化(丁壬之歲),間氣為動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子午之歲),在泉為苦化(卯酉之歲),不司氣化,居氣為灼化;太陰司天為濕化(醜末之歲),在泉為甘化(辰戌之歲),司氣為黅化(甲巳之歲),間氣為柔化;少陽司天為火化(寅申之歲),在泉為苦化(己亥之歲),司氣為丹化(戊癸歲也),間氣為明化;陽明司天為燥化(卯酉之歲),在泉為辛化(子午之歲),司氣為素化(乙庚歲也),間氣為清化;太陽司天為寒化(辰戌之歲),在泉為咸化(醜末之歲),司氣為玄化(丙辛歲也),間氣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臟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
白話文:
厥陰 主宰的天氣變化是刮風(己亥年),主宰地下的泉水變化是酸化(寅申年),主宰氣候變化是蔥綠化(丁壬年),兼有的氣候變化是運動化。
少陰 主宰的天氣變化是炎熱(子午年),主宰泉水變化是苦化(卯酉年),不主宰氣候變化,剩下的氣候變化是灼傷化。
太陰 主宰的天氣變化是潮濕(醜末年),主宰泉水變化是甘甜化(辰戌年),主宰氣候變化是濃黑化(甲巳年),兼有的氣候變化是柔軟化。
少陽 主宰的天氣變化是火熱(寅申年),主宰泉水變化是苦化(己亥年),主宰氣候變化是丹紅色化(戊癸年),兼有的氣候變化是明亮化。
陽明 主宰的天氣變化是乾燥(卯酉年),主宰泉水變化是辛辣化(子午年),主宰氣候變化是白色化(乙庚年),兼有的氣候變化是澄清化。
太陽 主宰的天氣變化是寒冷(辰戌年),主宰泉水變化是鹹味化(醜末年),主宰氣候變化是玄黑色化(丙辛年),兼有的氣候變化是收藏化。
因此,治療疾病的人必須明白六種氣候變化對應的疾病,五行相生、相應的顏色和口味,以及五臟所屬的氣候,才能瞭解疾病盈虛發生的原因。
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太陰在泉,則左不應。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
白話文:
在北方的年份,少陰在泉水位,寸脈就不會出現反應;厥陰在泉水位,右脈就不會出現反應;太陰在泉水位,左脈就不會出現反應。
在南方的年份,少陰司主天空,寸脈就不會出現反應;厥陰司主天空,右脈就不會出現反應;太陰司主天空,左脈就不會出現反應。
所有沒有反應的脈象,只要反過來診斷,就可以看到。
在北方的年份,三陰脈在下部,寸脈就不會出現反應;三陰脈在上部,尺脈就不會出現反應。
在南方的年份,三陰脈在天部,寸脈就不會出現反應;三陰脈在泉水位,尺脈就不會出現反應。
左右同。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數欠,心痛支滿,兩脅裡急,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怏然如衰,身體皆重。(寅申歲也)。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民痛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目瞑齒痛,䪼腫,惡寒發熱如虛,少腹中痛,腹大,蟄蟲不藏。(卯酉歲也)。
白話文:
太歲與該年值令相同。太歲值令陰氣旺盛,風邪盛行,就會導致地面濕氣升不上去,平原上陰暗不明,草木過早發芽。百姓會出現畏寒發抖的症狀,經常伸懶腰打哈欠,心絞痛,兩肋緊悶,食慾不振,食道梗塞不通,吃東西就嘔吐腹脹噯氣,遇到熱氣就會感覺疲乏無力,全身沉重。(這一年是寅申年)。太歲值令少陰氣旺盛,熱邪盛行,就會導致水面蒸騰,陰暗的地方反而明亮。百姓會出現腹痛腹鳴,氣往上衝到胸部,喘氣不能久站,寒熱交替皮膚疼痛,眼睛疼痛,耳鳴,畏寒發燒但身體虛弱,小腹疼痛,肚子鼓脹,蟄伏的昆蟲不能冬眠。(這一年是卯酉年)。
歲太陰在泉,草乃早榮,濕淫所勝,則埃昏岩谷,黃反見黑,至陰之交。民病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結,腨如別。(辰戌歲也)。歲少陽在泉,火淫所勝,則焰明郊野,寒熱更至。
白話文:
當太陰年在泉位,草木就開始早早生長。如果濕氣過盛,就會籠罩山谷,使黃色變成黑色,這是太陰與少陽交會的時節。
人們容易患上水濕積聚、心痛、耳聾、頭腦昏沉、喉嚨腫痛、血氣鬱滯、下腹部疼痛腫脹、小便不通、衝脈受影響導致頭痛、眼睛失神、脖子僵硬、腰部疼痛、大腿無法彎曲、小腿肌肉僵硬,像是被結紮一樣。
當少陽年在泉位,火熱過盛,就會火焰四起,郊外野火頻繁。同時,寒熱交替發生。
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則血便。少陰同候。(己亥歲也)。歲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霿霧清瞑。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咽乾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子午歲也)。歲太陽在泉,寒淫所勝,則凝肅慘慄。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痛,血見,嗌痛頷腫。
白話文:
百姓生病,小便频数,颜色赤白不正常,小腹疼痛,尿液发红,严重者甚至会拉血便,这是少阴经气虚弱的表现,对应己亥年。这一年,阳明经气运行在泉,燥热过度,则会出现雾气弥漫,昏昏欲睡的现象。百姓容易出现呕吐,呕吐物发苦,爱叹气,心胸疼痛无法翻身,严重者喉咙干涩,面容憔悴,皮肤干燥,脚心发热。这是子午年,太阳经气运行在泉,寒邪过度,则会出现凝滞、寒冷、战栗的表现。百姓容易出现小腹疼痛牵连睪丸,疼痛连及腰脊,向上冲至心脏疼痛,并且出现血便,喉咙疼痛,下巴肿胀。
(丑未歲也)。諸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白話文:
(丑年未年的歲運)
各種氣候因素的內部影響
- 風氣內侵:使用辛涼藥物治療,輔以苦味藥,用甘味緩和,用辛味疏散。
- 熱氣內侵:使用鹹寒藥物治療,輔以甘苦味藥,用酸味斂收,用苦味發散。
- 濕氣內侵:使用苦熱藥物治療,輔以酸淡味藥,用苦味乾燥,用淡味疏泄。
- 火氣內侵:使用鹹冷藥物治療,輔以苦辛味藥,用酸味斂收,用苦味發散。
- 燥氣內侵:使用苦溫藥物治療,輔以甘辛味藥,用苦味下降,用甘味潤澤。
- 寒氣內侵:使用甘熱藥物治療,輔以苦辛味藥,用鹹味瀉下,用辛味溫潤,用苦味固攝。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則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寒生春氣,流水不冰,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冷泄腹脹,溏泄瘕水閉,蟄蟲不去,病體於脾。(己亥歲也)。衝陽絕,死不治。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大雨且至。
白話文:
當厥陰之氣當令時,風邪侵襲為患,則虛空中塵埃瀰漫,雲霧繚繞,寒氣襲生春氣,流水不結冰。百姓容易患上胃脘痛,疼痛感當心處,並向上蔓延至兩脅,咽喉氣道不通,飲食難以下嚥,舌根強硬,進食即嘔吐,伴有腹脹、腹瀉和水腫。蟲子蟄居不出,病體累及脾臟。(這是己亥歲的表現)。衝陽之氣衰絕,死亡無可救治。
當少陰之氣當令時,熱邪侵襲為患,酷熱之氣盛行,火象之氣掌管一切,大雨將至。
民病胸中煩熱,咽乾,右胠滿,皮膚痛,寒熱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嘔,溺色變,甚則瘡瘍胕腫,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䐜,腹大滿,膨膨而喘咳,病本於肺。(子午歲也)。尺澤絕,死不治。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則沉陰且布,雨變枯槁。胕腫骨痛陰痹者,按之不得,腰脊頭項痛時眩,大便難,陰氣不用,飢不欲食,咳唾則有血,心如懸,病本於腎。(丑未歲也)。
白話文:
民眾患有胸中煩熱、咽喉乾燥、右側肋骨脹滿、皮膚疼痛、寒熱交替、咳嗽氣喘、咳血便血、鼻涕帶血、鼻涕帶膿、嘔吐、小便顏色異常。嚴重的話還會出現瘡瘍腫脹、肩膀背部手臂痠痛、盆腔內疼痛、心痛肺脹、腹脹滿脹、喘咳。這種病的根源在於肺臟。(相應於子午年)
尺澤穴脈搏絕滅,則會死亡。太陰主宰天氣,如果被濕氣所侵犯,就會沉積陰氣並佈散開來,導致雨水減少,植物枯萎。腫脹、骨痛、陰部麻痺的人,按壓患處無感。腰、背、頭、頸部疼痛,時常頭暈,大便困難,陰氣運行不暢,飢餓也不想進食,咳嗽咳痰帶血,心中不安,這種病的根源在於腎臟。(相應於醜未年)
太谿絕,死不治。少陽司天,火邪所勝,則溫氣流行,金政不平。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熱上皮膚痛,色變黃赤,傳而為水,身面胕腫,腹滿仰息,泄注赤白,瘡瘍,咳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病本於肺。(寅申歲也)。天府絕,死不治。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則木乃晚榮,草乃晚生,筋骨內變,大涼革候,名木斂生,菀於下,草焦上首,蟄蟲來見。
白話文:
**太谿穴絕脈:**死亡,無法救治。少陽經主導天空運轉,如果被火邪所勝,則溫熱之氣流行,金氣失調。人民會出現頭痛、發熱、惡寒、瘧疾等症狀,熱氣上攻皮膚,皮膚灼痛,顏色變黃變紅。熱氣進一步傳變成水,全身浮腫,腹脹氣喘,腹瀉或嘔吐出紅白之物,會生瘡癤,咳血,心煩意亂,胸中灼熱。嚴重的話會出現鼻出血,病根在肺部。(寅申年)
天府穴絕脈: 死亡,無法救治。陽明經主導天空運轉,如果被乾燥邪氣所勝,則樹木晚開花,草木晚生長。筋骨內部發生異變,天氣異常寒冷,名貴樹木收斂生長,下部枝葉茂盛,草木上部枯焦,蟄伏的蟲子開始出現。
民病左胠脅痛,寒清於中,感而瘧,咳,腹中鳴,注泄鶩溏,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咽乾面塵,腰痛,丈夫頹疝,婦人少腹痛,目昧背瘍瘡座癰,病本於肝。(卯酉歲也)。太衝絕,死不治。
白話文:
民間疾病左肋或肋部疼痛,體內寒氣過多,受到感寒而發作瘧疾,咳嗽,腹中鳴叫,大便稀薄如鴨糞,心窩與肋部劇烈疼痛,無法翻身,喉嚨乾澀,臉色蒼白,腰痛,男性出現陰囊下墜,女性出現小腹疼痛,眼睛模糊,背部生瘡或膿腫,這些病症的根源在於肝臟。(發生在卯年或酉年)如果肝經上的太衝穴不通,則無法醫治,最終會導致死亡。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血變於中,發為癰瘍,民病厥心痛,嘔血,血鼽衄,善悲,時眩僕,運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滿,手熱肘攣,掖沖,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安,面赤目黃,善噫,咽乾,甚則色炲,渴而欲飲,病本於心。(辰戌歲也)。神門絕,死不治。
白話文:
太陽經運行在體表,若被寒邪侵襲,寒氣便會逆行,水液結冰,血液在體內凝滯,導致癰疽形成。人們會出現心痛、嘔血、血痢、鼻子出血、容易悲傷、時而頭暈目眩、火氣旺盛、驟雨時伴隨冰雹、胸腹脹滿、手心發熱、手肘彎曲、腋窩疼痛、心神不安、胸脅和胃部不適、面紅目黃、多打嗝、咽喉乾燥,嚴重時面色發紅、口渴想喝水,病根在於心臟。(辰戌之年)如果神門(心臟)功能喪失,將無法治癒。
所謂動氣知其藏也。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苦辛,以汗為故而止;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
白話文:
所謂瞭解病症的動因,就在於辨別它所藏的邪氣。
司天之氣,如果被風氣所勝,要用辛涼藥來平和,並輔以苦甘藥,用甘味來緩解,用酸味來瀉下;
如果被熱氣所勝,要用鹹寒藥來平和,並輔以苦甘藥,用酸味來收斂;
如果被濕氣所勝,要用苦熱藥來平和,並輔以酸辛藥,用苦味來燥濕,用淡味來瀉下;
如果濕氣上攻嚴重而且有熱,用苦溫藥治療,並輔以苦辛藥,用發汗的方式來止住;
如果被火氣所勝,要用酸冷藥來平和,並輔以苦甘藥,用酸味來收斂,用苦味來發散,再用酸味來平復;
如果被濕熱所勝,同寒淫所勝;
如果被燥氣所勝,要用苦濕藥來平和,並輔以酸辛藥,用苦味來瀉下;
如果被寒氣所勝,要用辛熱藥來平和,並輔以甘苦藥,用鹹味來瀉下。
風司於地,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熱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濕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佐以鹹甘,以苦平之;火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燥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寒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風化於天,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甘苦;(己亥歲也)。
白話文:
- 風氣主導身體,用清涼藥物來剋制,治療時用酸溫藥,輔以苦甘藥,用辛平藥來調和。
- 熱氣主導身體,用寒涼藥物來剋制,治療時用甘熱藥,輔以苦辛藥,用鹹平藥來調和。
- 濕氣主導身體,用熱燥藥物來剋制,治療時用苦冷藥,輔以鹹甘藥,用苦平藥來調和。
- 火氣主導身體,用寒涼藥物來剋制,治療時用甘熱藥,輔以苦辛藥,用鹹平藥來調和。
- 燥氣主導身體,用熱燥藥物來剋制,治療時用平寒藥,輔以苦甘藥,用酸平藥來調和,以達到平衡為原則。
- 寒氣主導身體,用熱燥藥物來剋制,治療時用鹹冷藥,輔以甘辛藥,用苦平藥來調和。
- 風氣主導身體,用清涼藥物來剋制,治療時用酸溫藥,輔以甘苦藥。(己亥年)
熱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溫,佐以苦酸辛;(子午歲也)。濕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丑未歲也)。火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寅申歲也。燥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卯酉歲也)。寒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白話文:
天有濕熱,寒氣反制,用甘溫藥治療,輔以苦酸辛藥。(子午年)
天有濕氣,熱氣反制,用苦寒藥治療,輔以苦酸藥。(醜未年)
天有火氣,寒氣反制,用甘熱藥治療,輔以苦辛藥。(寅申年)
天有燥氣,熱氣反制,用辛寒藥治療,輔以苦甘藥。(卯酉年)
天有寒氣,熱氣反制,用鹹冷藥治療,輔以苦辛藥。
(辰戌歲也)。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憒憒欲吐,胃鬲如寒,大風數舉,倮蟲不滋,胠脅氣並,化而為熱,小便黃赤,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腸鳴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則嘔吐,鬲咽不通。(己亥歲也)。少陰之勝,心下熱善飢,臍下反動,氣遊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嘔逆,躁煩,腹滿痛,溏泄,傳為赤沃。(子午歲也)。
白話文:
辰戌年(即五行屬土的年份)
- 厥陰(肝經)旺盛,導致耳鳴、頭暈、恍惚欲吐、胃脘如寒、大風(抽搐)多次發作、皮膚乾枯、肋骨兩側有氣鬱結,化為熱症、小便發黃發紅、胃痛心痛、上連兩肋、腸鳴腹瀉、少腹疼痛、排出赤白便,嚴重時會嘔吐、食道阻塞。
己亥年(即五行屬水的年份)
- 少陰(腎經)旺盛,導致心窩發熱、容易飢餓、臍下出現反彈,氣流貫通三焦,夏季炎熱時,樹木乾枯、草木萎縮,出現嘔吐、煩躁、腹痛腹脹、腹瀉,便中帶有血絲。
子午年(即五行屬水的年份)
太陰之勝,火氣內郁,瘡瘍于于中,流散於外,病在胠脅,甚則心痛熱𧵅,頭痛,喉痹,項強。獨勝則濕氣內郁,寒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滿。雨數至,燥化乃見,少腹滿,腰脽重強,內不便,善注泄,足下溫,頭重,足脛胕腫,飲發於中,胕腫於上。(丑未歲也)。
白話文:
太陰旺盛
火氣淤積於內,形成瘡瘍潛伏在體內,蔓延到體外。病症出現在脅肋之下,嚴重時會引起心絞痛、發燒、頭痛、喉嚨腫痛、頸部僵硬。
太陰獨勝
濕氣淤積於內,寒氣侵襲下焦,導致頭頂疼痛,牽引至眉間,胃部脹滿。遇到下雨天,濕氣加重,小腹脹滿,腰部和臀部沉重僵硬,大便不通暢,容易腹瀉,足部溫熱,頭部沉重,小腿和腳背腫脹,體內生成飲液,導致上半身腫脹。(這是在醜未年容易發生的情況。)
少陽之勝,熱客於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肌,耳痛,溺赤,善驚譫妄,暴熱消爍,草萎水涸,介蟲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寅申歲也)。陽明之勝,清發於中,左胠脅痛,溏泄,內為嗌塞,外發㿗疝,大涼肅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卯酉歲也。
白話文:
少陽勝,熱聚集於胃部
- 心煩、心痛
- 眼睛發紅
- 想嘔吐、嘔出酸性物質,肌肉跳動
- 耳朵痛
- 小便呈紅色
- 容易受驚嚇、胡言亂語
- 突然發燒、消瘦
- 草木枯萎、水源乾涸
- 介殼類昆蟲蜷縮
- 小腹疼痛,下體滲出紅色或白色液體(寅申年發生)
陽明勝,寒氣在身體內發作
- 腸胃虛火上升,導致喉嚨發炎
- 左側肋骨部位疼痛
- 腹瀉
- 喉嚨阻塞
- 產生疝氣(一種腸子突出於體表的疾病)
- 天氣寒冷肅殺
- 花朵枯萎、植物改變外貌
- 毛蟲受損
- 胸中不適,喉嚨阻塞而咳嗽(卯酉年發生)
)太陽之勝,凝慄且至,非時水冰,羽乃後化。痔虛發,寒厥入胃,則內生心痛,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筋肉拘苛,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泄,皮膚否利,腹滿食減,熱反上行,頭項匈頂腦戶中痛,目如脫,寒入下焦,傳為濡瀉。(辰戌歲也。
白話文:
當太陽之氣過盛時,會導致寒凝血滯,出現骨寒戰慄的症狀。在非冬季時節,血液凝固如冰,羽毛也無法生長。此時,痔瘡容易發作,寒涼之氣會侵入胃中,從而引起心痛。陰中容易生瘡,隱痛不適,互相牽引導致陰股疼痛,筋肉僵硬,血脈凝滯,臉色發生變化,有時會發生血便,皮膚乾燥粗糙,腹脹食慾減退。熱氣反而向上行,頭部、頸部、胸部、腦部的頂部和後腦勺產生疼痛,眼睛失神。寒氣侵入下焦,轉化為濕瀉。(這是在辰戌之年出現的症狀。)
)厥陰之勝,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瀉之;少陰之勝,治以辛寒,佐以苦鹹,以甘瀉之;太陰之勝,治以咸熱,佐以辛甘,以苦瀉之;少陽之勝,治以辛寒,佐以甘鹹,以甘瀉之;陽明之勝,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陽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厥陰之復,少腹堅滿,裡急暴痛,偃木飛沙,倮蟲不榮。
白話文:
厥陰病勝出時,以甘味、清涼的藥物治療,配合苦味、辛味的藥物,再用酸味藥物瀉除陽熱;少陰病勝出時,以辛味、寒涼的藥物治療,配合苦味、鹹味的藥物,再用甘味藥物瀉除寒邪;太陰病勝出時,以鹹味、溫熱的藥物治療,配合辛味、甘味的藥物,再用苦味藥物瀉除濕邪;少陽病勝出時,以辛味、寒涼的藥物治療,配合甘味、鹹味的藥物,再用甘味藥物瀉除肝氣鬱結;陽明病勝出時,以酸味、溫熱的藥物治療,配合辛味、甘味的藥物,再用苦味藥物清泄熱邪;太陽病勝出時,以甘味、溫熱的藥物治療,配合辛味、酸味的藥物,再用鹹味藥物瀉除表寒。厥陰病復發時,小腹堅滿疼痛,裡急後重,大小便不利,皮膚青黑,脈象細弱。
厥心痛,汗發嘔吐,飲食不入,入而復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則入脾,食痹而吐。衝陽絕,死不治。少陰之復,燠熱內作,煩躁,鼽嚏,少腹絞痛。火見燔焫,嗌燥,分注時止,氣動於左,上行於右,𬋖,皮膚痛,暴喑,心痛,鬱冒不知人,乃灑淅惡寒,振慄譫妄,寒已而熱,渴而欲飲,少氣,骨痿,隔腸不便,外為浮腫,噦噫,赤氣後化,流水不冰,熱氣大行,介蟲不復,病痱胗瘡瘍,癰疽痤痔,甚則入肺,咳而鼻淵。天府絕,死不治。
白話文:
心臟疼痛:
出汗、嘔吐,食不下嚥,吃了又吐,筋骨疼痛、眩暈、虛冷,嚴重時會影響脾臟,造成飲食不通而嘔吐。如果陽氣耗盡,則無法治癒。
腎臟恢復機能:
體內燥熱,煩躁、噴嚏,小腹絞痛。火氣上昇,灼傷喉嚨,口乾,症狀時有時無。氣血運行偏向左側,右側則不順暢,導致打嗝、皮膚痛、突然失聲、心痛,意識不清。
腎臟陽氣失調:
惡寒、發抖、胡言亂語,寒氣退後轉為發熱,口渴但不想喝水,氣短、骨瘦,隔膜和腸道功能失常,導致浮腫、打嗝、排出紅色氣體。
肺部問題:
流水不凍,熱氣旺盛,昆蟲不復存在,皮膚長出痱子、瘡瘍、癰疽、痔瘡。嚴重時會影響肺部,導致咳嗽、鼻水。如果肺部機能耗盡,則無法治癒。
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體重中滿,食飲不化,陰氣上厥,胸中不便,飲發於中,咳喘有聲。大雨時行,麟見於陸。頭頂痛重,而掉瘛尤甚,嘔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則入腎,竅瀉無度。太谿絕,死不治。少陽之復,大熱將至,枯燥燔,介蟲乃耗。
白話文:
太陰的復發:
- 身體濕氣加重,身體沉重飽脹。
- 進食不消化,陰氣上升到頭部。
- 胸悶不適,體內有發熱的感覺,咳嗽喘息有聲。
- 大雨過後,麟魚出現在陸地上。
- 頭頂疼痛加劇,頭部抽動異常。
- 嘔吐頻繁,唾液清澈,嚴重時傷及腎臟,身體機能失控。
- 足少陰腎經的太谿穴脈絕,將導致死亡。
少陽的復發:
- 即將出現高燒。
- 身體乾枯發熱,皮膚灼傷,體表寄生蟲減少。
驚瘛咳衄,心熱煩躁,便數憎風,厥氣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火氣內發,上為口糜嘔逆,血溢血泄,發而為虛,惡寒鼓粟,寒極反熱,嗌絡焦槁,渴引水漿,色變黃赤,少氣脈萎,化而為水,傳為胕腫,甚則入肺,咳而血泄。尺澤絕,死不治。陽明之復,清氣大舉,森木蒼干,毛蟲乃厲。
白話文:
突然受到驚嚇而發作癲癇、咳嗽、流鼻血,心火旺盛、煩躁不安,大便次數頻繁、畏懼風吹,寒氣向上冒,臉色像浮土,眼睛昏花,內部火氣發作,向上導致口舌生瘡、嘔吐,吐血、拉血,發病後精神虛弱,畏寒、皮膚起雞皮疙瘩,極度寒冷後轉為發熱,咽喉乾枯,口渴想喝水,臉色變黃變紅,氣短脈搏微弱,病情轉變為水腫,傳變為腿部腫脹,嚴重時侵入肺部,咳嗽伴有吐血。尺澤穴脈象消失,無法救治。陽明經脈恢復正常後,清氣大舉升起,像樹木枝幹青翠挺拔,於是蟲害就會猖獗。
病生胠脅,氣歸於左,善太息,甚則心痛否滿,腹脹而泄,嘔苦,咳,噦,煩心,病在鬲中,頭痛,甚則入肝,驚駭,筋攣。太衝絕,死不治。太陽之復,厥氣上行,水凝雨冰,羽蟲乃死。
白話文:
疾病的致病部位在膈肌附近,氣血聚集在左側,容易嘆息,嚴重時會出現心痛、腹脹、腹瀉、嘔吐酸水、咳嗽、呃逆、心煩,疾病在膈膜中,頭痛,嚴重時侵犯肝臟,導致驚恐、抽筋。太衝穴脈絡不通,不治就會死亡。太陽熱氣復發時,寒濕之氣上升,水結成冰雨,羽毛昆蟲會死亡。
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滿,頭痛,善悲,時眩僕,食減,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堅,陽光不治,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忘善悲。神門絕,死不治。
白話文:
心和胃部寒冷,胸悶不適,伴有心痛或脹滿,頭痛、愛傷心流淚,偶爾頭暈目眩,食慾變差,腰部和大腿後側疼痛,身體不便彎曲伸展,天氣寒冷難耐,陽光照射也不能緩解,小腹收縮牽拉睾丸,疼痛延伸到腰和脊椎,上衝至心臟,吐出清水,或打嗝反胃,嚴重時會影響到心臟,容易健忘和傷心。如果神門不通,則無法治癒。
厥陰之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瀉之,以甘緩之;少陰之復,治以鹹寒,佐以苦辛,以甘瀉之,以酸收之,辛苦發之,以咸軟之;太陰之復,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瀉之,燥之,泄之;少陽之復,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咸軟之,以酸收之,辛苦發之,發不遠熱,無犯溫涼,少陰同法;陽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補之;太陽之復,治以咸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
白話文:
厥陰復證:用酸寒藥物治療,輔以甘辛藥物,酸藥瀉實,甘藥緩和。
少陰復證:用鹹寒藥物治療,輔以苦辛藥物,甘藥瀉實,酸藥斂澀,苦辛藥發散,鹹藥軟堅。
太陰復證:用苦熱藥物治療,輔以酸辛藥物,苦藥瀉實,燥濕,利水。
少陽復證:用鹹冷藥物治療,輔以苦辛藥物,鹹藥軟堅,酸藥斂澀,苦辛藥發散,但發不遠熱,無犯溫涼,與少陰復證治療方法相同。
陽明復證:用辛溫藥物治療,輔以苦甘藥物,苦藥瀉實,下行,酸藥補益。
太陽復證:用鹹熱藥物治療,輔以甘辛藥物,苦藥堅固。
治諸勝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堅者軟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強者瀉之。各安其氣,必清必靜,則病氣衰去,歸其所宗,此治之大體也。身半以上,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地氣主之。
白話文:
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是,對於寒證用溫熱藥物治療,對於熱證用寒涼藥物治療,對於溫熱證用清熱藥物治療,對於寒涼證用溫熱藥物治療,對於擴散的證型用收斂藥物治療,對於收斂的證型用擴散藥物治療,對於乾燥的證型用滋潤藥物治療,對於急迫的證型用緩和藥物治療,對於堅固的證型用軟化藥物治療,對於脆弱的證型用堅固藥物治療,對於衰弱的證型用補益藥物治療,對於強盛的證型用瀉下藥物治療。
讓各個臟腑的功能保持平衡,必須使其氣機暢達、心神寧靜,這樣病邪就會衰退,回到它們的源頭。這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
人體從腰部以上,氣分有三大類,這是天地的區分,由天氣所主導;人體從腰部以下,氣分也有三大類,這是地氣的區分,由地氣所主導。
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所謂天樞也。諸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夫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
白話文:
根據病患的名字來命名其氣候,再根據氣候來確定其居住的地方,並由此判斷其疾病。
半,是指天樞穴。各種氣候進入泉中,風邪侵襲到體內,用辛涼藥治療,輔助用苦藥,用甘味緩和,用辛味祛散;熱邪侵襲到體內,用鹹寒藥治療,輔助用甘苦藥,用酸味收斂,用苦味發散;濕邪侵襲到體內,用苦熱藥治療,輔助用酸淡藥,用苦味乾燥,用淡味瀉下;火邪侵襲到體內,用鹹冷藥治療,輔助用苦辛藥,用酸味收斂,用苦味發散;燥邪侵襲到體內,用苦溫藥治療,輔助用甘辛藥,用苦味瀉下;寒邪侵襲到體內,用甘熱藥治療,輔助用苦辛藥,用鹹味瀉下,用辛味滋潤,用苦味堅固。
當邪氣勝過正氣時,程度較輕者就順應它,程度較重者就制約它;當正氣恢復時,和緩者就讓它平穩,暴烈者就抑制它。
皆隨勝氣,安其屈伏,無問其數,以平為期。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主勝則胸脅痛,舌難以言。(己亥歲也)。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少氣,發熱,耳聾目瞑,甚則胕腫,血溢,瘡瘍,咳喘;主勝則心熱煩躁,甚則脅痛支滿。(子午歲也)。
白話文:
這些徵狀都隨證狀的輕重而定,只要使陰陽之氣調和,不論次數多少,以達到平穩為目標。
當厥陰之氣主宰身體時,若邪氣較盛,就會出現耳鳴、頭暈,嚴重時會咳嗽;若正氣較盛,就會出現胸脅疼痛、言語困難的情形。(己亥年)
當少陰之氣主宰身體時,若邪氣較盛,就會出現連續打噴嚏、頸部僵硬、肩背痠熱、頭痛、氣短、發燒、耳聾、眼睛模糊,嚴重時會出現腫脹、出血、瘡瘍、咳嗽喘息;若正氣較盛,就會出現心火旺盛、煩躁,嚴重時會伴隨脅痛、胸悶等症狀。(子午年)
太陰司天,客勝則首面胕腫,呼吸氣喘;主勝則胸腹滿,食已而瞀。(丑未歲也。)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膘瘡瘍,嘔逆,喉痹,頭痛,嗌腫,耳聾,血溢,內為瘛瘲;主勝則胸滿,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熱。(寅申歲也)。陽明司天,清復內余,則咳衄,嗌塞,心鬲中熱,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白話文:
當太陰臟腑系統主導人體時,如果外邪勝過人體正氣,就會出現頭面浮腫、呼吸喘促的症狀;如果是人體正氣勝過外邪,則會出現胸腹脹滿、吃飽後頭暈的現象。(這對應的是醜、未年。)
當少陽臟腑系統主導人體時,如果外邪勝過人體正氣,就會出現紫紅色斑疹外發,以及形成紫紅色膿瘡、嘔吐、咽喉腫痛、頭痛、喉嚨腫脹、耳聾、出血,內部則會出現心慌氣短;如果是人體正氣勝過外邪,則會出現胸悶、咳嗽後喘息,嚴重時甚至會咳血、手部發熱。(這對應的是寅、申年。)
當陽明臟腑系統主導人體時,如果陽氣旺盛,內部陰液不足,就會出現咳嗽出血、咽喉阻塞、心胸之間灼熱、咳不止、咳出白色血而導致死亡的症狀。
(卯酉歲也)。太陽司天,客勝則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則咳;主勝則喉嗌中鳴。(辰戌歲也)。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內為痙強拘瘛,外為不便;主勝則筋骨繇並,腰腹時痛。(寅申歲也)。少陰在泉,客勝則腰痛,尻股膝髀腨胻足病,瞀熱以酸,胕腫不能久立,溲便變;主勝則厥氣上行,心痛發熱,鬲中,眾痹皆作,發於胠脅,魄汗不藏,四逆而起。(卯酉歲也)。
白話文:
卯酉年
- 太陽主導天空,若客邪過盛,會導致胸中不適、流清鼻涕、受寒咳嗽。若正氣充足,則喉嚨會發出鳴響。
辰戌年
- 厥陰主導地泉,若客邪過盛,會導致關節疼痛、內部痙攣僵硬、外部不便。若正氣充足,則筋骨強健,但腰腹偶爾疼痛。
寅申年
- 少陰主導地泉,若客邪過盛,會導致腰痛、臀腿膝蓋等部位疼痛,還會出現頭暈、發熱、痠痛、小腿腫脹、不能久站、大小便異常等症狀。若正氣充足,則會出現氣往上逆、心痛發熱、隔膜疼痛、各種痹症發作、脅肋部位出現腫塊、汗液不能收斂、四肢發冷等症狀。
太陰在泉,客勝則足痿下重,便溲不時,濕客下焦,發而濡瀉,及為腫、隱曲之疾;主勝則寒氣逆滿,食飲不下,甚則為疝。(辰戌歲也)。少陽在泉,客勝則腰腹痛而反惡寒,甚則下白、溺白;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發熱,格中而嘔,少陰同候。(己亥歲也)。
白話文:
太陰在泉穴,如果外邪勝正,就會導致腿腳無力、下半身沉重、小便和排便不正常。濕邪侵襲下焦,會導致腹瀉、腫脹、隱痛的疾病;如果正氣勝邪,就會出現寒氣上逆、脹滿、進食困難,嚴重時會形成疝氣。(辰戌年)
少陽在泉穴,如果外邪勝正,就會導致腰腹疼痛,同時怕冷,嚴重時會出現白痢、小便白色;如果正氣勝邪,就會導致熱氣上行,侵襲心臟,引起心痛、發熱、嘔吐,少陰穴也有類似的症狀。(己亥年)
陽明在泉,客勝則清氣動下,少腹堅滿而數便瀉;主勝則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為騖溏,則寒厥於腸,上衝胸中,甚則喘不能久立。(子午歲也)。太陽在泉,寒復內余,則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脛足膝中痛。(丑未歲也)。
白話文:
如果陽明經氣盛於泉穴,客氣勝過陽明經氣,就會導致清氣下降,少腹部位堅硬飽滿,而且經常腹瀉;如果陽明經氣勝過客氣,就會導致腰部沉重,腹部疼痛,少腹部位感覺寒冷,大便稀溏,甚至出現腸道寒厥,上衝胸腔,嚴重時會喘不過氣,無法久站。(子午年。)
如果太陽經氣盛於泉穴,寒氣再度留在體內,就會導致腰部和臀部疼痛,屈伸不利,大腿、小腿、足膝部位疼痛。(丑未年。)
治之奈何?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折之,不足補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適其寒溫,同者逆之,異者從之,其於正味何如?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咸;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其補以甘;金位之主,其瀉以辛,其補以酸;水位之主,其瀉以咸,其補以苦。
白話文:
如何治療呢?高的壓制下去,低的抬舉起來,有餘的折損掉,不足的補充上。配合有益的,調和適合的。一定要安頓好主客,適應寒溫。同類的逆着調治,不同類的順着調治。對於正味呢?木位的主氣,瀉時用酸味,補時用辛味;火位的主氣,瀉時用甘味,補時用鹹味;土位的主氣,瀉時用苦味,補時用甘味;金位的主氣,瀉時用辛味,補時用酸味;水位的主氣,瀉時用鹹味,補時用苦味。
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收之;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之;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開發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白話文:
厥陰:
- 補:辛味
- 瀉:酸味
- 緩:甘味
少陰:
- 補:鹹味
- 瀉:甘味
- 收:鹹味
太陰:
- 補:甘味
- 瀉:苦味
- 緩:甘味
少陽:
- 補:鹹味
- 瀉:甘味
- 緩:鹹味
陽明:
- 補:酸味
- 瀉:辛味
- 瀉:苦味
太陽:
- 補:苦味
- 瀉:鹹味
- 堅:苦味
- 潤:辛味
這些方法可以疏通腠理,促進體液循環和氣機流通。
陽明何謂也?兩陽合明也。厥陰何也?兩陰交盡也。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內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一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適其至所,此之謂也。
白話文:
什麼叫做陽明?陽氣和明氣相結合,稱為陽明。什麼叫做厥陰?陰氣和陰氣相交盡,稱為厥陰。人體的氣有高有低,疾病有遠有近,症狀有表有裡,治療方法有輕有重,都是根據病情來採取適當的處理方式。概括來說:
- 君一臣二:屬於奇數的治療方法。
- 君二臣四:屬於偶數的治療方法。
- 君二臣三:屬於奇數的治療方法。
- 君一臣六:屬於偶數的治療方法。
所以說:
- 較近的部位使用奇數治療方法。
- 較遠的部位使用偶數治療方法。
- 導致出汗的疾病不使用奇數治療方法。
- 導致下瀉的疾病不使用偶數治療方法。
- 補益上焦的疾病要治療上焦,使用緩和的治療方法。
- 補益下焦的疾病要治療下焦,使用急迫的治療方法。
- 急迫的治療方法需要使用藥性強烈的藥物,緩和的治療方法需要使用藥性平和的藥物。
根據病情的需要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這就是「適其至所」的含義。
六氣之勝,何以候之?乘其至也。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焉;熱氣大來,火之勝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火熱受邪,心病生焉;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風氣大來,木之勝也,土濕受邪,脾病生焉。所謂感邪而生病也。
白話文:
如何預測六氣的盛行?從它們到來的時間來預測。清明的時候,乾燥之氣盛行,風木之氣受邪,會導致肝臟疾病;炎熱的時候,炎熱之氣盛行,金燥之氣受邪,會導致肺臟疾病;寒冷的時候,寒氣盛行,火熱之氣受邪,會導致心臟疾病;潮濕的時候,濕氣盛行,寒水之氣受邪,會導致腎臟疾病;刮風的時候,風氣盛行,土濕之氣受邪,會導致脾臟疾病。這些都是感受邪氣而致病的情況。
乘年之虛,則邪甚也;失時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於邪,則病危矣。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
白話文:
當身體抵抗力較弱的時候,邪氣就會很強。失去時令的調和,邪氣也會很強。遇到月亮空虛的時候,邪氣也會很強。重複受到邪氣的侵襲,病情就會危急。如果體內有正氣,疾病必定會復原。
厥陰經氣旺盛時,脈搏會緊而細;少陰經氣旺盛時,脈搏會細而鉤;太陰經氣旺盛時,脈搏會沉細;少陽經氣旺盛時,脈搏會大而浮;陽明經氣旺盛時,脈搏會短而澀;太陽經氣旺盛時,脈搏會大而長。
脈象達到極盛而和緩,說明身體健康。脈象達到極盛而過於旺盛,說明有病。脈象達到極盛後又反轉,說明有病。脈象沒有達到預期時間,卻突然出現,說明有病。脈象本應出現,卻遲遲不至,說明有病。陰陽脈象互換,說明病情危急。
六氣標本,所從不同。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標者,有生於中氣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標而得者,有取中氣而得者,有取標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逆,正順也;若順,逆也。
白話文:
六種氣候對人體的影響,來源也不同。少陽和太陰從根本影響,少陰和太陽既從根本也從表面影響,陽明和厥陰不分根本和表面,隻影響中間。因此,從根本影響的,是由根本化生而來的;從根本和表面影響的,是有根本和表面的變化;從中間影響的,是由中氣化生而來的。所以,百病的產生,有的來自根本,有的來自表面,有的來自中氣;有的取用根本而得以治療,有的取用表面而得以治療,有的取用中氣而得以治療,有的取用根本和表面而得以治療,有的逆取(違反常理)而得以治療,有的順取(符合常理)而得以治療。逆,就是正順;順,就是逆。
故曰:知標與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不知是者,人足以言診,是以亂經。《脈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澀,秋不數,是謂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澀甚曰病,數甚曰病,參見曰病,復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少陽之主,先甘後咸;陽明之主,先辛後酸;太陽之主,先咸後苦;厥陰之主,先酸后辛;少陰之主,先甘後咸;太陰之主,先苦後甘。佐以所利,資以所生,是謂得氣。
白話文:
因此說:瞭解標本證,用藥纔不會出錯;明辨病證的順逆變化,進行治療時就沒有疑問。不瞭解這些原理的人,即使能說出診斷,也可能會導致經方混亂。
《脈要》記載:春天脈象不應沉穩,夏天脈象不應弦緊,冬天脈象不應澀滯,秋天脈象不應數甚。以上四種情況稱為「四塞」。沉得太過稱為病,弦得太過稱為病,澀得太過稱為病,數得太過稱為病,同時出現稱為病,再次出現稱為病,還沒消失就消失稱為病,消失後又出現稱為病,脈象相反變化稱為死。
少陽脈主先甘後鹹;陽明脈主先辛後酸;太陽脈主先鹹後苦;厥陰脈主先酸後辛;少陰脈主先甘後鹹;太陰脈主先苦後甘。配合有益的藥物,補益生發的藥物,這稱為「得氣」。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憤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厥固泄,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白話文:
各種頭暈目眩的症狀,都與肝臟有關。
各種寒氣導致的收縮、痙攣,都與腎臟有關。
各種氣血鬱結、憤怒的情緒,都與肺部有關。
各種水腫、腫脹、飽滿的症狀,都與脾臟有關。
各種發熱、眼部疾病、悶熱的症狀,都與火有關。
各種疼痛、瘙癢、瘡瘍,都與心臟有關。
各種虛寒、腹瀉的症狀,都與下焦(腎、膀胱)有關。
各種萎靡、氣喘、嘔吐的症狀,都與上焦(肺、心、胃)有關。
各種抽搐、僵直、神志不清的症狀,都與火有關。
各種痙攣、頸部僵硬的症狀,都與濕氣有關。
各種氣逆、嘔逆的症狀,都與火有關。
各種腹部脹大、腹脹的症狀,都與熱氣有關。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白話文:
- 各種精神躁動和越軌行為,都屬於火熱證。
- 各種暴烈強硬和挺直不屈的症狀,都屬於風邪證。
- 各種疾病伴有聲音,敲打起來像擊鼓,都屬於熱證。
- 各種肌肉水腫,伴有疼痛、痠痛、驚嚇,都屬於火熱證。
- 各種身體旋轉反側,水液渾濁,都屬於熱證。
- 各種疾病水液清澈冷涼,都屬於寒證。
- 各種嘔吐酸水,劇烈瀉下,都屬於熱證。
- 辛辣甘味發散,屬陽;酸苦湧泄,屬陰;鹹味湧泄,屬陰;淡味滲泄,屬陽。
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者溫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
白話文:
這六種方法包括:收斂、發散、緩和、急迫、乾燥、滋潤、柔軟、堅硬。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方法來調節氣血,使其平衡。
調配藥物時,君藥一種,臣藥兩種,組成小的方劑;君藥一種,臣藥三種,佐藥五種,組成中等的方劑;君藥一種,臣藥三種,佐藥九種,組成大的方劑。
遇到寒證使用溫熱藥物,熱證使用寒涼藥物,疾病輕微的逆其病勢而行,疾病嚴重的順其病勢而行,硬結的予以軟化,外來的邪氣予以驅除,勞累的予以溫補,鬱結的予以疏散,停滯的予以攻伐,乾燥的予以滋潤,急迫的予以緩和,發散的予以收斂,損耗的予以溫補,安逸的予以活動,驚恐的予以平息,上逆的予以宣降,摩、浴、針刺等輔助療法予以適當運用,根據病情做相應的處置。
病之中外何如?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從內之外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矢之由也。
白話文:
疾病是從身體內部發生的還是從外部入侵的?
- **從身體內部發生的疾病:**需要調理內部。
- **從外部入侵的疾病:**需要治療外部。
- **從身體內部發生的疾病,但已經蔓延到外部:**先調理內部,再治療外部。
- **從外部入侵的疾病,但已經蔓延到內部:**先治療外部,再調理內部。
- **內部和外部的疾病沒有相互影響:**治療主要疾病。
五種味道進入胃後,會分別歸向它們喜好的臟腑,因此:
- 酸味先進入肝臟。
- 苦味先進入心臟。
- 甘味先進入脾臟。
- 辛味先進入肺臟。
- 鹹味先進入腎臟。
長期以來會增加相應臟腑的氣,這是自然規律。氣長時間增加,就會形成疾病。
方制君臣,何謂也?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三品所以明善惡之殊貫也。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微者調之,其次平之,盛者奪之,汗者下之,寒熱溫涼,衰之以屬,隨其攸利,謹道如法,萬舉萬全,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白話文:
藥方調配的君、臣、佐、使
如何調配藥方呢?主治疾病的藥物稱為君藥,輔助君藥的藥物稱為臣藥,配合臣藥強化療效的藥物稱為佐藥。三種藥物作用不同,用來區分良性或惡性的病症。
調氣的原則
調氣的藥方必須區分陰陽,確定是內臟的疾病還是外表的疾病。內部的疾病用內服藥治療,外部的疾病用外用藥治療。輕微的病症用微調,中度的病症用平調,嚴重的病症用減弱元氣的方法,發汗的用瀉下的方法,寒冷的用溫暖的方法,炎熱的用清涼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病症採用適當的方法,遵循規律,這樣才能藥到病除,氣血調和,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