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渙

《素問心得》~ 卷上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2)

1. 藏氣法時論

腎色黑,宜食辛,黃杞、雞肉、桃、蔥皆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毒藥攻邪,五穀為養(粳米、小豆、麥、大豆、黃杞),五果為助(桃、李、杏、慄、棗),五畜為益(牛、羊、豕、犬、雞)、五菜為充(葵、藿、薤、蔥、韭)、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白話文:

藏氣法時論

腎臟屬黑色,適合吃辛味的食物,例如黃杞、雞肉、桃子、蔥都是辛味的。辛味的食物可以發散,酸味的食物可以收斂,甘味的食物可以緩和,苦味的食物可以堅固,鹹味的食物可以柔軟。毒藥可以攻克邪氣,五穀(粳米、小豆、麥子、大豆、黃杞)可以滋養身體,五果(桃子、李子、杏子、栗子、棗子)可以輔助,五畜(牛、羊、豬、狗、雞)可以增益,五菜(葵菜、藿菜、薤菜、蔥、韭)可以充實營養。將這些食物的氣味搭配服用,可以補充精氣,增強體力。

這五種味道(辛、酸、甘、苦、咸),各有其益處,有的發散,有的收斂,有的緩和,有的急促,有的堅固,有的柔軟。一年四季,五臟的疾病,都應根據這五種味道的特性來選擇食物治療。

2. 宣明五氣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是謂五病。

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虛而相併者也。

五臟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五脈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

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五脈應象: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是謂五臟之脈。

白話文:

[宣明五氣篇]

五種味道對應的臟腑:酸味對應肝,辛辣對應肺,苦味對應心,鹹味對應腎,甜味對應脾。這就是所謂的五味對應五臟。

五種氣質導致的疾病:心氣不順會造成打嗝,肺氣不順會引發咳嗽,肝氣不順會影響說話,脾氣不順會影響吞嚥,腎氣不順會造成打哈欠和噴嚏,胃氣不順會造成氣逆、呃逆和恐懼感,大腸和小腸問題會導致腹瀉,下焦溢出會導致水腫,膀胱問題會造成尿瀦留或失禁,膽氣不順會引起怒氣。這就是所謂的五氣致病。

五種精氣的集中影響:精氣集中在心會產生喜悅,集中在肺會感到悲傷,集中在肝會產生憂慮,集中在脾會感到畏懼,集中在腎會產生恐懼。這就是所謂的五精集中的影響,是身體虛弱時精氣集中的現象。

五臟的忌諱:心臟不喜歡熱,肺部不喜歡寒冷,肝臟不喜歡風,脾臟不喜歡濕氣,腎臟不喜歡乾燥。這就是所謂的五臟的忌諱。

五臟所轉化的液體:心臟對應汗水,肺部對應鼻涕,肝臟對應眼淚,脾臟對應口水,腎臟對應唾液。這就是所謂的五臟所轉化的液體。

五種味道的禁忌:辛辣的食物會影響氣息,有氣息問題的人不宜多吃辛辣;鹹的食物會影響血液,有血液問題的人不宜多吃鹹食;苦的食物會影響骨骼,有骨骼問題的人不宜多吃苦食;甜的食物會影響肌肉,有肌肉問題的人不宜多吃甜食;酸的食物會影響筋絡,有筋絡問題的人不宜多吃酸食。這就是所謂的五種食物禁忌,不要過量食用。

五種疾病的爆發:陰性疾病從骨頭開始爆發,陽性疾病從血液開始爆發,陰性疾病從肌肉開始爆發,陽性疾病在冬天爆發,陰性疾病在夏天爆發。這就是所謂的五種疾病的爆發。

五種邪氣的幹擾:邪氣進入陽性部位會引起瘋狂,邪氣進入陰性部位會引起麻痹,邪氣衝擊陽性部位會導致顛狂,邪氣衝擊陰性部位會導致啞口無言,陽性邪氣進入陰性部位會使人安靜,陰性邪氣進入陽性部位會使人憤怒。這就是所謂的五種邪氣的幹擾。

五種脈象的顯現:春天出現秋天的脈象,夏天出現冬天的脈象,長夏出現春天的脈象,秋天出現夏天的脈象,冬天出現長夏的脈象,這叫做陰性病變出現在陽性部位,病人易怒,難以治療。這就是所謂的五種邪氣,都具有相同的致命性,難以治療。

五臟所儲存的:心臟儲存精神,肺部儲存魄力,肝臟儲存靈魂,脾臟儲存意志,腎臟儲存記憶。這就是所謂的五臟所儲存的。

五臟所主宰的:心臟主宰血管,肺部主宰皮膚,肝臟主宰筋絡,脾臟主宰肌肉,腎臟主宰骨骼。這就是所謂的五臟所主宰的。

五種勞損:長時間看東西會傷害血液,長時間躺臥會傷害氣息,長時間坐著會傷害肌肉,長時間站立會傷害骨骼,長時間行走會傷害筋絡。這就是所謂的五種勞損。

五種脈象的象徵:肝臟的脈象呈弦狀,心臟的脈象呈鉤狀,脾臟的脈象呈替代狀,肺部的脈象呈毛狀,腎臟的脈象呈石狀。這就是所謂的五臟的脈象。

3. 血氣形志篇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謂足陰陽也。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心主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謂手之陰陽也。

今知手足陰陽所苦。凡治血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後瀉有餘,補不足。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石;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白話文:

人體的正常狀態如下:太陽經通常血液較多而氣較少,少陽經則氣多血少,陽明經則氣血皆多,少陰經則血少氣多,厥陰經則多血少氣,太陰經則多氣少血。這就是人體的自然規律。

腳部的太陽經和少陰經互為表裡,少陽經和厥陰經互為表裡,陽明經和太陰經互為表裡,這稱為腳部的陰陽關係。手部的太陽經和少陰經互為表裡,少陽經和心包經互為表裡,陽明經和太陰經互為表裡,這稱為手部的陰陽關係。

現在瞭解了手部和腳部陰陽的問題。治療血癥時,首先必須去除多餘的血液,然後再治療痛苦的部位,觀察病人所需,接著才進行排泄過剩或補充不足的治療。身體舒適但精神困苦,疾病發生在脈絡上,應使用灸法和針刺治療;身體舒適且精神愉快,疾病發生在肌肉上,應使用砭石治療;身體困苦但精神愉快,疾病發生在筋絡上,應使用熱敷和拉伸治療;身體和精神都困苦,疾病發生在咽喉部位,應使用各種藥物治療;身體經常受到驚嚇和恐懼,經絡不通,疾病發生在麻木無感的部位,應使用按摩和藥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