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心得》~ 卷上 (10)
卷上 (10)
1. 玉機莫藏論
脈逆四時,為不可治。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虛實以決死生。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音茂,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白話文:
《玉機莫藏論》
脈象逆亂四時,是無法治療的。春天出現肺脈的脈象,夏天出現腎脈的脈象,秋天出現心脈的脈象,冬天出現脾脈的脈象,這些脈象都沉細而遲滯,稱為逆四時。虛實的狀態決定生死。脈象洪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胸悶神昏,聲音洪亮,這是五實的表現。脈象細弱,皮膚冰冷,氣息微弱,大小便失禁,飲食不進,這是五虛的表現。
2. 三部九候論
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人,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也;中部人,手少陰也;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也;下部人足太陰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
上部之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神藏五,形藏四,合為九藏。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
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減者死;目內陷者死。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察其府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
九候之脈,皆沉細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熱病者,以平旦死;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病風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脈乍疏乍數、乍遲乍疾者,日乘四季死;形肉以脫,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似七診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
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審問其所始病,而後各切循其脈,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從循之。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脈不往來者,死;皮膚著者,死。經病者,治其經;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
白話文:
在人體的上部,額頭兩側的動脈對應天空,臉頰兩側的動脈對應大地,耳朵前的動脈則對應人間。在人體的中部,手太陰(肺經)代表天空,手陽明(大腸經)代表大地,手少陰(心經)代表人間。在人體的下部,足厥陰(肝經)代表天空,足少陰(腎經)代表大地,足太陰(脾經)代表人間。因此,下部的天空用於觀察肝臟狀況,大地用於觀察腎臟狀況,人間用於觀察脾胃的氣血狀況。中部的天空用於觀察肺部狀況,大地用於觀察胸部的氣血狀況,人間用於觀察心臟狀況。上部的天空用於觀察頭部和角質層的氣血狀況,大地用於觀察口腔和牙齒的氣血狀況,人間用於觀察耳朵和眼睛的氣血狀況。精神藏於五臟,形體藏於四肢,二者結合共爲九藏。如果五臟衰敗,人的面色必定憔悴,憔悴就預示着死亡。首先必須評估一個人的體型是胖還是瘦,以便調整其氣血的虛實狀態,氣血實則要瀉,氣血虛則需補。如果體型壯碩但脈搏細弱,呼吸短促,這是危險的徵兆;如果體型消瘦但脈搏粗大,胸中有過多氣體,則意味着死亡。
如果形體與氣血相符則生命延續;如果形體與氣血不協調則會生病;如果三部九候都失去平衡則預示着死亡;如果上下左右的脈搏像舂米一樣快速跳動,則病情嚴重;如果上下左右的脈搏失去節奏,無法計數,則意味着死亡;即使中部的脈象看似正常,但如果與其他臟器失去協調,則同樣預示着死亡;如果中部的脈象減弱,則意味着死亡;如果眼睛凹陷,則意味着死亡。觀察九候中任何一個過小或過大,過快或過慢,過熱或過冷,過低或過高,都是疾病的信號,通過觀察內臟情況,可以預測生死的期限。首先必須瞭解經脈,然後才能理解病脈。
九候的脈象如果都呈現沉細或斷續,則表明屬於陰性,主要發生在冬季,預示着會在半夜去世;如果脈象急躁、喘息、快速,則表明屬於陽性,主要發生在夏季,預示着會在中午去世。因此,患有寒熱病的人通常會在清晨去世;患有熱中和熱病的人通常會在中午去世;患有風病的人通常會在傍晚去世;患有水腫病的人通常會在半夜去世;如果脈象時而稀疏時而密集,時而緩慢時而快速,則預示着會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的某一天去世;如果身體已經消瘦,即使九候看似正常,也預示着死亡;如果出現七診中的症狀,但九候全部正常,則不會死亡。所謂“不會死亡”,指的是由風邪引起的疾病或月經週期引發的疾病,雖然這些疾病表現出七診的症狀,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致命疾病,所以不會死亡。
然而,如果出現七診的症狀,並且脈象也顯示異常,則意味着死亡。必須仔細詢問病人最初發病的情況,然後分別按壓並沿着其脈絡觀察其經絡的浮沉變化,從上下方向進行逆向或順向的觀察。如果脈搏快速,則可能沒有病症;如果脈搏緩慢,則可能有病症;如果脈搏停止流動,則意味着死亡;如果皮膚緊貼在骨頭上,則意味着死亡。對於經脈疾病,應治療經脈;對於孫絡疾病,應治療孫絡中的血液;如果身體疼痛是由血液問題引起,則應治療經絡。
希望這能幫助你理解[三部九候論]的內容。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3. 經脈別論
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故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故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體勞苦,汗出於脾。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白話文:
在夜晚行走導致的喘息,源於腎臟,這是因為過度的活動對肺部產生了不好的影響;若因某種原因墜落或感到恐懼,導致的喘息則源於肝臟,這種情況下,過度的活動會對脾臟造成傷害;如果遭受驚嚇導致喘息,則源於肺部,這種過度的活動會對心臟造成傷害;若是在渡水或摔倒後喘息,則源於腎臟和骨骼。在這些情況下,勇敢的人可能喘息一陣就恢復正常;但膽小的人可能會因此生病。因此,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勇氣、體魄和皮膚狀況,可以瞭解他們的情況,這也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方法。
當飲食過量,胃部過度工作時,汗水會從胃部排出;當受到驚嚇,心神不寧時,汗水會從心臟排出;當扛着重物長途跋涉,汗水會從腎臟排出;當快速奔跑且心中充滿恐懼,汗水會從肝臟排出;當身體勞累,汗水會從脾臟排出。
食物中的能量進入胃部後,其精華部分會被送往肝臟,過剩的部分則被送往筋骨。
食物的能量進入胃部,其較粗的部分會送往心臟,過剩的精華部分則被送往血液;血液中的能量流入經絡,再由經絡送回肺部;肺部將所有血管中的能量匯集起來,並將精華部分送往皮膚和毛髮;皮膚和毛髮的經絡會將精華部分和能量匯集起來,運送到內臟;內臟中的能量保持清晰明瞭,其中大部分會留在心、肝、脾、肺四臟中,而其餘的則會流向腎臟,以保持身體平衡;當這種平衡狀態維持良好時,氣口的脈搏會形成固定的節奏,以此來判斷生死。
飲料進入胃部後,會產生一種遊離的精華能量,這種能量會被送往脾臟;脾臟會將這種精華能量分散開來,再送往肺部;肺部會調節水份的通道,將多餘的水分送往膀胱;身體中的水分會均勻地分佈到全身,五臟的經絡會同時運作,這一切都會與四季和五臟的陰陽變化相吻合,以此來衡量身體的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