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卷一 (5)
卷一 (5)
1. 五臟補瀉主治例
肝虛者,陳皮、乾薑之類補之。虛者補其母,腎者肝之母也。熟地、地黃、黃柏補之,如無他症,錢氏地黃丸主之。實則白芍藥瀉之,如無他症,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以甘草瀉心。心者肝之子也。心虛者炒鹽補之。虛則補其母,肝者心之母也。以生薑補肝,如無他症,錢氏安神丸主之。
實則甘草瀉之,如無他症,錢氏方中重則瀉心湯,輕則導赤散。脾虛者甘草、大棗之類補之。實則黃連、枳實瀉之,如無他症,錢氏益元散主之。虛則補其母,心乃脾之母,以炒鹽補心。實則瀉其子,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瀉肺。肺虛者,五味子補之,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症,錢氏阿膠散主之。
虛則補其母,脾乃肺之母。以甘草、大棗補脾。實則瀉其子,腎者肺之子,以澤瀉瀉腎。腎虛者,熟地黃、黃柏補之。腎無實不可瀉。錢氏只有補腎地黃丸,無瀉腎藥。虛則補其母,肺乃腎之母,以五味子補肺。
以上五臟補瀉,素問臟氣法時論備有之矣。欲究其祥,再著本論。
白話文:
肝臟虛弱的人,可用陳皮、乾薑等溫補。虛則補其母,腎臟是肝臟的母臟,可用熟地、地黃、黃柏等補腎。若無其他病症,可服用錢氏地黃丸。如果肝臟實熱,則用白芍藥瀉火。若無其他病症,可服用錢氏瀉青丸。實則瀉其子,可用甘草瀉心火,因為心臟是肝臟之子臟。
心臟虛弱的人,可用炒鹽溫補。虛則補其母,肝臟是心臟的母臟,可用生薑補肝。若無其他病症,可服用錢氏安神丸。如果心臟實熱,則用甘草瀉火。若無其他病症,病情較重者服用錢氏方中重則瀉心湯,較輕者服用導赤散。
脾臟虛弱的人,可用甘草、大棗等補益。如果脾臟實熱,則用黃連、枳實瀉火。若無其他病症,可服用錢氏益元散。虛則補其母,心臟是脾臟的母臟,可用炒鹽補心。實則瀉其子,肺臟是脾臟之子臟,可用桑白皮瀉肺火。
肺臟虛弱的人,可用五味子補益;如果肺臟實熱,則用桑白皮瀉火。若無其他病症,可服用錢氏阿膠散。虛則補其母,脾臟是肺臟的母臟,可用甘草、大棗補脾。實則瀉其子,腎臟是肺臟之子臟,可用澤瀉瀉腎火。
腎臟虛弱的人,可用熟地黃、黃柏等補益,腎臟沒有實熱就不能瀉。錢氏方劑只有補腎的地黃丸,沒有瀉腎的藥物。虛則補其母,肺臟是腎臟的母臟,可用五味子補肺。
以上關於五臟的補瀉方法,《素問‧臟氣法時論》已有詳細記載。想要更深入了解,請參考相關論述。
2. 用藥凡例
頭角痛,須用川芎,血枯亦用。巔頂痛,須用藁本。偏身肢節痛,須用羌活,風濕亦用。腹中痛,須用白芍、厚朴。臍下痛,須用黃柏、青皮。心下痛,須用吳茱萸。胃脘痛,須用草豆蔻。脅下痛,須用柴胡,日晡潮熱寒熱往來亦用。莖中痛,須用生甘草梢。氣刺痛,須用枳殼,血刺痛,需用當歸。
心下痞,需用枳實。胸中寒痞,須用去白陳皮。腹中窄,須用蒼朮。破血須用桃仁。活血須用當歸,補血須用川芎。調血須用玄胡索,補元氣須用人參。調諸氣須用木香。破滯氣須用枳殼、青皮。肌表熱須用黃芩,去痰亦用。
去痰用半夏。去風痰須用南星。諸虛熱須用黃耆,盜汗亦用。脾胃受濕用白朮,去痰亦用。下焦濕腫用漢防己,草龍膽。中焦濕熱用黃連,下焦濕熱用黃芩。煩渴須用白茯苓、葛根。嗽者用五味子,咳有聲無痰者,用生薑、杏仁、防風。咳有聲有痰者,用半夏、枳殼、防風。
喘者須用阿膠、天門冬、麥門冬。諸泄瀉須用白芍、白朮。諸水瀉用白朮、茯苓、澤瀉。諸痢疾須用當歸、白芍藥。
上部見血用防風,中部見血用黃連,下部見血用地榆。眼暴發,須用當歸、黃連、防風。眼久昏暗用熟地黃、當歸、細辛。解利傷風,須用防風為君,白朮、甘草為佐。解利傷寒,甘草為君,防風、白朮為佐。凡諸風須用防風、天麻。諸瘡瘍須用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瘧疾須用柴胡為君,隨所發之時,所屬經部分以引經藥導之。
以上諸藥,此大略言之,以為處方之階。欲究其精,於第二卷主治指掌中求之。
白話文:
用藥凡例
頭痛:頭頂及角部疼痛,需用川芎,血虛也可用。頭頂正中央疼痛,需用藁本。身體一側或四肢關節疼痛,需用羌活,風濕疼痛也可用。腹部疼痛,需用白芍、厚朴。肚臍以下疼痛,需用黃柏、青皮。心窩處疼痛,需用吳茱萸。胃脘部疼痛,需用草豆蔻。脅肋下疼痛,需用柴胡,午後潮熱寒熱往來也可用。陰莖疼痛,需用生甘草梢。疼痛如針刺般,需用枳殼(血瘀引起的針刺痛則需用當歸)。
痞症:心窩處痞滿,需用枳實。胸部寒邪引起的痞滿,需用去白陳皮。腹部脹滿狹窄,需用蒼朮。
活血化瘀:破血需用桃仁。活血需用當歸,補血需用川芎。調和血液需用玄胡索,補益元氣需用人參。調和諸般氣機需用木香。破除氣滯需用枳殼、青皮。
其他:肌膚發熱需用黃芩,痰多也可用。去除痰液用半夏。去除風痰需用南星。各種虛熱症狀需用黃耆,盜汗也可用。脾胃受濕需用白朮,去除痰液也可用。下焦濕腫需用漢防己、草龍膽。中焦濕熱需用黃連,下焦濕熱需用黃芩。口乾舌燥需用白茯苓、葛根。咳嗽需用五味子;咳嗽有聲無痰,用生薑、杏仁、防風;咳嗽有聲有痰,用半夏、枳殼、防風。
喘息:需用阿膠、天門冬、麥門冬。各種腹瀉需用白芍、白朮。水瀉需用白朮、茯苓、澤瀉。各種痢疾需用當歸、白芍藥。
出血:上半身出血用防風,腹部出血用黃連,下半身出血用地榆。
眼疾:眼睛突然紅腫疼痛,需用當歸、黃連、防風。眼睛長期昏暗,用熟地黃、當歸、細辛。
感冒:風寒感冒,用防風為主藥,白朮、甘草為輔藥。風寒感冒,用甘草為主藥,防風、白朮為輔藥。
其他:各種風證需用防風、天麻。各種瘡瘍需用黃柏、知母為主藥,茯苓、澤瀉為輔藥。瘧疾需用柴胡為主藥,根據發病時間及相關經絡,配合引經藥。
以上只是藥物的大概用法,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第二卷的主治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