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卷一 (4)
卷一 (4)
1. 藥性升降浮沉補瀉法
(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味辛補酸瀉(所以制金)。氣溫補涼瀉(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味鹹補甘瀉(所以制水)。氣熱補寒瀉(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味甘補苦瀉(所以制土)。氣(溫涼寒熱補瀉各從其宜。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味酸補辛瀉(所以制水)。氣涼補溫瀉(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
- 味道辛辣,可以補酸、瀉熱(因此可以制衡金元素)。
- 氣息溫暖,可以補涼、瀉熱(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 味道鹹味,可以補甘、瀉熱(因此可以制衡水元素)。
- 氣息炎熱,可以補寒、瀉熱。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
- 味道酸味,可以補辛、瀉熱(因此可以制衡水元素)。
- 氣息涼爽,可以補溫、瀉熱。
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
- 味道甘甜,可以補苦、瀉熱(因此可以制衡土元素)。
- 氣息溫和,涼爽,寒熱適中,補瀉應根據具體情況。
味苦補咸瀉(所以制火)。氣寒補熱瀉。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病。故曰安穀則昌,絕谷則亡。仲景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將行,常有天命也。
白話文:
苦味有補益、鹹味有瀉下的作用(所以可以調節火氣)。寒性氣味有補益、熱性氣味有瀉下的作用。五臟互相平衡,任何一臟不平衡就會生病。所以俗話說,飲食均衡身體才會健康,飲食斷絕就會死亡。仲景說:水進入經脈,血液才能形成。食物進入胃部,經脈才能通暢。所以血液不能不滋養,衛氣不能不溫暖。血液溫暖,衛氣和順,氣血才能運行,這是身體維持健康的根本。
2. 五臟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瀉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以咸補之,以甘瀉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以苦補之,以咸瀉之。
白話文:
肝臟欲散開,急食辛辣之物以散發之,以辛味補充之,以酸味瀉下之。
心臟欲收斂,急食鹹味之物以收斂之,以鹹味補充之,以甘味瀉下之。
脾臟欲舒緩,急食甘甜之物以舒緩之,以甘味補充之,以苦味瀉下之。
肺臟欲收縮,急食酸味之物以收縮之,以酸味補充之,以辛味瀉下之。
腎臟欲堅固,急食苦味之物以堅固之,以苦味補充之,以鹹味瀉下之。
3. 五臟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肺苦氣上,急食苦以泄之。
白話文:
- 肝屬木,性急躁,食甘味可緩和。
- 脾屬土,性濕,食苦味可燥濕。
- 心屬火,性急躁,食酸味可收斂。
- 腎屬水,性寒燥,食辛味可滋潤。
- 肺屬金,性肅降,食苦味可瀉降肺氣。
4. 五氣湊五臟例
燥氣入肝。腥氣入肺。香氣入脾。焦氣入心。腐氣入腎。
白話文:
燥氣進入肝臟。腥氣進入肺臟。香氣進入脾臟。焦氣進入心臟。腐氣進入腎臟。
5. 五行五色五味走五臟主禁例
東方之木,其色青,其味酸,其臟肝。肝主筋,木曰曲直作酸,酸走肝,筋病人無多食酸。
南方之火,其色赤,其味苦,其髒心。心主血,火曰炎上作苦,苦走心,血病人無多食苦。
西方之金,其色白,其味辛,其臟肺。肺主氣,金曰從革作辛,辛走肺,氣病人無多食辛。
中央之土,其色黃,其味甘,其臟脾。脾主肉,土曰稼穡作甘,甘走脾,肉病人無多食甘。
北方之水,其色黑,其味鹹,其臟腎。腎主骨,水曰潤下作咸,咸走腎,骨病人無多食鹹。
白話文:
五行與臟腑飲食禁忌
東方之木:
- 東方五行屬木,其顏色為青色,味道為酸味,對應的臟器是肝臟。
- 肝臟主導筋脈,木的特性是曲直,表現為酸味。酸味入肝,所以筋骨有病的人要少吃酸味的食物。
南方之火:
- 南方五行屬火,其顏色為紅色,味道為苦味,對應的臟器是心臟。
- 心臟主導血液,火的特性是炎上,表現為苦味。苦味入心,所以血虛的人要少吃苦味的食物。
西方之金:
- 西方五行屬金,其顏色為白色,味道為辛味,對應的臟器是肺臟。
- 肺臟主導呼吸,金的特性是從革,表現為辛味。辛味入肺,所以氣虛的人要少吃辛味的食物。
中央之土:
- 中央五行屬土,其顏色為黃色,味道為甘味,對應的臟器是脾臟。
- 脾臟主導肌肉,土的特性是稼穡,表現為甘味。甘味入脾,所以肌肉虛弱的人要少吃甘味的食物。
北方之水:
- 北方五行屬水,其顏色為黑色,味道為鹹味,對應的臟器是腎臟。
- 腎臟主導骨骼,水的特性是潤下,表現為鹹味。鹹味入腎,所以骨骼有病的人要少吃鹹味的食物。
6. 手足三陽表裡引經主治例
太陽(足膀胱手小腸)上羌活,下黃柏。少陰(足腎手心)上黃連,下知母。少陽(足膽手三焦)上柴胡,下青皮。厥陰(足肝手包絡)上青皮,下柴胡。陽明(足胃手大腸)上升麻白芷,下石膏。太陰(足脾手肺)上白芍,下桔梗。
白話文:
太陽經(膀胱經及小腸經)
- 上:羌活
- 下:黃柏
少陰經(腎經及心包經)
- 上:黃連
- 下:知母
少陽經(膽經及三焦經)
- 上:柴胡
- 下:青皮
厥陰經(肝經及心包經)
- 上:青皮
- 下:柴胡
陽明經(胃經及大腸經)
- 上:升麻、白芷
- 下:石膏
太陰經(脾經及肺經)
- 上:白芍
- 下:桔梗
7. 諸藥瀉諸經之火邪
黃連瀉心火。梔子、黃芩瀉肺火。白芍瀉脾火。柴胡、黃連瀉肝膽火。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大腸火。柴胡、黃芩瀉三焦火。黃柏瀉膀胱火。
白話文:
黃連:能清瀉心火。 梔子、黃芩:能清瀉肺火。 白芍:能清瀉脾火。 柴胡、黃連:能清瀉肝膽火。 知母:能清瀉腎火。 木通:能清瀉小腸火。 黃芩:能清瀉大腸火。 柴胡、黃芩:能清瀉三焦火。 黃柏:能清瀉膀胱火。
8. 諸藥相反例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烏頭反半夏、瓜蔞、白蘞、白芨;藜蘆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苦參、丹參、元參。
白話文:
- 甘草不能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時服用。
- 烏頭不能與半夏、瓜蔞、白蘞、白芨同時服用。
- 藜蘆不能與細辛、芍藥、人參、沙參、苦參、丹參、元參同時服用。
9. 十八反歌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白話文:
本草中有十八種藥物相剋的名言,其中半夏、瓜蔞、貝母、白芨、白蘞會與烏頭相剋;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都會與甘草相剋;而人參、丹參、沙參、苦參、細辛、芍藥則會與藜蘆相剋。
10. 十九畏歌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佗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稜。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爆莫相依。
白話文:
硫磺本是火中的精華,遇到朴硝就會爭鬥。水銀不要和砒霜相見,狼毒最害怕密佗僧。巴豆藥性強勁,卻和牽牛子不合。丁香不要與鬱金相見,牙硝難以與京三稜共存。川烏和草烏不能與犀角相配,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擅長調理寒氣,但遇上石脂就會相剋。所有中藥配方都需注意相生相剋,火烤、蒸煮、炙烤等加工方法也要妥善選擇。
11. 六陳歌
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白話文:
枳殼、陳皮、半夏這些藥材,還有麻黃、狼毒和茱萸,這六種藥材宜用陳年久存的,入藥後才會發揮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