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疑託名)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2. 玉石部

藥能治病,醫乃傳方,當明藥品貴賤良毒之異,須嘗氣味酸鹹苦辣辛甘。竊以金銀珠玉之貴,白堊石灰之賤,藥性之良則丹砂鍾乳,氣毒則信石硼砂。至於五味,酸入肝,鹹入腎,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辣則有溫涼寒熱之異。功力有急緩,性本有溫涼,且如朴硝之性急,若煎作芒硝,性乃緩矣。

本草之作,肇始炎皇。肇即始也,炎皇神農氏也。本草之為書,由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始興醫藥相救之本草。

未言草木之品彙,且提玉石之紀綱。仿本草圖經,以玉石部為先,而草木之品次之。

金屑玉屑,辰砂石床,能驅邪而逼鬼祟,可定魄而制癲狂,止渴除煩,安鎮靈臺,明耳目補精益氣,依經煉服壽延長。

金屑,味辛平有毒。處處有之,梁益寧州最多。出水砂中得屑,謂之生金,若不煉,服之殺人。

玉屑,味甘平無毒,生藍田。

丹砂,一名硃砂,味甘微寒無毒。惟辰州者最勝,故謂之辰砂。生深山石崖間,穴地數十尺,始見其苗,乃白石耳,謂之硃砂床,即石床也。砂生石床上,亦有淘土石中得之,非生於石者。又按本草石床,自有本條,味甘溫無毒,謂鍾乳,水下凝積,生如筍狀,漸長久,與上乳相接為柱,出鍾乳堂中,謂之石床。

人心謂之靈臺。金屑玉屑辰砂石床四品之性主治相同,皆可依圖經法煉服食,則延年不老。

生銀屑,鎮驚安五臟,鍾乳粉補虛而助陽。

銀屑,味辛平有毒。生銀屑當取見成銀箔,以水銀消之為泥,合硝石及鹽研為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之。

石鐘乳,味甘溫無毒。道州者最佳,須煉服之,不然,使人病淋。治咳嗽,行乳道,補髓添精,強陽道。益肺家,宜慎用之。

代赭石,能墜胎,而可攻崩漏。伏龍肝治產難,而吐血尤良。

代赭石用火煅醋淬七遍,研水飛,味甘寒無毒。出代州,其色赤,故名代赭石。養血氣,強精闢邪。畏天雄附子。

伏龍肝,即灶中土也。味辛溫微毒,消癰腫,催生下胎,止血崩。

雲母補勞傷兼明目。水銀除疥蝨與瘡瘍。

雲母石,味甘平無毒。安五臟,堅肌止痢,局方有法煎雲母膏,治癱疽惡毒等瘡。

水銀即硃砂液,能消化金銀使成泥。味辛寒有毒。一名汞。畏磁石。難產可用催生。

治風喉,理鼻息,功全礬石。止漏下,破癥結,用禹餘糧。

礬石,味酸寒無毒。出晉州者佳。化痰止痢,攻陰蝕諸瘡漏,煅過謂之枯礬,亦可生用。

禹餘糧,火煅醋淬七次,搗細水飛。味甘寒平無毒。出潞州,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者是,其中有黃細末如蒲黃者,謂之石中黃。

朴硝開積聚,化停痰,煎作芒硝功卻緩。硝石止煩躁,除熱毒,煉之須掃地邊霜。

朴硝,味苦辛大寒無毒,生益州。初採掃得,一煎而成,故曰朴硝。再取朴硝淋汁煉之,有細芒者謂之芒硝,專治傷寒。

白話文:

玉石部

藥物能治療疾病,醫生則傳授藥方,必須清楚藥物的貴賤、良莠和毒性,需要品嚐藥物的酸、鹹、苦、辣、辛、甘六味。一般來說,金銀珠玉珍貴,白堊石灰廉價;藥性好的有丹砂、鍾乳,氣味有毒的則有信石、硼砂。至於五味,酸味入肝,鹹味入腎,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辣味則有溫、涼、寒、熱的不同。藥物的功效有急有緩,藥性有溫涼之分,例如朴硝性急,但煎熬成芒硝後,藥性就緩和了。

本草學的起源始於神農氏。神農氏嚐百草,一日之中便遇到七十種毒草,因此才開始有了醫藥和救治的本草學。

在介紹草木藥材之前,先講述玉石的綱要。效仿《本草圖經》,先列出玉石部,然後再講述草木藥材。

金屑、玉屑、辰砂、石床,能驅除邪氣、鎮壓鬼祟,可以安定心神、治療癲狂,止渴除煩,安神定志,明目益聰,補精益氣,按照經方煉製服用,可延年益壽。

金屑,味辛,性平,有毒。各地都有,梁州、益州、寧州最多。從水砂中取得的屑,稱為生金,如果未經煉製服用,會致人死亡。

玉屑,味甘,性平,無毒,產於藍田。

丹砂,又名硃砂,味甘,微寒,無毒。辰州產的最佳,故稱辰砂。生長在深山石崖之間,需要挖地數十尺才能見到它的礦脈,那是白色的岩石,稱為硃砂床,也就是石床。丹砂生長在石床上,也有從淘洗泥土石塊中獲得的,但不如生長在岩石上的好。又根據本草記載,石床本身也有記載,味甘,性溫,無毒,指的是鍾乳石,水下凝結堆積,生長得像竹筍一樣,漸漸長大,與上面的鍾乳石相連接成為柱狀,產於鍾乳石洞中,稱為石床。

人心稱為靈臺。金屑、玉屑、辰砂、石床四種藥物的藥性與主治功效相似,都可以按照《圖經》的方法煉製服用,以求延年益壽。

生銀屑,可以鎮驚安神,安定五臟;鍾乳粉可以補虛益氣,助陽。

銀屑,味辛,性平,有毒。製作生銀屑需取成形的銀箔,用水銀溶解成泥,再加入硝石和鹽研磨成粉,燒去水銀,淘洗掉鹽石,製成極細的粉末使用。

石鐘乳,味甘,性溫,無毒。道州產的最佳,必須煉製後服用,否則會導致尿頻。可以治療咳嗽,暢通乳腺,補益髓精,壯陽,益肺,但需謹慎使用。

代赭石,可以墮胎,也可以治療崩漏。伏龍肝可以治療難產,治療吐血尤其有效。

代赭石用火煅燒,再用醋淬鍊七遍,研磨成粉末,再用水飛法過篩,味甘,性寒,無毒。產於代州,顏色赤紅,故名代赭石。可以養血益氣,壯陽驅邪,忌與天雄、附子同用。

伏龍肝,就是灶底的土。味辛,性溫,微毒,可以消散癰腫,催生下胎,止血崩。

雲母可以補益勞傷,兼且明目。水銀可以治療疥瘡、蝨子以及瘡瘍。

雲母石,味甘,性平,無毒。可以安定五臟,堅固肌肉,止痢。局方中有煎熬雲母膏的方法,可以治療癱疽、惡性瘡毒等。

水銀,也就是硃砂的液體,可以溶解金銀使其變成泥狀。味辛,性寒,有毒。又名汞,忌與磁石同用。難產可用於催生。

治療風喉,調理鼻息,功效如同礬石。止住下痢,消除癥結,則要用禹餘糧。

礬石,味酸,性寒,無毒。晉州產的最佳。可以化痰止痢,治療陰蝕、諸瘡漏,煅燒後稱為枯礬,也可以生用。

禹餘糧,用火煅燒,再用醋淬鍊七次,搗碎後用水飛法過篩。味甘,性寒,性平,無毒。產於潞州,形狀像鵝鴨蛋,外殼層層疊疊,裡面有黃色的細末,像蒲黃一樣,稱為石中黃。

朴硝可以治療積聚,化解停滯的痰液;煎熬成芒硝後,功效就緩和了。硝石可以治療煩躁,消除熱毒,煉製時必須刮取地邊的霜。

朴硝,味苦辛,性大寒,無毒,產於益州。初採收時刮下來,一煎就成了,所以叫做朴硝。再取朴硝的汁液煉製,有細小的芒狀結晶就稱為芒硝,專門治療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