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一 (4)
卷一 (4)
1. 四氣調神論(二)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抔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屬木而主生,陽氣舒布,此謂發陳(言其發達敷陳)。天地合德,俱布生氣,萬物滋息,以此向榮。當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松活官骸,以暢血氣),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厚施恩膏,以濟生靈),此春氣之應,養木令發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木,木枯不生心火,夏為寒變(災變),所以奉火令之長育者少矣。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屬火而主長,陽氣暢茂,此謂蕃秀(言其蕃衍穎秀)。天地合氣,上下交通,萬物盛大,以此華實。當夜臥早起,無厭倦於長日,使志無怒,令華英之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之在表。此夏氣之應,養火令長育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火,火鬱而感風寒,秋為痎瘧(義詳「瘧論」),所以奉金令之收斂者少矣,冬寒一至,必當重病,以長氣失政,秋冬之收藏皆廢也。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秋屬金而主收,陰氣凝肅,此謂容平(言其形容平淡)。天氣斂縮,政令不舒,地氣消落,以此清明(燥旺濕收,雲消霧散故也)。當早臥早起,雞鳴而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得平,無外其志,使肺氣肅清。此秋氣之應,養金令收斂之道也。逆之則傷肺金,金病不能斂藏,冬為飧泄(肺金不斂,則腎水不藏,相火泄露,水寒土濕,飲食不消,肝木沖決,是為飧泄也),所以奉水令之封藏者少矣。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屬水而主藏,陰氣蟄封,此謂閉藏(言其蟄閉歸藏)。天政嚴寒,水冰地裂,保守精神,無擾陽氣。當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沉伏不發,若隱匿不宣,若有私意暗存,若有獨得秘寶,去寒就溫,以避殺厲,無泄露皮膚,使衛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水令閉藏之道也。
逆之則傷腎水,水衰不生肝木,春為痿厥(陽氣不藏,則水寒不能生木),所以奉木令之發生者少矣。
白話文:
四氣調神論(二)
春季三個月,稱為「發陳」,天地間生機勃發,萬物欣欣向榮。此時應晚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鬆開束髮、放寬衣帶,使身心舒暢,順應春日的生發之氣。對待萬物應以滋養為主,不殺伐、不掠奪、多施予而少懲罰。這是順應春季氣候的養生之道。若違逆此道,會損傷肝氣,導致夏季出現寒性疾病,影響生長之氣的供養。
(春季屬木,主生發,陽氣舒展,稱為「發陳」。天地和諧,萬物滋長。此時宜放鬆形體,促進血氣流通,多行善施恩。若違逆,肝木受損,夏季易生寒變,影響心火生長。)
夏季三個月,稱為「蕃秀」,天地之氣交融,萬物繁茂結實。此時應晚睡早起,不厭惡長日,保持心境平和,使精神飽滿,讓體內氣機暢通,如同將喜愛之物展現於外。這是順應夏季氣候的養長之道。若違逆此道,會損傷心氣,秋季易患瘧疾,影響收斂之氣的供養,冬季可能重病纏身。
(夏季屬火,主成長,陽氣旺盛,稱為「蕃秀」。天地氣機旺盛,萬物繁盛。此時宜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鬱怒,使氣血通暢。若違逆,心火受損,秋季易感風寒,影響肺金收斂,冬季病情加重。)
秋季三個月,稱為「容平」,天氣肅殺,地氣清明。此時應早睡早起,與雞鳴同步,保持心神安寧,緩解秋季的肅殺之氣,收斂精神,使肺氣清淨。這是順應秋季氣候的養收之道。若違逆此道,會損傷肺氣,冬季易患腹瀉,影響封藏之氣的供養。
(秋季屬金,主收斂,陰氣漸盛,稱為「容平」。天氣收縮,地氣清肅。此時宜安定心神,避免外露情緒,使肺氣清淨。若違逆,肺金受損,冬季腎水不藏,易生腹瀉。)
冬季三個月,稱為「閉藏」,水結冰、地凍裂,此時不宜擾動陽氣。應早睡晚起,等待日出後活動,保持心境沈靜,如同隱藏私密或珍藏寶物,避寒就溫,不讓皮膚過度出汗而耗損陽氣。這是順應冬季氣候的養藏之道。若違逆此道,會損傷腎氣,春季易患痿弱無力之症,影響生發之氣的供養。
(冬季屬水,主封藏,陰氣潛伏,稱為「閉藏」。天寒地凍,宜保護陽氣。此時宜深居簡出,避免耗散精神。若違逆,腎水受損,春季肝木不生,易生痿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