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藏象

十二臟相使(論六舊名,「靈蘭秘典」。以篇末誤重「氣交變論」,結文有藏之靈蘭之室一語,王冰因改此名。新校正引全元起本原名。「十二臟相使」,義取篇首願聞十二臟之相使名篇。「奇病論」: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即謂此篇。今故改從原名。)

白話文:

各個內臟的協調作用(原名為「六舊」,出自《靈蘭祕典》。文章末尾重複了「氣交變論」,有「藏之靈蘭之室」的結語,王冰因此改了篇名。新校正版參考全元起的本名。「十二臟相使」這個名稱,取自文章開頭「願聞十二臟之相使名」這句話。「奇病論」中提及「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說的就是這一篇。現在沿用本來的名稱。)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臟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想知道十二臟腑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的尊卑關係。」

岐伯回答道:「您問得很好!我將一一為您說明。

心臟是主宰的身體的君主,主管神志和思維。

肺臟是輔助心臟的宰相,主管呼吸和調節。

肝臟是軍隊的統領,主管謀略和決策。

膽囊是主持正義的官員,主管判斷和決斷。

腎臟是強壯的官員,主管生殖和成長。

膻中(位於兩乳之間)是臣子的官員,主管情緒和快樂。

脾胃是倉庫的官員,主管消化吸收和營養輸送。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白話文:

小腸是專門負責消化吸收的食物,將營養物質轉化為身體需要的物質。大腸是負責運輸消化後的廢物,並將它們送出體外的器官。

三焦是一個負責疏通水道的器官,身體的水分代謝都經由三焦排出。膀胱猶如一國之都,負責儲存水分,當身體需要時,膀胱會將水分轉化為氣體排出體外。

這十二個器官功能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十二臟之相使貴賤,謂五臟六腑有君有臣,臣為君使,君貴而臣賤也。膻中即心主,心之包絡也,亦名心包絡。《靈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衛護心君,故為臣使之官。《靈樞·行針》:膻中為二陽臟所居,故喜樂出焉,心主喜,心主與心同居膻中,故亦主喜樂也。

白話文:

人體十二個臟器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君臣。臣屬服務於君,所以君尊貴而臣卑賤。

「膻中」就是心主,相當於心臟的外包膜,也稱為心包膜。《靈樞·脹論》中說:「膻中是心主的宮殿,負責保護心君,所以是臣屬服務的器官。」

《靈樞·行針》中也提到:「膻中是兩個陽性臟器(心和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喜悅快樂的情緒會從這裡產生。」心主負責喜悅,而心主和心臟都住在膻中,所以膻中也負責喜悅快樂的情緒表現。

三焦,少陽相火,隨太陽膀胱之經下行,而溫水臟,水旺於下,故下焦如瀆(《靈樞·營衛生會論》語)。川瀆之決,全賴相火之力以泄水,雖屬風木,而風木之溫,即水中相火所左升而變化者也,故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水府,一身津液,歸藏於此,是一貯水之州都也。

白話文:

三焦系統與少陽相火有關,隨著太陽膀胱經絡下行,溫暖了水臟。水在下焦運行旺盛,所以下焦就像溝渠一樣。《靈樞·營衛生會論》中說:「川瀆的疏通,全靠相火的力量來泄水。」雖然水屬風木之屬,但風木的溫熱性是由水中相火左升變化而來的,所以三焦為疏通水道的官臟,水液從此排出。膀胱是水的倉庫,身體所有的津液都匯聚儲藏在此,是一個貯藏水的地方。

水主藏,不主出,其所以出者,肺氣之化水也。蓋膀胱之水,悉由氣化,飲入於胃,化氣升騰,上歸於肺,肺氣清降,化為雨露,而歸膀胱,則成小便。肺氣善化,則水善出,緣水之所以化氣,與氣之所以化水,原於相火之蟄藏,脾土之溫燥也。足太陰以濕土主令,濕氣不盛,二火生之也。

白話文:

腎臟主管儲藏水液,但不負責排出。水液排出的原因,是因為肺氣轉化了水液。膀胱中的水液,全部是由氣化而來的。飲水進入胃中,轉化成氣體上升,到達肺部。肺氣向下清降,將氣體轉化為雨露,然後流入膀胱,形成小便。肺氣運化良好,水液就能順利排出。水液之所以能化為氣體,氣體之所以能化為水液,是因為「相火」潛藏,脾土溫燥的緣故。足太陰脾經以濕潤的脾土為主,濕氣不足,是因為兩「火」(心火和腎火)對脾土的生化作用。

相火泄於腎而陷於膀胱,則膀胱熱而腎水寒,癸水上泛,脾土寒濕,不能蒸水化氣,上歸肺部,水與谷滓並注二腸矣。肺從脾土化濕,清氣堙塞,郁生痰涎,亦不能降氣化水,下歸膀胱。水貯二腸,不入膀胱,而濕土左陷,風木抑遏,又失疏泄之政。木鬱欲達,沖決不已,未能前通水府,則必後開穀道,是以大便不收,而小便不利。

白話文:

腎氣向下運行,與膀胱的熱氣結合,導致膀胱發熱,腎中的水氣變冷,陰精向上浮動,脾氣受濕寒侵襲,不能將水氣轉化為氣體,這些水氣上升到肺部,水與食物殘渣一同堆積在小腸和大腸中。肺通過脾吸收濕氣,使清爽的氣息阻塞,鬱結生痰,肺部也不能將氣息轉化為水向下運行到膀胱。水液積存在小腸和大腸中,不能進入膀胱,而受濕影響的脾土偏向左側,肝氣受壓抑,失去疏通的職能。肝氣鬱結想要疏通,不停地衝破阻塞,但不能通向膀胱,就一定要從肛門排出,所以大便失禁,而小便不通暢。

《靈樞·本輸》: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所謂實者,相火陷於膀胱,生其熱澀,並非相火之旺也。若相火秘藏,腎水和暖,則脾土溫燥,既能化水為氣,而歸肺部,肺金清燥,亦能化氣為水,而歸膀胱。癸水溫升,乙木條達,膀胱清利,疏泄無停,此水道所以通調也。

白話文:

《靈樞·本輸》裡提到:三焦會連接到膀胱,主管下焦水液代謝。如果三焦太過於實,就會導致小便不通,反之如果三焦太過於虛,就會造成小便失禁。所謂的「實」,是指心火下陷到膀胱中,產生熱氣和澀滯,並非是心火太旺盛的緣故。如果心火正常運作,腎水溫潤,脾土溫暖乾燥,就能把水分轉化為氣,歸於肺部;肺金清冷乾燥,也能把氣轉化為水,歸於膀胱。腎水溫暖上升,肝木通暢,膀胱清利,水液代謝順暢,這就是水道暢通的道理。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以此養生則殃,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白話文:

因此,君主賢明,臣子們才會安定,用此方法養生就能長壽,死後也不會出現意外,用來治理國家就能昌盛。君主不明智,十二個部就會有危機,用此方法養生就會招致禍殃,導致道路不通,身體會遭受重創,以此治理國家,會讓根本動搖,必須警覺啊!

君主明則以下皆安,以此養生,則享壽考,歿世而不危殆,以此為天下,則君明臣良,朝野大昌。主不明則以下皆危,以此養生,則遭禍殃,臣使之道閉塞,氣血梗阻,形乃大傷,以為天下,則君蔽臣好,宗族大危。

白話文:

君王賢明,臣民安定,以此養生,可以長壽,身故也不會陷入困境。以此治理天下,君王英明,大臣賢良,朝野興盛。君王昏庸,臣民不保,以此養生,必定遭遇災禍。君臣之道不通暢,氣血不順,身心嚴重受損。以此治理天下,君王昏庸,臣子貪婪,宗族岌岌可危。

2. 五臟別論(七)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

或以腦髓腸胃為臟,或又以為腑。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腑。

白話文:

岐伯回答說:腦、骨髓、骨骼、經絡、膽囊、女性子宮這六個部位是地氣產生的,它們都藏於陰位而具有象徵地氣的特徵,因此它們儲藏而不泄散,被稱為奇恆之腑。

奇恆者,異於尋常也。

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名曰傳化之腑。此受五臟濁氣,不能久留,輸瀉者也。魄門亦為五臟使,水穀不得久藏。

白話文:

胃、大腸、小腸、三焦(連接五臟六腑的通道)、膀胱這五個器官,是受天氣影響而生長的。它們的氣象就像天一樣,所以運化物質不儲藏,稱為「傳化之腑」。它們接收五臟的濁氣,無法長時間留存,而是輸瀉出去。魄門(肛門)也受五臟支配,水穀無法久留。

使,使道也。「十二臟相使論」:使道閉塞而不通,即此。

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白話文:

所謂五臟,它們儲存精氣而不流失,所以它們總是飽滿卻不會充實。六腑,它們運送和消化食物而不儲存,所以它們總是充實卻不會飽滿。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當食物入口時,胃裡才會充實而腸胃空虛,當食物下行時,腸胃才會充實而胃裡空虛。所以說,實而不滿,滿而不實。

五臟主藏精氣,精氣常在,故滿而不實,六腑主受水穀,水穀常消,故實而不滿。

3. 五臟生成論(八)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共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

白話文:

心與脈相合,面部紅潤是它的榮色,它主宰腎臟。肺與皮膚相合,毛髮旺盛是它的榮色,它主宰心臟。肝與筋相合,指甲紅潤是它的榮色,它主宰肺臟。脾與肌肉相合,嘴脣紅潤是它的榮色,它主宰肝臟。腎與骨相合,頭髮烏黑是它的榮色,它主宰脾臟。

心主脈,血行脈中,色者,血之外華,故合脈而榮色。心火制於腎水,其不至上炎者,腎制之也,故所主在腎。肺主皮,氣行皮里,毛者,氣之外發,故合皮而榮毛。肺金制於心火,其不甚肅殺者,心制之也,故所主在心。肝主筋,爪者筋之餘,故合筋而榮爪。肝木製於肺金,其不過發生者,肺制之也,故所主在肺。

白話文:

心臟主掌脈絡,血液流動在脈絡中。人的氣色,是血液外在的表現,因此脈絡和氣色互相影響。心臟之火受腎水剋制,不會往上引發熱症,是因為腎臟控制了心火。因此,心臟的主要功能在於腎臟。

肺臟主掌皮膚,氣血在皮膚內運行。毛髮是氣血外在的表現,因此皮膚和毛髮互相影響。肺臟屬金,受心臟之火剋制,不會過於乾燥肅殺,是因為心臟控制了肺金。因此,肺臟的主要功能在於心臟。

肝臟主掌筋,指甲是筋的餘剩部分,因此筋和指甲互相影響。肝臟屬木,受肺金剋制,不會過於生長旺盛,是因為肺臟控制了肝木。因此,肝臟的主要功能在於肺臟。

脾主肉,唇者,肌肉之本,故合肉而榮唇。脾土製於肝木,其不至濕陷者,木製之也,故所主在肝。腎主骨,腦為髓海,發者,腦之外華,故合骨而榮發。腎水制於脾土,其不至下流者,脾制之也,故所主在脾。

白話文:

脾臟掌管肌肉,嘴脣是肌肉的根本,所以脾氣血充足可以滋養嘴脣。脾屬土,受肝木約束,如果沒有肝木的約束,脾土就會變得濕潤下陷,所以脾臟的主要功能與肝臟有關。腎臟掌管骨骼,腦海藏有骨髓,頭髮是腦髓的外部表現,所以腎氣血充足可以滋養骨骼和頭髮。腎屬水,受脾土約束,如果沒有脾土的約束,腎水就會往下流,所以腎臟的主要功能與脾臟有關。

色味當五臟,赤當脈,白當皮,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

白話文:

顏色和味道與五臟相應:

  • 紅色對應脈搏
  • 白色對應皮膚
  • 青色對應筋骨
  • 黃色對應肌肉
  • 黑色對應骨骼

這些顏色產生於五臟之中,就好像用白布包裹著不同的顏色一樣:

  • 生於心臟的,像用白布包裹著紅色
  • 生於肺臟的,像用白布包裹著粉紅色
  • 生於肝臟的,像用白布包裹著深藍色
  • 生於脾臟的,像用白布包裹著苦瓜
  • 生於腎臟的,像用白布包裹著紫色

這些就是五臟所產生的外在榮光。

縞,素絹也。《史·高帝紀》:為義帝發喪,兵皆縞素。五臟之色,不甚外顯,皆如以素絹裹之者,此平人也(「脈要精微論」:赤欲如白裹朱,黃欲如羅裹雄黃,即此義也)。

白話文:

「縞」是一種白色的生絲。「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為義帝發喪,士兵們都身穿白布製成的素服。人體五臟的顏色並不明顯,好像用白布包裹著一樣,這屬於健康人的狀態。(「脈要精微論」說「赤欲如白裹朱,黃欲如羅裹雄黃」,也是這個意思。)

故色見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五色鮮明則生。

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

五色晦黯則死。茲與滋同。炲,煙煤也。衃血,瘀血成塊也。

赤當心,苦,白當肺,辛,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白話文:

紅色對應心臟,味道苦;白色對應肺,味道辛辣;青色對應肝臟,味道酸;黃色對應脾臟,味道甜;黑色對應腎臟,味道鹹。所以,心臟喜愛苦味,肺喜愛辛辣味,肝喜愛酸味,脾喜愛甜味,腎喜愛鹹味。這就是五味與五臟相應的關係。

由五色而及五味,其於五臟配合相當,亦以類從。故五臟之各欲其本味者,此五味之所合也。

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泣與澀通。胝,音支。䐢,音皺。

白話文:

多吃鹹的食物,會導致脈絡凝滯並且變色。多吃苦的食物,會導致皮膚乾枯和毛髮脫落。多吃辛辣的食物,會導致筋脈緊張和指甲枯萎。多吃酸的食物,會導致肌肉僵硬、無法伸縮自如,嘴脣乾裂脫皮。多吃甜的食物,會導致骨痛和頭髮脫落。這些都是過度食用五種味道而造成的損傷。

多食鹹,脈凝澀而變色者,水勝火也。多食苦,皮槁而毛拔者,火勝金也。多食辛,筋急而爪枯者,金勝木也。多食酸,肉胝䐢而唇揭者,木勝土也(胝,皮肉生繭。《淮南子》:申包胥繭重胝䐢,皮肉捲縮,揭皮折裂也)。多食甘,骨痛而發落者,土勝水也。此五味之所傷也。

白話文:

如果經常食用鹹味食物,會導致脈管不通暢、顏色發黑,這是因為水剋制了火。

如果經常食用苦味食物,會導致皮膚乾燥、毛髮脫落,這是因為火剋制了金。

如果經常食用辛味食物,會導致筋脈僵硬、指甲枯萎,這是因為金剋制了木。

如果經常食用酸味食物,會導致肌肉肥厚、龜裂,嘴脣龜裂,這是因為木剋制了土。

如果經常食用甘味食物,會導致骨頭疼痛、頭髮脫落,這是因為土剋制了水。

以上這些都是五種味道所造成的損傷。

諸血者,皆屬於心,諸脈者,皆屬於目,諸筋者,皆屬於節,諸髓者,皆屬於腦,諸氣者,皆屬於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白話文:

所有的血液都歸屬於心臟,所有的脈絡都歸屬於眼睛,所有的筋絡都歸屬於關節,所有的骨髓都歸屬於大腦,所有的氣都歸屬於肺臟,這些都是四肢八脈早晚運行的地方。

心主脈,血行脈中,故諸血皆屬於心。目者,宗脈之所聚也(《靈樞·口問》語),故諸脈皆屬於目。筋者,所以束骨而利機關也(「痿論」語),故諸筋皆屬於節。腦為髓海(《靈樞·海論》語),故諸髓皆屬於腦。膻中為氣海(「海論」語),故諸氣皆屬於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白話文:

心臟主導著脈絡,血液在脈絡中流動,因此所有的血液都歸屬於心。眼睛是眾多脈絡匯聚的地方,所以所有的脈絡都歸屬於眼睛。筋的作用是束縛骨骼,使關節靈活,因此所有的筋都歸屬於關節。腦部是骨髓的聚集處,所以所有的骨髓都歸屬於腦。膻中穴是氣的聚集處,因此所有的氣都歸屬於肺。這些部位就像四肢八脈的早晨和傍晚一樣,是氣血匯聚和運行的關鍵。

(朝夕與潮汐同。四肢八節,謂之八溪,血、氣、腦、髓,朝(潮)夕(汐)灌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