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金匱真言論(三)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

風隨八節,而居八方,所居之處,正面為實,沖後為虛(沖後,對面)。八方之風,自正面來者,為正風,不傷人也,自沖後來者,謂虛邪賊風,乃傷人也(義詳《靈樞·九宮八風》)。

邪風有八,而經止五風(風論:肝風、心風、脾風、肺風、腎風,是為五風,即下文東西南北中央之五風也),緣八風各自沖後發為邪風是其常也(經,常也),而風客五臟,臟傷病發,止有五邪,故曰五風。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腧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脆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腧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腧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腧在脊。

五風各秉五方之氣,同類相感,而傷五臟。肝木應春,春風在東,心火應夏,夏風在南,肺金應秋,秋風在西,腎水應冬,冬風在北,脾土應中,風在四維,其傷人也,悉自本經腧穴而入。風自正面來者,其傷人淺,是謂正風,自沖後來者,其傷人深,是謂賊風(如春之西風,秋之東風也)。此皆言正風者,舉正風以概邪風也。

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胸脅,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

春病在頭,以肝腧在頸項,夏病在胸脅,以心腧在胸脅,秋病在肩背,以肺腧在肩背,冬病在四肢,以腎腧在腰股。鼽衄者,頭病也(鼽,傷寒鼻塞,衄,血自鼻流)。長夏土濕,益以飲食寒冷,傷其脾陽,水穀不化,脾陷肝鬱,風木下衝,故生洞泄(《史·倉公傳》謂之迥風,迥與洞同,即此病也)。秋風斂束,閉其經脈,寒邪則病風瘧(義詳「瘧論」)。

痹厥者,腰股以下之病也。

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蹺,音喬,又音腳。

按蹺,按摩搖動,導引血氣之法也。四時之氣,以冬藏為本,冬令閉藏,順而不擾,故春木發生,金之收氣不廢,而無鼽衄之病,是不病頸項也。春既不病,則生長收藏皆得其政,四時之病俱絕矣。

帝曰: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故病在頭。其類木,其味酸,其臭臊,其音角,其數八,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收受,謂同氣相投也。肝主筋,故病在筋。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舌,藏精於心,故病在胸脅。其類火,其味苦,其臭焦,其音徵,其數七,其畜羊,其谷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天有八種風,經脈有五種風,這是怎麼回事呢?岐伯回答說:八種風吹來會產生邪氣,這些邪氣會進入經脈,侵犯五臟,導致疾病發生。

風隨著八個季節的變化,會出現在八個方位,它所處的位置,正面吹來的風是正常的,從後面吹來的風是虛邪之風(也就是對面)。從八個方位正面吹來的風,稱為正風,這種風不會傷害人;從對面吹來的風,稱為虛邪賊風,這種風才會傷害人。

邪風有八種,但經脈中只有五種風(指肝風、心風、脾風、肺風、腎風,也就是下文所說的東、南、西、北、中央五種風),因為八種風各自從對面吹來就會變成邪風,這是常理。而風侵襲五臟,造成五臟受損而引發疾病,但只有五種邪風會侵襲五臟,所以說五風。

東風在春天產生,會使肝臟生病,病位在頸項部位;南風在夏天產生,會使心臟生病,病位在胸脅部位;西風在秋天產生,會使肺臟生病,病位在肩背部位;北風在冬天產生,會使腎臟生病,病位在腰股部位;中央的風屬土,會使脾臟生病,病位在脊椎部位。

五種風分別帶有五個方位的氣,同類相感應,就會傷害五臟。肝屬木,對應春天,春風來自東方;心屬火,對應夏天,夏風來自南方;肺屬金,對應秋天,秋風來自西方;腎屬水,對應冬天,冬風來自北方;脾屬土,對應中央,風會從四面八方而來,它們傷害人時,都會從各自所屬經脈的穴位侵入。風從正面吹來的,對人的傷害較淺,稱為正風;從對面吹來的,對人的傷害較深,稱為賊風(例如春天的西風、秋天的東風)。這裡所說的正風,是舉例說明,也可以用來說明邪風的影響。

所以說,春天之氣引起的疾病,病位在頭部;夏天之氣引起的疾病,病位在胸脅部位;秋天之氣引起的疾病,病位在肩背部位;冬天之氣引起的疾病,病位在四肢。因此,春天容易得鼻塞、流鼻血的病;仲夏容易得胸脅疼痛的病;長夏容易得腹瀉、腹部寒冷的病;秋天容易得瘧疾;冬天容易得痹症和手腳冰冷的病。

春天得病病位在頭部,因為肝的經脈穴位在頸項;夏天得病病位在胸脅,因為心的經脈穴位在胸脅;秋天得病病位在肩背,因為肺的經脈穴位在肩背;冬天得病病位在四肢,因為腎的經脈穴位在腰股。鼻塞、流鼻血這些是頭部的疾病。長夏時節,因為濕氣較重,如果又吃寒冷的食物,就會傷害脾陽,導致食物消化不良,脾氣下陷,肝氣鬱滯,風木之氣向下衝擊,所以會產生腹瀉(《史記·倉公傳》把這種病叫做「迥風」,「迥」和「洞」意思相同)。秋風收斂,會使經脈閉塞,如果再感受寒邪,就會得瘧疾。

痹症和手腳冰冷,是腰部以下部位的疾病。

所以說,冬天如果注意養生,不做過度的按摩運動,春天就不會出現鼻塞、流鼻血的症狀;春天不生病,頸項就不會出問題;仲夏不生病,胸脅就不會出問題;長夏不生病,腹瀉、腹部寒冷就不會出現;秋天不生病,就不會得瘧疾;冬天不生病,就不會得痹症和手腳冰冷,以及因為消化不良而拉肚子並出汗的症狀。按摩運動,是指按摩、搖動身體,以疏通氣血的方法。

四季的氣候變化,以冬天閉藏為根本。冬天如果閉藏得好,順應自然而不擾亂,那麼春天的生長就不會受到阻礙,秋天收斂的氣機也不會受到影響,這樣就不會出現鼻塞、流鼻血的病症,也就是頸項不會出問題。春天如果不出問題,那麼生長、收藏都能夠順利進行,四季的疾病也就不會發生了。

黃帝問道:五臟對應四個季節,各自都有接收的特性嗎?岐伯回答說:有的。東方屬青色,與肝相通,開竅於眼睛,精氣藏於肝臟,所以疾病會表現在頭部。它的屬性是木,味道是酸的,氣味是臊的,聲音是角音,數字是八,畜類是雞,穀物是麥,對應四季,在天為歲星,因此知道疾病會表現在筋上。

「接收」,是指同氣相投應。肝臟主筋,所以疾病會表現在筋上。

南方屬紅色,與心臟相通,開竅於舌頭,精氣藏於心臟,所以疾病會表現在胸脅部位。它的屬性是火,味道是苦的,氣味是焦的,聲音是徵音,數字是七,畜類是羊,穀物是黍,對應四季,在天為熒惑星,因此知道疾病會表現在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