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臟氣法時論(九)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白話文:

黃帝問:「按照四時五行來治療人體,怎樣算是順從?怎樣算是違逆?順逆之間的利弊得失,請您詳述。」

岐伯回答:「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它們之間有尊貴和卑賤之分。通過五行,可以瞭解生與死、決定成與敗,並確定五臟的氣機變化。知道五行相間旺衰的時機,就能預測生死存亡。」

合人形者,統臟腑、經絡、一切形體而言。法四時五行而治者,法四時之分屬五行者,以治人形也。貴者主令,賤者不主令,因五行貴賤,知臟氣衰旺,以此斷其死生成敗,定有消長存亡之期也。(義詳下文)

白話文:

以人體為範例,統稱內臟、經絡、以及所有身體部位。根據四季和五行來治療,是根據四季各自分別對應的五行,用來治療人體。重要的地方主導命令,不重要的地方不主導命令,透過五行重要程度的高低,瞭解內臟氣血盛衰的狀況,藉此判斷生死吉凶,確定增減消長和存亡的時限。(具體解釋詳見下文)

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白話文:

黃帝說:我希望詳細聽聽。岐伯說:

  • 春天屬肝,足厥陰少陽經治療相關疾病,其對應的時辰是甲乙日,肝臟喜甘味,若發生鬱結,可多食甘味食物來緩解。

  • 夏天屬心,手少陰太陽經治療相關疾病,其對應的時辰是丙丁日,心臟喜酸味,若發生鬱結,可多食酸味食物來收斂。

  • 長夏(夏末)屬脾,足太陰陽明經治療相關疾病,其對應的時辰是戊己日,脾臟喜燥,若發生濕阻,可多食苦味食物來燥濕。

  • 秋天屬肺,手太陰陽明經治療相關疾病,其對應的時辰是庚辛日,肺臟喜苦味,若發生氣逆,可多食苦味食物來宣洩。

  • 冬天屬腎,足少陰太陽經治療相關疾病,其對應的時辰是壬癸日,腎臟喜潤,若發生乾枯,可多食辛味食物來滋潤。

春屬木,肝木主之,足厥陰肝經(乙木)、少陽膽經(甲木)主治。其在一歲則為春,其在一日則為甲乙,皆肝氣主令(下文仿此)。夏屬火,心火主之,手少陰心經(丁火)、太陽小腸經(丙火)主治。長夏屬土,脾土主之,足太陰脾經(己土)、陽明胃經(戊土)主治。

白話文:

春天屬木,由肝木主導,足厥陰肝經(乙木)和少陽膽經(甲木)負責調治。在一年中它代表春天,在一天中它則代表甲和乙,都是肝氣主控。

夏天屬火,由心火主導,手少陰心經(丁火)和太陽小腸經(丙火)負責調治。

長夏屬土,由脾土主導,足太陰脾經(己土)和陽明胃經(戊土)負責調治。

秋屬金,肺金主之,手太陰肺經(辛金)、陽明大腸經(庚金)主治。冬屬水,腎水主之,足少陰腎經(癸水)、太陽膀胱經(壬水)主治。

白話文:

秋天五行屬金,由肺金主宰,對應的手太陰肺經(辛金)和陽明大腸經(庚金)進行調理。冬天五行屬水,由腎水主宰,對應的足少陰腎經(癸水)和太陽膀胱經(壬水)進行調理。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白話文:

肝臟出現疾病時,在夏季容易康復。如果夏季不能康復,病情會在秋季加重。如果秋季也沒有死亡,病情會延續到冬季,在春季會復發。患有肝病時,要注意避免風寒。肝病在丙丁(夏季)容易康復,如果丙丁不能康復,病情會在庚辛(秋季)惡化。如果庚辛也不能康復,病情會延續到壬癸(冬季),在甲乙(春季)復發。肝病患者,早上清醒,下午病情加重,半夜會平靜。肝臟喜歡疏散,所以要吃辛辣的食物來疏散肝氣,用辛味藥物來補充肝氣,用酸味藥物來瀉肝氣。

肝病遇火則愈,火其子也,故愈於夏,遇金則甚,克我者也,故甚於秋,遇水則持,水其母也,故持於冬,遇木則起,助我者也,故起於春。肝為風木,故禁當風。十干之中,丙丁為火,庚辛為金,壬癸為水,甲乙為木,戊己為土。一日之中,平旦為木,日中為火,下晡為金,夜半為水,日昳與四季為土(日昳,日昃。

白話文:

  • 肝病遇到火氣會好轉,因為火是肝的「兒子」,所以夏季會好轉。
  • 肝病遇到金氣會加重,因為金能剋制肝,所以秋季會加重。
  • 肝病遇到水氣會得到控制,因為水是肝的「母親」,所以冬季會受控。
  • 肝病遇到木氣會發作,因為木能助肝,所以春季會發作。
  • 肝屬風木,所以要避免吹風。
  • 天干中有,丙丁屬火,庚辛屬金,壬癸屬水,甲乙屬木,戊己屬土。
  • 一天當中,拂曉屬木,正午屬火,下午屬金,半夜屬水,日落和四季屬土(日落指太陽偏西的時候)。

四季,辰戌丑未四時),亦與一歲相同(下文仿此)。肝欲升散,故以辛味散之。辛散則為補,酸收則為瀉,故用辛補之,酸瀉之,凡本味為瀉,對宮之味為補,下文皆然。

白話文:

四季(辰、戌、醜、未這四個季節)與一年相似(後面的說明也以此類推)。肝臟想要升發散發,所以用辛味來疏散它。辛味(能夠散發),所以是滋補的;酸味(能夠收斂),所以是瀉下的,所以用辛味來滋補肝臟,用酸味來瀉下肝臟。所有本味都是瀉下的,而與其相對應的宮位之味都是滋補的,後面的說明都是如此。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心為君火,故禁溫食熱衣。心欲和軟,故以鹹味軟之。余義仿首段類推。

白話文:

心臟出現問題,應在長夏期間治療。如果長夏沒治好,情況會在冬季加重。冬季沒死,春天仍會持續,夏天會復發。應避免食用溫熱食物和穿著暖和的衣服。

心臟出現問題,應在戊己日治療。戊己日沒治好,情況會在壬癸日加重。壬癸日沒死,春天仍會持續,夏天會復發。

心臟出現問題,中午時精神較好,半夜時較嚴重,清晨時較平靜。

心臟需要柔軟,要趕快食用鹹味食物使其柔軟。使用鹹味補充營養,使用甘味瀉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白話文:

脾臟受損,秋季養護。秋季治不好,春夏更嚴重。春季不治好,夏季會拖著。夏季拖久了,長夏就會發作。要避免進食溫熱食物、暴飲暴食、久居潮濕之地、衣物沾濕。

脾臟疾病,庚申日能治癒。庚申日治不好,甲乙日加重。甲乙日不治好,丙丁日拖延。戊己日發作。

脾臟疾病,下午表現清醒,早上最嚴重,傍晚安靜下來。脾臟喜歡舒緩,進食太快、太甜就要緩解,用苦味瀉下,用甘味滋補。

脾為濕土,故禁濕地濡衣。溫食助其濕熱,飽食助其脹滿,故皆禁之。脾欲鬆緩,故以甘味緩之。余義仿首段類推。

白話文:

脾臟屬土,容易受濕氣影響,因此要避免潮濕的地方和穿著濕衣服。溫熱的食物會加重濕熱,吃得太飽會造成脾胃脹滿,所以都要避免。脾臟需要舒緩,因此可以用甘味的食物來滋養它。其他道理都可以根據第一段類推。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肺為燥金,其性清涼,故禁寒飲食寒衣。肺欲降收,故以酸味收之。余義仿首段類推。

白話文:

肺病在冬天發作,在冬天治癒。如果在冬天沒有治癒,情況會比夏天更嚴重。如果在夏天沒有致命,可能會持續到盛夏,然後在秋天發作。肺病患者,應當避免寒冷,在飲食和衣著上都要保暖。

肺病的治療,在壬癸水運的月份效果最好。如果在壬癸月份沒有治癒,可以在丙丁火運的月份加強治療。如果在丙丁月份沒有致命,可能會持續到戊己土運的月份,然後在庚辛金運的月份發作。

肺病患者,午後症狀加重,中午最嚴重,半夜最平靜。肺部需要收斂,因此應趕緊服用酸味的食物或藥物來收斂,並使用酸味來補充,辛味來瀉下。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㶼熱食溫炙衣。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焠,音翠。㶼,音哀。

白話文:

腎臟疾病在春天容易康復。如果春天沒有康復,病情會加重到初夏。初夏還未死去,病情會持續到秋天,並在冬天發作。腎臟病患者要避免接觸熱燙的食物、溫熱的食物和衣服。

腎病患者應該在農曆正月和二月康復。如果農曆正月和二月沒有康復,病情會加重到農曆五月和六月。農曆五月和六月還未死去,病情會持續到農曆七月和八月,並在農曆九月和十月發作。

腎病患者在半夜會頭腦清醒,四季都比較明顯,下午會安靜下來。如果想要讓腎臟堅固,可以多吃苦味食物來強化它,用苦味藥材來補腎,用鹹味食物來瀉腎。

腎以癸水從君火化氣,故禁焠㶼熱食溫炙衣。焠㶼,煎焙燒燎之物。腎欲堅凝,故以苦味堅之。余義仿首段類推。

白話文:

腎臟依靠癸水從君火(心火)中化生氣血,因此要禁止食用煎烤、燒灼等熱食,以及溫灸、穿著厚重的衣服。煎烤、燒灼指的是用火煎、焙、燒、燎等方法烹調的食物。腎臟需要堅固凝實,所以要以苦味來堅固它。其他方面可以參照第一段的道理類推。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白話文:

邪氣入侵人體後,會與身體內正氣相互作用。當邪氣與身體某個部位相剋時,情況會加重;當邪氣與身體某個部位相生時,情況會緩解;當邪氣和身體某個部位勢均力敵,則會僵持。

一旦邪氣佔據適當的位置,就會發作。因此,必須先確定五臟六腑的脈象,才能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以及患者的生死。

以勝相加者,以所勝加所不勝也。其所生者,己所生也。其所不勝者,克己者也。於所生者,生己者也。自得其位者,同氣者也。先定五臟之脈,知其生克衰旺,乃可言其間甚死生之期也。

白話文:

如果某一五行比另一五行強,強者就加強自己,並加強自己剋制的五行。它產生的五行,就是自己所產生的。它剋制的五行,就是剋制自己的五行。它產生的五行,就是生出自己的五行。自己所處的位置,就是同氣的五行。必須先確定五臟的脈象,瞭解它們的生剋衰旺變化,才能判斷一個人的生死壽命。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氣逆則頭痛頰腫,耳聾不聰。取其經厥陰與少陽血者。䀮,音荒。

白話文:

肝臟疾病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疼痛: 兩肋下方疼痛,延伸至下腹部。

情緒異常: 容易發怒。

虛證:

  • 視力模糊,看不清楚。
  • 聽力受損,聽不清。
  • 經常恐懼不安,好像有人要抓他。

氣逆證:

  • 頭痛,臉頰腫脹。
  • 耳朵失聰,聽力下降。

可用針灸取肝經的厥陰穴位和膽經的少陽穴位放血治療。

肝脈自足走胸,行於兩脅,病則風木鬱陷,故脅下痛引少腹。生氣不遂,故善怒。肝竅於目,故虛則目無所見。肝與膽同氣,肝木陷則膽木逆,膽脈循耳後下行,膽木上逆,濁氣衝塞,故耳無所聞。腎主恐,膽木拔根,相火升泄,腎水沉寒,故善恐懼。氣逆者,膽木上逆也,少陽膽脈,自頭走足,循頰車,下頸,膽脈上逆,故頭痛頰腫,耳聾不聰。取厥陰少陽血者,實則瀉之,虛則補之也。

白話文:

肝經從足部開始,沿著胸部運行,通過兩側肋骨下緣。當肝經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肝氣鬱結,出現肋骨下疼痛並延伸至小腹。肝氣不順暢,所以容易發怒。肝臟與眼睛相連通,所以肝虛時,眼睛會看不清楚。肝臟與膽囊屬同源,肝氣鬱結後,膽氣也會逆行。膽經沿著耳朵後面向下運行,如果膽氣逆行,氣血不通,就會導致耳鳴耳聾。腎臟主導恐懼,膽氣逆行會影響腎氣,導致腎水不足,因此容易產生恐懼感。氣逆是指膽氣逆行,少陽膽經從頭部到腳部,經過臉頰和頸部,因此膽氣逆行時,會出現頭痛、臉頰腫脹、耳聾等症狀。對於厥陰少陽經絡的氣血,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其變病,刺郗中血者。郗與隙同。

白話文:

心臟疾病的症狀包括:胸部疼痛、肋部脹滿、肋骨下方疼痛、前胸、後背、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如果心臟虛弱,則胸腹會脹大,肋骨下方和腰部會相互牽引而疼痛。這時應取少陰經和太陽經,並在舌下放血。如果病情發生變化,則應該在肋間隙放血。

心脈自胸走手,下膈上肺,循臂內後廉下行,病則君火上逆,故胸脅滿痛,兩臂內後廉痛。君火刑肺,肺氣逆沖,故膺背肩甲間痛(小腸脈繞肩甲,交肩上,此肺與小腸交病也)。心在膈上,小腸在腹中,虛則心與小腸皆郁,故胸腹大。肝位在脅,腎位在腰,腎水凌火,火衰木陷,故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白話文:

心經從胸口沿著手臂走,往下經過橫膈膜、往上通到肺部,沿著手臂內側後緣往下延伸。若心經出現問題,君火(心火)會往上逆,因此會出現胸脅脹痛、兩臂內側後緣疼痛。君火會損傷肺部,導致肺氣逆沖,所以會出現前胸、後背和肩胛骨之間的疼痛(小腸經繞過肩胛骨,交接於肩上,這表示肺部和小腸的疾病會互相影響)。心臟位於橫膈膜上方,小腸位於腹中。若是這些臟腑虛弱,心臟和小腸都會鬱結,導致胸腹脹大。肝臟位於肋骨下方,腎臟位於腰部。腎水剋制心火,若心火衰弱,肝木就會衰陷,因此會導致肋骨下方和腰部相牽引而疼痛。

心竅於舌,故取少陰太陽之經與舌下之血者。其變異殊常之病,則刺郗中之血,郗中,手少陰之郄,即陰郗穴也。

白話文:

心臟的竅穴在舌頭上,所以取用手少陰經和手太陽經,並讓舌頭下的血流出。如果出現異常的疾病,就刺破郗中這個穴位放血。郗中是手少陰經的郄穴,也就是陰郗穴。

脾病者,身重,善飢,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白話文:

脾臟有病的人,會有以下症狀:

  • 身體沉重
  • 經常感到飢餓
  • 肌肉萎縮
  • 腳腿麻木不靈
  • 走路容易跌倒或彎腰駝背
  • 腳底疼痛

如果脾臟虛弱,則會有以下症狀:

  • 腹脹、腸鳴
  • 腹瀉,食物無法消化
  • 脈象:太陰、陽明、少陰脈的氣血不足

脾主肌肉,其經自足走胸,病則濕盛脾郁,經脈下陷,故身重肉痿,足軟不收。濕傷筋脈,軟短拘縮,故行則善瘛,腳下作痛(足心)。虛則不能消磨水穀,故腹滿腸鳴,飧泄,飲食不化。取太陰陽明之經,兼取少陰之血者,水泛則土濕,瀉腎水以瀉土濕也。

白話文:

脾臟負責肌肉的運作,它的經脈從腳部一直延伸到胸部。如果脾臟有問題,體內濕氣就會過重,脾氣會鬱結,經脈會下陷,因此會出現身體沉重、肌肉萎縮、兩腳發軟且無法收縮的症狀。濕氣會損傷筋脈,使筋脈變得柔軟、短縮和拘縮,因此走路容易跛行,足心會疼痛。脾臟虛弱時無法消化吸收食物,因此會導致腹部脹滿、腸鳴、腹瀉和食物不消化的狀況。治療時需要調理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同時也需要調理足少陰腎經的氣血。因為水氣過多時會導致脾土濕熱,因此需要瀉掉腎臟的水氣來去除脾土濕熱。

肺病者,喘咳逆氣汗出,肩背痛,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取其經太陰陽明,足太陽之外、厥陰之內血者。尻,音考。髀,音皮。腨,音篆。胻,音杭。

白話文:

患有肺病者,會出現喘息、咳嗽、逆氣、出汗、肩背疼痛,臀部、陰部、股部、膝部、大腿、小腿、腳部都疼痛。如果身體虛弱,會出現氣息微弱、無法說話,耳朵聾、喉嚨乾澀。取穴方法:定位在手部太陰肺經、手部陽明大腸經,足部太陽膀胱經外部、足部厥陰肝經內部的穴位。尻:讀作「考」,髀:讀作「皮」,腨:讀作「篆」,胻:讀作「杭」。

肺主氣,其性降斂,病則降斂失政,故喘咳逆氣汗出。前行無路,逆沖肩背,故肩背痛。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者,肝經之病也。厥陰肝脈,起足大指,循足跗,上膕內,循股陰,過陰器,木被金刑,經脈郁陷,是以痛生。虛則肺氣微弱,不能布息。甲木刑之,是以耳聾(甲木化氣相火,脈循耳後下行)。

白話文:

肺主導氣,性質是向下收斂的。如果出問題了,收斂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喘咳、逆氣和出汗。氣無法向下行進,就會逆行衝擊肩背,所以肩背會疼痛。

尻、陰股、膝蓋、大腿、小腿、腳全部疼痛,這是肝經出了問題。肝經的脈絡從腳的大拇指開始,沿著腳背向上,經過大腿內側,跨過陰器。如果肝經受到金元素的剋制,經脈就會鬱結阻塞,從而產生疼痛。

如果肝氣虛弱,肺氣也會微弱,無法順利傳送氣息。如果受到甲木元素的剋制,就會導致耳聾(甲木化為相火之氣,經脈沿著耳後向下)。

乙木侮之,是以嗌乾(乙木胎生君火,風火皆旺,故病嗌乾。《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甚則嗌乾)。足太陽經行於骽外,足厥陰經行於骽內,取太陰陽明之經,兼取太陽之外、厥陰之內血者,實則肺金刑木,故補壬水以生肝氣,虛則肝木侮金,故瀉寒水以弱風木也。

白話文:

乙木(肝臟)過於旺盛會剋制丙火(肺部),導致喉嚨乾燥。(因為乙木生丙火,風火旺盛,所以會出現喉嚨乾燥的症狀。《靈樞·經脈》中提到,肝臟足厥陰經迴行的氣血很盛時,就會導致喉嚨乾燥。)足太陽經在小腿外側迴行,足厥陰經在小腿內側迴行。如果是實證,肺部的金氣會刑剋肝臟的木氣,所以要補腎水來生發肝氣。如果是虛證,肝臟的木氣會剋制肺部的金氣,所以要瀉掉寒水來削弱肝木。

腎病者,脛腫腹大身重,喘咳,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

白話文:

患有腎病的人,會出現小腿水腫、腹部腫脹、身體沉重、氣喘咳嗽、睡覺時出汗、怕風等症狀。如果身體虛弱,還會伴有胸痛、腹痛、手腳冰冷、精神不佳等表現。這些症狀主要是由少陰太陽經絡氣血虛損所致。

腎脈自足走胸,循腨內,入少腹,絡膀胱,貫胸膈,入肺中,病則水旺土濕,故脛腫腹大身重。水泛胸膈,肺氣格阻,故生喘咳。腎水主藏,藏氣失政,故寢睡汗出。表泄陽虛,是以憎風。虛則腎氣衰弱,陽根升泄,甲木下拔,逆沖胸膈,故胸中痛。濕土下陷,風木抑遏,怒而賊脾,故大腹小腹皆痛。

白話文:

腎經脈絡由腳部沿著胸腔內壁走行,進入下腹部,與膀胱相連,貫穿胸膈,進入肺部。如果腎經脈絡出問題,會導致水液過多,脾土受濕,所以小腿腫脹、腹部脹大、身體沉重。水液氾濫到胸膈,阻礙肺氣運行,因此產生喘咳。腎水主藏,如果藏氣失控,會導致睡覺時出汗。腎陽虛弱,所以容易怕風。腎氣衰弱,陽氣上浮,甲木(肝氣)下降,逆衝胸膈,所以胸部疼痛。濕土下陷,風木壓制,激怒並侵犯脾胃,所以腹部、下腹部都會疼痛。

濕旺脾郁,四肢失秉,故手足厥冷。陽根既敗,君火失歸,故意不歡樂(心主喜,君火失根,則驚怯恐懼,是以不樂),取少陰太陽經血,實瀉而虛補之也。

白話文:

濕氣過盛,脾臟功能失常,四肢失去正常功能,因此手腳冰涼。腎陽虛弱,心火失調,所以心情不愉快(心主掌喜悅,腎陽虛弱,心火失調,就會驚慌恐懼,所以不開心)。治療方法是調和少陰經和陽明經的血氣,減弱過盛的實症,補充虛弱的虛症。

肝色青,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心色赤,宜食鹹,大豆豕肉慄藿皆咸。脾色黃,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肺色白,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腎色黑,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五臟各有所發之色,各有所宜之味。

白話文:

肝臟呈青色,適合食用辛味食物,如黃米、雞肉、桃子、蔥。

心臟呈赤色,適合食用鹹味食物,如大豆、豬肉、栗子、藿香。

脾臟呈黃色,適合食用甘味食物,如粳米、牛肉、棗、葵花籽。

肺臟呈白色,適合食用酸味食物,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

腎臟呈黑色,適合食用苦味食物,如小麥、羊肉、杏仁、薤白。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臟所宜也。

順四時,按五臟,以隨五味所宜,五味之用得矣。

白話文:

辛散溫熱,酸味收斂,甘味緩和,苦味堅固,鹹味柔軟,有毒的藥物可以攻克邪氣,五穀可以滋養身體,五畜(牛、豬、羊、狗、雞)可以幫助強身,五果(桃、李、杏、棗、慄)可以輔助滋補,五菜(蔥、蒜、菊、艾、韭)可以補充營養。把這些不同的味道混合使用,可以補充精氣。這五種味道,辛、酸、甘、苦、鹹,各有各的好處,有的散發開,有的收縮,有的緩和,有的急促,有的堅固,有的柔軟,根據一年四季和五臟的不同,選擇適合的藥物。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湊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沮與阻同。湊與腠同。

白話文:

所有陰症的產生根源於五種味道,五臟功能與五味密切相關。因此,味道過於酸,肝氣傷津,脾氣便會衰竭;味道過於苦,脾氣得不到滋潤,胃氣便會旺盛;味道過於甜,心氣會鬱結,面色發黑,腎氣會失衡;味道過於辛辣,筋脈會鬆弛,精神會萎靡;味道過於鹹,大骨的氣血會衰竭,肌肉會萎縮短小,心氣會受到抑制。謹慎調和五味,骨骼端正,筋脈柔韌,氣血通暢,腠理緊密。這樣才能使骨氣充盈,遵循正確的方法,就能延年益壽。

氣為陽,味為陰,人身陰之所生,本在五味,而一味過偏,則一宮受傷,陰之五宮,亦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斂縮,津液郁生,生氣不遂,怒而賊土,脾氣乃絕。味過於苦,燥其脾精,脾土失滋,中脘不運,胃氣乃厚(厚,鬱滿也)。味過於甘,中焦壅滯,心氣莫降,因生喘滿,腎氣莫升,因而不衡(衡,平也,腎氣下陷,故不平)。色黑者,水鬱之所發也。

白話文:

氣是陽,味道是陰。人體的陰氣來源於五味,但如果某一種味道過於偏重,就會導致相應的五臟受傷。五臟的陰氣,也會因五味而受傷。因此,味道過於酸,會導致肝氣收斂,津液鬱結,生氣不暢,引起憤怒而傷害脾胃,導致脾氣衰竭。味道過於苦,會燥熱脾臟精華,脾胃失去滋養,中焦運化失常,胃氣鬱結。味道過於甘,會導致中焦壅塞,心氣無法下降,引發喘滿;腎氣無法上升,導致不平衡(腎氣下陷,故不平衡)。黑色是水氣鬱結的表現。

味過於辛,肝氣發散,津液消耗,筋脈沮弛,精神乃央(肝主筋,心主脈,肝者腎之子,心之母,腎藏精,心藏神,精神之交,路由筋脈,筋脈沮弛,則精神交濟之路格矣,故精神乃央,央者,盡也)。味過於咸,腎水伐瀉,大骨氣勞(大骨無力),肌肉短縮(即卷肉縮筋意)。

白話文:

飲食過於辛辣,會導致肝氣擴散,津液枯竭,筋脈鬆弛,精神萎靡。原因是肝主筋,心主脈,肝是腎的兒子,心的母親,腎藏精,心藏神,精神的流通途徑是通過筋脈,筋脈鬆弛,則精神流通的道路就會受阻,所以精神就會衰竭(央,盡也)。飲食過於鹹,會損耗腎水,導致大骨無力,肌肉攣縮(即卷肉縮筋之意)。

陽根既敗,心氣遂抑(鹹寒泄水中陽氣,君火絕根,故心氣抑鬱)。調和五味,使之不偏,則筋骨血氣皆得其養,不至偏傷矣。(此段舊誤在「生氣通天論」)

白話文:

當陽氣虧損時,心氣也會受到抑制(因為鹹寒之物會泄水中的陽氣,讓君火失去根基,所以心氣會鬱結)。如果調和五味,讓它們不偏頗,那麼筋骨和血氣就能得到滋養,不會偏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