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金匱真言論(三)

心主脈,故病在脈。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類土,其味甘,其臭香,其音宮,其數五,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脾主肉,故病在肉。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類金,其味辛,其臭腥,其音商,其數九,其畜馬,其谷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肺主皮毛,故病在皮毛。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耳,藏精於腎,故病在溪。其類水,其味鹹,其臭腐,其音羽,其數六,其畜彘,其谷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溪謂關節。腎主骨,故病在骨。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五臟之精,一身之根本也,藏於精者,四時皆可無病。獨言春不病溫者,以五臟雖皆藏精,而藏精之權,究歸於腎,所謂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也(「上古天真論」語)。水旺於冬,冬水蟄藏,陽根下秘,相火莫泄,內熱不生,是以春無溫病。然有宜藏者,有宜泄者,若夏暑竅開,寒隨竅入,而汗不出者,是宜泄而反藏也。

皮毛閉斂,寒氣莫泄,則秋成風瘧矣。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天之陰陽,分於晝夜。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臟腑之陰陽,則腑者為陽,臟者為陰,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腑皆為陽。

人之陰陽,分於內外、腹背、五臟、六腑。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陽中有陽亦有陰,陰中有陰亦有陽,所以應天之陰陽也。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此平人脈法也。

陰盛於冬,故病在陰。陽盛於夏,故病在陽。春陽未盛,故病在陰。秋陰未盛,故病在陽。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臟六腑,一逆一從,陰陽表裡雌雄之應,藏之心意,合心於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察五臟六腑從逆之殊,陰陽表裡雌雄之應,所以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

白話文:

[金匱真言論(三)]

心臟主管脈搏,所以心臟的病症會表現在脈象上。

中央屬土,顏色黃色,與脾臟相通,開口於口,精氣藏於脾臟,所以脾臟的病症會表現在舌根上。脾臟的特性屬土,味道甘甜,氣味芬芳,音律屬宮,數目為五,所養之畜為牛,所生的穀物為稷(小米),並應四時變化。在天上對應的星宿是鎮星,由此可知疾病在肌肉上的表現。

脾臟主管肌肉,所以疾病會表現在肌肉上。

西方屬金,顏色白色,與肺臟相通,開口於鼻,精氣藏於肺臟,所以肺臟的病症會表現在背部。肺臟的特性屬金,味道辛辣,氣味腥臭,音律屬商,數目為九,所養之畜為馬,所生的穀物為稻米,並應四時變化。在天上對應的星宿是太白星,由此可知疾病在皮毛上的表現。

肺臟主管皮毛,所以疾病會表現在皮毛上。

北方屬水,顏色黑色,與腎臟相通,開口於耳,精氣藏於腎臟,所以腎臟的病症會表現在關節上。「溪」指關節。腎臟主管骨骼,所以疾病會表現在骨骼上。

精氣是人體的根本,所以精氣充足的人,春天不會得溫病。夏天暑熱時汗液排不出,秋天容易得風寒瘧疾。

五臟的精氣是人體的根本,精氣充足的人,四季都能沒有疾病。單獨說春天不會得溫病,是因為雖然五臟都藏有精氣,但精氣的調節主要依靠腎臟,腎臟主水,接收五臟六腑的精氣並儲存它(出自《上古天真論》)。水氣在冬天旺盛,冬天水氣潛藏,陽氣收斂於下,相火不洩露,體內不會產生內熱,所以春天沒有溫病。然而,有些情況適合收藏精氣,有些情況適合宣洩精氣。如果夏天暑熱,毛孔張開,寒邪隨毛孔入侵,而汗液又排不出,這就是適合宣洩精氣卻反而收藏精氣的情況。

皮毛閉塞收斂,寒氣不能排出,就會在秋天得風寒瘧疾。

所以說,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從平旦到中午是天的陽氣,是陽中之陽;從中午到黃昏是天的陽氣,是陽中之陰;從黃昏到雞鳴是天的陰氣,是陰中之陰;從雞鳴到平旦是天的陰氣,是陰中之陽。

天的陰陽,分佈在晝夜之中。

人體也同樣遵循這個規律。論及人體的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論及人體的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論及人體臟腑的陰陽,則腑為陽,臟為陰。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腑皆為陽。

人體的陰陽,分佈於內外、背腹、五臟、六腑。

所以背部為陽,陽中之陽是心臟;背部為陽,陽中之陰是肺臟;腹部為陰,陰中之陰是腎臟;腹部為陰,陰中之陽是肝臟;腹部為陰,陰中之至陰是脾臟。這些都是陰陽表裡、內外、雌雄互相應對的關係,所以也應對天的陰陽。

陽中之陽也有陰,陰中之陰也有陽,所以能應對天的陰陽。

為什麼要了解陰中之陰和陽中之陽呢?因為冬天疾病在陰,夏天疾病在陽,春天疾病在陰,秋天疾病在陽。都要根據疾病的部位,來施行針灸治療。這是針對一般人的脈象法則。

陰氣在冬天盛,所以疾病在陰;陽氣在夏天盛,所以疾病在陽;春天陽氣未盛,所以疾病在陰;秋天陰氣未盛,所以疾病在陽。

所以善於診脈的人,要謹慎觀察五臟六腑的盛衰,以及陰陽表裡、雌雄的應對關係,心中謹記這些,將心意合於精氣,不是真正合適的人,不要教授,不是真正精妙的理論,不要傳授,這才叫做得道。

觀察五臟六腑盛衰的差異,以及陰陽表裡、雌雄的應對關係,所以才能根據疾病的部位,來施行針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