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五 (5)
卷五 (5)
1. 痹論(三十三)
黃帝問曰:痹之安生?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為痹證,痹者,閉塞不通也。風性動宕,故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性凝澀,故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性黏滯,故濕氣勝者為著痹,著者,留而不去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以冬遇此者為骨痹。
長夏為至陰。此五痹之由來也。
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岐伯曰:五臟各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故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五臟各有所合,肝合筋,心合脈,脾合肉,肺合皮,腎合骨。病久而不去者,重感於邪,郁其臟氣,則內舍於其所合,而入五臟也。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淫氣乏竭,痹聚在肝,淫氣憂思,痹聚在心,淫氣肌絕,痹聚在脾,淫氣喘息,痹聚在肺,淫氣遺溺,痹聚在腎。諸痹不已,亦益內也。
五臟陰也,陰氣者,靜則五神內藏,躁則消亡而不藏。痹在皮脈肉筋骨,久而不去,復感於邪,郁其臟氣,則從其所合,而入五臟。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非內傷五臟,裡氣虛損,先有受邪之隙,邪不遽入也。
是以淫氣乏竭,筋力疲極,則痹聚在肝,淫氣憂思,神明勞悴,則痹聚在心,淫氣肌絕,肌肉消減,則痹聚在脾,淫氣喘息,宗氣虧損,則痹聚在肺,淫氣遺溺,腎精亡泄,則痹聚在腎。諸痹之在皮脈肉筋骨者,久而不已,乘其淫氣內傷,亦益內入五臟也。淫氣者,氣之過用而至淫泆者也。
凡痹之客五臟者,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肝主筋,夜臥則血歸於肝,血舍魂,肝病而魂不守舍,故夜臥則驚。肝為風木,風動津耗,則為消渴(仲景《傷寒》、《金匱》:厥陰之為病,消渴),是以多飲。木主疏泄水道,故數小便。肝脈抵小腹,挾胃,上貫膈,布脅肋,肝病克脾,脾氣脹滿,上引脅肋,如懷胎妊也。
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
心主脈,心痹,故脈不通。心氣不降則煩生,煩則濁氣上逆,心下鼓郁。火炎金傷,肺失收降之令,暴上氣而喘。火炎津枯則嗌乾。濁氣不降則善噫。火上熱而水下寒,腎主恐,寒水上凌,火負水勝,則恐生也。
脾痹者,四肢解墮,發咳嘔汁,上為大塞。
脾主四肢,脾痹則土氣困乏,四肢解墮。脾為濕土,濕旺胃逆,肺氣不降,故發咳嘔汁,上為大塞也。
白話文:
痹論(三十三)
黃帝問道:痹病是如何產生的?岐伯回答:風、寒、濕三種邪氣混合侵襲,結合而形成痹病。其中風邪偏重的稱為「行痹」,寒邪偏重的稱為「痛痹」,濕邪偏重的稱為「著痹」。
風、寒、濕三氣交雜侵襲,結合形成痹證。「痹」的意思是指氣血閉塞不通。風的特性是流動不定,所以風邪偏重時,痹症會遊走不定,稱為「行痹」;寒的特性是凝結阻滯,所以寒邪偏重時,痹症會劇烈疼痛,稱為「痛痹」;濕的特性是黏膩停滯,所以濕邪偏重時,痹症會固定不移,稱為「著痹」,「著」的意思是指病邪停留不去。
黃帝問:痹病還有分五種情況,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在春天發病的稱為「筋痹」,在夏天發病的稱為「脈痹」,在長夏(至陰時節)發病的稱為「肌痹」,在秋天發病的稱為「皮痹」,在冬天發病的稱為「骨痹」。
長夏屬於至陰時節。這五種痹病的形成與季節有關。
黃帝問:如果痹病進一步深入五臟六腑,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岐伯回答:五臟各自與外在組織相合(如肝合筋、心合脈、脾合肉、肺合皮、腎合骨),如果痹病久治不癒,又再度感受邪氣,就會內傳至相合的臟腑。例如:筋痹不癒,再感邪氣,就會內傳於肝;脈痹不癒,再感邪氣,就會內傳於心;肌痹不癒,再感邪氣,就會內傳於脾;皮痹不癒,再感邪氣,就會內傳於肺;骨痹不癒,再感邪氣,就會內傳於腎。所謂痹病深傳內臟,是因為在不同季節重複感受風寒濕邪的緣故。
五臟屬陰,陰氣在安靜時能內藏精神,躁動則會耗散消亡。邪氣過度消耗(淫氣)而使氣機衰竭時,痹病會聚積於肝;若因憂思過度耗損心神,痹病會聚積於心;若肌肉過度消耗,痹病會聚積於脾;若喘息氣短,痹病會聚積於肺;若遺尿失禁,痹病會聚積於腎。各種痹病若久延不癒,邪氣會逐漸深入內傳。
所以,如果邪氣消耗過度導致筋力衰竭,痹病會聚於肝;邪氣因憂思過度損傷心神,痹病會聚於心;邪氣使肌肉消瘦,痹病會聚於脾;邪氣導致呼吸不暢、元氣虧損,痹病會聚於肺;邪氣造成遺尿、腎精流失,痹病會聚於腎。原本在皮、脈、肉、筋、骨的痹病,若久治不癒,趁著內傷加重,邪氣會逐步深入五臟。「淫氣」指的是氣機過度消耗而失控的狀態。
當痹病侵害五臟時,症狀如下:
- 肝痹:夜間睡覺易驚醒、口渴多飲、小便頻繁、腹部脹滿如懷孕。
- 心痹:血脈不通,心煩時胸口悶脹,突然氣逆喘息,咽喉乾燥,容易打嗝,氣機上衝時會感到恐懼。
- 脾痹:四肢無力,咳嗽嘔吐清水,胸腹脹滿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