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6)

1. 氣府論(二十九)

共三十六穴。

手陽明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大迎骨空各一,鼻孔外廉項上各二,柱骨之會各一,髃骨之會各一,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陽明自手走頭,行於臂外之前,其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大迎骨空各一,左右二穴(足陽明經穴)。鼻孔外廉項上各二,迎香(在鼻孔外廉)、扶突(在項上),左右四穴。柱骨之會各一,天鼎,左右二穴。髃骨之會各一,肩髃,左右二穴。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三里、陽谿、合谷、三間、二間、商陽,左右十二穴。共二十二穴。

手少陽脈氣所發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眉後各一,角上各一,項中足太陽之前各一,下完骨後各一,挾扶突各一,肩貞各一,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少陽自手走頭,行於臂外之中,其脈氣所發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顴髎,左右二穴(手太陽經穴,手少陽之會)。眉後各一,絲竹空,左右二穴。角上各一,頷厭,左右二穴(足少陽經穴,手少陽之會)。項中足太陽之前各一,風池,左右二穴(足少陽經穴,手少陽之會)。

下完骨後各一,天牖,左右二穴(完骨,足少陽經穴)。挾扶突各一,天窗,左右二穴(手太陽經穴)。肩貞各一,左右二穴(手太陽經穴)。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肩髎、臑會、消濼,左右六穴。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小指之次指)各六俞,天井、支溝、陽池、中渚、液門、關衝,左右十二穴。共三十二穴。

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面中三,髮際後中八,項中央二,大椎以下凡二十一節,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脊椎法也。

督脈自頭下脊,行身之後,其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面中三穴,兌端、水溝、素髎。髮際後中八穴,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強間、腦戶。項中央二穴,風府、啞門。

大椎以下凡二十一節,至尻尾及兩旁十五穴,陶道、身柱、神道、靈臺、至陽、筋縮、中樞、脊中、懸樞、命門、陽關、腰俞、長強、會陽(會陽,足太陽經穴,在尻尾兩旁,左右二穴,故云尻尾及旁),共二十八穴。此脊椎之法也。

任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目下各一,齦交一,下唇一,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一,下陰別一。腹脈法也。

任脈自腹上頭,行身之前,其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目下各一,承泣,二穴(足陽明經穴,任脈之會)。齦交一,空穴(督脈穴,任脈之會)。下唇一穴,承漿。喉中央二穴,廉泉、天突。膺中骨陷中各一穴,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中庭,共六穴。

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共長十四寸半,每寸各一穴,鳩尾(蔽心骨間)、巨闕、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闕、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共十四穴。下陰別一穴,會陰(督任沖三脈,皆起於此穴),共二十七穴(少一穴)。

白話文:

氣府論(二十九)

共有三十六穴。

手陽明脈氣發出的穴位有二十二個:

  • 大迎骨空左右各一穴(共二穴,屬足陽明經)。
  • 鼻孔外側與頸項上方各二穴(迎香在鼻孔外側,扶突在頸項上,左右共四穴)。
  • 柱骨交會處各一穴(天鼎,左右二穴)。
  • 肩髃骨交會處各一穴(肩髃,左右二穴)。
  • 肘部以下至手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共有六個穴位(三里、陽谿、合谷、三間、二間、商陽,左右共十二穴)。總計二十二穴。

手少陽脈氣發出的穴位有三十二個:

  • 顴骨下方各一穴(顴髎,左右二穴,屬手太陽經,為手少陽之會)。
  • 眉毛後方各一穴(絲竹空,左右二穴)。
  • 頭角上方各一穴(頷厭,左右二穴,屬足少陽經,為手少陽之會)。
  • 頸後足太陽經之前各一穴(風池,左右二穴,屬足少陽經,為手少陽之會)。
  • 完骨後下方各一穴(天牖,左右二穴)。
  • 扶突兩旁各一穴(天窗,左右二穴,屬手太陽經)。
  • 肩貞左右各一穴(屬手太陽經)。
  • 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三穴(肩髎、臑會、消濼,左右共六穴)。
  • 肘部以下至手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共有六個穴位(天井、支溝、陽池、中渚、液門、關衝,左右共十二穴)。總計三十二穴。

督脈氣發出的穴位有二十八個:

  • 面部正中三穴(兌端、水溝、素髎)。
  • 髮際後正中八穴(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強間、腦戶)。
  • 頸後正中二穴(風府、啞門)。
  • 大椎以下至尾骨共有二十一節,加上兩旁十五穴(陶道、身柱、神道、靈臺、至陽、筋縮、中樞、脊中、懸樞、命門、陽關、腰俞、長強,以及會陽左右二穴)。總計二十八穴。此為脊椎的分布規律。

任脈氣發出的穴位有二十八個:

  • 目下各一穴(承泣,左右二穴,屬足陽明經,為任脈之會)。
  • 齦交一穴(屬督脈,為任脈之會)。
  • 下唇一穴(承漿)。
  • 喉部中央二穴(廉泉、天突)。
  • 胸骨凹陷處六穴(璇璣、華蓋、紫宮、玉堂、羶中、中庭)。
  • 鳩尾下三寸至胃脘五寸,再至橫骨六寸半,共十四寸半,每寸一穴(鳩尾、巨闕、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闕、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共十四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