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經絡論(二十七)

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挺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

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橫骨之中央,女子則入繫於挺孔,其孔當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於篡間(督脈自尾骶以上,在脊背者,方是經脈,此乃其絡脈也。前後二陰之間,即任脈之會陰也),其男子則循莖,下至篡間,與女子等,繞篡後,別繞臀,至足少陰經與足巨陽之中絡者,合少陰經,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足太陽經挾脊貫臀,入膕中,曰中絡者,是其挾脊之裡行,非外行也。

足少陰經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合於太陽少陰,二經並行,自尾骶以上,方是督脈之經),此督脈之下行,前通於任脈者。(橫骨中央,任脈之分也。篡間,會陰,督任沖三脈之所起也)

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

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繞篡後而後行,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於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中央,是任脈也。任督本一脈,以前後而異名耳。自兩目中央交於督脈,與足太陽經起於目內眥,上額顱,交巔上,入絡於腦,還出腦外,別行下項,循肩膊之內,挾脊骨,抵腰中,入循背膂,絡於腎,此督脈之自頭項而下行者也。

督脈為病,脊強反折。督脈生病治督脈。

督脈行於身後,其為病,脊強而反折。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其本經二十八穴。法詳「氣府論」。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中極,任脈穴名,在臍下四寸,中極之下,謂會陰也。在前後二陰間。自會陰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任脈穴名,在中極上),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此任脈之經中行而上者也。(即上文之少腹直上者)

脈滿起,斜出尻脈,絡胸脅,支心,貫膈,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背胸邪系陰陽左右如此。(此段舊誤在「氣穴論」)

任脈之經滿溢而浮起者,是任脈之絡也,斜出尻脈(即督脈),前行而上,旁絡胸脅,支心,心旁偏支。貫膈,上肩,加於天突(任脈穴,在缺盆骨中),斜下肩後,行脊背,交於十椎之下,督脈之中樞也。

督為諸陽之綱,行於背後,任為諸陰之長,行於胸前,而任脈之絡,左右上行而絡胸脅,自肩斜下而交脊背,其背胸邪系陰陽左右如此,不但經脈中行自腹上頭而巳,此任脈之絡旁行而上者也。

白話文:

經絡論(二十七)

督脈的經絡起始於小腹下方的骨盆中央。在女性,督脈進入並連結尿道口(尿道外端),其分支沿著生殖器,匯合於前後陰之間的會陰部位。男性則沿著陰莖下行至會陰,與女性路徑相同,接著繞過會陰後方,分支繞行臀部,連接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中絡,再與少陰經會合,向上沿大腿內側後緣,穿過脊柱並聯繫腎臟。

督脈起始於小腹下的橫骨中央,女性分支連結尿道外端。其分支沿生殖器匯合於會陰(此處為絡脈,督脈主幹在脊柱後方才是經脈),男性則沿陰莖下行至會陰,之後繞行臀部,連結足少陰與足太陽的中絡(此為兩經在脊柱內側的深層分支),再與少陰經併行,穿過脊柱入腎。這是督脈向下分支與任脈相通的路徑(橫骨中央屬任脈,會陰則是督、任、沖三脈的起點)。

督脈主幹向上直行的部分,穿過肚臍中央,上行經過心臟,進入喉嚨,繞過下唇,上連兩眼之間的中央,與足太陽膀胱經的起點(眼內角)會合,接著上至額頭,交會於頭頂,進入腦部再繞出,向下經過頸後,沿肩胛內側夾脊柱而行,抵達腰中,深入背部聯繫腎臟。這段描述的是督脈從頭部向下循行的路徑。

督脈病變會導致脊柱僵硬、角弓反張,治療需針對督脈本經的28個穴位(詳見《氣府論》)。

任脈起始於中極穴下方(會陰部),向上經陰毛邊緣,沿腹中線上行至關元穴,經咽喉、下巴,環繞面部,進入眼部。這是任脈主幹上行路徑。任脈分支充盈時,斜向後連接督脈,再上行分佈於胸脅,聯繫心臟周邊,穿過橫膈至肩部天突穴,斜行向下交會於第十胸椎處。這顯示任脈不僅循行胸腹正中,其分支還左右延伸,交聯陰陽經絡於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