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附]校余偶識 (5)
[附]校余偶識 (5)
1. 六微旨大論
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王冰注云:出入謂喘息,升降謂化氣。夫毛羽倮鱗介,及飛走蚑行,皆生氣根於身中,以神為動靜之主,故曰神機也。然金玉土石,熔埏草木,皆生氣根於外,假氣以成立主持,故曰氣立也。「五常政大論」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此之謂也。故無是四者,則神機氣立者生死皆絕。
新校正云:按《易》云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周禮·大宗伯》有天產、地產,大司徒云動物、植物,即此神機、氣立之謂也。
白話文:
呼吸的進出功能一旦停止,神氣的運作就會消滅;身體內氣的上升下降循環一旦停止,這個氣就會獨立而處於危險的狀態。
王冰註解說:這裡的「出入」指的是呼吸,「升降」指的是氣的運行變化。凡是長毛的、有羽毛的、裸露的、有鱗片的、有甲殼的生物,以及會飛的、會跑的、會爬的動物,它們的生命力都根源於身體內部,以精神作為活動和靜止的主導,所以叫做「神機」。然而金屬、玉石、泥土、石頭,燒製的陶器,草木等等,它們的生命力都根源於外部,藉助外界的氣來形成和維持,所以叫做「氣立」。《五常政大論》說:生命力根源於身體內部的,就叫做「神機」,精神一旦離去,神機就停止運作;生命力根源於外部的,就叫做「氣立」,氣一旦停止,化生的過程也就斷絕。這就是它們的意義。所以如果沒有這四種運作(出、入、升、降),神機和氣立就會停止,生命也就終止了。
新校正說:依照《易經》的說法,本源於天的東西會向上發展,本源於地的東西會向下發展。《周禮·大宗伯》中有提到天產和地產,大司徒則說到動物和植物,這指的就是這裡所說的「神機」和「氣立」的道理。
2. 第十一卷(運氣)
3. 氣交變大論
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
王冰注云:凌犯太甚,則遇於金,故自病。新校正云:按「玉機真臟論」云肝脈太過,則令人善怒,忽忽眩冒巔疾,為肝實而然,則此病不獨木太過,遇金而病,肝實亦自病也。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瘧。
新校正云:火盛而剋金,寒熱交爭,故為瘧。
身熱骨痛,而為浸淫。
新校正云:按「玉機真臟論」云心脈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此云骨痛者,誤也。
上臨太陽,則雨雪冰霜不時降。
原本在歲水太過段內,今黃氏列於歲火不及之中。按,太陽寒水司天,火運二歲為戊辰、戊戌,中運皆太徵,實非歲火不及之年。而太陽寒水司天,水運二歲,中運為太羽,實歲水太過之年。以太少而言過與不及,則此二句自當列於歲水太過之下,惟火不及則水自凌之,與亢害承製之理,仍不相背耳。
上臨少陰少陽,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
原本在歲火太過段內,今黃氏列於歲金不及之中。按,少陰心火司天,金運二歲為庚子、庚午,少陽相火司天,金運二歲為庚寅、庚申,中運皆太商,實非歲金不及之年。而少陰心火司天,火運二歲為戊子、戊午,少陽相火司天,火運二歲為戊寅、戊申,中運皆太徵,實歲火太過之年。
以太少而言過與不及,則此四句自當列於歲火太過之下,惟金不及則火自犯之,與亢害承製之理,亦仍不相背耳。
帝曰:其災應何如?岐伯曰:亦各從其化也。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形見有善惡,宿屬有勝負,徵應有吉凶矣。
王注云:五星之至,相王為盛,囚死為衰。東行凌犯為順,災輕,西行凌犯為逆,災重。留守日多則災深,留守日少則災淺。星喜潤,則為見善,星怒燥憂喪,則為見惡。宿屬,謂所生月之屬二十八宿及十二辰相分所屬之位也。命勝星不災不害,不勝星為災小重,命與星相得,雖災無害。
災者,獄訟疾病之謂也,雖五星凌犯之事,遇星之囚死時月,雖災不成。然火犯留守逆臨,則有誣譖獄訟之憂,金犯則有刑殺氣鬱之憂,木犯則有震驚風鼓之憂,土犯則有中滿下利跗腫之憂,水犯則有寒氣衝稸之憂,故曰徵應有吉凶也。
帝曰:其善惡何謂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
王注云:夫五星之見也,從深夜見之。人見之喜,星之喜也。見之畏,星之怒也。光色微曜,乍明乍暗,星之憂也。光色迥然,不彰不瑩,不與眾同,星之喪也。光色圓明,不盈不縮,怡然瑩然,星之喜也。光色勃然臨人,茫彩滿溢,其象懍然,星之怒也。澤,洪潤也。燥,乾枯也。
白話文:
氣候變動異常時,可能導致的病症:
嚴重時會變得心神不定、容易發怒,感到頭暈目眩,甚至出現癲癇等疾病。
(王冰的註解認為這是因為肝木過於強盛,侵犯到金,所以導致疾病。新校正的觀點認為,根據《玉機真臟論》的說法,肝脈過於強盛也會導致人容易發怒、心神不定、頭暈目眩和癲癇,這屬於肝氣過於強盛的表現,所以這類疾病不單單是因為木太過而侵犯金,肝氣過盛本身也會導致。)
如果火氣太過旺盛,會導致天氣炎熱,火邪會影響到肺金,民眾容易患瘧疾。
(新校正的觀點認為,火盛會剋金,導致寒熱交替出現,所以會形成瘧疾。)
身體發熱、骨頭疼痛,而且病情會擴散蔓延。
(新校正的觀點認為,根據《玉機真臟論》的說法,心脈過於強盛會導致身體發熱和皮膚疼痛,病情會擴散蔓延,這裡說骨頭疼痛是錯誤的。)
如果太陽寒水主導氣候,就會出現不合時節的雨雪冰霜。
(原本這句話在描述水氣過盛的段落中,現在黃氏把它放在火氣不足的段落裡。但太陽寒水主導氣候時,火運的兩年分別是戊辰年和戊戌年,這兩年的中運都是太徵,實際上並非火氣不足的年份。而太陽寒水主導氣候,水運的兩年,中運是太羽,才是水氣過盛的年份。從太過和不及的角度來說,這兩句話應該放在水氣太過的段落裡。但如果認為火氣不足,自然會被水侵犯,這也符合亢害承制的道理。)
如果少陰心火或少陽相火主導氣候,就會導致火勢猛烈,水源乾涸,草木枯焦。
(原本這句話在描述火氣過盛的段落中,現在黃氏把它放在金氣不足的段落裡。但少陰心火主導氣候時,金運的兩年是庚子年和庚午年,少陽相火主導氣候時,金運的兩年是庚寅年和庚申年,這兩年的中運都是太商,實際上並非金氣不足的年份。而少陰心火主導氣候時,火運的兩年是戊子年和戊午年,少陽相火主導氣候時,火運的兩年是戊寅年和戊申年,這兩年的中運都是太徵,才是火氣過盛的年份。從太過和不及的角度來說,這四句話應該放在火氣太過的段落裡。但如果認為金氣不足,自然會被火侵犯,這也符合亢害承制的道理。)
黃帝問:這些氣候異常會導致怎樣的災禍?
岐伯回答:各種災禍會依照其所屬的屬性來表現。所以,氣候有盛有衰,侵犯有順有逆,停留的時間有多有少,表現在外有吉有凶,所屬的星宿有勝有負,徵兆有吉有凶。
(王冰的註解認為,五星運行到旺盛的位置,則氣候強盛;運行到衰敗的位置,則氣候衰落。東行侵犯是順,災禍較輕;西行侵犯是逆,災禍較重。停留的時間長,災禍就深;停留的時間短,災禍就淺。星體喜潤澤,表現為吉;星體怒燥憂喪,表現為凶。星宿的歸屬,是指人出生的月份所對應的二十八星宿和十二地支。命宮強於星體,則不會有災禍;命宮弱於星體,則災禍較小。如果命宮與星體相合,即使有災禍也不會造成傷害。
災禍指的是官司、疾病等。即使五星侵犯,但如果遇到星體處於衰敗的月份,災禍也不會發生。但如果火星侵犯且停留時間長、逆行,則會有被誣陷、官司的擔憂;金星侵犯則會有刑罰殺戮、氣鬱的擔憂;木星侵犯則會有地震、風災的擔憂;土星侵犯則會有腹脹、下痢、足腫的擔憂;水星侵犯則會有寒氣入侵的擔憂。所以說徵兆有吉有凶。)
黃帝問:吉凶的表現是什麼?
岐伯回答: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潤澤、有乾燥,這些都是星象表現的常態。
(王冰的註解認為,五星在深夜出現,人們看到會感到喜悅,這是星體的喜悅;看到會感到畏懼,這是星體的憤怒;星光微弱、時明時暗,這是星體的憂慮;星光黯淡、不與其他星體相同,這是星體的喪失。星光圓潤明亮、不增不減、光澤瑩潤,這是星體的喜悅;星光強烈、充滿色彩,讓人感到震懾,這是星體的憤怒。潤澤是指洪亮潤澤,乾燥是指乾枯。)
4. 第十二卷(運氣)
5. 至真要大論
盛者奪之,汗者發之。
舊本作汗之下之,蓋皆主盛者而言,今作汗者發之,於義無取,當是傳寫之訛。
燥淫所勝,平以苦濕。
新校正云:濕當作溫。
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
王冰注云:治上補上,方迅急則止不住而迫下,治下補下,方緩慢則滋道路而力又微。制急方而氣味薄,則力與緩等,制緩方而氣味厚,則勢與急同。
白話文:
當體內過盛的時候,就要用瀉法來排除;有汗的時候,就要用發汗的方式來處理。
舊的版本寫的是「汗就用下法排除」,大概都是針對體內過盛的狀況而言,現在的版本寫成「有汗就用發汗的方式」,在道理上說不通,應該是傳抄時的錯誤。
如果是因為乾燥的邪氣過於旺盛所導致的疾病,應該用苦味的、帶有濕潤性質的藥物來平衡。
新校正的版本說:這裡的「濕」應該改成「溫」。
如果要補養上部的病症,就用藥性緩和的方式;如果要補養下部的病症,就用藥性比較快速的方式。藥性快速的,氣味就比較濃重;藥性緩和的,氣味就比較淡薄。
王冰註解說:治療上部病症而用補養上部的藥,如果藥性太快太急,藥力就會止不住而迫向下走;治療下部病症而用補養下部的藥,如果藥性太慢太緩,就會助長病邪的發展而藥力又微弱。把藥性快的方劑調製得氣味淡薄,藥效就和藥性慢的方劑一樣;把藥性慢的方劑調製得氣味濃重,藥效就和藥性快的方劑一樣。
6. 第十三卷(運氣)
7. 六元正紀大論
太陽所至為寢汗。
王冰注云:寢汗,謂睡中汗發於胸嗌頸腋之間也,俗誤呼為盜汗。
時必順之,治以勝也。
王云:春宜涼,夏宜寒,秋宜溫,冬宜熱,此時之宜,不可不順。然犯熱治以寒,犯寒治以熱,犯春宜用涼,犯秋宜用溫,是以勝也。犯熱治以鹹寒,犯寒治以甘熱,犯涼治以苦溫,犯溫治以辛涼,亦勝之道也。
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然調其氣。
王云:達謂吐之,令其條達也。發謂汗之,令其疏散也。奪謂下之,令無壅礙也。泄謂滲泄之,解表利小便也。折謂抑之,制其沖逆也。通是五法,乃氣可平調,後乃觀其虛盛而調理之也。
上所識各條,有與本書相發明者,有詳本書所自出者,有補本書所未及者,有證本書之訛誤者,故悉錄之,以備參考。
白話文:
太陽所影響的地方,會出現睡覺時出汗的情況。
王冰註解說:「睡覺時出汗,指的是睡夢中汗水從胸口、喉嚨、脖子和腋下等部位冒出來,民間錯誤地稱之為盜汗。」
要順應時節變化,治療原則是要用與之相反的方法來剋制。
王冰說:「春天適合涼爽,夏天適合寒冷,秋天適合溫和,冬天適合溫熱,這都是順應時節的原則,不能違背。然而,如果違反了熱的時節,就要用寒涼的方法來治療;違反了寒冷的時節,就要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違反春天的涼爽,就要用涼性的方法來治療;違反秋天的溫和,就要用溫性的方法來治療,這就是用相反的方法來剋制。如果犯了熱,就用鹹寒的藥物來治療;犯了寒,就用甘熱的藥物來治療;犯了涼,就用苦溫的藥物來治療;犯了溫,就用辛涼的藥物來治療,這也是用相反的方法來剋制的道理。」
木氣鬱結時,要疏通它;火氣鬱結時,要發散它;土氣鬱結時,要瀉下它;金氣鬱結時,要宣洩它;水氣鬱結時,要抑制它。然而,這些方法都是為了調和氣的運行。
王冰說:「疏通,就是用嘔吐的方法,讓氣機舒暢通達。發散,就是用發汗的方法,讓氣機疏散開來。瀉下,就是用攻下的方法,讓它沒有阻塞。宣洩,就是用滲泄的方法,解除表邪並利小便。抑制,就是用抑制的方法,來制止氣機上衝逆行的情況。貫通這五種方法,氣就能夠平和調順,之後再觀察它的虛實盛衰來調理。」
上面所記錄的各項條文,有些是與本書互相發明的,有些是詳細說明本書的來源,有些是補充本書沒有提到的部分,有些是證明本書的錯誤之處。因此,全部記錄下來,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