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皮部論(二十六)

皮之十二部者,十二絡脈之部也。皮者脈之部,即絡脈之部也。邪之始入於皮也,溯然(猶灑然意)起毫毛,開腠理,而入於絡脈。其入於絡也,隧路梗阻,衛氣不行,則絡脈盛滿,色因邪變。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陰陽交爭,寒熱互作也。

其入客於經也,則乘虛內入,脈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䐃破,毛直而敗。其所生病雖異,其始不過此條,其終乃淫泆傳變耳。

帝曰:善。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對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也。帝曰:經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此皆常色,謂之無病。帝曰:絡之陰陽,亦應其經乎?岐伯曰: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也。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五色俱見者,謂之寒熱。

帝曰:善。

隨四時而行者,秋冬寒盛,則營血凝澀,泣與澀通。其色青黑,春夏熱盛,則營血淖澤,其色黃赤也。(此段王冰分之為「經絡論」,今正之)

白話文:

皮部論(二十六)

皮膚分為十二個區域,對應著十二條絡脈的分佈。皮膚是脈絡的所在之處,也就是絡脈的區域。邪氣最初侵入皮膚時,會使人突然感到寒毛豎起、毛孔張開,接著進入絡脈。當邪氣進入絡脈後,會阻塞通道,使衛氣無法運行,導致絡脈充血脹滿,顏色也因邪氣而改變:

  • 若呈現青色較多,表示疼痛;
  • 若黑色較多,表示痹症;
  • 若黃色或紅色較多,表示有熱;
  • 若白色較多,表示有寒;
  • 若五色同時顯現,則表示陰陽失調,寒熱交替發作。

若邪氣深入經脈,便會趁虛內侵,使脈氣下陷。若邪氣滯留於筋骨之間:

  • 寒邪較多時,會導致筋肉攣縮、骨骼疼痛;
  • 熱邪較多時,則會使筋肉鬆弛、骨骼萎縮,肌肉消瘦潰爛,毛髮乾枯脫落。

雖然病症表現各異,但病因皆始於邪氣侵入皮膚,最終擴散蔓延而成複雜變化。

黃帝問:「絡脈顯現的顏色各有不同,青、黃、赤、白、黑不一,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經脈的顏色穩定不變,但絡脈的顏色會隨狀況改變。」黃帝問:「經脈的正常顏色是怎樣的?」岐伯答:「心屬赤、肺屬白、肝屬青、脾屬黃、腎屬黑,這些都對應各自經脈的顏色,屬於正常無病的狀態。」

黃帝又問:「陰絡與陽絡的顏色,是否也對應經脈?」岐伯說:「陰絡的顏色與其經脈一致,而陽絡的顏色則會變化無常,隨四季更替而不同:

  • 秋冬寒盛時,營血運行凝滯,顏色偏青黑;
  • 春夏熱盛時,營血運行流暢,顏色偏黃赤。
    若五色同時顯現,則表示寒熱交雜。」

黃帝說:「明白了。」